小学班主任的抽屉里,总是塞满了学生的各种“小玩具”,尽管老师一再强调:不能带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来学校。
(相关资料图)
但拥有新奇的东西,迫不及待地想和同学们分享,是每个小学生的天性,老师虽然理解,但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安全考虑,只能“夺人所爱”。
但在这学期,却有一个“毒玩具”风靡小学校园,就连老师也爱不释手,家长看后直摇头:小学生的风向我们是真跟不上。
这个所谓的“毒玩具”,实际上是一种饰品。小学生也有带饰品上学的,不过这和校规中对仪容仪表的要求不相符。
淮安某国际学校的老师,课间在学生的书桌上,发现了一串浅蓝色的手串,没想到没收后,却有好几名同学,找到老师。
目的很明确,想帮同学拿回手串,老师无奈解释:学校规定,学生不能带饰品。学生赶忙解释:老师,这个不是用来戴的,是用来“盘”的。
说着,纷纷拿出了自己五颜六色的珠串,当着老师的面把玩起来,这名老师是90后,比较能理解小学生内部有自己流行的事物。
但有些家长却无法接受:这些五颜六色的珠子,对家长来说是廉价物品,但对学生来说,在每天的零花钱中省吃俭用地攒下几十块买这玩意,也是挺不容易的。
当然,家长最担心的不是学生花钱买没用的东西,而是耽误学习,而且危害身体健康。
有家长发现,学生在写作业时,一边思考问题一边玩手串,家长不理解:这是怎么做到全国统一的?
学生解释:玩这个很解压,而且已经养成一种习惯了。不过这批家长没有说:你一个小学生有什么压力,而是默许了这种对学习影响不大的小爱好。
可不耽误学习,不意味着家长就没有顾虑了,以学生的条件,能买到的珠串不是塑料的也是染色的,长期接触,势必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学生喜爱的事物在改变,但不同年代的学生都有喜欢的事物从未改变
有家长惊觉:孩子昨天求了我一天,说全班同学都有,就她自己没有。家长刚下单,知道对学生身体有危害之后,连忙退了。
不过已经可以想象得到,这位家长之后一定会面对学生的质问和哭闹。面对同样的问题,高收入群体的家长却毫无顾虑,直接从自己的文玩收藏中挑一串送给孩子。
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不是买不起“真货”,而是相对于基本开销,这种花费实在犯不上,况且在一些家长眼中,学生也就是三分钟热度,不给买也就那么着了。
相对开明的家长,则会换位思考:小学生有自己的圈子,不是现在的学生才有,而是每个年代的学生,都如此。
只不过,学生喜欢的东西不一样,现在的学生,喜欢盘珠子、火漆印章、咕卡帖子、用胶装水做球、还有用胶带后面的帖子一点点粘成一个球。
不知道在学生眼中,这些都是什么独特的玩法,但家长明白,自己是否理解不要紧,重要的是尊重。
80、90后的家长,学生时代玩的是帖子、水晶贴以及抄写歌词本,那时父母也是不理解,但也并非所有的家长都会干预。
在学生群体中,跟风的现象很常见,有家长以成年人的思考方式去判断,认为学生喜欢这些没价值也没意义,况且三分钟热度,买了不就是浪费钱吗。
写在最后:
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跟风不是坏事,这意味着他能融入到班集体,假设一开始只有几个学生有,那这几个学生就会成为班级的焦点,其他学生羡慕的对象。
但如果班级里50个学生,49个学生都有,只有一个学生没有,那这个学生就会成为特例,就算其他学生不会因此嘲笑他,学生自己也很难不产生自卑的想法。
小学时期,是学生自尊心萌发的关键期,如果一点微不足道的开销,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愿望,这不仅是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将来也能成为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
开明的家庭教育,以尊重和沟通为基础,不仅能解决多数家庭矛盾,还能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却开朗乐观的人,是两全其美的选择。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