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研究生考试,虽有不少阻碍和“小插曲”,但也架不住学生的热情,考场依旧盛况空前。网上对这届考生是铺天盖地的赞美和鼓励:坚持到考完最后一科,你就已经胜利了!
(资料图片)
但真正了解考研的学生都明白,这不过是“假鸡汤”,考研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只是确定,你是否有资格进入到面试环节。每年分数达标却被刷掉的考生数不胜数,何来考完最后一科就胜利一说呢?
山东一位50岁的家长,在网上哭诉:我女儿这么优秀,她到底错在哪里?要让20分钟的面试决定她的命运?控诉之下,却引来诸多嘲笑。
考研分为初试和复试,按照考试形式,初试是笔试,复试则是以面试为主。今年,重点大学不仅提高了复试的分数线,还加重了复试在最终考核分数中所占的比例。
这让很多教育程度有限的家长很困惑:面试有必要搞的和卷面成绩一样重要吗?不就是看看学生,问两个问题吗。
山东这位50岁的家长也是如此,作为家长,她对女儿一路以来的努力都感同身受。因此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女儿复试被淘汰的残酷现实。
家长控诉:女儿考研填报的院校,是她高中时期的梦想,但无奈,高考发挥失常,只考上了一所双非本科,尽管如此,她从未放弃努力,大学三年内,她不仅是专业第一,还斩获了每学期的一等教学金。
大三,女儿准备考研,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她考出了398分的成绩,笔试分数排名第三,学校计划招生8人,有12名考生进入了复试。
在家长眼中,女儿的笔试成绩比第12名同高出了近40分,因此家长想当然地认为,女儿必然会成功。
复试环节分为笔试、听力和面试三部分,前两项的分数都还不错,但面试的时候,抽到了没复习到的题目。
女儿凭借着不能不懂装懂的原则,和导师说明了情况,并且虚心请教问题,没想到,老师丝毫没有顾及女儿的实事求是,反而给女儿打出了51的面试分数。
成熟的家长应该做的,并不是面对失败怨天尤人
短短20分钟的面试,女儿多年的努力付之一炬,与理想大学的研究生也失之交臂了,老父亲心痛,控诉老师不近人情,用面试决定了一名优秀大学生的命运,这是不公平的!
最后,这位家长愤怒地表示:我女儿虽然不是貌美如花,但1.67m德才兼备,面试凭啥不过?
网友听完事情的原委,不仅没有对女同学的落榜产生同情,反而嘲讽起这位老父亲的态度:醒醒吧,复试不公平?如果复试的标准是1.67m德才兼备,那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有不少家长都误以为,面试就是看品德气质,其实不然,面试的确能看出一个学生的品质性格,但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理解、思考和表达能力,且考察的内容,是专业课相关,重要性并不比笔试低。
应试教育背景下,会考试、能考高分的学生不少,但能思考、会学习的学生却实属罕见,设想一下,一个只会考高分,但不会理解和表达的学生,在科研道路上能走多远?连小组会议都只会给同学拖后腿,导师更不会选择这样的学生。
况且这位父亲自己也承认,女儿抽到的题目是没复习到的,自己准备不充分,不能寄希望于导师的同情来获得机会,否则研究生早就烂大街了。
不过倒是可以理解,在家长眼中,学生都是最努力、最特别的那一个,网上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社会的边角料,父母的小骄傲”,虽然残酷,但也是不争的事实。
写在最后:
不过换位思考下,你家的学生是自己精心培养起来的小骄傲,别人家的学生又何尝不是?放在社会上,所有人都是平等且公平的。
更何况,这位山东家长有美化自己女儿的成分在,他说女儿连续三年都是专业第一且包揽着每学期的一等奖学金,按照这个标准,完全有能力保研。
既然心疼孩子,做家长的与其怨天尤人,倒不如替她思考下,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是继续二战,还是参加工作?继续考研的话,今年失败的问题来年如何避免?这次是一位成熟的家长,应该做的事情。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