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北京时间4月5日9时13分
(资料图)
迎来“清明”节气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
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祭奠祖先、缅怀先人、远足踏青、亲近自然
……
小编特别邀请5位学科教师
一起带您感受自然变化
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感悟生命的力量
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市京源学校地理教师 蔡惠慧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气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至5日。清明时节,东亚大气环流已实现从冬到春的转变。西风带槽脊移动频繁,低层高低气压交替出现,江淮地区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雷雨等天气状况不稳定,降水逐渐增多。由于气温适宜且降水量增多,北方旱作和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人们纷纷挽起袖子,卷起裤管,下田抢晴播种。
初一学生根据清明节前后的气温监测,绘制的日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
时至清明,南方与北方好似两重天。南方地区时阴时晴,雨量较为充沛。除东南沿海外,江南大部分地区4月份平均雨量在100mm以上,如果冷空气偏强,会出现连续三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10℃的低温阴雨天气。北方地区,气温回升也很快,干燥多风,沙尘天气频频出现。到4月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可达到10-15℃,东北北部、西北部分地区虽说还没有进入春季,但有些地方3月份的平均极端最高气温也都在10℃以上。
4月3日,冬春季太阳高度角较低,由于受到教学楼的遮挡导致两棵玉兰树接受到的光照不同,导致其开花时间有差异。
北京十二中化学教师 王瑞华
让踏青更加“多彩”
清明时节,也是踏青好时节。在外出踏青游玩准备食物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剩余的食物带孩子来做探究实验,调制出溶液“调色盘”。
图1:自制溶液“调色盘”
这是什么原理呢?其实这里是利用了色素在酸碱性中的颜色不同。紫甘蓝和蓝莓是常见的食物。咱们用这两种食物的溶液作为眼睛(化学上称为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常见饮料或佐料的酸碱性。依据的原理是紫甘蓝和蓝莓中都含有色素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类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有色化合物,它们通常呈现出深紫、蓝色或红色的颜色,并具有抗氧化性质。当遇到酸性溶液(即常温下,pH<7)时花青素会呈现红色,而遇到碱性溶液(即常温下,pH>7)时花青素会呈现绿色或黄色。根据酸性程度或碱性程度的不同,导致颜色不同。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调制大自然的多彩饮料。观察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根据颜色的变化判断物质的酸碱性及强弱。
图2:花青素变色原理
实验方案如下:
准备的物品:蓝莓、紫甘蓝、白醋、脉动(青柠味)、纯碱、小苏打、苏打水、椰子水
、水。
操作步骤
1. 把紫甘蓝用剪刀剪碎放在大的碗中,再加上热水,浸泡10min。将水溶液倒在一个纸杯里。
2. 用自来水将纯碱和小苏打粉末溶解,再分别向七种溶液中加紫甘蓝色素溶液,或直接把蓝莓的皮撕下来放在以下的容器中。第七个透明杯可以加水或者不加。
3. 观察颜色变化。
图3:七种物品加入色素前后的颜色
注意:做完实验后的物品请不要再饮用。
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生物教师 郑欣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大地生气旺盛,呈现春和景明、万物复苏之象。此时气温升高,雨水增加,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
“清明前后”的范围大约是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日均气温在10摄氏度。这里的瓜应该是瓜类作物,包括西甜瓜、冬瓜、南瓜、以及各种瓜菜,准确来说包括属于葫芦科的所有瓜菜,葫芦科是一个大科,我国有130多种,葫芦科的蔬菜非常丰富。而豆类既包括蔬菜中的菜豆、豇豆、扁豆,也包括杂粮中的黄豆、绿豆、红豆等。“种瓜点豆”指的是用种子播种,而不是幼苗移栽。这句农谚是勤劳的农民留给后人的经验和智慧。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通过,现代农业兴起。为了缩短蔬菜的大田种植时间,提高田地使用效率,开始育苗,在集中场地内完成蔬菜苗期生长,后期再进行幼苗的移栽。种植和栽培的技术变得越来越先进,受自然环境的制约越来越少。
那么,在城市中居住的我们,有没有机会也体验一把当个小菜农的乐趣呢?不妨在家中的窗台上种植一些有机蔬菜吧!不占多少空间,也不用特意去买种子,只需几个星期,就能收获满满一窗台的绿色。既美化了居家环境,又为餐桌增添了几分新鲜与健康。下面这些蔬菜,材料易得又好活,家长和孩子们快来体验吧!
1.蒜苗
首先将大蒜一个个的掰下来,再找一个浅盆,再将蒜一个个的摆起来,再倒入适量的清水,水位不要太高,并且及时地给其补充水分,很快就可以长出蒜苗来,等到长成后就可以割下来直接食用,等过段时间后还会再次长出来。如果想吃的是蒜黄(无法合成叶绿素),只需要保持整个生长时期都不见光即可,可用一个废弃的快递箱将其扣住。蒜黄相比蒜苗,口感会更加细嫩美味哦!
2.葱
新鲜的葱是厨房里不可少的酌料,在狭小的空间也能生长,在小窗台上也能收获翠绿的盆栽,也可以尝试水培。小贴士:如果你尝试用葱的基部水培,那么需要每天换水一次,见光。
3. 生菜
如果你那里的光线不是很充足,那么就可以选择种植生菜,每天有2、3个小时的光照都可以,人造光也行。从超市买来的水培生菜(带根),将中心部分的叶片切下炒菜或凉拌,剩下外周的叶片。将其放在水里没过须根,每日换水即可,大约一个星期,就又有鲜嫩的菜叶长出,掰下嫩叶,还会再长!
密云西田各庄中心小学书法教师 果小刚
同赏书法大家写“清明”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每个时代,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审美欣赏角度不同,又随着文化的发展溶入,呈现出自己的特点。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在中国自古传承。在清明,让我们同赏书法大家写“清明”。
晋人尚韵,从作品的形式和内涵中能流露到作者的情态,从而影响作品的风格、意韵。
在《传本墨迹》中,王羲之的“清”字用笔灵动潇洒,言字旁张力十足,右边“青”顾盼多姿。古人言"密处不容针,疏处可走马",在“明”字中得到诠释,整体外疏内紧,笔画方圆结合。
唐人尚法,故唐代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大多法度森严,严谨雄健、也是在我国书法历史长河中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尤其是楷书,在历史上,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欧阳询在《九成宫醴泉铭》中,所书写的“清”字点画成三角形留有北碑笔意,右部笔画粗细、间隔匀称,勾画内敛。“明”字布白均匀,清秀挺健,外方内圆。
《玄秘塔碑》为柳公权所写,有“柳骨”之称。其中的“清”字用笔刚劲中含秀润,圆厚中见锋利,“明”字笔画布局均匀,横取斜势,生动中有平稳,劲健清新,引筋入骨。
在颜真卿笔下的《颜勤礼碑》中,也有“清明”二字。其中 “清”字横细竖粗,横画和竖画的粗重成鲜明的对比。“明”字外紧内松,方圆并用。“清明”两字结体端庄大方,拙中见巧,气息浑厚雄强。
宋人尚意,专注意趣,强调主观表现,给书法注入了抒情意味,倡导在书法创作中体现个性化和独创性,从而开辟了新的道路。
这在苏轼的《尺牍墨迹》中尤为明显。其中的“清明”两字结字疏朗,笔画潇洒舒展。“清”字和”明“字书写的节奏一个是慢,一个是快。横细竖粗,有颜体的遗风,
而米芾在《尺牍墨迹》中,“清”字铺毫用笔,笔断意连,结构疏密错落。“明”字粗细节奏变化,注重留白。整体看节奏鲜明,流畅潇洒,顾盼生姿。
北京八中永定实验学校初中部语文组组长 李广川
一年一清明 一花一叶情
今天是4月5日,是一年一次的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双重身份,让“清明”有了独特的文化意蕴。
作为节气的“清明”是以北斗七星斗柄指向来确定的,故《淮南子》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另《岁时百问》是这样解释的:“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这个时节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柳绿桃红,改变冬季寒冷枯黄景象,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为节日的“清明”清明,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由上巳节、寒食节(据史籍记载,是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要求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而得名)、清明节综合演变而来。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慎终追远,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传统风俗。
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育的文人雅士,为清明节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歌,既描写了这个节气的百花盛开,绿意盎然,又抒发了在这个节日独特的家国情怀。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关于 “清明”的诗,体会 “一年一清明,一花一叶情”: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前两句写清明时节,不能与家人一起踏青或扫墓的行人在“雨纷纷”中“欲断魂”的苦闷;后两句用设问,在一问一答中,“牧童”将欲“借酒浇愁”的行人引向开满“杏花”的美丽村落,哀而不伤,回味无穷。
途中寒食
(唐)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前四句写寒食景象,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后四句直接抒情,抒发失去家园之痛。在路途中,正是寒食节,在阳春三月年,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对君主的惦念。
寒 食
(唐)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天宝年间,科考失意的诗人,在“花满枝”的江南,却感受不到春天的生机盎然;“贫居”者不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禁烟火,吃寒食。“乐景哀情倍增其哀。”“寒食”二字,一语双关,一指寒食节这一天,二指百姓没有饭。平字见奇,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升华,诗人的家国情怀得以体现。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歌前两句绘形绘色地描写寒食节时长安城处处相同的美丽风光:风和日丽,洁白的柳絮漫天飞舞,皇宫中的御柳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后两句用一个特写镜头:傍晚时分,烛火从皇宫中频频分传到贵戚近臣的府第,这些府第与皇宫一起灯火通明起来。寒食节的家家禁烟火,只是给百姓规定的,对皇上和贵戚近臣形同虚设,诗人的讽喻之意可见一斑。
采桑子 · 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上阕描绘的是一幅白天西湖春游图,下阕写游人返归的景象。“满目繁华”即为全词的核心。
满江红(暮 春)
(宋)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流水暗随红粉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这是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抒发了一个女子暮春时节对远行情人的怀念之情。上阕写江南暮春景色,下阕由此兴起怀人之感。江南暮春,年年景色依旧,而当年此时与所思之人离别,至今踪迹杳然,所以由睹景而思人,再由思也枉然而闲愁满腹,最后很想登楼远望,但所思之人既已不能归来,则登楼也只能看到一片平芜,不见伊人的倩影。如果把这首诗与作者自身的情感状态联系起来,就会得出它是一首政治寄托词的结论。如以春意衰败寄托时局衰微之意,以盼望游子音讯,寄托盼望北伐消息之意。
你发现了吗?关于“清明”的诗有一些共同规律:
一、诗歌大多描写了体现了节令的景物:一般会描写“花”“草”或“树”等自然景物,写出春天的美丽、春天的生机。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歌中,或乐景乐情,或乐景哀情,我们要结合诗人、写作背景、全诗内容来细细品味。
二、诗歌大多抒发诗人的家国情怀。作为节日的清明,“每逢佳节倍思亲”,奔波在外的游子在清明这一天会倍加思乡思亲,偏安一隅的南宋的子民会思念北方的故国,表达家国情怀的诗词就由此写出来了。
“一年一清明,一花一叶情”,让我们在“清明”这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特殊日子里,一起读诗吧!读出文字里的情感和力量,并用它来浸润我们的心灵,做一个有民族自豪感的人,做一个充满文化自信的人,做一个传承中华文化的人!
策划:张秋颖 郝彬 苏珊 姜思瑶 付磊
编辑:付磊
编审: 常悦
终审:王宇 苏金柱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