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X搜索“远播国际教育”,了解更多教育资讯、招生信息
4月6日,上海16区发布义务教育招生方案和细则 ,吹响了新一年升学季的号角!
(相关资料图)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各个社交平台上,“摇号”又成为了热门话题:
“XX学校好不好?值不值得摇?”
“想去XX学校,摇号成功率高吗?”
——几乎清一色的TOP学校,不禁让人感叹中国家长的名校情节。毕竟,“都决定拼运气了,总归要试一试。”
但一味地选择好学校,真的正确吗?即使成功入读了TOP校,孩子能适应吗?
“把女儿送进全区TOP小学
这是我此生犯的最大的错误”
前段时间,心理学家贺岭峰分享了自己把女儿送进全区TOP小学后的经历,视频中的他直言:这是我此生犯的最大的错误!
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他分享道: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主任做了一个“听写汉字”的摸底考试,女儿最终得了97分,也就是100个汉字只错了3个。
贺岭峰觉得很优秀,结果却被班主任批评了一顿:“我们这次听写,全班17个100分,剩下的都是99分,连一个98分都没有,你们家孩子97分,已经拖了班级的后腿了。”
所以,可以想象,他的女儿整个小学期间过得有多难——因为成绩不好,她可能一直都处在被打击、甚至被霸凌的环境里。
在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坐校车去学校,女儿甚至很想从校车上直接跳下来。
得知这些事情之后,贺岭峰到现在都特别后悔。
他的本意,是想给女儿最好的条件和资源,助她成就更好的未来。
可谁能想到,女儿不仅长期陷入痛苦的境地无法自拔,甚至差点因此想不开。
“成功摇入TOP中学,本以为是好运
却成为噩梦的开始”
- 在TOP学校就读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 是一段噩梦般的体验。
在知乎上,有同学给出了这样的一个回答。
“学校里高手云集,学习压力很大。后面的入学考,各种难题把我自信压垮了。”
“每天上课跟不上(基础讲完很快就进入难题扩展部分,包括每篇作业也有额外难题),课的基础基本很快一笔带过,剩下的全是难题讲解,全程只能发呆。”
“我刚开始还想认真学习、写作业的,但每次都做到凌晨1、2点还是做不出,第二天上课也迟到了......”
学习上的压力也影响了这名同学的社交,由于缺乏自信,他不敢和同学正常沟通交流,哪怕是在放松活动的体育课上,对他而言也是负担。
“我愿意相信,也认为同学们是友善的,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应,怎么面对。”
到后来,他甚至不愿意回学校了,从一个礼拜不去学校,到一个月都不去。这过程中也看过心理医生,但每次回到学校,重新进入那个环境,他又“故态复萌”。
到现在哪怕毕业多年,每次想到那个学校,依旧会感到头晕,思想一片空白。
“情绪问题引发躯体反应
儿子考入市重点,不久就休学了”
如果以上两位同学的分享,还尚且处于心理阶段的问题,那么这个孩子就已经引发生理问题了。
璐璐的儿子成功考入市重点,却在开学没多久就休学了——他在学校体育课上跑步后开始心跳加速,有晕厥感。此前,儿子从未出现这种情况。
璐璐带儿子到医院检查,医生未发现器质性原因。
后来,在精神卫生中心,医生观察儿子后说:他需要一些心理疏导,可能是在学校或家里遭遇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绪问题引发躯体反应。
儿子被确诊为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症 (dysthymic disorder) 指发生在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心理疾病,有时只要很小的诱因,就会引发疾病,甚至出现不可挽回的破坏性局面和损失。情绪障碍症主要发生在15岁左右的中学生群体。过去习惯上称为儿童神经官能症或儿童神经症。
其实,在璐璐的讲述中,儿子的问题在更早的时候就出现了。
开学不久,有一次回家后,儿子的情绪特别沮丧,也不肯吃饭,璐璐问他怎么了,儿子说不想上学了,这个学校和老师都不好,问儿子具体发生了什么,他只是哭。
后来,他说,是老师告诉他,他的理科稍微弱一些,如果偏科严重,可能很难进入排名靠前的大学。他一下子就崩溃了:
“初中时,周末几乎都是在补课,只有周日下午没有安排,但也要做作业。每天睡不了几个小时,你们说考上一所好的初中,我考了,又说考上一所好的高中,我咬咬牙也考了,到了高中,你们又说,如果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好大学。那么,我所有的努力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老师都认为我可能考不上985、 211,我为什么还要学习?”
这可能也是很多孩子的问题。
正如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谈到的,每一个儿童都追求优越感。但父母需要确保的是,儿童对优越感的追求能给他们带来的是精神上的健康和富足,而不是精神上的疾病和思维混乱。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暴增!
18岁以下占总人数的30%
50%为在校学生
前段时间,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等部门共同发布了《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其中一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
· 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到总人数的30%;
· 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有50%是在校学生。
在教育焦虑席卷下,孩子们过早加入了学习的马拉松,家长把教育和成绩盲目划上等号,“抑郁症”这个词,似乎离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近。
那么,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乃至抑郁症状,身为家长的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呢?一方面,是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问题,不讳疾忌医,正视孩子的痛苦,通过友善的倾听、耐心的陪伴慢慢引导孩子走出“阴霾”。
另一方面,是放下“名校情节”,真正用爱、智慧、自由和幸福陪伴孩子,让他们都能顺应自己的意志自信成长!
其实,选择名校、进入名校无可厚非,但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认知孩子的个性和优势,找到真正适合他的那一所,而非被“名校光环”裹挟、束缚。
此前就有家长分享过自家“普娃”成功摇入区内TOP校,不仅没有继续“卷”,反而重拾教育初心,孩子也找回了学习的自信。
这名家长还汇总了孩子点点滴滴的变化:字写得越来越好了;团体活动时会为共同荣誉而努力;对废弃品的重新创作,了解环保并懂得个人和地球的重要关系......这些都让老母亲倍感欣慰。
由此,我们或许也能发现“名校”的另一种含义,对家长来说,它可能意味着成绩好、分数高、录取优;但对孩子来说,他能在这里学到知识、找到同伴、自信成长......这些才是更重要的因素。
正如贺岭峰教授在视频最后所说的:如果你真心想为孩子择校,那不是去找最好的学校,而是去找最适合的学校。
最后,愿每位家长都能看透教育的真相,放平心态,和孩子同频共振;也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雨露中肆意生长,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