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华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兼CEO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整理自少年商学院视频号直播
预约」按钮预约下场直播
谈到时间管理,很多家长朋友习惯于把时间规划得密密麻麻,每个时间点该去学什么、上什么兴趣班、做什么运动,都写得清清楚楚,而且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
我跟大家说过,所谓时间管理,就是要让孩子学会管理精力,而不是管理时间。什么是管理精力?我们可以把钟表时间换成精力时间,通过关注孩子每天的“7个时间”来管理孩子的精力(如图):
如果孩子现在的状态不好,或者说时间管理做得很差,亲子关系不好,经常有冲突,那么我觉得在做时间规划的时候很有必要看一看这七个关键词。
专注时间,顾名思义就是每天总有一两段时间里非常专注地去做一件事;
内省时间,主要是用来个人做复盘;睡觉时间、运动时间就不用说了;
玩耍时间,会玩也是一种能力,我们可以借助游戏化思维,让孩子玩得尽兴;
联结时间,就是人与大自然的联系,可以去户外放松一下,透透气,看看植物和风景;
放松时间,就是你可以干其他没有明显输出结果的事情,听听音乐,撸撸猫等等都可以。
这七个精力时间看上去非常简单,你跟孩子在做时间规划表的时候,可以试着去填一下,但要注意的是,不是说每天一定要有这七个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3-4个就行了。
孩子学习之余
如何管理自己的精力?
那么,这七个精力时间的内部机制是什么样的?我总结成五句话。
第一,明确学习与娱乐的目标。比如说这个星期、这个月学习和玩耍的目标是什么?主要是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不是为了玩而玩,为了学而学,每天就是总是埋头赶路,没有抬头看天。
第二,确定重要任务。大家记得,专注时间一定是先放在重要紧急的事物上。
第三,尽量养成习惯。比如说你真的每天有那么一个小时非常专注投入,一个月下来其实是了不起的。所以说,重要的不是像“爬格子”那样把每个时间都填满,而是在每个精力时间上都能养成一个好习惯。
第四,鼓励自主学习和娱乐。我们要让孩子发现其实自己是能够养成习惯的,虽然一天专注时间可能只有一个小时。但是你想想现在有多少孩子是在“假装学习”,就是一天至少八个小时趴在那儿认真听课,完成课后作业,但是他到底有没有真的吸收进去,到底有没有融会贯通呢,我们不知道。所以有的时候假装学习七八个小时的效果,可能没有一个小时专注时间学习的效果好。
所以当孩子发现自己能够专注一小时而且效果不错时,他是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的,慢慢地这种节奏,张弛有度,会让孩子觉得我可以掌控自己的学习,可以安排自己的娱乐。自主的学习和娱乐,这是千金不换的。
第五,确保孩子充分的休息和睡眠,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再把孩子的时间排得像密密麻麻的表格。
重新定义孩子的娱乐与玩耍
回到咱们今天的主题:如何让孩子平衡学习和娱乐?
我们说学习生活很重要,娱乐生活其实也很重要,但好像很少有人会重视这个话题。那怎么样理解「娱乐」呢?娱乐生活指哪些?或者娱乐可以分成哪几个维度?
我总结了以下五个:身体娱乐,智力娱乐、创造性娱乐、社交娱乐、数字娱乐。
在养育三个儿子的过程中,我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让孩子放松玩耍,去宣泄情绪,释放荷尔蒙,是非常必要的。每个人的个性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放松时间也是不一样的,节奏是不一样的。
这个时候,对于我们家这种多子女家庭,我就觉得有两个需要思考的命题摆在面前:
1、何为娱乐,何为放松,课余时间怎么去放松一下,有什么放松方式?
2、只有让他们的放松变得好玩,只有让他们的哪怕运动变得像娱乐,才有可能让我们家里其乐融融,而不是打闹成一片。所以我更愿意用“娱乐”来代替“玩耍”。
身体娱乐。运动是一种放松、娱乐的方式,除了我们经常说的户外体育运动,其实在家的一些身体活动比如说仰卧起坐、俯卧撑这些也算是身体娱乐。我们家孩子之前下载了天天跳绳的APP,里面通过积分的机制鼓励孩子每天完成跳绳任务,我觉得这更是一种很好的身体娱乐方式。
智力娱乐。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一些APP上的智力游戏、道具来丰富孩子的娱乐体验。我们家孩子在寒假就经常玩一个游戏叫“谁是卧底”,四个人参与,抽四张卡牌,四张牌里面有三个人抽到的词是一样的,另外一个跟那三个人的是不一样的,然后根据每个人的描述,找到卧底。
过去我们可能无法让孩子完全远离手机,到今天我们借助手机上的一些好玩的益智游戏,来填充孩子的无聊时间,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注意,因为孩子是很难理解大人所说的“享受无聊”的,那既然避免不了,那就让手机变成孩子娱乐的工具。
创造性娱乐,就是发明一些可以激发创造力的活动/游戏。比如说,随便说出三样事物,让孩子将这三样事物变成一个小故事;或者说拼乐高,在不看说明书的情况下,试着看看能不能拼出4-6种不同的模型,等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创造性娱乐。
社交娱乐,意味着孩子能够从社交中获得乐趣,甚至成长。
我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之前经常说到的“同伴读书会”,几个好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有人当主持人,有奖励机制,这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比他们讨论的内容更重要。
第二类就是,在放松的时候,孩子们在一起有时候会编出来一些莫名其妙的游戏娱乐活动,作为家长我们要放心答案地让他们去干,去放松,去发泄,玩得淋漓尽致,这就是社交娱乐。
数字娱乐,除了电子游戏之外,我的个人建议是:第一看纪录片,第二就是玩益智类、趣味性的APP游戏,前提是我们要明确电子产品的使用规则,比如说我们家其中一条规则叫做“安装决定权在爸爸妈妈,你们只有使用权”。
玩游戏这个事儿你玩你的,但是安装什么我说了算,这就意味着我会去筛选,包括他们如果想玩自己找的游戏,就要说服我,说出这个游戏好玩的理由。有时候我发现孩子还是很执着的,为了说服我,会上网找很多资料,包括游戏评分、玩家评价等等。
在这里也顺便给大家推荐几款可以给孩子玩的游戏APP:
1、Duolingo
2、Minecraft
3、Khan academy 儿童版
4、Brain pop
所以说,会玩的孩子一定是爱学习的,而且我认为一个会玩、爱学、积极向上的孩子,未来一定会成为学霸或者说是新型学霸。我们要以终为始,如果只是盯着眼下的成绩,孩子一玩耍放松一下就觉得人生完蛋了,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抛除掉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和创新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从一个父亲的角色出发,我个人的体会就是,要想家庭关系相得益彰,如果不重新定义孩子的放松玩耍,我们父母真的会经常原地爆炸。
如何 让孩子 通过玩游戏学会自我管理?
更多干货分享,点击「预约」即可
家长如何游戏人生
有人会说,日常生活中家长到底怎么样有意识地让孩子会玩、爱学,有意识,不能太刻意?我总结了以下六点:
家务活转化为游戏
怎么转化为游戏呢?
首先,每个家人都要参与家务劳动。说教无用,所谓转换游戏指的是每个人每天或者每周都应该做一些家务。那如何让家人都愿意参与家务劳动,甚至还愿意主动多做一点呢?
以我家为例,我们把家务活儿分成四类,每一类会根据它的繁重程度计分,最难的计4分,最轻松的计1分。然后每个人每周家务劳动积分都应该超过十分。至于要做什么,是自己随便选的。这样的家务机制的设定会比单纯的摊派任务要更好玩一些。
其次就是奖励,比如说,如果孩子累计积分达10分,每到周末的时候就会有个奖励。不要认为这是小儿科,有些孩子表面看起来酷酷的样子,但内在还是个小孩子,所以有时候通过一些好玩的方式,让孩子参与一下,你幽默一下,其实他内心挺开心的。我们家老大已经进入青春期了,现在对于自己获得的一些小小成就或者突出成果,还是希望得到认可的。
用游戏规则管理家庭
我们经常对孩子说,做完作业才可以去玩游戏或者去干其他事情,这表面上是个命令,但是如果你能用一些积分机制,比如说,一个星期能够有四五天做完作业才去玩,那么就会给孩子一个什么奖励,或者说有什么样的积分,积分到了一定的程度也会有奖励,我觉得是可以的。
今天我们很多家长的一些教育方式其实都是对的,问题是在于执行的时候做事太生硬了。我一个从小就活得非常紧张的人,十七岁之后就改变了人生,我会发现,如果人人都能够在生活中稍微幽默一点点,我觉得一切都会突然出现转机。这个幽默不是故意搞笑,而是当我们面临一个严肃严峻的事情时,看到里面的可能性,然后去尝试。
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包含亲子打闹游戏、桌游卡牌和一些电子游戏。
跟孩子一起打游戏,主要有三个效应:
第一,最重要的是与孩子之间有一个情感链接。你想想原来孩子玩手机一看到父母就把手机藏起来,总觉得自己犯了错,现在你问他“在打什么游戏?为什么这么喜欢?你教一下我玩好不好?”,这样起码会建立一个信任关系,打破了过去一看到玩游戏两个人关系就开始进入恶化的状态。
第二,了解孩子在游戏当中到底需要什么在现实生活当中得不到的支持,尤其是内心有些情绪需要在游戏中宣泄,你能够给他坚定地打游戏,你才了解他,否则有的时候他也不愿意跟你聊。
第三,就是在一个游戏里面,有时候可以当战友,跟孩子交流,背靠背,不如面对面,面对面,不如肩并肩。
“面对面”是至少开始交流了,但是总有冲突;“肩并肩”是指大家一起去户外爬个山,一起参加个体育运动比赛,一起打游戏等等。有一句话叫做“与其打孩子成一片,不如和孩子打成一片”,既然打不过孩子,不如和孩子一起玩一些益智的游戏或者桌游卡牌。
餐桌交流
我还在南方周末做财经记者的时候,英国金融时报的网站上有一篇英文文章是《餐桌上的MBA》。餐桌上氛围相对放松,大家要想想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沟通。而且餐桌上的商务谈判有时候不会说太多务实的东西,可能午餐时的聊天才是他真正的想法,所以餐桌上的MBA给我印象很深刻。
过去十年我一直在做创新教育,我突然觉得餐桌上的礼仪不仅可以学习,也可以应用到亲子教养中。有一种情况叫,餐桌上的亲子沟通,一般指的是吃饭前和吃饭后玩一些有趣的亲子互动游戏,因为这个时候人的状态是比较放松的,不至于就是非常快速地完成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拿出一些亲子提问清单,或者我之前推荐的一些桌游,和孩子来个互动,我相信孩子会愿意和你沟通交流的。相反,如果餐桌上你跟孩子聊的内容又回到了学校里面发生的事情,学习怎样啊,作业怎么样啊,孩子就会觉得很烦。
家庭娱乐与旅行
这个很简单,就是一起去看个电影,或者在家看看纪录片也行,假期就一家人出去旅行玩一玩。
家庭投票机制
家庭投票机制,大家可以酌情参考,这个事儿其实蛮有意思,但我们家失败过多次,也成功过多次。家庭投票机制主要是锻炼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让孩子有主见,第二是让家里的决定民主。我觉得最大的受益就是孩子变得有主见,会独立思考。
比方说,五一快到了,可以投票决定全家去哪玩。投票就意味着你要说服别人。每个人可以说一个目的地,并且说出这个地方值得全家去的三个理由,就像竞选一样,说完之后每个人去投票决定。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制,这会让孩子看到父母是愿意聆听他们的想法的。往小的说这是在做一个家庭的决定,往大的说会让孩子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甚至慢慢学会去说服别人。
特别是多子女家庭,比如说老大很优秀,别人都会夸他,那么弟弟妹妹就会在哥哥姐姐的阴影下活着,变得小心翼翼,因为担心自己不够好,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没有哥哥姐姐好。其实我觉得一个训练方法就是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主,让孩子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多为自己的事情做选择。在孩子独立做主的时候,鼓励他没有对错,不做选择才是最坏的选择。
但是有主见这个事情首先要跳出一个误区。比如说我们家老二人缘特别好,长得胖乎乎的,很憨厚,哥哥呢是个学霸,所以在小的时候,去买东西的时候老二就缺乏主见,会跟着哥哥的选择来。
突然有一天发生了一个事情,让我觉得自己应该深刻检讨。我们当时去游乐场买玩具,三个孩子每人买一个,老大拿了一个,然后妈妈问老二说:“你要哪一个颜色或者哪一个款式”,他说:“跟哥哥一样的。”妈妈说:“你可以跟哥哥不一样”。然后老二说:“我就喜欢这个颜色,我就买这个”。然后我在旁边听见了,我说:“可以换一个嘛,换一个你就不要跟老大一样,不用老是跟老大的一样”。他说:“妈妈这个就是我喜欢的,我就买它”。
我深刻反思检讨,孩子已经三次斩钉截铁说这个颜色是我喜欢的,我就要这一款,而我们因为他跟老大的选择是一样的,就总是觉得他在跟随,没有主见,这是不对的。
朋友们,就是多子女家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情况。家里两个三个孩子,有的时候一开始希望每一个孩子有主见,后来慢慢你会发现这个孩子的选择跟那个孩子相同,孩子有主见不一定重要,重要的是的是问问这个孩子你到底怎么想的。你不要光看表面,跟别人一样就没主见吗?要看看他到底怎么想的,这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从小有自己的想法,凡事都有自己的见解,能独立思考,这种品格习惯真的是千金不换的。这个社会很复杂,有时候黑白颠倒,我们已经分不清楚什么是黑,什么是白了,这是最可怕的。
所以我说我们不要光关注孩子能不能上名校,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未来挣多少钱,而是要关注两样事情:第一,孩子未来做的事情是否是他真正喜欢的?第二,孩子一路走来是否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在长大的过程当中,无非在干两件事,一是把自己的能力、财富、才华、天赋优势发挥出来;二是发挥的时候要利他。有时候我们要学会去沟通,学会说服,学会如何共赢。
所以,我们在家里做投票的机制,其实就是让孩子有独立主见,找到自己的特长优势,同时学会去跟别人沟通,哪怕有的时候你适当妥协了,因为妥协也是一种声音。
直播预告| 下周五(4月14日) 早上8点,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老师将连麦中国传媒大学设计思维学院院长、资深游戏设计师税琳琳博士,与大家分享:「 如何让孩子通过玩游戏学会自我管理?预约」按钮,即可开启直播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