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10

2023-04-15 08:58:08 来源: 冠华作文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10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相关资料图)

汉语中,由“格”构成的词语很多。如:资格、合格、高格,格局、风格、品格,体格、学格、人格,格物致知、有耻且格、自成一格,等等。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对以上哪几个词语感受最深?请选取两到三个词语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格”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长貌。意思是:树木的长枝条。而由树木的枝条这一本义,可以联想到扎篱笆时长树枝纵横交错地编织起来,形成一个一个很有规律也很漂亮的“格子”,这些“格子”组成的篱笆,就把小家庭和外界“隔离”了,这种隔离,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自我封闭,这种“格”就成了“隔”。于是,人与人之间就被分成了不同的种类,比如“资格”“合格”“风格”“学格”“人格”等,不同的“格”代表了不同的类别,不属于这个范围的可能就格格不入。而同时,因为类别不同,不分群体被压迫、限制(格限),那些想要改变现状的人必然会反抗,而面对严酷的法律和暴力执法,反抗的手段往往也是武力(格斗)。然而,人类是一种必然需要思想的物种。先民从“编格子”中发现了美、发现了善,于是有了格调的高低;这种发现、探究本身也是一种“格”(格物致知)。有思想的人类,不会甘心被放在固定的格子里,他们探究格子外面的世界的脚步从未停止。于是那些人们高于普通人,获得普遍认同、赞扬的就会被认为是“高格”“有格局”等。

试题要求以“格”组词,围绕其中两三个词语展开写作。对此,可以选用完全对立的两者去对比论证,比如由“体格”与“人格”去思考。可以选用形成对立统一模式的词语,比如选取“合格”“高格”,说明专业能力合格+道德修为高格=真正大写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人。也可以选用形成兼容互补模式的词语,比如主体风格+自成一格=符合主流价值观又有个体的丰富性独特性,二者的兼容、结合,使人生更有蕴藉和意趣。就像杜甫的主体风格是忧国忧民,沉郁顿挫,但他也有清新自然的一面,像江畔独步寻花(系列)就是极为清新自然的。

【参考立意】

1.铸强健体格,修高尚人格。

2.以品格育格局,以追求助成长。

3.合格是底线,高格无上限。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据交警部门统计的相关数据,快递外卖骑手交通违法案件呈不断上升趋势。频繁的交通违法行为,既无法保证快递员自身生命安全,又危及行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安全。有文章指出,外卖系统的算法催逼着外卖员疯狂地奔波在路上,疲于奔命,与死神赛跑。

材料二:2022年11月30日,美国OpenAI发布了一款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论文等任务。

材料三:真正危险的不是计算机开始像人那样去思考,而是人类开始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西德尼·哈里斯

诸如AI、大数据运用之类的新科技,使人工智能产业成为热点,科技创新成为热门话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相应发生了重大改变。请结合所给的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聚焦“外卖系统”算法,引发人们对于科技的思考。随着科技的发展,平台大数据的算法是越来越先进了,外卖小哥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本是好事,但转折点在于“疲于奔命,与死神赛跑”。在算法里,外卖员也只是保证准时完成送餐任务中的一环,或者系统里的一个点,而不是生活中的一个人。但是,从外卖小哥自身出发,他也是生活中的普通一员,他也需要养家糊口,他的意外毁掉的将是一个家庭。但其实,针对这一切,算法本无辜,最重要的其实还是设置算法和享受算法成果的顾客们,能否对外卖小哥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让他们更从容。

材料二则介绍ChatGPT这种智能聊天机器人的强大功能。毫无疑问,它可以在日常生活、各种工作场景中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便利与工作方面的便捷,如减轻人们工作负担,降低工作成本,服务于人类等。但是,过度依赖于看似万能的计算机、人工智能,人类的创造性、能动力将会大大退化。最终,我们可能只能沦为机器的奴隶。

而这也正是材料三想要说明的道理。“计算机开始像人那样去思考”说明科技与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并不值得忧虑,而真正值得我们担忧的,是“人类开始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也就是人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退化。由此可见,不管是计算机,还是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究竟是福是祸,决定权在于人类,在于人类是否能用好科技发展的成果。“用好”的意思是发扬其优点,规避其风险,让科技为人类所用,而不是让科技操控人类。

写作开头,可先列举机器人代替人类做事的种种现象,然后分析一些对人类产生不良影响、引发人类恐慌的不利现象,以及科技促进人类发展与生活的有利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人类不断探索科技是为了更好地解放我们自己,让生活更美好;因此,我们要为科技的使用设定边界,不要为了避免眼前的危险而承受更大的风险,或是为了贪图当前的安逸而丧失了独立思考与生活的能力。最后,可以针对我们如何对待与处理科技发展展开思考。在谈做法时,可持辩证的眼光加以分析,最后提出明确的观点:在现代社会,只有人类与科技和谐相处、各司其职,同时人类在使用便捷科技发展成果时仍积极主动地保持独立思考与劳动,我们才能拥有更和谐的社会,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立意:

(1)对科技发展既要乐观以待,也要秉烛忧思。

(2)科技只能为我所用,而不能替代人类劳动。

(3)莫让科技操控人类。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云祭扫”即网络祭扫,指人们通过网络在线寄托哀思,慎终追远。这种新的祭奠方式出现之后,引发了人们的一些议论。

专家:“云祭扫”将祭祀由“现场”变为“在线”,打破时空限制,引领清明祭祀绿色、低碳、文明新风尚。

网友一:扫墓还是要去墓地,网上摆花算什么?一点也看不出对逝者的尊重。

网友二:心若在,情就在,“云祭扫”并没有冲淡怀念,但我们再也用不着舟车劳顿了。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针对这些年新出现的“云祭扫”这一网络祭祀方式给出了解释,以及对此产生的争议。各方的不同观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支持祭扫形式的改变,认为时代在发展,祭扫方式应该与时俱进,更主要的是因时空限制、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传统祭扫面临诸多质疑,而“云祭扫”则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这一困境;另一类是批判否定网络祭祀,认为这种形式没有仪式感,违背了亲情和文化传统。

据此,考生写作时可以选择支持任何一方的观点,也可以两种观点结合在一起,不管任何一种都要做到就事论事,陈述理由,自圆其说。

参考立意:

1.无论哪种祭祀形式,真情都应是其内核。

2.“云祭祀”+传统祭祀,满足多层面的追思之需。

3.亲情、真情不可替代,“云祭扫”可休矣。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对任何事物都可怀疑,唯独对“我在怀疑”不能怀疑。有人说,相信什么,你就看到什么。缺少怀疑的相信,人容易盲从;缺少相信的怀疑,人容易迷惘。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作文材料富含辩证法的哲理。第一句话在讲“怀疑”。“对任何事物都可怀疑”,但“唯独对‘我在怀疑’不能说怀疑”,这一方面在肯定“怀疑”的必要性,强调每个人都应该用“怀疑”的眼光看世界,另一方面也在强调对任何事物都该怀疑,因为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想看到的,或是别人让我们看到的,或是我们能看到的。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上的一角。这也印证了第二句话:“有人说,相信什么,你就看到什么。”一方面,“相信”是一种盲从,所以人只能看到自己相信的。另一方面,“相信”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引领我们前行。怀疑一切,往往就会失去一切。因此才有了第三句话中的“缺少怀疑的相信,人容易盲从;缺少相信的怀疑,人容易迷惘”。

怀疑与相信不可分割。人如果只有相信,那就会失去自我的辨别力,容易被误导、被左右,走错方向。人如果只有怀疑,则会因为没有相信的力量而感到精神上的迷惘,同样也会迷失方向。因此,要带着怀疑去相信,带着相信去怀疑。但这并不是要做“墙头草”,而是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慎的眼光去看问题,同时保持热爱。

写作时要写出二元思辨关系。可先结合当下社会现状入题:在这个物质至上的当下,人们因怀疑一切而不再信仰,信仰沦陷危机,进而提出观点,要携怀疑与信仰一起上路。接着分别论述信仰与怀疑的意义。信仰是内心之光,它照亮了我们的人生之路。而怀疑的开端正标志着智慧的起始,怀疑的确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最后得出结论,对信仰采取一种既认真又怀疑的审慎态度,不盲从,也不因循守旧。

参考立意:

1.怀疑与相信并行。

2.相信一切,怀疑一切。

3.带着怀疑去相信,带着相信去怀疑。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左传》

大雨过后,有两种人:一种人抬头看玉,看到的是蔚蓝与美丽;一种人低头看地,看到的是淤泥与绝望。

——陶行知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岛上书店》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作文材料由三个句子组成。第一句出自《左传》,意思是:有些遭劫难的国家,政权巩固,疆土拓展;有些未遭劫难的国家却政权不守,疆土丢失。《左传》中的论述,是从正反两面的角度说明着正确对待国家灾难的道理。有些灾患可以警醒意识、可以团结民心、可以敦促发展、可以强化国家应变能力,而无波无澜的局面却有可能使人消弭意志、消解才能、瓦解向心力、甚至造成国家执政能力的疲软。这句话中蕴含着“祸兮福所倚”的福祸转换、相生相易的哲学思想。

第二句出自陶行知的话。用不同的心态看同一个事物,可以有截然相反的两种结果。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事情的好与坏,事物的得与失,都取决于人的心态。这两种都是事实存在的,看到了什么,取决于处境。既不能深陷淤泥而不自救却仰望天空,也不能满眼都是淤泥而忽略阳光总在风雨后。

第三句出自《岛上书店》,“每个人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是因为艰难的日子里的蛰伏与沉潜能积蓄能量,从而让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三个句子中都包含着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分别是“危”与“安”、“内”与“外”、“艰难”与“美好”,共同阐释了一个道理:事物是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的,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让它向有利的一面转化,而转化的关键在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到民族兴盛、国家发展,小到个人事业、生活工作,其中都蕴含着这个哲理。

写作时要写出思辨性,结合“危”与“安”、“内”与“外”、“艰难”与“美好”的关系展开论证,如:苏轼《赤壁赋》横空出世之前,经历了被贬的阵痛;曹雪芹举世瞩目的一部《红楼梦》,离不开“一把辛酸泪”的孕育。从个人到国家,从社会到文化,每一次跃迁,每一次升华,往往伴随着痛苦的裂变。而促成这种升华的关键,在于面对事情的人的心态与行动。“多难”未必能“兴邦”,艰难过后不一定有美好,要促成这样的转变,就需要我们个人的精神力量,如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女娲补天,面对贫困,就用“脱贫攻坚精神”去解决;面对艰苦,就用“三牛”精神去应对;面对学习上的难题,就用沉着冷静的态度去破解。如此方能真正成转危为安,苦尽甘来。

参考立意: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心态改变命运。

3.艰难成就美好。

4.在绝望的时候看到希望。

关键词:
编辑:Edt_58

最近更新

河南城建学院召开2023年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暨调研座谈会 环球热点评
阿坝师范学院顺利召开2022级学生军训动员大会
热文:渤海大学举办校园开放日暨本科招生咨询会
世界热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圆满落幕
甘肃省委宣传部专题调研指导陇东学院校报出版工作
江西高考状元出炉,超高分数破纪录,家庭背景曝光还真不是普通人 环球即时看
密歇根大学被控伪造学生成绩,可能被取消大学资质?
卡内基梅隆大学十年间“扩招”近2000名中国学生!
薪火相传!陕西这所民办院校,名气不大,实力却很硬核
焦点讯息:青海2023一年级建造师考试报名流程
青海2023一级建造师考试报名时间:6月30日-7月10日_每日聚焦
江苏2023年度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青海2023年度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为什么不建议自考新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2023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是多少 头条焦点
2023西安工商学院招生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是多少
2023山东航空服务本科分数线多少分
天天视点!2023湖南女子学院招生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是多少
2023贵州高考志愿有哪些批次
愿你带着欧亚DNA远行——西安欧亚学院会计学院2023届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_世界热资讯
访企拓岗促就业|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一行赴惠州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洽谈校企合作事宜
牛津大学发布2023年度录取报告!录取3271人_全球观焦点
【时快讯】创新高!深圳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12.45万人
哥大宣布永久退出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评选!
天天关注:深圳再添一国际高中
北京将新建一所一贯制民办国际化学校
新疆2022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补考)合格人员名单公示(共709人)
呼和浩特2022年初中级经济师资格证书发放通知
每日视点!重庆2022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补考)资格复核通知
兴安盟2022年初中级经济师考试合格人员证书领取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