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世路岂可薄言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战国策》)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阿拉伯谚语)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如何“言”,如何“行”,怎么处理好“言”与“行”的关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1.“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意思是一个人辩论的力量,可以比宝物九鼎还要有分量。仅三寸长 的舌头,可以胜过百万雄兵。这是夸张地形容一个人的口才好。口才也确实是智慧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一项可以拿来生存的一 种方式。语言是人思想的反映,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这句话强调言语和沟通的重要性。
参考立意:学会沟通;人需要沟通;世界因沟通变的美丽;学会沟通,成就事业;把握好沟通的方法和尺度;做个会说话的人。
2.辩证地看待“言”和“行”的关系。言与行,常常联系在一起。人们常说“言行一致”、“言行不一”,就可见言与行 的紧密关系了。言,往往是行的先导;行,往往是言的实践。言行一致,做人的基本原则。言是人与人交往之初沟通的钥匙, 行却是人与人交往的基奠桥梁。言与行相辅相成。
参考立意: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言与行相辅相成;胜利的言行,才能创造辉煌的人生;我的言行我注意。
【佳作赏析】:世路岂可薄言行
无论是强调三寸之舌强于百万师,抑或是主张讷于言而敏于行,还是重申行动才是果实,可以说,这三句话是从不同角度,有所侧重地阐述言与行的问题。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在国家发展的征途上,岂可轻言行。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这或许是“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一个原因。做人应该不轻易许诺,若是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人,难以服人。晋文公退避三舍,商鞅立木取信,季布一诺千金,是古人为我们树立的言行合一典范;而“世路薄言行”“言行既异调”,是我们应该鄙弃的行为。
“讷于言”,并非只求“敏于行”。大言不惭,夸夸其谈,固然是我们要反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语言的作用小,语言的作用同样是不可小觑的。生活中,那些口若悬河舌战群儒的人,也是同样值得我们佩服的,不然何来的“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晏子使楚不辱使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绝妙比喻,就让不怀好意的楚王尴尬不已,只得感叹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言行合一,是一个人的品德,是一个人的本真,是一个人的初心,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一段时间内,少数党员干部脱离人民群众,面对工作,信誓旦旦,表态坚决,但真到落实时,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见成效,成了光说不练的假把式。这种做法无异于违背了初心,不仅伤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也让党的形象受到损害。言行合一,其实也是考验一个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有时行动比语言更有力量,因此,工作中切莫做“双面人”,做“面子工程”,让为民服务仅落实在纸上,变成“口头协议”。如果“言义而弗行”最终失去的将是民心。
“撸起袖子加油干”。进入新时期,我们岂可轻言行,要“口言之,身必行之”,对言与行平衡协调的统一状态进行日臻完善和不懈追求,杜绝言行相悖、表态流于言辞,用言行合一的学习态度,投入到民族复兴的事业大潮,为国家富强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