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000字,阅读约需8分钟
来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阅读第一
身为父母,“累”似乎是一种常态。
在某社交平台上, 「带娃最崩溃的瞬间」这一标签获得1.3亿次的浏览量。翻看这些帖子,你会发现育儿、鸡娃路上,尤其是那些“小石子”会让人彻底崩塌。
回想之前疫情期间,孩子上网课把爸妈逼疯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当时,一条 「孩子在家上网课把妈妈整崩溃」的视频流传在社交平台上。视频中的妈妈崩溃大哭,直呼实在受不了了!她更是在一声长叹后,身心俱疲地抹泪直言:“一整个就是虚脱无力的状态,什么也干不了!”
前不久,还刷到一个妈妈的“吐槽视频”。不到2分钟,获赞62万。她原本计划哄睡孩子之后,去客厅跟老公看个电影。结果从10点哄到凌晨1点:“妈妈的一天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这种 「父母倦怠」其实并不少见,据估计有2-14%的家长可能经历过父母倦怠,当然这个比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会有所不同。
没有人天生是父母,这一后天习得的社会角色演长了时间也是会令人疲惫的。
当倦怠感袭来时,面对孩子想要退缩、情感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对家庭生活态度消极、情感冷漠,成就感降低等,会排山倒海袭来,压垮中年奋斗的父母们。
这种与父母、孩子乃至整个家庭密切相关的倦怠形式,犹如一个“幽灵”,正在慢慢逼近千千万万个家庭,使人一不小心就陷入“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的怪圈。
1.
养娃路上,你崩溃过吗?
"我这都是为你好!"
"爸妈给你花了这么多钱,你这么做对得起我们吗?"
"父母怎么会害你呢!我们做的这些还不是为了你!"
听到这些话,你觉得熟悉吗?在生活中你一定在某些场合听到过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说过类似的话,或者自己也总是不知不觉地对自己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
我们觉得自己如此操劳、如此辛苦,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不懂的体谅我们,甚至还跟我们反着干。
之前的热播剧《小欢喜》中乔英子和她的妈妈宋倩就呈现出如此的养育倦怠。
图源:电视剧《小欢喜》
宋倩有着高学历,所以对孩子的学习问题可谓得心应手,能在孩子分班考试之前就出好几套模拟试卷让孩子去做;也能够通过手绘的成绩曲线图分析孩子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状况,为孩子提出学习建议。
其实这些都是一位有着望女成凤心情的妈妈的正常反应,也能看出她对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关心。
可是渐渐的她的行为就超越了母女之间的界限,为此做出了很多疯狂的举动:为了更好的监督女儿,宋倩把乔英子房间的墙打掉换成了隔音玻璃,而且玻璃的窗帘并不是在房间内,而是在房间外。
图源:电视剧《小欢喜》
也就是说能否拉上窗帘完全是由宋倩控制的,乔英子没有一点的自由权,这也就意味着她在房间里的一举一动都能被妈妈看到。
宋倩为乔英子早早地规划好上哪所大学,可是这并不是乔英子所希望的,可是宋茜却完全不顾孩子的想法,强迫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
这最终导致乔英子压抑多时的情感瞬间爆发,她的妈妈宋倩却完全不知道缘由,很不解,为什么自己明明每天帮女儿煲汤,在学习上给女儿最好的,还帮女儿规划好了未来,自己付出了所有精力、时间和金钱,孩子却得了抑郁症。
图源:电视剧《小欢喜》
而剧中另外一位妈妈刘静是《小欢喜》里性格最温柔的一位母亲,说起话来慢条斯理、落落大方。即使是生气,也能在保持理智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跟你讲道理。
天文馆是英子最喜欢的地方,在她快被母亲逼疯,患上抑郁症时,遇见了馆长、也就是刘静。
图源:电视剧《小欢喜》
英子问刘静:“阿姨,你是不是也觉得我都要高考了,还来天文馆,很不懂事。”
刘静温柔地说:“我觉得你有思想,有勇气,阿姨要是有你这一半就好了。”
图源:电视剧《小欢喜》
刘静的鼓励给了英子很大的信心。抑郁症的英子,只有在刘静阿姨这里,才能找到一丝安慰与温暖。
如果按照当代人格心理学最具影响力的人格特质理论模型之一—— 大五人格模型来看的话,宋倩是典型的 神经质(neuroticism)父母,她时常在养育英子时表现出敏感、冲动的特性;而刘静则更具 宜人性(agreeableness),对英子给予更多的信任与温暖。除了以上两种人格特质外,还有 openness(开放性); conscientiousness(尽责性); extraversion(外倾性)三个维度。
从宋倩与刘敏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父母的 人格特征对其倦怠症状有重要影响,而这将进一步影响家庭亲子关系,甚至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不同人格特质的父母在平时会感受到不同等级的压力水平,他们处理压力和风险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若生活平衡状态被打破,父母倦怠就会“不请自来”,且愈演愈烈,但凡有一点儿不如意,情绪就崩盘了。
总结来看,其实在做父母之前,我们是怎样的人就已经决定在养育孩子路上的“体感”会有多不同了。
2.
哪种类型的父母最容易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父母倦怠的最大压力莫过于养育压力。
最近,华盛顿大学的一项心理学与脑科学研究就父母的人格特征将如何影响孩子的性格展开了研究。
研究人员对孩子们的生活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包含他们的整体健康状况、在校成绩、饮酒和吸烟情况、用于休闲娱乐的时间(如看电视、上网等)以及家庭争吵的频率几个维度。
研究结果发现: 高度“神经质”的父母所养育的孩子往往在成绩、健康和体重指数(BMI)测试中的结果都不理想,他们的孩子也鲜有放松时间。
如果父母在 宜人性或 尽责性方面得分较高,孩子们可能会更健康;父母若在 开放性方面得分高,他们的孩子更有可能在个人爱好上有更积极活跃的表现。
如此看来,“神经质”这一特性似乎成了养育孩子这条路上的“公敌”。都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父母的性格是一点就炸,又怎能期待养出性格平和稳定的孩子呢?
这两天,网友@梦山草覡的所见所闻引发了大量讨论。这名网友在某奶茶店买甜品吃,看到了两对母女:
第一对母女待人有礼笑容温和,她的孩子大概五六岁,在陌生环境还是比较容易激动,但是在妈妈温柔的哄言下很快变得安静,有意控制音量并不讨人嫌。
而第二对则就很有“特色”,这名母亲对孩子的情绪表现出极度的不耐烦和急躁,以威势和威胁作为对孩子主要的沟通方式。她们点了一个冰冰包(类似软面包里面挤了奶油),但是这款冰冰包的馅料位置是偏的,孩子吃了1/3个了还没吃到馅就有点委屈, 母亲张嘴就是大嗓门说“这么贵你要我都给你买了你还挑三拣四...”,孩子看好几个人看她更委屈了就开始掉眼泪, 这个母亲也更暴躁了恶狠狠的盯着孩子说“还哭!你再哭我以后都不带你出门了”。
如果我在现场,我可能已经听不下去了。
在这两个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可能一样吗?当她们继承各自家庭的习惯、风格和待人接物方式走出社会又会怎么样呢?
或许第二个孩子未来可能从书本、朋友或者网络里逐渐培养出好的性格摆脱家长的影响, 但是和前一个被家长温柔地推着向前的孩子相比,要抵抗着父母因养育倦怠所产生的压抑与焦虑负重前行,她会困难很多吧。
另外,“神经质”特性的父母通常都或多或少抱有“完美主义”,更容易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现在养育孩子就是为了将来的回报,即“养儿防老”,其结果必然是对孩子的控制和百般苛求,自己也会筋疲力尽,陷入倦怠状态。
这种侵入性和过度保护养育行为,也会导致父母情绪的不稳定,对压力事件的评价也更消极,从而影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与此相反,低神经质、高水平的宜人性和责任心的父母,即情绪稳定、认真负责、和蔼可亲的父母最不容易患枯竭症状,因为他们能更准确地识别、确认和回应孩子的愿望和需要,促进孩子自主性人格的形成。
3.
我是“神经质”父母,我的孩子还有救吗?
「大五人格理论」提出: 一个人的性格是由50%的基因和50%的环境共同决定的,并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稳定。虽然基因对孩子性格的养成占到了五成的比例,但性格是一种连续统,孩子通常形成的是一种性格的偏向性,而非与生俱来一种极端的性格特征。
父母这时候千万不要想着还有50%的余地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因为一般只有重大变故才会让一个人的性格发生巨大变化。性格是天生的,如果强行改小孩子的性格,就如同违反天性一般,会适得其反。
既然前50%的基因已无法改变,为何父母不试图把握后50%的环境因素去重塑自己的养育方式呢?
如果说真的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那一定是三岁前看父母如何养,七岁后看父母如何教。
毕竟,爱的养育,才是培养好性格的最温暖底色。而关键就在于我们要做一个有“松弛感”的父母。
松弛感”这个词之所以能成为全网热词,起源于一个博主发布的微博内容。他遇到一家人出门旅游,因为行李票都绑在妈妈的机票上,而妈妈因故无法出行,以至于一家人的行李全部被退回,但这家人竟然没有人紧张、生气和互相埋怨,而是在安排好到达目的地如何购置生活必需品后继续开心聊天。
这家人的淡定从容、波澜不惊,被网友赋予了一种称谓,叫“松弛感”。而“松弛感”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情绪稳定。
为人父母,我们应该意识到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的过程,如果你已经开始接受、甚至拥抱不确定性,那么你越可能心平气和地应对孩子越来越追求独立和自我边界的挑战。
另外,我们也要记得 “关爱自己”。留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与育儿无关的事情。这样做可以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给自己充充电。而不是每天的生活都围绕着工作、家务和孩子,这样你才能积累更多积极的情绪。
这也有利于父母充分认识自我的生命价值,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预测自己倦怠的征状,主动放下功利心,积极设置缓冲区,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增强自身承担父母这一角色的信心和能力。
毕竟,对于孩子来说,相对于父母巨细无遗的关心和爱护,爸爸妈妈内心的轻松和平和,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 “在看”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哦~
— END —
因为微信公众号改革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常点开则会晚收到我们的推送
我们想产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
“教育鬼才”是怎样炼成的?
引领名校突围!这位校长守正出奇,令人惊叹……
封面人物 | 芬兰驻华教育参赞访问这所学校后,由衷感叹:我闻到了幸福教育的芬芳
封面人物丨聂明智:用一生的时光,打造教育的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