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000字,阅读约需8分钟
(相关资料图)
来源:湘语文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今天,一个微信好友、语文同行问我: 请问你们怎么处理“大单元”“大任务”教学?
我说:我这几年在高三,一直没教新教材,不过我相信,不教“大单元”“大任务”, 语文课堂不会死,语文学科不会死,语文老师更不会“死”。
语文之“大”,由来已久。在我读中学时,语文叫“大语文”,作为一种理想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也挺好。
现在“大”到全面贯彻了,“大”到落地实施了。
放眼当今语文界,更是“大”字压头:大单元、大任务、大概念、大情境、大主题、大观念、大融合……
你看那些研讨会、培训会、赛课、论文、课题,有哪个愿意主动沾个“小”字,更有谁愿意自许“小”的?
研讨会是“大概念背景下的主题单元设计与教学”,培训会是“立足大概念,聚焦大情境,探讨大任务”,赛课是“学科大概念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路径”,论文是“大概念引领单元设计,大任务落实教学目标”,课题是“透视大观念、大任务,理解、落实新课标”。
甚至,在很多小学,字都没认全,单篇都没搞透,课时都没做足,就来了多篇目对比,来了大单元整合。有声有色,如火如荼。
都在为之大,孰能为之小?
前不久,被安排去听一场专家讲座。台下都在看手机,几个专家絮絮叨叨的,少则半个小时,多则个多小时。
左一个新课程背景,右一个新课标理念,各种又高又大又上的理念,有板有眼的,一套一套的。
撑死事小,失“标”事大啊。
唬得人一惊一乍,手足无措。
所以这几年,我都愿意在高三呆着。高三辛苦点,但简简单单,实实在在,不讳言应试,不回避分数,不羞羞答答,不欲拒还迎。
不太愿意到高一高二去,就是怕那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新教材理念,怕自己去了,一下子成了落后保守僵化的教书匠。
比如,光一个“大单元”,就让人犯难。
老教材是一篇一篇地教,《论语十则》《老子五章》《坛经两则》,和那些高深莫测的大儒、老道、高僧,单独聊个天都战战兢兢。
现在新教材要一单元一单元地上,开大派对搞大聚会了,要把他们生拉硬扯到一堂课上,那可比请客吃饭难多了,万一他们当堂吵起来,打起来,怎么办?
专家可能会说,那不正好吗?我看的就是热闹啊!
教完这届高三,到高一去,我在想,我还是小家子气地教,小巧玲珑地教,小家碧玉地教,小国寡民地教,不想教不爱教不好教不会教不能教不敢教的课文,统统不教。
以小见大可以吗?弃大抓小可以吗?大题小做可以吗?无大无小可以吗?
当你在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时,我只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飞不高。
当你在头顶一个天,好大一棵树时,我没有花鲜,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鲁迅的一件小事,不也可以榨出人们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巴金的小狗包弟,不也能控诉大千世界的荒谬,刺痛大作家的良心吗?
老舍的小小茶馆,一个个莫谈国事很小我,不也映照出大时代的没落与崩溃?
不提大单元、大任务、大概念,老师不会羞死。
不提大单元、大任务、大概念,语文不会教死。
我倒是怕,天天放“大”卫星,吹“大”牛皮,天天折腾“大”,鼓吹“大”,倒会把语文老师、语文课整个半死。
末了,想起另一个微信好友、语文同行曾忠老师的那句话:
最热闹的课是语文课,最热闹的改革是语文改革,最受伤的学习是语文学习,最没有专业尊严的人是语文老师。因为谁都能对语文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我狗尾续貂一句:因为语文人们都在“大”言不惭,在“大”话连篇。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 “在看”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哦~
— END —
因为微信公众号改革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常点开则会晚收到我们的推送
我们想产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
“教育鬼才”是怎样炼成的?
引领名校突围!这位校长守正出奇,令人惊叹……
封面人物 | 芬兰驻华教育参赞访问这所学校后,由衷感叹:我闻到了幸福教育的芬芳
封面人物丨聂明智:用一生的时光,打造教育的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