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叫“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当复旦博士看到自己的宿舍桌椅长毛,而外国留学生的住宿环境却是独立卫浴的精装双人寝时,才会内心苦闷。
还有一句话教“胳膊肘往外拐”,所以当河北大学的本科生,熄灯后被彻夜亮灯、通宵蹦迪的外国留学生吵醒时,才会心寒不已,连建议信都写的卑微祈求:
(相关资料图)
“我们清楚自己的地位,并不要求学校对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一视同仁,只是希望留学生们不要太过分。”尽管后续,河北大学迫于舆论压力,对留学生进行了表面的教育和批判,但也是杯水车薪,缓解不了中国学生的心寒。
之前mini车站上,两名名校毕业的女职员,对着外国人喜笑颜开,却对中国人嗤之以鼻,本以为是个别人的思想不端,但追溯大学校园内的种种细节,不难发现,教育的错漏,都是有迹可循。
区别对待国内和国外学生的事迹并不罕见,闹的最难看的当属山东大学,给留学生免学费已经是见怪不怪的操作了,甚至直接给留学生每月打生活费,生怕这些异国学子受到半点委屈。
当然,最让网友感到愤怒的,还是这种思想已经荼毒了女大学生,学校给留学生配备中国的女大学生作为“陪读伙伴”,而这些女大学生,全无回报地一个人“服务”着好几个外国留学生。
不仅不觉得辛苦,反而引以为傲,在现代大学校园里给外国学生做“书童”,却让她找到了一种优越感,晒日常的同时,还对其他学生冷嘲热讽,真是不知何为羞耻。
原以为只有个别高校才如此,可看了清华大学的留学生“资助清单”才明白,还是我们太天真了!
清华大学给硕士留学生的优待为:每年共计20.08万元/人/年的补贴,除了免费的学杂费之外,还包括每年9.6万的生活补助,而一次性安置费,以及保险和免费的往返机票。
一个留学生一年补贴20多万,按照硕士三年来计算,一个留学生完成学业需要60万,30人就是1800万。
教育培养应把重心调整到国内学生身上,毕竟他们才是建设未来的人
自然,这对于一年经费4000亿的清华大学来说不算什么,毕竟清华大学急需用广纳留学生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
五一假期刚过,清华的留学生揣着一年20万的补贴,可以肆无忌惮地趁着小长假游山玩水,身边没准还能围绕几个中国的女大学生。
一年20万,国内有多少大学生,毕业后的年薪都达不到这个数目啊。而当留学生在肆意挥霍的同时,国内的学生在做什么呢?
5月份的河南,天气已经开始炎热了,灰土暴尘的工地里,有一个年轻的小伙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带着眼镜,穿着已经发灰的白色短袖,坐在工地的角落里吃着盒饭。
这个小伙也是大学生,他甚至算不上贫困生,可为了国内本科6000块的学费,他不得不来到工地了赚钱,否则明年的学费就没有着落。
他吃着白米饭,配着咸菜和一个鸡腿,却吃的一脸满足,他的眼睛里有光,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
他的大学梦,需要用自己这一双手,一点点地区开垦,才有希望实现,为什么留学生的梦想,却能如此轻而易举地就得以实现呢?
国内有多少贫困生,基础教育是今年读的完,明年未必继续得下去,好不容易考上了高中,却为着几百块的学费愁苦不已,大学更是奢望了。
就算不说贫困生,普通家庭的学生,也有不少人碍于昂贵的路费,就算有足够好的成绩,也不敢“考出去”。
写在最后:
学习上的苦可以吃,生活上的苦,却没人能拉他们一把,设想一下,若补贴留学生的钱用来帮助贫困生,将会改变多少学生和家庭的命运。
学校要发展,国际知名度固然重要,但要打开国际知名度,靠的是学校各方面的实力,而不是过度优待外国学生。
文化的自信,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还能让中国学生树立起由内而外的自信,笔者认为,把重心放在培养国内人才上面才更有意义,毕竟国家的未来,靠的终归还是这批有为青年。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