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3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 分钟
读书,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近年来,单元教学、主题学习、群文阅读……风起云涌,大有席卷神州之势。到了一些学校,又常见人感叹“学生就不愿读书”,云云。我见之闻之,很有一些话想说,有时大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资料图)
01
还是先举个例子吧。
2018年,潞城区进行小学毕业生统考,店上中心校枣臻小学六年级语文成绩一举成为全区三类校第一,该班语文教师杨震也由此被评为山西省模范教师,名“震”一时。该校六年级在全区三类校中是个大班,30多个学生。因为我在枣臻小学任校长四年,杨震这个老师我很熟悉,爱好读书,颇有文采,他对学生的管理要求方面并不是很严,这个班是在升六年级时,他才接手的;原来的语文教师是陈喜玲,陈老师是个执行力很强的老师。
这两个老师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就是充分让学生读书!这源于我们在枣臻小学开展的“师生共读”工程。虽然此时我已不在该校工作,但我还是常对人自豪地说:“考第一,不能充分证明就一定是读书的功劳,但读书肯定功不可没呀!”
02
接下来就谈谈“师生共读”的问题。
顾名思义,就是师生共同读书(不是同读一本书,而是同时读书)。为什么非要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你天天说读书很重要,要求学生多读书,你教师却不读书,甚至对读书“不屑一顾”;然而很多地方却热衷推广“亲子共读”,这当然不是不好。首要的问题,还是你作为教师,都贫于读书、苦于读书,却让家长做读书的榜样。我都怀疑你在推卸责任。打铁首先要自身硬。我们针对师生共读中此种教师大胆提出“形式大于内容”的要求,也就是,即使你真不乐意读,当老师的也应做好样子。也主要源于上述原因,我们力推“师生共读”工程。
读书,当然先要有书读。这个问题就像是天上飘过的五个字——“那都不是事”!这关键的问题,是哪儿有时间读?我们把每天下午二节课后的一个小时自习(活动时间)一分为二,拿出半个小时,比如从下午四点到四点半,硬性定为全校读书时间。
其时,教师依据任课情况,被分派各班读书。读书一开始,全校就响起了专门的“读书音乐”,这是学校魏慧波老师专门录制的。光有氛围还不够。我校少先队组织还专门成立了“读书监督组”,由副校长张明带领着逐班进行巡查打分。此打分非彼打分。一是由学生亲自督查教师是否静坐在教室读书,对于迟到早退或人虽在却没读书而是在批改作业之类,毫不客气,一律扣分儿或记零分;另一,是学生督查各班级是否在认真读书。读书监督组当日即将分数公示在校园醒目的版面上,师生读书分数就会暴露在全校师生或家长的众目之下。师生的读书情况定期汇总并以一定等级分别计入教师绩效、优秀班级评选中。这当然是因为,光督查不行,公示久了也会失效,非要对结果有一个重要说法才行。
至于“有书读”的问题,其实哪个家长不给孩子买点书,再说学校给学生平时颁发的奖品就是慎重挑选的儿童读物,我们重点还是放在精心给孩子推荐书目上(比如窦桂梅老师给清华附小推荐的阅读书籍),让孩子利用假期等时间购买。同时,学校也给教师倾心购置一些喜欢阅读的书籍尤其是专业成长类刊物。
03
大框架就是这样,现在说一些细节。
1.教师不情愿读怎么办?
“师生共读”的设想,当然主要源于我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可如何统一大家的思想?尤其乡村师资参差不齐。我们首先打印出于永正老师的《学好语文,其实很简单》一文,该文就生动地记述了这样鲜活的事例,解答了这些质疑。不相信大师你相信谁?让大师引领所有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再之,秉持并响亮的喊出 “读书其实就是无形的备课”、“不读书就是潜在的差生”、“如果你想更美,就请读书吧”等理念和口号,以此推动读书工作的进行。
2.读书没兴趣,读不懂怎么办?
乡村多数学校阅读环境(不是指“物质的”环境)很差,学生读书很少,阅读能力可想而知。
我们就先从孩子们喜欢的书籍入手,购来《淘气包马小跳》、《胡小闹日记》等系列丛书,以及一些连环画分发给孩子们读。
其次,降格处理,把课标推荐的四年级书目推给五六年级学生阅读,把三年级的书目推给四五年级学生阅读,以此类推。
第三,在巡看各班读书时,要求值班教师将沉浸在读书中的孩子,叫几个起来,问他们读书感受。当教师双眼放光,让一些孩子在本班或去其他班分享,被当作典型表扬时,孩子们觉得读书竟然也能如此荣光;还有,不知谁不小心偶尔触动了某些孩子的阅读积淀,他们竟电光火石般地“喷溅”起来,被教师大加赞赏时,孩子们那种抑制不住羡慕……这,都是可以熊熊燎原的“电光火石”!
第四,立大志、多读书。有人认为,一群小孩儿,奢谈啥理想,都是空谈。我们对此坚决持反对意见!在全校大谈理想志向梦想,学校办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天地良才”,并进而细化为“要成为天地良才,坚持从树立大志开始”的养成措施。人本身的物质差别并不大,而精神境界却高下甚巨。道路千万条,实现大志向非读书不可,这个理念必须要深深扎根于孩子内心!
3.这样读没主题、没要求有效吗?
我们提出“师生共读”的原则之一就是“无为而读”,就是秉持“通过阅读、为了阅读、阅读就是目的”的理念。
再之,硬逼着孩子读或一开始就规定背好词写感受,反而易扼杀孩子们读书兴趣;倒不如,让他读书先“上了瘾”再说。
第三,在一些人眼里,利用此大好时光,不如多做套题上会儿课,这样自由去读无用,但我的理解是“无用乃大用”“你如此再去做题上课会更无用”!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描述了一个慢的美丽场景:“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感动我的是这一句“你慢慢来,慢慢来”。“慢教育”是一种大情怀,是一种难得而清晰的教育哲学。只要有了大量的阅读,孩子们就会主动去写,你不叫他写,他也忍不住。如此,我们的心态就会心平气和,读书就会像春风吹过大地,只需耕耘,不问收获。
第四,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也要求语文教师进行适当的“浅指导”,比如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各班和学校也定期开展读书分享、好书推荐、评选阅读小明星等一系列活动。
4.真要读,每天半小时怎能够?
的确如此。我们这样做主要是做好三点:激发兴趣,指点方法,形成习惯!在此基础上,要求孩子们在家,比如晚上做完作业少玩会游戏,多读读书;比如夏季孩子们不想午休,躺在床上无聊,多读读书,同时也很好地破解了孩子们中午乱跑的难题。
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常见,下课啦,有些孩子抱着书在看;搞运动会啦,有些孩子还随身带了本书,见缝插针地看……我见了,就如获至宝,就想方设法找机会在学校宣传。很多学校也可能这样做了,关键是缺乏定力,急功近利。我们是一读就坚持了四年(到我不当校长为止)。如此真做,很多孩子真的变了,读书确实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和管理孩子的方式呀。随着我们“伟大工程”的推进,“师生共读”业已成为枣臻小学师生的“生物钟”,一天不读就觉得不舒服,督查打分也早已从必要内容开始向外在形式转变……
诸位,试想:
一个偌大美丽的校园,每日的某个时段,恬静轻灵的乐声就会飘荡在上空,一群师生静静地安坐下来,清空所有的行囊,沉浸在书香中,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与母语亲近,与文学同舟……此种情状,怎不是一种诗意的栖居,此中滋味,怎一个幸福了得!
如此读书,何难之有?
作者丨周伟宏
作者单位系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史回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