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学生大学玩了四年,直到毕业都在“傻乐呵”,最后才发现学历早已不是“敲门砖”;而有的学生刚上大一就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每一步都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行,毕业后前途一片光明。
(相关资料图)
面对对比如此强烈的差距,有家长认为:这就是努力和不努力的区别,其实并非如此,大学的努力,也需要三分机灵,另外,还要注意把握好努力的方向,所谓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如何把握方向就成了成千万毕业生最该操心的问题,所谓的规划明确和一片茫然,区别就在于——信息差。
举个例子,如何获得国企的面试机会?自然不可能是去人家企业的大门口蹲着,除了校招之外,其他学校的学生若想争取国企的机会,可以进入其企业官方,找到招聘入口后投递自己的简历即可。
但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这个方式,只傻乎乎地认为:国企没来我们学校校招,那我就没机会了,其实并非如此,运气好捡漏成功的话,双非和985平起平坐也有可能。
再者,就是最近才被普及的“选调生”,别说有些家长不清楚了,就连大学生也是一知半解的,只知道看着选调生名单的公布,难掩羡慕,自己却连什么时候报名都不知道,可不是吃了信息差的亏吗?
湖北选调生拟录取名单的流出,让不少网友都不淡定了,在一众录取名单之中,学历全部为硕士研究生,可见对于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同学来说,选调生是非常优质的资源。
有对选调生感兴趣的同学,也会关注历年的拟录取名单,不仅是激励自己,也是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而当外地的同学看到湖北选调生的拟录取名单后,心里却很不好受:因为名单上的学生,多数都是本地学校毕业的,占比一半以上。
选调生录取和公务员考试区别甚大,优势令人难掩羡慕
这不是明摆着偏袒本土学校的学生吗,外地学生直呼“太偏心”,尤其是家在湖北,却在外省就读的学生,更觉得不舒服:本想借着选调生的机会回到家乡,结果自己却成了“外人”了。
其实选调生“偏爱”本土院校毕业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毕竟,许多高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些学校就算是985、双一流,跨了几个省份之后,也会被其他地区的考生误认为是“野鸡大学”,更何况,本地的企事业单位偏爱本土院校,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是“一家人”。
再看北京地区的央企的拟录取名单,北京本地院校的毕业生占比,远远高于此,但占比是一方面,毕竟不是严格要求“只要本地院校的学生”,因此若外地就读的学生想利用选调生的机会回到家乡,只要能力够用,也是有很大希望如愿以偿的。
在校大学生心生羡慕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对于向往体制内的学生而言,学历意味着起点的高低,现在多流行逆向考研,就是重点大学的学生考研到双非院校去。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很显然她们没有意识到:自己考研到底是为了什么?盲目的选择无疑是对自身发展的局限,和对未来优质资源的舍弃。
同样是努力备考,但凡是能力足够的同学,能“人往高处走”,就尽量不要“退而求其次”,否则浪费的,终究还是自己的人生。
写在最后:
值得强调的是,选调生录取和公务员考试录取的区别很大,公务员考试的面试比例为1:3,而选调生的比例为1:2,可见选调生的上岸概率要大许多。
再者,公务员考试上岸后,只能从基层做起,从一个小小的科员一步一步的往上走,中途不免要因为学历的局限,而受到影响。
而选调生的培养目标和普通公务员有非常显著的区别,选调生是体制内领导干部的后备人选,也就是储备军,是作为高素质工作者重点培养的。
再加上高学历的加持,通过选调生身份进入体制内的公务员,今后的发展也是顺风顺水,细看那些“破格提拔”的年轻干部,多数都是以选调生的途径从政发展的,可见选调生的优势所在,感兴趣的同学应以提升学历为第一步,尽早规划。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