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家委会是被吐槽最多的存在。家委会只是服务于学生和家长的一个民间组织,为了更好地进行家校沟通。
这应该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岗位,没钱没权还要当班主任的传声筒啊。但是,现实真的如此吗?当我们看清下面的事实之后,恐怕没有几个人再这样说话了。
家委会没权也没有钱吗?那你就想错了。只要你敢想,什么都会有的,甘肃酒泉的一所中学的家委会就成功地实现了家委会角色的大变换。
(资料图片)
两年前1月的一天,在一个家长群里,有一位家委会成员提出倡议:“为了能让孩子完成作业,希望各位家长能让孩子们在寒假期间,按时打卡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如果有学生迟打卡或未打卡,就处以10元到50元不等的罚款。”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倡议呢?主要是当时处在疫情当中,孩子们都是在网上上课,而有不少的孩子不能做到及时跟进学习,懒懒散散的。于是,这位家长就想到了这个最为简单粗暴的办法:罚款。
这个办法尽管简单粗暴,还别说就不一定有效果。谁愿意就因为一个打卡迟到,就被罚款50元啊。而面对这样的罚款,家长不也是可以用来教育孩子要自律,学会自我管理吗?
尽管当时也有人提出这样的办法不对,家委会也不是执法机关,哪里有罚款的权利呢?但是,他们采取了最古老的方式,那就是举手,少数服从多数。很快这件事就定了下来。
而为了保证罚款的钱有一个明确的出处,当时大家还议定了:所有学生缴纳的罚款都会再用回到学生身上,家委会的负责人会以微信红包的方式统一收取并保管这些罚金。
这件事,家委会做的错不错呢?从本意出发,是出于好心,也是为了督促家长管理好在家的孩子,让孩子能够改掉赖床、无心学习和作业拖拉的坏习惯。如果家长真的督促到位,那么对于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而迟到罚款这件事,后来就延伸到学校,出现了学生迟到和不交作业等等情况都处以罚款的情况。而这样做以后,让家委会的地位陡升,性质似乎也发生的改变,因为他们一学期竟然就获得了七八万的罚金。
孩子因为学习习惯不好被罚了款,而最终的罚款实际上是家长承担的。既然最初说好罚款是用在孩子身上,那家委会是不是应该给出一个罚金的使用清单来。那些被罚款比较多的家长就对家委会提出了质疑——罚金都用到哪里去了?
家长的质疑还没有落音,他们就被家委会发的一张聚餐“研究问题”的照片激怒了。几个人就是研究问题,有必要大吃大喝吗?而更重要的是,他们竟然还嫌水果不好,买起了高端的“阳光玫瑰”葡萄之类的水果。
有家长就当场发飙了:“孩子们交的钱,凭啥被你们用了?开会就坐那不到俩小时,普通水果就咽不下去了呗?”
但是家委会成员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们的事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而为了慰劳这些不辞辛苦的家委会成员,才买了一些水果。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明白,这些钱不应该这样使用,因为当初说好罚款是都要回到学生的身上的。而实际上,除了一部分用来奖励优秀学生,其他的有相当一部分被家委会自己用了——这就有些过不去了。
那么,这件事是不是老师指使的呢?从事情整个的发展脉络看,肇事者应该是家委会本身,而老师或许最多只是一个幕后推手,也许在知道这件事后,选择了默认。因为从整个事情的走向来看,老师始终没有参与,也都是家长相互之间在较量,在抗衡。也正因此,这一次的板子应该打在家委会的身上,矛头不应该集中在班主任的身上。
从做事的角度来说,家委会的成员不好当——不仅承担与学校沟通的角色,还要平衡其他贾占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尽管不好当,但是为了孩子也还是需要人去做啊。也正因此,家委会就是到现在为止还是广泛地存在着。只是像甘肃酒泉的这一个家委会不要也罢——他们不就是打着为了学生的旗号,在盘剥其他家长,为自己谋福利吗?
爱的读者,对于甘肃酒泉的一个家委会打着罚款是为学生好的名义,自己却在外用这些钱吃喝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是蝴蝶花雨话教育,专注教育时事和最新教育动态,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喜欢我的朋友,请关注我:蝴蝶花雨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