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申请中GPA重要么?”——这个问题很好回答,简单直接:“重要”!
【资料图】
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留学,都对GPA有很高的要求,其重要程度可以说是所有申请材料里最重要的一项,且无可替代。但美国研究生申请的本质并不全然围绕着GPA,而是————考察申请人综合能力。
何为综合能力?大部分人都听说过“硬件条件”和“软性背景”,硬件条件通常包括申请人的在读/毕业院校、在校平均成绩(GPA)、专业(或与申请专业相关的)课程设置、标准化考试成绩、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参加的专业学科类竞赛等;软性背景则包括职场实习经历、科研经历、海外交流、志愿者/社团等课外活动等经历,在申请过程中,“硬件条件”和“软性背景”都非常关键,缺一不可。
所有申请人与推荐人书面提交或口头完成的材料,会被院校视为一套完整的申请材料考察、审视和判断,而这些材料,可以分为“客观材料”和“主观材料”。
客观材料:GPA、课程设置、在读/毕业院校、标准化考试成绩、职场/科研/活动/交流经历、论文/专利/竞赛、推荐信等。
主观材料:网申、简历、个人陈述、申请短文、作品集、面试表现等。
本质上,“客观材料”是“主观材料”的素材与基础,“主观材料”是“客观材料”的呈现与表达。GPA作为客观材料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关键程度可见一斑。
回到大家关心的问题——“GPA在美研申请中有多重要?”作为体现申请人学习能力的重要证据,高GPA往往能让录取委员会或招生官眼前一亮,毕竟曾经在学校取得过好成绩的学生,有更大可能在未来取得好成绩是非常符合逻辑的推断,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拥有高GPA就万事无忧。
01 美研申请是竞争的过程
考核求职者的动机与工作期望美研申请是竞争的过程,而非过线的结果,并不是说达到某个学校官方公布的成绩要求(实际上,绝大部分美国院校在官方网站上对GPA的最低要求仅有3.0/4.0,即百分制中的80分)就一定能被录取,目标好学校的申请人,往往在软硬件条件上也都是非常突出的,即使只看成绩,在顶尖院校申请人中GPA达到3.7/4.0甚至3.8+/4.0比比皆是。
02 更关注如何拿到高GPA
相较GPA高,美国院校更关注申请人是如何拿到高GPA的:申请人就读于一所国际知名度较高的院校还是一所没有听说过的院校,选择的课程以硬核专业核心课为主还是以看起来比较容易刷分的水课为主,显而易见,同等条件下,前者更容易被得到认可。
03 申请人形象很重要
除了GPA(及在读/毕业院校、课程设置等在成绩单上体现的信息)外,所有“主观材料”中全方位立体化呈现的申请人形象,也是申请人在申请过程中俘获目标院校青睐的重要武器,我们指导过的众多逆袭,往往就来自于“客观材料”的悉心规划与铺垫以及“主观材料”的用心梳理和呈现。
美研申请不是简单的“1+1=2”,无法通过量化各项条件建立模型就能拟合预测结果,准备过程中看似不起眼的选择,申请过程中主观材料的呈现方法,都有可能影响最终的录取结果,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甚至不同申请年份,各软性背景和硬件条件的权重都可能不大一样。
我们能做的,是优先重视“客观材料”,在准备期科学规划打好基础,在申请时能从更多素材挖掘亮点、梳理主线,通过“主观材料”更好地描绘申请人形象,提高申请成功的概率。
最后给大家一些简单的建议吧——
如果你的GPA很高(3.7+/4.0),那么恭喜你,可以考虑额外选择一些更难的专业核心课来体现学习能力,可以将时间精力放在申请专业相关的职场、科研、活动上;
如果你的GPA一般(3.2+/4.0),那一方面需要努力让自己至少专业课成绩高一些,另一方面也需要丰富软性背景,让自己拥有至少一块比较长的木板;
如果你的GPA比较抱歉(3.0-/4.0),可以看看是否有重修专业课的可能,并且也需要注重之后的专业课成绩,软性背景更要重视起来,想申请成功,也要给院校一个录取自己的理由。
近些年,美研申请竞争越来越激烈,录取难度水涨船高。真心建议大家提前准备好GPA,顺利圆梦女神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