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500字,阅读约需6分钟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资料图】
不再失联
作者:许小猫
来源: 十点读书(ID:duhaoshu)
昨天晚上,闺蜜和儿子大吵一架,差点没把家给掀了。
起因是看到儿子成绩下降,闺蜜苦口婆心地劝说,儿子却一直盯着手机,“嗯”“哦”地回应,把闺蜜气得不轻,直接收走了他的手机。
儿子瞬间暴走:
凭什么你和爸爸都可以玩手机,我就不行?
你要是不把手机还给我,我就不去上学了!
闺蜜告诉我,面对沉迷手机的孩子,她觉得心力交瘁。
我理解闺蜜的感受,但也提醒她,一言不合就收走孩子手机的粗暴行为,万万不可。
手机不仅是娱乐的工具,也是连接外界的通道和学习知识的利器。
当孩子玩手机时,父母的态度,对孩子是有很大影响的。
1
孩子玩手机
并不等于“不自律”
我的同事就曾经夺过孩子的手机,一把摔碎,以为可以断绝孩子的念想。
在他看来,损失一千多元并不心疼,只要能把孩子对学习的注意力抓回来,就非常值得。
谁知,没了手机,孩子就像丢了魂儿一样,每天都闷闷不乐。
并且,班级作业没有及时打卡,重要通知也错过好几次,很长时间都不再和同学说话,亲子关系降至冰点。
如果遇到情绪冲动的孩子,父母的粗暴制止或许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14岁男孩因为父亲多说了几句“不要玩手机”,就拿刀猛砍自己的左手腕,刀刀见骨;
10岁男孩因为家人制止他玩手机,情绪激动之下,竟直接打开六楼的窗户,跳楼自杀……
心理学上有个 “禁果效应”,说的是一件事情越是禁止,人们的好奇心会越重,越是得不到,就越会想办法得到。
孩子对手机的态度,也是如此。原本觉得没什么,偶尔玩玩就好,但遭到父母强硬禁止,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要么借同学的手机,躲起来玩;要么和父母斗智斗勇,变着花样玩手机。
儿童媒体专家萨拉·德威特说过:
电子产品已经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能够与孩子建立联结、有所互动……对孩子具有正面影响。
如果我们不承认这一点,或者被担忧冲昏了头脑,孩子就永远不会明白使用它们的原因和方法。
当前社会,孩子需要使用手机、电脑和平板等电子产品来上网课、查资料和开展社交等。
他们拿起手机,并不代表不自律。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家长才能放下焦虑,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
2
孩子手机上瘾
离不开家长的推波助澜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很多孩子确实沉迷手机,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超过35%的小学生拥有手机,11%以上的孩子有手机依赖现象。
而在中学生群体中,这个占比分别超过70%和23%,换句话说,差不多每五个孩子中间,就有一个孩子沉迷手机。
随之而来的,是他们的视力大幅减弱,成绩急速下滑,以及情绪严重失控,实在令人担心。
很多家长怎么都想不明白,小小一方屏幕,为何对孩子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让他们废寝忘食,无心学习,对现实世界的美好置若罔闻。
殊不知,最根本的原因,出在父母身上。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如果父母经常玩手机,孩子就会有样学样,对手机无法自拔;
当他们感到无助和困惑,向父母求助,却换来冷漠和忽视,就会转头从手机中寻找安全感和归属感。
记得有一次,我带孩子去公园玩,发现很多父母一人抱着一部手机,玩得津津有味。
孩子在草地上快速奔跑,不断呼喊父母,希望引起他们的关注,结果父母连头都没抬一下。
后来,为了专心看手机,他们干脆塞给孩子一个平板电脑,让他玩游戏。
大好的春光就在眼前,活泼的孩子就在身边,父母却一头扎进手机的世界,给孩子做了最错误的示范,也切断了亲子沟通的桥梁,何其遗憾啊!
父母的样子,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父母缺失的陪伴,孩子就从手机里找寻;父母吝啬地欣赏,孩子就从手机里获取。
久而久之,就有了一个个只愿对着手机笑,没了手机就哭的孩子。
3
智慧引导孩子
让成长触手可及
托尔斯泰说: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要解开孩子沉迷手机的难题,让手机成为孩子前进路上的助推器,父母可以从下面三个角色来努力。
第一,关注者:看看孩子在玩什么。
德州理工大学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小老虎丹尼尔》这档节目能促进孩子们的情感发育,当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节目,教育效果最佳。
反之,如果只是孩子看节目,或者父母跟着看但不和孩子讨论,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父母参与孩子的生活,和孩子多互动,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帮助,放在电子产品上也一样。
与其制止孩子玩手机,不如看看孩子到底在看什么内容,引导孩子用手机玩益智游戏、看纪录片、查资料,等等。
父母给予孩子关注,和孩子多交流,就能拉近彼此距离,将对抗变成合作,防止孩子沉迷手机。
第二,引导者:教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看手机时间太长,会影响视力发育。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父母要做好引导,提醒孩子劳逸结合,遵循“20-20-20”的原则来预防近视。
具体说来,就是每20分钟就要将视线转向远处至少20英尺(约6米)的地方,并保持至少20秒时间。
当孩子懂得合理使用手机,而不是被手机控制,才能真正有益于自己身心的健康成长。
第三,陪伴者:适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认为,只有手机里的世界最好玩,往往是因为,父母没有带领他们发现屏幕外的精彩世界。
因此,父母可以陪着发掘生活里的小乐趣,从而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
比如,带着孩子出门走走,或者定期开展家庭阅读会,将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都填满温馨和欢乐。
当孩子发现,世界原来很大,自然如此美好,生活远比自己想象得更丰富多彩,就能慢慢摆脱对手机的依赖,活出朝气蓬勃的人生。
4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张我很喜欢的图片。
在一辆地铁里,母亲和孩子各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阅读。
有人问这位母亲:你是怎样劝说孩子去阅读而不是去看各种电子设备的呢?
母亲浅浅一笑,说:“孩子不听我们的,他们模仿我们。”
最好的家教,永远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一个爱看书的妈妈,身边通常有个爱看书的孩子;
一个志存高远的爸爸,很大概率能影响孩子成为坚定勇敢的大人。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 “在看”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哦~
— END —
因为微信公众号改革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常点开则会晚收到我们的推送
我们想产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
“教育鬼才”是怎样炼成的?
引领名校突围!这位校长守正出奇,令人惊叹……
封面人物 | 芬兰驻华教育参赞访问这所学校后,由衷感叹:我闻到了幸福教育的芬芳
封面人物丨聂明智:用一生的时光,打造教育的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