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43
1、语言文字运用Ⅰ提到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解说中国文字的典籍。汉字是一个包括对宇宙、自然、生命、人际关系、价值等方面体认的文化系统,承载着我们中国人对天地万物变化的认知。2021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第2版显示,中国人最常用的形容词有“大、多、高、重要、老、全、美”等。
从以上最常用形容词中选择一个,以“说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资料图)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阅读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充分肯定《说文解字》的重要意义,与语言表达应用遥相呼应。接下来强调汉字的内涵与功能,汉字是文化系统,包括我们对“宇宙、自然、生命、人际关系、价值等方面”的体验和认知,承载着中国人对天地万物变化的认知。说明经典需要传承,文化血脉需要赓续。
接着以《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第二版总结出来中国人最常用的形容词有“大、多、高、重要、老、全、美”等收束。说明很多汉字的意义古今是一脉相承的。暗含着文化通过汉字以血脉赓续。最常用的形容词里蕴含着文化的认同,赓续,传承。比如“大”,天地人都是大,天地虽大,不如人格俊伟。所以,伟大成了一个词;比如“全”,一个很大的东西覆盖了王,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也就是地的象征,能把地覆盖的就只有天了,天地就是全;比如“重要”,“重”为千里土,土地宽广,要为“西女”,有女子,有土地,当然重要;“美”,羊大为美,看来这个字有着浓厚的农牧意识,在此基础上的羹,也是会意字,羊羔汤肯定味美;“高”,《说文解字》崇也。象台观高之形,是一个象形字;“多”,本是会意字,从具象的多,到抽象的多,到人的评价;“老”,本为年纪大的人,后世用以尊称……
参考立意:
以说“大”为例,大有大家,大道,大作,大师,伟大,宏大,庞大,远大,高大,大义,大智若愚,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大道至简,大象无形,大义凛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大材小用,大而无当,庞然大物,大言不惭等。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全民阅读,要加强引导,让大家多读好书,多读经典。 —陈鲁民
读一本不好的书也像交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英】菲尔丁
打开书的禁区之后,肯定(不是可能,而是肯定)会有真正的坏书(不是假道学所说的“坏书”)出现。这是我们完全可以预见也用不着害怕的。让人见识见识,也就知道应当怎样对待了。——李洪林
以上材料对我们读书有所启示。请以“如何读书”为主题,谈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三则材料内容,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1)对材料的理解:第一句强调“读书”要多读好书,多读经典;第二句强调读“不好的书”的害处;第三句提出看“不好的书”,可以预见,不用害怕,可以让人见识见识,也就知道应当怎样对待了。三则材料要求考生能辩证看待读书,书籍浩如烟海,人生如白驹过隙,我们读书要选择性读书,要多读经典,“不好的书”,在见识了之后,知道应该远离和摈弃;读“不好的书”,只会戕害自己,多读经典,方能提升自我,净化灵魂。
(2)对引导语和写作要求的理解:本作文题的引导语规定了写作任务,“读了以上三则材料”,要以“三则材料”为本,不可断章取义仅谈读书方法,而应全面、辩证地思考对选择性读书的启示意义。以“如何读书”为主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生活,论述对选择性读书的思考,探讨选书读书之道。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神品、妙品、能品”是书画赏鉴的三个术语。“神品”是浑然天成,似有神助的作品;“妙品”是风格创新度高,书法中有较多自己的东西和自己的理解,意境与章法皆妙不可言;“能品”是控笔能力极强,运笔精熟,各种变化技巧烂熟于心。这“三品”有一个共同标准,即具有自然书写性,而做作的书画是不被认可的。书画何以能够出现神品、妙品、能品?不妨从苏轼的话语中找到答案。苏轼曾作题画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他在《稼说送张琥》一文中还说:“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给出书画鉴赏的三个术语,由低到高依次是能品、妙品、神品。能品主要依赖技术的娴熟,妙品更强调有自己的理解和创新,而神品已经看不到人为痕迹而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境界。材料还强调了优秀书画作品共有的一个特点,就是自然不做作。然后提出问题“书画何以能够出现神品、妙品、能品?”,引导我们进一步思考。
材料在谈论书画鉴赏的标准基础上,引出苏轼的话,强调了书画作品要“天工与清新”,以及达到这一境界的方法——“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既是谈书画,也是谈学习,亦可适用于技术制造等各个行业领域。生活中,有的人过于雕琢造作,脱离自然,反而弄巧成拙;有的人急功近利,想走“终南捷径”,却事与愿违。所以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先打好基础才能厚积薄发;先学好基本功,才能创造出“能品”“妙品”乃至“神品”,否则只能是“次品”“废品”“唐品”“赝品”。这些便是我们从所给材料分析出来的启示意义。
写作时可以采用层进式结构,先由书画三品到内涵到列举代表作,进一步分析思考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进而由书画到做学问、做人,强调打好基础、厚积薄发,为人要谦逊低调自然,不可过于造作;最后可以联系现实和写作身份,从求学、为人两个角度谈对青年的启发。
立意:
1.厚积薄发出“精品”。
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去粉饰,存真意,勿做作,少卖弄。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列子·天瑞》中有“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之语,意思是“天地没有完备的功效,圣人没有完备的能力,万物没有完备的用途”。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和批评家安诺德曾言:“个人必须带着他人一起走向完美,不断地尽其所能来扩大和增加朝这方面迈进的人流的流量。”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列子的话直白地说就是任何事物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从我们的生活实际来看,列子的话有一定道理。因此,我们要承认这个现实,做好心理准备,坦然面对不完美。
列子的话,从某种程度上讲,也令人悲观,因为它会诱导人在做事时产生得过且过的念头,从而放弃精益求精。在这种情况下,安诺德的话就极富正能量和价值了。仔细分析安诺德的话,可以总结如下:个人是要追求完美的,除此之外,个人还要主动去影响其他人去追求完美,使追求完美的人越来越多,声势得以壮大。罗曼·罗兰曾言:“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借助此名言,可以完成立意:个人在认清生活是不完美的这一真相后,不应求全责备,不应消沉,而应尽己所能,使自己的人生趋于完美,并积极带动社会风气朝着追求卓越、追求完美
迈进。
写作建议:
①要有材料意识。启示意义的起点应该是材料的呈现,行文中需要分析材料,不能完全脱离材料内容。
②要有逻辑意识。行文要富有逻辑,不能只是堆砌似是而非的材料。在陈述分论点时,不能有逻辑上的交叉。
③对重要语词要有解读意识,要写出层次。行文中要有对"无全”“完美”"尽其所能"这些关键词语的提炼和解读。个人在认识到事物并非完美后,不应该消沉,而应积极应对,尽己所能,引领社会风气。若考生只侧重一则材料,未建立二者的联系,不宜视为佳作。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礼记·学记》曰:“玉不琢,不成器。”意为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强调人如果不经历磨砺,就难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书记深情寄语:“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高 尚的人。”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命题意图】
作文以“玉”这一中国的常见器物和文化符号作为核心对象,意在引导考生写作时由物及人,由人入理,充分挖掘“玉”的人格内涵和思想文化,让考生树立正确的治学之道、处事之道、成才之道等,体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考试育人的根本功能。内容上引用名著和领袖的寄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
【文题解析】:
(一)材料解读:
第一则材料,关键词是“琢”,本义为琢磨,引申为磨砺、历练,侧重人遭受的挫折磨难、阅历见识等,强调“琢”与“器”的条件或因果关系,突出成才的过程和做法。“有用之人”可理解为有益于国家、社会和人民之人。
第二则材料,关键句是“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这是成为高尚之人的必备条件和终极目标。“真善美”,指务实真诚、利他的良好品行、美好的言行事物,多形容人良好的行为和德操。“高尚”在这里泛指一切理想和谐的状态。
综合上可知,第一则材料侧重青年治学和成才的前提条件,第二则材料侧重对青年人的做法要求;前者强调经历体验,后者侧重做法和结果;二者同等重要,又相得益彰。
(二)核心话题:
由“玉”的特点引出青年人对治学之道、处事之道、成才之道等的思考,即只有不断磨砺、追求卓越,抵达真善美,才能真正成为有用的人才(或达到理想的状态/成功的人生等)。
(三)参考立意:
磨砺诚可贵,高尚价也高。
人生如玉,重在磨砺。不经历磨砺,怎会见彩虹?
求真求善求美,终抵理想彼岸。
追求真善美,彰显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