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开始狂卷普高了?过去,相当多的国际化学校是从在公办学校里办国际课程班开始的,后因政策和设施条件的问题,慢慢分化出来开始独立办学。现在,又变成在设施相当高端先进的国际化学校里,开设高考班了。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作为当下国际化学校招生的新趋势,本期,我们很有必要来聊聊,国际化学校里开高考班的那些事。
(资料图片)
近期,上海大大小小的教育媒体相继发布了上海高中招生学校名单。2023年上海16区共计274所高中,对比2022年的257所,多了17所(见下图)。其中有10所国际化学校也榜上有名。
▲图源:WoW校园风云录
此外,世外、星河湾、协和双语、平和、枫叶、包玉刚等一系列老牌民办国际化学校也早已拿到了高中招生的资质。据悉,并不是所有这类学校都会把招生名额用于国际课程班,有一些学校已增开国内课程班,招收参加高考的学生。
01 办学资质背后自带“三大优势”
目前的民办国际化高中的牌照情况如下:
无牌照的处于最底层;
培训机构牌照的在倒数第二层,8月底前须完成高中审批,还能赶上末班车;
再往上就是有非营利性学校牌照但无高中招生资质的学校;
然后是有非营利性学校牌照且有高中招生资质的;
从学校出售的角度说,有营利性高中牌照的更佳,要是再有高中招生资质,或可就是最高层了。
因此,我们能看出,一个牌照和资质就能屏蔽掉太多学校了。像在国际化学校里办高考班这种模式,只能存在于至少有学校牌照和有高中招生资质的学校里,这样学生才有教育局认可的学籍,才能合法合规地参加高考。所以跟剩余的国际化高中相比,上述这类学校在招生时就筑起了一座很高的壁垒。
除了跟其他国际化高中比有牌照优势,跟公办普高比可能也有一定的场地优势。它们能拿到学校牌照,就肯定面积小不了。如果还有很多国际化学校都有的游泳池、健身房、网球场、攀岩壁、击剑馆、室内高尔夫、壁球馆、舞蹈房、钢琴房、STEM教室、画室,以及世界各地不同口味的餐厅的话,或可领先相当数量的公办普高了。
另外,外籍人子女学校只能招外籍学生,民办国际化学校可招中籍和外籍,其中开设高考班的双轨制学校不仅能招国际课程的学生,还能招国内课程的学生,招生面或许是最广的。
在市场招生上有优势也就意味着在盈利上可能也有优势。因为对于很多开了国际课程又开国内课程的学校来说,常常是因场地有空余才开的。与其闲置不如装修做成高考班和宿舍楼,场地和租金成本应该不会增加太多。要是好好招生,且在师资成本和运营成本上能合理协调、控制的话,很有可能可以为学校多增加一笔客观的收益。
02 国际学校办普高为何迷上“艺术高考”?
笔者发现,多所开高考班的国际化学校都选择了艺术升学,目标是央美、国美、清华美院等。笔者认为,选择艺术升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艺术课程比较相通,原本国际化学校里就有很多为了考国外艺术院校而准备的师资力量和资源,可以在成本增加得比较少的情况下,就能覆盖到一部分的国内的艺术升学。
二、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国际化学校的国内课程班想招的学生?跟公办和顶尖民办普高抢清北交复水平的高中生吗?这些学校早就在内卷得一塌糊涂的高考赛道里成功厮杀出来了,现在才想入局的国际化学校在师资和毕业生案例上都没有优势。更何况,新项目最重要的就是让家长信服,所以第一届学生最好就要交出十分亮眼的升学成果,才能一炮打响,让后续的招生变得容易。因此国际化学校的高考班并不是重新回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那个学术升学上去,而是要扬长避短,招公办和顶尖民办不招的学生,并且把其中家境优渥的学生挑出来,培养其走艺术路线获得较为理想的国内大学的Offer。
三、国际化学校提供的场地条件较好,肯定得收高学费才行。所以唯有艺术课程才有可能比得上国际课程的收费标准。要是办成学术升学,公办高中的学费还比国际化学校的高考班低了那么多,性价比差太远了,恐怕招生会比较艰难。而且相对完全从体制内出来的学生而言,艺术生的整体气质、家境水平或许跟国际课程的学生更为接近。两个学部的学生在同一所校园里相处,也可能更为融洽一些。
结语
不论在公办学校里办国际部,还是在国际化学校里办普高,都说明了“双轨制”学校在广度上存在优势。正如现在的就业市场也是如此,上海政府发布的2023年第一批公务员拟录用名单中,就有30个海归留学生上榜,其中27个毕业于QS排名前100的大学。也就是说,最公办的体制中也需要国际化元素,而最顶尖的海外大学的毕业生也会主动选择公办体系。“双轨制”体现在社会各个方面。
不过,由于国内艺术赛道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内卷,普高、艺术高中、国际高中都在申请区区几所国内的艺术名校,所以恐怕还会有一场新的厮杀……
作者 | ABB,曾在沪粤多家教育集团担任管理岗位。目前主要在国内外投资收购、品牌和项目引进、托管运营等方面,从事教育领域的商务拓展和资源对接的工作。
图源 | 网络
运营 | 天悦
栏目介绍
行业观察:以详尽的数据、热点事件、独特的观点,丰富的维度,洞察国际教育行业最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