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2021年报名的当年CATTI一级笔译考试,并顺利通过的。这是我通过CATTI二级笔译的第三年,也是首次报名一级考试。在报名时,我并没有想到会一次性上岸。之所以报名,是因为当时临近研究生毕业,身边优秀的同学、实习同事都已经考取或正在准备考取CATTI一级;另一方面也是在面临就业的不确定性时,抱着在研究生毕业前能够拿到更高级别的翻译资格证书的心态,而做出的一个尝试。
报名时,因为实习、兼职、毕业等各方面事情占据的精力较多,当时的我并没有必胜的决心或明确的备考规划。但是报名后,通过搜索相关考试信息,我开始意识到通过一级这件事的不易与时间的紧迫,于是下定决心,每天留出固定时间备考,雷打不动,一直持续到考前。
除了这段时间集中的应试备考准备,由于我在研究生期间学习的是口译专业,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实习、兼职等工作当中,我也在时时处处做准备。有过此前备考CATTI二级的经历,因此平时每当遇到与CATTI主题相近的学习材料、工作任务,我都会下意识地留意,学习或者完成工作后,也会额外多花一点时间,做好整理和复盘。
【资料图】
现在想来,能够一次性通过CATTI,有一定幸运的成分在,但是至少三到六个月的准备(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是一个“起步价”。如果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有一定CATTI考试相关的资源,一定要善加利用;如果是在校生、或日常工作与CATTI考试距离较远的职场人士,那更要提早做好规划,积极寻找资源,并尽早开始有规律的训练和复盘。
首先,报名上,CATTI一级和二、三级有一个不同点,就是必须通过二级才可以参加一级考试;从科目和题型上,一级考试只有实务一科,而没有综合,题型又分为翻译和审校两种题型,翻译部分包括英汉、汉英翻译各一篇,审校也包括英汉、汉英各一篇。从题量上看,其实是略小于二级考试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级考试的时间压力要小于二级。从实务一科来看,从三级到二级的难度进阶,设置在了题量和译文质量两个方面;而从二级到一级,虽然在题量方面没有设置更高的难度,但是对于译文质量、译者专业度、审稿能力的要求有了“跨维度”的跃升。不论是翻译题型、还是审定稿题型,都需要“又快又准”。尤其是对于翻译部分,众所周知,“好译文是改出来的”,因此如果在考场上没有留出润色的时间,那么很难达到通过的标准。
因此,不论是日常工作学习,还是考前的备考训练,都应该培养良好的时间意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时间分配模式,补齐短板,发挥长处。
相信对于报考一级考试的人,翻译基本功起码应该是过关的,对我来说也是如此。但过关二级的基本功对于一级还远远不够,因此在备考初期,我首先对于自己现有水平进行评估。除了自我反思,也找到关系较好的老师/前辈寻求帮助,说明来意(备考一级),并请他们对我目前的翻译水平进行客观评估,指出问题。
整合前辈的指点和自我反思,我得到以下结论:
1. 翻译实务反面,英汉能力要好于汉英。因为本科就是英语专业,专八、考研翻译科目的成绩均较好,因此英汉部分是我要发扬光大的“长板”。这一部分,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提高做题速度,加快【理解-语言转换-润色】的流程,这样才能留出更多时间改稿。而对于汉英部分,我的汉英写作是薄弱环节,CATTI常用表达资源也严重匮乏,尤其是因为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是口译,日常训练追求快速反应,对于准确度和语言质量的要求均不高,所以笔译能力甚至有所退化,汉英翻译经常出现“闭门造车”的问题,有时会出现语法错误。
2. 审定稿方面,经验不足。虽然在研究生期间,我做了不少的笔译兼职,但多以翻译为主,少有翻译项目管理和审校。不过在实习兼职时,经常会用【机翻+改稿】的工作模式,所以对于稿件的审定速度是较快的。
得到了以上初步“诊断”,我便制定了日常训练规划,在后期略有调整,但总结起来大致如下。
翻译实务英译汉:
自从本科起,我就保持着泛读与精读外刊的日常习惯。其中泛读是指利用碎片化时间刷英语学习相关公众号、app,留意有趣的外刊段落,学习语言点;精读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或需要提升的薄弱领域,浏览最新的外刊文章,进行精读、翻译训练,隔周复盘。
报考一级后,我将这一日常习惯的强度提高,外刊精读的时间、篇数增多,对于翻译训练也提高练习强度、缩短时间。同时找到学习伙伴,定期复盘、交换译文并讨论。
翻译实务汉译英:
回顾CATTI真题、教材(不区分一二三级),按话题整理篇章、段落,规划好时间进行学习。
学习时,有以下几个关注点:
一是词汇(词块)。作为口译专业学生,在看到双语材料时,我已经有了摘词块并积累的惯性,但日常的积累以无意识的为主,感兴趣的领域会越来越熟悉,而不感兴趣的领域则会越来越薄弱。这一阶段,我会在整理真题/教材的基础上,在日常的积累中也走出“舒适圈”,对于明显是CATTI考点的薄弱话题领域逐个攻破,日常阅读中多加留意和积累。
二是双语材料的精读和学习。虽然我们是中文母语者,但对于言简意赅的官方文本,中文内容的领悟往往不够准确深刻,遑论汉英翻译。因此,这部分材料我也会分领域着重学习,主要的学习目标是提升理解力、扫除语法错误和不规范的表达,所用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历年政报、领导人讲话、外交部官网新闻、发言人记者会文本等等。
三是刷题练习。二级考试时,我主要以英汉取胜,而汉英的备考准备严重不足。因此在本阶段,我将二级真题汉英部分又进行了逐篇的梳理,同时对于参考译文也认真学习。考前阶段,我在网络上查找到了一些一级回忆版真题,但由于网络资源的质量难以保证,我在利用这些材料时比较谨慎。在练习过后,也没有对照网络译文,而是找到有经验的前辈,请他们指出问题,并进行复盘整理。
审定稿:
首先,我整理了此前在兼职、实习中全部的审稿工作,着重关注错译漏译、语法错误、熟词僻义等内容,回忆总结快速审稿的工作流程,寻找规律,压缩这部分的做题时间。
其次,我找出了专八考试前的一本没有做完的专八改错练习册,重新浏览了常见错误类型的部分,并做完了练习册剩余的习题。这部分的练习是基于网络经验贴的建议做的,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回想起来,错误类型整理的部分有可借鉴之处,练习题的部分可借鉴的不多,反而是日常兼职中的审稿工作更贴近一级的题目。
对于审定稿而言,由于分值较小、市面上尚无类似的习题可供参考(专八改错已经是最接近的了,但仍然不太贴近),因此从投入产出比、可行性两个方面来说,都不建议投入过多时间备考。不论是备考、还是最后在考场上,这部分的内容都没有占据我太多的时间。
应试策略:
首先,严格控制时间,英汉的时间控制在50分钟,汉英控制在100分钟,审定稿控制在30分钟,答完题后剩余的时间全部用来检查和润色译文(润色环节以英汉为重点)。
进入考场后,先对题目的话题领域进行浏览,按篇章进行通读及标记,再做题目。不要通读四篇文章全部做标记后再答题,因为标记在切换题目时会消失。
英汉翻译部分,我的考场策略是先浏览好题目,再做题,边做边简单润色,全部做完后进行二次润色。这样做的原因是尽量将英汉翻译的长处发挥出来。
汉英翻译部分,我的考场策略是多花时间理解原文,同样边做边润色,一次定稿,全部做完后进行简单查错,不再进行过多润色(因为汉英能力有限,多花时间润色也不会增加译文亮点)。
审定稿部分,我的考场策略是尽快答题,相信直觉,答过的题目尽量少改动,控制好时间。
答题顺序:英汉翻译答题-汉英翻译答题-审定稿答题-汉英翻译查错-审定稿简单检查-英汉翻译润色。
以上就是我能够回忆到的一级笔译备考全过程。对于翻译专业学生和未来的翻译行业从业者,通关一级可以说是一个“黄金”敲门砖。拿到这块敲门砖的过程虽不易,但也和日常的工作学习、能力提升紧密相连,因此整个过程并没有感到辛苦或疲惫。在这里尤其要感谢翻译学习路上的前辈和伙伴,没有他们的指点,翻译道路前行的方向不会如此清晰和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