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海外本科名校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尤其是美本名校在中国录取量整体收紧。怎样才能增加自己的申请优势?国际学校集体“卷竞赛”成了助力学生升学的“法宝”,国际竞赛获奖对学生和国际学校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如何为学生理性规划竞赛活动?
(资料图片)
01 国际竞赛鼓励重在参与,却越来越卷
全美演讲与辩论联盟赛、ASDAN数学思维挑战营、AIMO数学奥赛、AMC数学竞赛......从人文社科到数理化,如今,各类国际竞赛五花八门。参赛拿奖状成了很多国际学校孩子的“标配”。
“升学越来越难,卷竞赛成了必然。但如果为了升学卷竞赛,就偏离了教育的本质,也与国际竞赛设立的初衷相违背。”清澜山学校生物实验室、理科竞赛负责人李轩告诉顶思,中外竞赛有差异。
国内竞赛,以奥赛为例,难度大,门槛高,在拔优发挥重要作用。而国外的竞赛有着“重在参与”的理念,获奖率超过50%,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国际竞赛对于帮助学生提升学术兴趣,进行学科拓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是自身学术能力的体现。如果出于后者的考量,学校组织竞赛活动是多多益善的。
一些含金量较高的国际竞赛,比如AMC10、AMC12(全美数学奥赛)在近年来受到大家的热捧。在这些竞赛中获得金奖,升学履历上可以变得更出彩。
国际竞赛作弊也因此频繁被媒体报道。李轩表示,包括国际大考在内的各类考试作弊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某些大型知名竞赛也不能幸免。在社交平台上经常能提前看到竞赛的原题,这也引起了很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准备竞赛的学生的抗议。
“国内和国际竞赛是两套系统,国内主流大型竞赛主办机构为教育局、学校,把控力足够,而国外的竞赛缺乏监管,存在灰色地带。组委会会将题目试卷提前寄到学校。学校是否作弊,检查力度是不够的,全靠学校自觉。”李轩分析。
02 竞赛到底能为学生“加多少分”?
“从美本升学角度看,招生官不仅看重竞赛结果,还看中一路上的持续付出。”李轩指出“卷竞赛”的核心问题。
比如,学生喜欢生物,那么学生参加初中生物竞赛、高中生物竞赛,参加和生物相关的社团,参与过生物学科实验类研究等,一系列持续付出远大于仅参加一次大比赛拿奖。“美国招生官尤其重视学生在某个兴趣专业上,是否持续地投入。”李轩强调。
而英国顶尖名校也采取类似的录取逻辑。剑桥招生官访问清澜山学校时曾说,如何证明学生对这个专业感兴趣?你做了多少调研?付出哪些努力?
李轩回忆,“教授说我宁可要一个对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去做很多拓展学习,这个拓展学习不一定是竞赛,还可以是科研等。他举了一个极端例子:如果学生对文史类很感兴趣,即使任何科研和竞赛都没参与,但学生坚持听相关广播,持之以恒地在课外拓展,这也能打动招生官。所以,竞赛本质上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在课外拓展自己的机会,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好好利用机会,而不是单纯地角逐金银铜奖牌。”
李轩提到,竞赛不提倡刷分,而是要提升自我。无论科研还是竞赛,几乎是人手一份,但“可以花钱买”已经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因此,国外的大学对中国的“背景提升”项目感知越来越灵敏,因此靠高分竞赛成绩刷“存在感”也变得越来越难。所以,“作弊行为”本质上损害了整个国际教育行业的长远利益,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03 为学生规划竞赛,考验国际学校真实力
“给学生规划竞赛要趁早,不是明年要升学了,才去搞竞赛,这就太晚了。”李轩认为,理科类竞赛起码需要持续3-5年甚至7-8年的长时间的投入,才能在10-11年级拿到比较好的竞赛名次。国际竞赛的难度由简到难,逐级递增,可以在每个年龄段逐步铺开。
换句话说,竞赛开始的年级要下沉到小学初中。比如为小学阶段数学、计算机编程类的竞赛提供辅导和支持,初中阶段增加科学类的竞赛,高中在选修课更加全面地开设针对各奥赛的竞赛辅导。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配备高研实验室,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由导师带着学生进行科研方面的训练。
“尤其在低年龄段时,鼓励学生多尝试各类竞赛。以清澜山为例,五年级开始,升学指导就可以结合学生个人兴趣、目标大学,统筹规划选课、课外活动拓展、竞赛参与。对于那些明显在课堂上‘吃不饱’的孩子,对某一个学科展现极大兴趣的孩子,可能是竞赛的好苗子,老师们要能慧眼识珠,学校要提供额外的支持辅导。”
如何培养理科创新人才?拓展延伸学科教育?在6月10日-11日举办的TIDE2023第五届卓越教师发展大会上,李轩老师将分享她和清澜山学校的教育实践成果,敬请关注!
参会方式:关注【顶思】公号,回复【TIDE2023】即可获取。
作者 | zoey
图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