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师,就要进行赛课比赛,这是谁都必须要面对的。赛课比赛,比的应该是能力,是技巧,是知识的解剖的深度。一个教师要想在赛课的时候胜出,是需要很多的的综合能力来作为保障的。
也正因为是比赛,所以就必然有优胜者,也必然会有落第者。如果优胜者是自己的能力充分体现,那么落败者无话可说;而如果优胜者是依仗着赛场之外的一些因素获胜,那就有些胜之不武,自然让落败者愤愤不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于那些梦想着凭借自己的努力拿到更高层次奖项的老师来说,看到一些人在舞台上没有做什么努力,就能轻松获得一等奖,他们自然是心有不满,并且要把它宣泄到纸面上的。所谓不平则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近日,就有湖南孝感的老师在网络上发布了一个帖子,直指自己在孝南区教育局组织的信息化竞赛课大赛中的遭遇感到郁闷,就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篇文字《关于教育界的一些暗箱操作》。
从帖子中,我们知道,他是5月17日参加这项比赛的。17个人参赛,7个一等奖,这个一等奖的比例还是蛮高的。也正因此,他对一等奖充满了期待,因为自己不但有倾情的付出,还有完美的表现。
为了这个比赛,他足足准备了一个月,他比赛中的每一句话都经过细细地推敲,刻在脑子里。他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练习两遍,就是为了保证这次比赛能拿到一个自己满意的成绩。这样的全情投入,还不能保障赛课的质量吗?
而在比赛的当天,自己讲完了之后,他还得到了主评委和首席专家的连连夸奖。这样的效果,还不能保证自己冲进一等奖吗?
但是,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一等奖没有他。对此,他是失望至极。这时候,他开始反思为什么自己会遭遇这样的惨败。
因为他是当天的第13号选手,所以他有幸看到了自己前面的12位选手的比赛。而其中有一位,一看就没有做任何准备,因为他全程都是在对着稿子念。但是他却拿到了一等奖——这是不是有些滑天下之大稽了。
还有两位选手来自同一所学校,他们讲的也并不怎么出彩,也就一般般吧。而其中的一个,连课程结构都不完善,15分钟的竞赛课,她的导入用了6分钟、最后无课堂小结、无作业布置、无巩固提高。这样的课可以说连基本的程序都没有做到,能拿奖吗?
但是,最后的结果是,这两位教师也拿到了一等奖。这不是奇了怪了吗?
痛定思痛,这位教师就对自己为什么失败做了深入的思考,他认为主要出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评委的问题。评委5个人来自4个学校,有两名选手参赛的学校来了2名评委。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表现的差强人意,也照样能够胜出的原因。
其次,他来自农村学校,等级低了,就是出来比赛,也很难拿到一等奖。他为什么这么认为,因为他发现,今年自己学校的初中和小学,拿的都是二等奖(因为评职称的需要县级赛课没有了三等奖),没有一个一等奖。
这还不是让他最震惊的,让他最震惊的是,他拿到文件的时候才发现一个天大的笑话。他们物理学科的比赛是安排在19日的,而文件上的事件却是18日。这也就是说,比赛还没有开始,一等奖就已经被人内定走了。而之所以要比赛,是因为程序的需要,他们都成了提线木偶。
对于这位教师的遭遇,许多老师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我有次去演讲比赛,要求脱稿演讲,由于头一天下午通知,第二天就演讲,所以其他人都是念稿,我一晚上没好好睡,背了下来,就我一个脱稿演讲,内容也可以,大家都以为我会第一。有的人都竖起了大拇指,结果我的分很低。参加的老师有几个跟评委很熟悉的分数都高,我前同事她第一名,她婆婆是教研室主任,她自己是副校长,有几个评委都是她婆婆提拔上来的,人家不得第一都说不过去。”
“我去年参赛也是这样,在网站上公布的结果我是二等奖,等文件,奖状下来的时候,变成三等奖。而有的老师本来没有得奖的,却变成了二等奖。”
“哪里都一样,上次比赛我觉得很好,但是也是二等奖。因为咱们的知名度还不如别人。就是品牌效应不如别人。但是不要气馁,我坚信是金子真的会发光,今年不行明年再报,讲课多了最终也会有自己的知名度。”
“我当评委都是不打分的 最后老一说谁是第一 谁是第二。每个评委按照这个指示打出来高低对应的分数。然后第一就出来了。”
亲爱的读者,对于湖南孝感的一位老师参加赛课,照稿子读的拿一等奖,他准备一个月却只拿二等奖(没有三等奖)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是蝴蝶花雨话教育,专注教育时事和最新教育动态,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喜欢我的朋友,请关注我:蝴蝶花雨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