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社教育家 原创 :张飞
·
(相关资料图)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一段让我记忆深刻的话:“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这是一段通俗而又睿智的教育箴言,像一泓小溪,像一弯明月,让我看到教育的奥秘,看到一个好老师应具备的秉性和特质。我把这段话抄到备课用的本子上,以此来警示自己,告诉自己,努力做一个苏霍姆林斯基笔下所定义的“好老师”。
01
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每一个已经成为老师或有志成为老师的人,都应该问问自己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一是我热爱孩子吗?二是我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觉得你并不适合从事教师这份职业。
我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孩子的老师会成为一名好老师,一个感到跟孩子交往没有丝毫乐趣的老师,会从教师这份工作中收获到意义与价值。
一个不热爱孩子的老师,学生在他的眼里往往是自己完成工作任务的一个工具,他关心最多的往往是孩子的考试分数,因为这关乎到自己的现实利益。
而一个热爱孩子的老师,学生在他的眼里往往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不仅关心孩子们的成绩和分数,更关心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灵成长,因为他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些孩子,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希望他们能够快乐、健康、幸福地成长。
一个感到跟孩子交往没有任何乐趣的老师,学生在他的眼里往往是一个屡教不改、难以解决的“麻烦”。他不想看见学生,一看到学生他就心烦意乱,气不打一处来。
而一个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的老师,学生在他的眼里是一个虽有缺点,但充满了特点的纯真“天使”。他喜欢跟孩子“腻”在一起,和他们一起说话、做游戏、开玩笑,他依恋着孩子,孩子也依恋着他。他想看到孩子们被他的课吸引,被他的话语逗乐,被他的教育引上正途。
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有段话说得好,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职业的幸福。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每天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学生问题,而学校的各种考核、评比、检查等诸如此类的杂事又让老师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但是这一切都不是我们不热爱孩子的理由。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热爱孩子,感受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否则我们可能很难在教师这份岗位上长久地坚持下去。教书多年,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的荣光不在于你获得了多少荣誉和表彰,真正带给你职业幸福感,并支撑你继续从事教师这份工作的,往往来自于孩子们所赋予我们的美好教育体验。
02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
首先我旗帜鲜明地反对那句在教育界盛传了多年的格言——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为只要稍加推论,就能看出这句话的荒谬,比如世界上没有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救人的医生;世界上没有抓不完的小偷,只有不会抓的警察等等。
我们首先要承认这世界上的确有老师教不好的学生,因为即使圣贤如孔子,也教不好他那“朽木不可雕也”的学生宰予。但是我们也要坚信学生有变好的可能,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成为好人。作为老师,我们必须要坚信这一点,才不会放弃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是有差异性的,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一点。有些学生在学习上的确天赋异禀,一点就通;而有些学生的确不是学习的那块料,你非逼着他学,反而会适得其反。
但是学生的成长也是有共性的,比如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好人的愿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他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作为教师,我们也许做不到让每个学生都考一百分,但我们却可以在每个学生内心都播下一颗“想成为好人”的种子。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这应该成为每一个好老师最坚定的期望。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好人,这应该成为每一个好老师肩头最神圣的责任。
03
善于跟孩子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
詹大年校长有一句如今在教育界颇为流行的名言: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在良好的教育生态构建中往往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老师,如果不能够和学生构建起良好的、和谐的、亦师亦友般的师生关系,那么教育的作用就无从谈起。
所以,作为一名好老师,一定要善于跟孩子们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快乐和悲伤。一个善于跟孩子交朋友的老师,一定是一个懂得尊重学生的老师。因为只有尊重孩子,才会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平等的个体,才会去关心他们内心的快乐和悲伤。
一个懂得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的老师,也一定是一个懂得理解和宽容学生的老师。只有理解学生,才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打量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真正符合孩子们的内心需求;只有宽容学生,才会允许孩子们犯错,不害怕孩子们犯错,才会帮助孩子们从犯错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坚韧与智慧。
这样的一位老师,一定不是一个让孩子们感到恐惧的“怪物”。他不是威严、专制的猫,孩子们也不是不敢轻举妄动的老鼠。他不是冰冷、严酷的监狱长,孩子们也不是身上缚满了锁链的囚犯。他不是执行命令的工具人,孩子们也不是完成考试任务和学习命令的无情感工具。
这样的一位老师,一定能给予孩子们朋友般的信赖、理解与关怀。这样的一位老师,一定能够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悲伤着孩子们的悲伤。这样的一位老师,一定会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终身难忘、永远铭记的好老师。
04
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有一部畅销全世界的童话《小王子》。在这本书的正文开始之前,有一段献词:请孩子们原谅我把这本书献给了一个大人。我有一个很认真的理由,这个大人是我世界上最好的朋友。我还有另外一个理由,这个大人什么都懂,即使是给孩子看的书他也懂。我的第三个理由是,这个大人生活在法国,他在挨饿受冻,他很需要得到安慰。倘若这些理由加在一起还不够,那我愿意把这本书献给还是孩子时的这个大人。所有的大人起先都是孩子,可是他们中间不大有人记得这一点。因此我把题目改为:献给还是小男孩的莱翁.维尔特。
请原谅我把这篇献词的所有内容一字不落地写了下来,因为我想告诉所有的老师,我们每个人都和莱翁.维尔特一样,都曾经是个孩子,但是我们很多老师都忘记了这一点。为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箴言里同样也强调这一点,那就是作为一名好老师,要时刻记住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我的理解是,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这应该是成为好老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教育特质。我相信,每一个不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的老师,都会具备三颗心:童心、爱心、同情心。
一个不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的老师,肯定有一颗童心。因为他的眼里有儿童,他会不带有任何歧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儿童,他还会跟儿童心连心,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成了孩子们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一个不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的老师,肯定有一颗爱心。他热爱自己的教学,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课堂,更热爱坐在教室里的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他总是不停地思考自己的工作,研究自己的教学,创新自己的教法,因为他想让他所爱的这些孩子们在学校里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愉悦,生活的幸福。
一个不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的老师,肯定有一颗同情心。因为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承受过的那些冷眼、嘲笑,他经历过的那些痛苦、折磨,他体验过的那些伤痛、恐惧,他不想让自己教室里的孩子再次体验。他告诉自己要做一个好老师,要做一个让每个孩子都发光的老师。
当下的教育现实的确不尽如人意,应试主义、功利主义、形式主义像三座不可撼动的大山让一大批热爱教育、心怀教育理想的好老师们陷入了教育困境。一些故意妖魔化教师群体的负面舆论、动不动就举报老师的家长、把教师当工具使唤的领导更是让教师的尊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我始终认为教育不能没有理想,好老师应该是一个行动着的理想主义者,也许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也不能轻易让环境改变自己。
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好老师吧,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去热爱孩子,去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去跟孩子们交朋友,去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并且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 END —
来源 | 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公号原创
作者 | 张飞(安徽省临泉县皖北经济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