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教育最流行的五种“惯性”行为,究竟还有多少价值?| 头条 全球信息

2023-06-11 07:41:21 来源: 新校长传媒

当前,我们正处于新一轮智能革命的起点,它所带来的影响大概率会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都更猛烈。然而,巨变之下,也一定会有很多在过去很有用,但在未来却性价比极低的行为,仅仅因为“惯性”仍广泛流行。

如果教育是一艘 承载了数亿人的巨轮,它太大了,以至于很容易让身处其上的人以为甲板和船舱就是世界的全部,看不到滚滚流逝的江水,犯下“刻舟求剑”的错误。它也太沉了,以至于很难及时拐弯掉头,跟上时代的方向。

可孩子们都在这艘船上,他们最终都要蜕变成个体,下船去真实的世界独自闯荡。


(相关资料图)

因此,今天的探讨就是希望从家庭视角,对传统教育行为中的一些“惯性”行为做出反思。如果不做这样的反思,只按照过往听到的、看到的或自己的经验去引导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未来几乎不可避免将陷入到悲剧之中。

关于数学辅导班

市面上铺天盖地的中小学课外辅导课程,大胆断言一句,几乎所有课程都是针对前30%以上同学开设的,更有一些只针对前10%、5%的学生。换句话说,它们全都是提优课程,几乎没有补差课程。(这里不对任何课程进行评价)

这种结局,几乎是市场博弈的必然结果。

原因不难理解。首先,所有机构都是靠尖子来打名声,一个尖子所能带来的名气,可能是一百个普通学生都比不了的。机构要存活,这一点不能不考虑。如果有两家机构,一家机构里有很多学校年级前50的同学,另一家机构几乎没有任何排名靠前的学生,大家会如何选择?其实没有人会真的考察机构课程的实际帮助有多大,大家通常都只看非常表面的东西。

其次,教尖子生比较省心,而且教学效果很明显。因为这种孩子通常学习习惯很好,家长配合度也高,老师好好备课讲课、布置批改作业,基本就够了。

而如果是靠后的学生,教起来会耗费数倍的精力。老师除了要上课,还要维持课堂纪律、要追着要作业、要与家长沟通配合、要不断安抚劝慰家长。而且即便这样,很多孩子都难以有明显效果,家长纠纷、退课的比例远远大于尖子班,因为多数家长是不能接受上两个月还不提升成绩的。

这些,都是市场规律决定的客观现实。它最终会导致一个结局:几乎所有课程都以提优为目标,而这些课程的特点是——高难度、快进度,甚至单独开设一些竞赛专题完全脱离课本。

问题在于,这部分课程其实只适合前5%、10%、最多30%的孩子,但现在多数孩子都要去上,就一定会产生教学难度和接受水平之间的鸿沟。所以有一种说法,在培训机构里也就前排的孩子真有收获,后面大部分都是陪跑的,它实在是有些道理。

为了让原本不可能跟上的多数孩子,在上完课后也感觉有些收获,培训机构发明了一套组合拳方法:

用其他方法增加数学趣味度。比如讲段子、做游戏、集卡、发奖品等,通过这些先抓住孩子的兴趣。有些孩子去上课知识没学到啥,但对老师的各种段子、对抢金币、换奖品特别上心,这是他们去上课的主要动机。

提供套路。因为题目难度不是多数孩子能接受的,但又要达到让孩子感觉会了、且能做题的结果,就要提供一些对分析思维能力几乎零要求的“快捷通道”,即通常所说的套路公式。这些东西的共性是,只要辨认出题目类型,套用标准步骤,就一定能把题目做出来,主要依靠记忆力和熟练度。

为了让套路有足够的用武之地,授课内容必须要略微脱离课本,诸多“专题”应运而生。目的是,让完全没学过的同学不能轻易会做,让上过课的同学用基本套路就能做,这样就能展现出上课的效果。

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又必须严格局限在“套路”所能解决的范畴内,不能有明显的结构关系的变化,不然这些只会套路而没有分析能力的孩子,立刻就不会做了。所以,这类作业题目往往形式非常单一,要么就是例题换个数字,要么就是把小鸡小鸭,变成小狗小兔、桌子板凳,等等。

长期参加这类课程带来的后遗症非常大,几乎没有一点好处,直接导致很多孩子数学生涯提前结束了。随便都能列举出很多问题:

1. 难度处于可接受范围外,无法训练分析推理能力,而这才是数学的核心能力。

2. 课程进度太快,没时间揣摩、 消化、复习,刚学还能做两题,过一段时间忘得就跟没学过一样。

3. 数学学习方法从根上就被带偏了。长期如此,只知道记套路套题,遇到没见过的新问题就是“没学过不会做”,后期数学一定会遇到巨大问题。

4. 耗费了太多精力去课外拓展,而忽视了课内基础知识和基础方法的积累,高年级课内试卷往往都做不好......

衷心建议,不如按照如下顺序,一点点把数学基本功打好,不要被什么“奥数”名头给带歪了路。

1. 低年级先把学习习惯养好,愿意预习、改错、复习,遇到不会的问题,愿意花时间去想、去讨论。

2. 把课本和配套习题做好。

3. 补充1本教辅做好,到这里至少已经进入班级前30%了。

4. 有余力,可以适当把上述进度超前半年、一年,培养自学能力。

5. 仍有余力,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如用上高斯导引,比如参加一些提优辅导。

6. 如果还有余力(如可以超前1-2年,在高年级提优班里还拔尖),再考虑奥赛路。

这是一条适合于绝大多数普通孩子的,性价比最高的道路。一步一个台阶,先把低层次的基础打好,再去高层次去耕耘。永远不要抱有低层次都马马虎虎,就直接去高层次去收割的想法。一旦有,被收割的一定是自己。

关于音体美

在我小时候,语数外是当之无愧的主科,音体美是理所应当的副科。但从未来个人职业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在我个人的认知排序里,这六科的排序是这样的: 体育必然第一,语数外在第二梯队,最后才是音乐和美术。

我这样说有一个重要前提,针对“ 普通人的未来职业竞争力”而言。上述学科当然都有不可取代的价值,效率极高的天才孩子自然都能兼顾,对某个方向有专长、有长期规划的孩子,也可以进行专门规划。这里我指的是“普通”的孩子。

反向来看更好理解: 假设普通人未来找工作,缺了哪一条影响更大?

五音不全、一个乐器都不会,音乐素养极低,仍然不会影响世界上绝大多数行业的工作。

毫无绘画功底,下笔只能画出一个火柴人,也几乎不会影响非美术设计类的就业。

但是,缺少健康的身体,如年纪轻轻就有严重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病,非但入职体检就很难通过,即便真的能通过,对长期工作能力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这不是危言耸听,身边看到的也好,新闻看到的也好,的确有很多孩子连一个引体向上都拉不起来,跑个5公里跟要了命一样。在职场上都不用拼其他素质,单凭身体素质可以面对长期高压高强度的工作,就能把多数人淘汰出局。

而健康的意义,远不只是工作一个方面,它深深影响着我们生命、生活的每一方面。身体是1,其他方面都只是后面的0。以为学生阶段有可挥霍的健康资本,就长期压榨身体,这绝对是最短见的行为之一。

个人的建议是, 小学初中阶段,一定要坚持一个体育方面的训练课程,至少以半专业强度,每周练习2-3次,好处很多:

1. 通过长期训练,逐步构建一个强健的体魄,这是一切的基础。

2. 能与学习做最好的对冲,充分释放长期学习带来的负面效应,放松肉体的疲劳和精神的紧张,这一定是会提升学习效果的。

3. 运动是最好的心理调节方式。户外、阳光、运动,是对抗心理问题最重要的三大法宝,如果有足球、篮球、网球之类的户外项目,就可一次性集齐。

4. 如果是较小的孩子,运动对大脑发育的影响效果,比直接学习还要好。三岁学数学,未必真能刺激到大脑,但三岁时规律户外运动,一定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5. 运动中的活力、斗志、韧性、自信,面对对失败的态度等精神方面的正向作用。

长期来看,体育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关于当下教育方式

与未来需求的差异

现在大多数中小学的教育方式,已远远跟不上高考改革的要求,更严重落后于AI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高考考察方向与当下义务教育的脱节。

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进行中高考改革,试卷的变化趋势极为明显,简单总结为一句话,即从过去的“考知识”,变成了现在的“考能力”。包括:海量信息识别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语言组织与表达、独立思考与质疑(提出问题、开放作答、合理论证)、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

改革的方向已极为明确。但我们中小学的教育,有没有随之做出反应呢?

目前来看,这种反应非常滞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距离高考较远的很多小学和初中,大多数学校对此几乎毫无感觉,依然按照几十年不变的方法去教,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调整。大家依然刷题型、记套路,依然重记忆、轻方法能力,依然重视短期考察、而无视长期的高考要求。

这种教育脱节,最终一定是要有人承担代价的,如果成人不愿承担,那就只能是由孩子来承担。所以,不少孩子上了初中,发现小学学的好多东西没用,甚至连方法都有问题,要花大力气调整,调整不过来的就直接被淘汰。

另一方面,是社会需求与高考考察方向的脱节。

高考改革在几年前,已经从“考知识”向“考能力”开始转变。如果时代不发展,或者缓慢发展,那么高考能考好的孩子,确实还算是社会的需求人才。

可惜,时代的步伐远比高考改革的步子更大更快。这导致即便能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进入一个较好的大学并且顺利毕业,距离能在社会上立足,仍然有很远的距离。

想在未来社会上有足够的竞争力,有几个素质特别重要。

1. 健康的体魄。前一点已经谈到身体健康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不再赘述。

2. 学习新事物的兴趣与动机。进入社会,几乎不可能只用学校里的知识就直接解决某个问题。只能靠自己强大的学习动机,克服很多障碍去一边搜集材料、一边主动学习。到这个层次,不再会有任何人逼迫你、监督你、帮助你,你只能靠自己去学习。

3. 海量信息的搜索和整理能力。有了学习的动机,还需要一定的能力,去支撑自己能够快速去新领域学习。比如:最新学习工具(包括AI)、各类搜索引擎、编程、英语等。把握好这些工具,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4. 专长+创新+输出能力。即拥有结合性格、兴趣、专业的独属于自己的专长,在某个领域积极地寻找创新点,提供稀缺甚至绝无仅有的价值,并能进行高密度、高质量输出。

5. 为人处世的基本素养。诚信、善良、自律、同理、乐观、勤奋、自省......它们无时无刻不重要,但没有一条是能在书本中、课堂上直接学来的,必须在现实中反复雕琢。

这些,都需要我们借助第一性原理(而不再是借助于经验和传统)反思当下每一个教育行为的终极意义,帮助孩子多积累一些有长远价值的素质,少被那些短期内看起来重要、但长期看来并无意义的事情绊住手脚。

关于高考和学历价值

学历贬值,是所有人都肉眼可见的趋势,而且它贬值的速度,比任何其他物品都快得多。很好解释,经济学的基本供需理论。据最新数据,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而且不少一线城市的硕博毕业生数量,甚至超过本科生。

在供需关系如此不平衡,学历贬值如此明显的今天,再以“辛苦这一年,幸福一辈子”的口号来激励高中学子,已经显得非常不合时宜。

当下以及今后的中国,学历的意义已经悄然变化。一部分顶级高校学历,比如顶级985核心专业的学历,目前确实还有较强的敲门砖作用(但仅仅是敲门砖,不再是衣食无忧的保障)。除此以外,其他大多数大学的学历,甚至连敲门砖的作用都在逐渐失去。这是现实、是规律、更是趋势。大家首先要理解这一点,不能再以20年前的老视角来看待它。

然后,自然会引出一个新问题:既然学历在迅速贬值,它还值得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么?或者说,它还是阶级跃迁的最大利器吗?这确实需要分情况来看。

如果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不惜一切代价苦读上了某所211,最终有机会在某个发达城市找个月薪几千的工作,这确实是一种跃迁。

如果一个普通城市工薪阶层的孩子,不惜一切代价考上顶级985,学了某些高精尖专业,毕业就能在一线城市找到对口行业,年薪几十万起步,这也算是一种跃迁。这种时候,还是需要拼一拼的。

但如果本来家庭环境就不错,在一二线城市已经是中产,孩子又没有能力考上国内顶尖高校,那几乎就不可能靠大学学历来进一步跃迁了。对于这类家庭而言,还值不值得为了高考牺牲一切,就很值得商榷。

我个人觉得,至少不该牺牲身体、牺牲亲子关系、牺牲心理健康、牺牲兴趣专长,以及过度牺牲孩子的创造力和灵性。但事与愿违,偏偏把孩子逼得最紧、付出最惨痛代价的,也是这类家庭。

在当下,每年上千万大学生毕业,拿着一纸证书连基本工作可能都找不到的时代,再为之牺牲生命中那些如此宝贵的东西,真的就太不值得了。

关于出国留学

那么对于中产家庭,能不能绕开高考?比如出国留学?

这确实是可以的,但与高考相比,却很难说孰优孰劣,只能说是另外一种选择。想说清楚这一点,还是要看趋势。

最早出国留学的那批人,回国后大多成了新中国各方面的奠基人,那确实学的是真本领,各方面能力都是顶尖的。因此留过洋的人,在老一辈人的印象中,大多都是杰出人才。但在那时候,想出国本身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

到了我上学的时候,出国留学已经逐渐演化出一个词“镀金”。当时出国仍然是很小一部分人的选择,对家庭条件的要求依然不低。

20、30年前,有外国履历的人不多,大家普遍还对国外学历有盲目崇拜的心理。尤其在合资企业或外企中,因为对国外文化的熟悉,以及语言优势,海归在就业时有明显优势。在那时候,家庭有足够的视野和财力,绕过高考把孩子送到国外顶尖学府深造,确实很有弯道超车的效果。然而,任何路线的红利期注定不可能持续太久。目前出国留学这条路的定位,已经有了明显变化。

优势:

1. 门槛比几十年前低了很多,有留学平民化的趋势

这带来的好处是,各方面的门槛都低了很多。首先是信息门槛,现在只要大家想,各个大洲各个国家的留学信息都很容易查到,如果愿意付费的话,更是有不少专业人士可以咨询。针对性的准备就变得容易很多。

其次是费用门槛。随着留学大众化,国外大学资源的逐渐空置,中国人均收入的显著提升,留学对家庭资金的需求相对来讲已经降低很多。

2. 适当避开高考压力

出国留学,的确可以适当避开国内目前仍存在的应试、低效、高压的部分。但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多,这条路肯定也会越来越卷,尤其是想申请TOP学校的高端学生,卷得也是相当厉害。如果孩子参加国内高考无望,正好家庭有财力和视野支持,到国外完成大学学业,顺便练练语言、培养独立能力、开拓视野等,也是一条不错的路。

这一切的前提是,孩子本身素养就不错,只是应试成绩达不到高考要求,去了国外是切实能锻炼点真能力、学到点真本领的。自制能力太差,去国外直接废掉的案例也有很好,值得慎重。

归根结底,未来综合能力是核心,特殊专长是利剑,而(非顶级)外国大学学历只能算是一种辅助。

劣势:

1. 国外学历也在迅速贬值。除非极为顶尖的大学毕业,普通学校留学回国的,在职业竞争上没有什么优势。

2. 出国留学对家庭财力还是有一定要求。

3. 出国留学对家长视野有较高要求的。去哪里、什么时候去、学什么、最终目标是什么、想培养哪些核心能力,这些都需要家长来主导,进行全面的规划。家长能做好这些事情,相当于帮孩子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竞争压力。

未来人才培养方向

最后我想谈谈未来人才的培养,作个小小的总结。

当前高考改革方向已经非常明显,就是要求学生必须要能用课内知识训练出的能力,去解决课外乃至生活中的未知问题。

人工智能时代的突然到来,又刷新了对未来人才素质的定义。今天的孩子,如果只会死记硬背、重复刷题、靠熟练度和记忆力去应对,非但完全满足不了学习和考试要求,更离时代需求太远。

以终为始地考虑,我们确实需要把现阶段所有习惯行为全部质疑一遍,去伪存真,才有可能对培养路线进行优化。前面所质疑的一切,根本目的都是尽量减少义务教育的“代价”,不只一味追求“成绩和学历”,而是作长远考虑,甚至以适当牺牲一点短期成绩,去保全孩子的一些基础素质不被磨灭,再去培养一些对未来更有用的素质。

具体来讲,在义务教育阶段:

除了要让孩子们学会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思维(第一层次:考试要求);

至少还要保全孩子们的运动习惯、身体和心理健康、阅读习惯、终身学习兴趣(第二层次:健全的人);

并且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感受力和观察力、质疑和挖掘提问能力、创造性思考的能力,以及特定领域的专长(第三层次:未来有竞争力的人)。

不如此,我们的孩子很可能会成为无法以人工智能为我所用,而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那一批。

作者 | 顽皮小海

来源 | 转自”引光小站“(ID:sy-cafe),内容有编辑、删减

责编 | 张磊

执行主编| 屈腾龙

关键词:
编辑:Edt_58

最近更新

河南城建学院召开2023年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暨调研座谈会 环球热点评
阿坝师范学院顺利召开2022级学生军训动员大会
热文:渤海大学举办校园开放日暨本科招生咨询会
世界热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圆满落幕
甘肃省委宣传部专题调研指导陇东学院校报出版工作
江西高考状元出炉,超高分数破纪录,家庭背景曝光还真不是普通人 环球即时看
密歇根大学被控伪造学生成绩,可能被取消大学资质?
卡内基梅隆大学十年间“扩招”近2000名中国学生!
薪火相传!陕西这所民办院校,名气不大,实力却很硬核
焦点讯息:青海2023一年级建造师考试报名流程
青海2023一级建造师考试报名时间:6月30日-7月10日_每日聚焦
江苏2023年度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青海2023年度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为什么不建议自考新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2023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是多少 头条焦点
2023西安工商学院招生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是多少
2023山东航空服务本科分数线多少分
天天视点!2023湖南女子学院招生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是多少
2023贵州高考志愿有哪些批次
愿你带着欧亚DNA远行——西安欧亚学院会计学院2023届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_世界热资讯
访企拓岗促就业|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一行赴惠州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洽谈校企合作事宜
牛津大学发布2023年度录取报告!录取3271人_全球观焦点
【时快讯】创新高!深圳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12.45万人
哥大宣布永久退出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评选!
天天关注:深圳再添一国际高中
北京将新建一所一贯制民办国际化学校
新疆2022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补考)合格人员名单公示(共709人)
呼和浩特2022年初中级经济师资格证书发放通知
每日视点!重庆2022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补考)资格复核通知
兴安盟2022年初中级经济师考试合格人员证书领取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