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问题吸引了小编的注意:为什么孩子总能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等长大后,却越来越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是谁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及思考能力?
北京大学设立的北大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曾访遍哈佛、斯坦福等世界一流大学,给大家了一个参考结论。
1
要从十万个为什么培养孩子!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少家长想要可以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毕竟科学素养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比重。
针对科学素养,秦院长疾呼:所谓科学素养,不是怎样学科学、怎样考高分,而首先是学校及家长一起,呵护孩子的科学信仰与探索精神。
这些思考还包含了秦院长5岁女儿有关西游记的一个提问:为什么孙悟空看到的是妖怪,唐僧看到的却是孩子、老人和女人呢?
这些思考正好与大学考察学生的能力不期而遇,大学也是 更为重视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哲学思辨等。
2
学习可以自然发生?
2015年,美国神经科学家Frances E. Jensen发表了《The Teenage Brain》,详尽解释了青少年的大脑和行为与婴幼儿以及与成人之间的差别。他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
青少年的学习能力高于成人,随着年龄增长学习能力则会逐渐减退;
学习可以自然发生,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大脑的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形成;
由于青少年大脑的控制单元落后于学习单元的发育,他(她)们的自控能力和道德分析能力不如成人。
所以, 孩子的好奇心及探索欲其实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随着孩子心智的发展,自然而然产生的对世界的好奇。
成年人多的是经验及知识,所以,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尽量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而非是用条条框框限制孩子的发展。
例如:天为什么是蓝的?为什么会下雨?
这些问题背后都包含着大量的科学知识,如果引导得当,孩子们可以从探究这些知识中培养科学思维,提高科学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就自然而然发生了。
3
教学方式也是关键!
小编猜测,之所以孩子长大后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在于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学习科学知识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体现在试卷上的成绩才是成败的标准。
在这样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很少获得真正的科学思维训练,更谈不上深化科学素养。
所以,不单单以分数为考评体系,更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启发式教学其实与国际学校的项目式教学类似,给定一个主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自主探索,充分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所以,针对孩子的问题,要有专业的老师进行引导,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及“探究式教学”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对科学知识保持好奇及兴趣,才能提升孩子的科学素养。
4
不同阶段均要求科学素养!
体制内从小学开始的科学课,到初高阶段的物理、化学等学科,都在积极引导孩子提升科学素养。
国际教育路线同样如此,不仅仅在招生考试中会考察科学,日常的学习也会有科学知识贯穿,而且大学想要申请理工类专业,也需要有相关学科的学习经验。
所以,你家孩子的科学素养达标了吗?找到学习的方法了吗?
为了更好地维护孩子们的好奇心,通过科学的引导让孩子提升科学素养,文蓝现开设全球科学素养圆桌课程。
精选55个学科科学主题,内容涵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带领学生进入科学的世界!
如果对课程感兴趣,可扫码添加微信,咨询课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