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的整个六月,注定会被高考的话题所填满。明明高考考试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对于高考的讨论却像今年的气温一样,稳步提升。
(资料图片)
随着全国各省份,陆续发布了今年的成绩查询和文理科分数线,吃瓜群众可是趁着端午假期,好好的做了一把分析。
今年参与了高考的考生,却不能安心参与到,对高考话题的插科打诨中来。成绩是发布了,眼前还有另一座大山等着他们去翻越,那就是填报志愿。
考生和家长陷入到了深深的焦虑,不知道志愿填报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准确,而志愿填报咨询市场也从这一刻起,变得火热了起来。
高考分数陆续发布,考生报志愿犯了难
高考分数线从端午节假期的第一天起,就陆续发布。分数线有涨有降,各省市的考生也是有喜有忧。
但是俗话说得好,三分考,七分报。就算是成绩没有预估的那么高,考生也不能陷入绝望,毕竟志愿填的好,很有可能会翻盘。
考的好的考生们,希望能够延续考试时的好运气,充分利用自己考出的每一分,选到一个更好的高校更好的专业。
而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的考生们,也希望能够靠着报考志愿来扭转局面,让有限的分数发挥最大的效用。
家长和考生对填报志愿的期待越高,实际要做决定时就更加难以抉择。毕竟考生们多年来忙于学习,家长也都忙着做好后勤工作,自然会对院校的情况和专业的前景都缺乏系统的了解。
而随着家长和考生的焦虑一天天的加深,高考志愿填报机构也随之粉墨登场。为众多拿不定之一的考生提供建议。
但是近年来,高考志愿填报机构的用户不断扩张,也就有更多人盯上了这块暂时还缺乏行业标准的创业“肥肉”。
志愿填报机构狂割韭菜,高昂收费让家长身心俱疲
高考的志愿填报是考生们高考之旅的最后一站。志愿填报完成的那一刻,考生们就真的可以放下肩上的担子,只要静静的等待录取结果的出炉就可以了。
各类志愿填报机构一年蛰伏11个月,等到了6月的高考季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而考生及其家长也都是趋之若鹜。
志愿填报咨询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线上志愿卡,考生只要购买后,靠着卡片上的信息,登录相关网站,就能查询到一些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的数据信息。
比如历年分数线,各专业的就业数据报告等等。实际上,这些信息只要考生花一点时间,在网络上就能随意的搜寻到。
各高校的官方网站,各省市教育部门的官网,都能轻易查询到类似的信息。而志愿填报卡网站就是将信息整合一下,对考生志愿填报提供的参考还是相当有限的。
而大多数寻求机构帮助的考生,选择的是一对一的咨询填报服务。考生需要与机构面谈,机构的服务人员综合分析考生情况和意愿之后,为考生提供方案的选择。
一对一的咨询服务,跟志愿卡查询服务,价格相差极其悬殊。志愿卡信息查询大多数只需要几百元就能购买,一对一咨询服务却需要大几千,甚至有些机构号称名师出马,会叫价上万元。
但志愿填报机构的出现也就寥寥数年,市场还并不成熟。经常有家长在花了大价钱之后,却发现落入了志愿填报机构的“陷阱”。
志愿填报咨询市场乱象多,教育部介入给家长喂下“定心丸”
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市场,有着极其庞大的需求,但是从业人员的专业程度却并不能得到保证。
网络志愿填报咨询机构,多以专业团队为卖点。声称机构内的一对一咨询老师,都有着多年的教育从业经验。
一些收费极其高昂的机构,以咨询人员曾在招生考试办工作过为招牌,但是这些机构却并没有在宣传的同时,提供这些咨询老师的专业水平认证信息。
在网络中搜索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师,随处可见的是咨询师的培训机构广告。这些咨询师培训机构都明确的表示,不限专业,不限学历,只要听几次网课,就能得到志愿填报咨询师的证书,上网就能接单赚钱。
而这些咨询师可能并没有过教育行业的相关从业经验,对学生很难提出切实有效的报考建议,甚至有时还会对考生造成误导。
对于这种行业乱象,教育部也在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季明确的表示,会实施“高考护航行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各类机构收费填报咨询服务的监管,严查高级收费虚假宣传等志愿填报机构的行业乱象。
笔者寄语:
高考考生多年以来专注于学习,家长也一门心思尽力保障学生能够用心读书,自然是对于志愿填报的相关信息缺乏了解。
为了打好志愿填报,这高考的最后一仗。家长和考生选择斥巨资,找专业人士咨询,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希望家长和考生不要病急乱投医,在寻求机构帮助的时候,也要注意咨询机构资质,看好机构提供的咨询合同,不要被没有可信度的机构割了韭菜。不仅损失了金钱,更有可能耽误考生的前程。
今日话题:你对考生志愿填报有什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