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社会的“边角料”,也依然是父母的“小骄傲”。子女无论从事什么事业,有没有多大成就,家长们都不会嫌弃自己的子女。因为在父母的眼里,子女永远是他们的骄傲。
作为父母,尽管期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发展,但是孩子的选择往往让他们只能做出让步。因为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父母再多的介入,也很难改变孩子的想法——他的人生始终要靠他自己走。
(相关资料图)
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是很严峻的。今年,许多高校,包括985和211,都有许多大学生就业受阻,就业率平均也就不到20%。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倒逼着大学毕业生们在就业时选择了务实,而不再想着达到怎样的高度,想让自己就业了,再考虑其他。
前些天,不就爆出一个浙大的毕业生跑到机场就业,做一名驱鸟员吗?这怎么看都是人才浪费,但是他就这样做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尊重他的选择呢?
现在,本科生就业都显得学历低了,而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才是有着竞争的优势的。但是,即便是硕士生或者博士生,都有高学历低填报的情况出现。博士生当城管,到社区的新闻不也见诸报端吗?
对于这样的选择,谁看到了都会觉得是浪费资源。寒窗苦读十几年,目的是跨越阶层的桎梏,成为更好的自己,而现在还是埋没在基层,这谁看到了不心痛呢?
尽管我们喊着这是大材小用,但是博士生走进基层的情况,还是不断出现。这不,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公布的拟聘人员名单中,
卫生保健员岗位,拟聘者赫然有着博士学位,而且还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医学女博士。一个校医,却让医学博士来担任,这不就是明明白白的浪费人才吗?
上海交大的女博士,可以说是学霸中的学霸,但是她毕业之后,没有进入三甲公立医院,也没有进入医学研究所,而是跑到一所中学当了一名校医,这也太夸张了吧。
她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这也太让人不能理解来了吧。笔者认为,这位女博士如此选择应该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薪资方面。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作为上海知名的重点中学,更是“全国高中C9联盟”之一,她的薪资是不低的,一个月应该有一万多。另外,按照上海市人才落户政策,他应该还能享受到住房补贴和人才引进的安家费等等。
或许有人说笔者在画饼充饥,其实不然。和她一起应聘的还有一位硕士生,应聘岗位是宣传文员,而他原来的岗位是广播电视总局五五三台。从这个信息当中,我们也能读出,它的薪资待遇在上海应该是上等偏上的。
其次,只要一入职,就能享受到正式编制,而博士毕业要成为医生,还需要不断地熬资历。从这一点来说,成为一名校医,简单而粗暴,不需要再努力打拼。这对于在事业上要求不高的人来说,这是最好的选择。
校医从事业发展上来看,是一眼望到头了的,连职称都没有吗?但是,对于不在乎这一点的人来说,它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人生为了名利,难道就不能又有一些其他的东西吗?
第三,工作轻松,没有什么负担。校医就是为学生服务的。都是高中的学生,能有几个学生生病的呢?就是有人生病,校医也只要简单地处理,就会送到医院去,不存在医疗事故的问题,更不可能有医闹的出现。
每天作息时间和学生一样,晚上还不要上班。这样的生活,是那些在医院里累死累活的医生能够比拟的吗?这对于不习惯被工作所累的人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
第四,假期时间长,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校医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他们都是休双休的,还有寒暑假。这样多的空闲时间,是医生能够比较的吗?一名医生他几乎是没有多少空余时间的,每天不是忙,就是在忙的路上——这种苦与累,真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
人生不是只有工作,还有诗与远方啊。博士当一个校医,享受生活的时间不是比一名医生要多得多吗?
最后,当一名校医,连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都解决了。因为自己的时间宽裕,教育孩子的时间应该是多多的,再加上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班,上学免费。自己又在这里工作,和老师沟通起来也方便。如此一来,下一代的成才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总而言之,这位女博士选择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做一名校医,真的是最好的选择。
亲爱的读者,对于上海交大医学博士成为一名校医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是蝴蝶花雨话教育,专注教育时事和最新教育动态,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喜欢我的朋友,请关注我:蝴蝶花雨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