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大价钱都花了,却申请不到进入校园的名额该怎么办?此时,一项校内学生产业开始悄悄诞生。如果是学校的学生,那么是可以拥有预约名额的。 而这位博士生和其他被通报的研究生、本科生,则是和校外研学团队合作,提供一下自己的账号用于预约,将获得一次几百元的收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到了暑期,各大高校都会有研学或者参观的游客出现。
为了满足暑期公众的要求,学校也都会对提前预约的游客开放参观。
但是名额少,人数多。 一些校内学生却从这里看到“商机”,开始利用学校给自己的权限,来为自己谋取金钱利益。
北大通报一博士生
7月7日,北京大学保卫部发布了一则违规情况通报:7月5日,工作发现,一支名为“狼爸部落”的校外研学团队,通过联系校内人员、借用账号在树洞平台发布预约求助信息等方式拆分预约,由多名校内师生预约入校。
通报提到,经研究,处理意见如下:
1. 关闭组织人员物理学院博士生袁某兴的预约入校系统使用权限,不再恢复。通报学工部加强教育管理。
2.暂停该团队校内预约人员的预约入校系统使用权限2个月。具体是: 物理学院陈某营、陶某春、侯某、李某东、梅某瑞、王某霖、余某寻;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于某鑫、张某伦;外国语学院韩某雯、张某;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赵某、刘某涛;电子学院周某硕;临床医学院蔡某婷;基础医学院焦某涛;社会学系陈某玉;数学科学学院陈某;新媒体研究院陈某萱;政府管理学院岸某志。
3.相关部门和院系加强宣传,规范预约入校系统使用权限的管理,杜绝违规预约入校行为的发生。
北大保卫部还在上述通报中表示,请广大师生员工严格遵守预约系统使用规则,切勿轻信树洞等平台预约求助信息,严禁从事利用预约权限牟利等违规预约行为,共同维护校园秩序。
利用校园权限为己谋利
这么处罚重吗?
可以说宇宙的尽头是“研学”,先来看看顶级高校博士能不能靠这个申请参观资格挣到钱。
首先,据北京晚报报道,某名校暑期研学项目,广告中明确提到有北京大学的参观行程, 价格高达9980元,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接近名校,给孩子报了名。
而根据新华社消息,北大规定,游客可提前7日通过“参观北大”微信小程序或扫描微信小程序码进行预约;预约成功后,参观当天可携带有效证件由校园参观专用通道刷脸入校。
但这个预约名额很少,有时候很难抢到。
图源:知乎
那么大价钱都花了,却申请不到进入校园的名额该怎么办?此时,一项校内学生产业开始悄悄诞生。如果是学校的学生,那么是可以拥有预约名额的。 而这位博士生和其他被通报的研究生、本科生,则是和校外研学团队合作,提供一下自己的账号用于预约,将获得一次几百元的收入。
通过 贩卖入校名额赚钱,很多人表示,自己要是在学校这么做,可能得背处分,北大只是禁止了系统使用权限,算是很轻微的处罚了。
图源:知乎
校园权限使用
得遵守规定
其实针对校园开放与否这个问题,在今年一直是争议话题。高校作为知识资产的拥有者和奉献者,适度的向公众开放是应该的。但是, 学校开放后游客可能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入校盗窃、危害人身安全的风险升高。
所以,校园才会实行实名预约制,同时,为了方便自己的学生,有的高校也会将预约权限分给学生,学生只需要预约学生亲友这一选项,就可以带亲友进入校园。
也是这个,让一些人从中发现“商机”,将“付费入校”变成了一种“商业模式”。
“武大免预约代入校,任意校门都可以,进门确认收货付款,4人以上有优惠。”在咸鱼上,一位自称“武汉大学在校生”的卖家售卖相关产品。其动态页面显示, 五月以来已售出“带入校”商品近30笔,每单收费在24-100元不等。
图源:小红书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通过种种渠道拿到学生卡、校友卡的“黄牛”,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发布“付费进校”的广告,“收费不是最低, 150元/人,能接受的私(聊),不墨迹。”在评论下方,有不少学生举报并予以抵制,“大家不要给黄牛送钱”。
对于学校来说, 难以验证来访人员与申请人员是否是真实的亲友关系,这为付费进校提供了牟利空间。
而对于这些滥用了自己权利的学生来说,无疑是给校园的安保问题,带来了隐患。虽然学校没有明文规定处罚条例,但如果被追查出来导致了严重后果,怕是也要背个处分的。
你怎么看这种事件?这个处分你觉得重吗?
—版权声明—
来源: 募格学术。
仅用于学术分享,版权属于原作者。
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号:Eternalhui删除或修改!
—THE END—
文章推荐
☞ 名单传来!两名学生确认了,14岁就能上大学
☞ 27岁博士毕业,30岁时破格晋升教授!
☞ 54岁入行,97岁诺奖, “足够好”“足够老”的传奇人生
☞ 数学之王苏步青的婚姻:乡巴佬娶日本千金,婚后她几十年未添新衣
☞ Nature两连发:揭秘美国博导学术霸凌亚洲博士后黑幕
☞ 博士生经历一任导师病退、二任导师车祸、三任导师病逝后,被光速毕业了
☞ 国家杰青!苏州大学,迎来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