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变革时代的大学责任:香港理工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资料图片)
香港理工大学的定位和一些学校稍有不同,学校校训是“开物成务,励学利民”,造福社会是直接目的,每个学校都会造福社会,我们希望能更加直接地造福社会。
学校的定位是创新型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创新,大家都会用,而我们希望在工程和技术学科方面做得比较强大,在特色学科上做成世界领先。
创新永远在路上,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创新的引领者,让科研能带来对社会有贡献的创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每做一件事情要问是不是能做得更好,能不能有更好更新的办法。
学校特色学科是设计、时装与纺织、酒店与旅游管理,除此之外,香港理工大学还有康复治疗、物理治疗、眼视光学、地球空间技术、建筑能源环境等学科,这些基本是中国香港公立大学独一无二的学科,也都处在世界的领先位置。
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非常大,不仅影响应该如何教育,大学很多时候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是因为大学学科的变化和招生规模的变化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我们的毕业生不一定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需求的地方又没有毕业生,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香港理工大学有一件事情做得比较早,在国际上也是比较领先——服务学习。学生要利用专业知识去服务社会,在这中间又能够提升他对专业的认识。比如,我们学校的眼视光学的学生去农村给村民做白内障的检查,这就是服务学习。这在2012年开始成为必修课,用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社会的认识。
我们的学生最远去到非洲卢旺达,这些工科学生帮村民架太阳能板,提供他们居住的用电。当然我们做不同的服务学习,也得了各种国际上的奖励。
今年进来的学生要保证他们每人都会离开香港学习一次,原来只做到50%。我们每年本科生有4000多,每年2000多学生去外地做服务学习,一千多去国内,一千多去东南亚国家,一些去非洲,学校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些的资助。
怎么样应对人工智能的影响呢?香港理工大学在去年普及人工智能相关的教育,每一个本科生进来时必修一门课就是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如果他喜欢可以复修18个学分,如更加喜欢可修36个学分,分量已超过了一个硕士课程,硕士在香港一年课程是30个学分,所以我们会培养的同学既有本专业知识,又有人工智能的知识,学校26个专业会这么做。
科研造福社会。香港理工大学的典型例子是研发的近视眼镜可以减慢近视发展速度的60%。如果什么都不做,到2050年会有10亿人高度近视,而戴了我们的眼镜只会有1亿人。日本的一家企业已经卖了1700万片我们的镜片,中国内地也有销售,我们只收很少的利润。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成立,研究人间烟火、衣食住行,利用学校投入和社会吸纳的钱做交叉学科的研究,应对社会的需求。
学校大力的推动翻转学习,大学生最重要的技能是自我学习、终身学习。把学生培养成有自学能力的人,翻转教堂是极其好的办法,有研究表明,翻转教堂在亚洲国家的效果最好,因为亚洲国家的教学属于较多的知识传授型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