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计之深远者,莫过于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掏空心思?你并不是一个人。文中的妈妈,带着孩子从体制内转到体制外,一路走来,经历过多所不同特质的学校。作为过来人的她发现,国际化赛道亦非灵丹妙药,家长只是尽可能在最好的时间节点,帮孩子找到出路,争取赢面大一点的选择。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庄晓 编丨Leon
(资料图)
沪上国际化高中的秋招已接近尾声,但本周还有不少学校仍在“招兵买马”,准备着9月开学前最后一次秋招的补录。
对于这样的考试,今秋即将成为十年级学生家长的 晶妈,并不陌生。早在一年前,女儿就通过类似的招生考试,成功上岸一家国际化高中。
不过晶妈发现,今年的夏天,安静得有些不同寻常:“往年中考放榜后,朋友圈还能看见一些喜报,但今年我的朋友圈都是静悄悄的,这几天再看,发现 不少认识的孩子已经在国际化中学新生报到了。”
可以说,在“中考分流”和“学历内卷”的夹击下,不少家长正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升学,希望孩子能在“快乐教育”下,收获一份不错的学历,为未来就业增加砝码。
这也是晶妈一家考虑国际化教育的初衷。在晶妈看来,女儿普普通通,理科成绩也是马马虎虎,或许扬长避短的国际化教育更加适合“普娃”的成长。
晶妈的女儿
但陪着女儿从民办一梯队的体制内小学、再到老牌IB民办初中、最后转战到A Level国际化高中,一路走来的晶妈发现,国际化学校并非是避风港,反而是一家人需要共同面对的新挑战。
穿上合脚的鞋子,
才能帮助孩子走更远
最近,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向晶妈打听:
砸下近百万费用供娃留学,到底值不值?
对于普娃而言,A Level、AP、IB哪个课程更合适?
从体制内转轨后该如何适应?
有些国际化学校就读体验究竟如何?
暑假可以提前做哪些准备?
……
作为过来人,晶妈也对这些困惑和字里行间的焦虑,感同身受。身为“普娃”的家长,在孩子求学路上,她直言自己也走了不少的弯路。
晶妈告诉外滩君,在女儿幼升小的时候,自己也曾“望女成凤”,特意舍弃了家门口还不错的公办小学,转而将女儿送进了离家有些距离的民办体制内学校。
这所学校有着不错的声誉。自女儿上学后,忙于工作的晶妈,直接就把孩子往学校里丢。到了女儿三年级,她干脆给孩子办理了公交卡,让女儿每天自己坐公交车放学回家。
自然,晶妈也很少盯着女儿写家庭作业。 结果女儿默写、练字、背诵等需要家长跟进的作业也没跟上,到了五年级,女儿成绩不仅没能像晶妈想象中那样“一鸣惊人”,相反还时常挣扎于班级下游,学着并不轻松。
无奈之下,一度为女儿成绩而着急的晶妈认清了现实,孩子既然不适应进度快、压力大的学习模式,不如干脆去体制外快乐一把。
放弃了体制内一路升学计划后,曾毕业于985高校的晶妈,心理一下也轻松了不少。但当时的她并不知道,所谓体制外的“快乐教育”,其实是一种误解。
在女儿小升初时,晶妈又一次精挑细选了一所学校,一所IB体系的初中。在她看来,这所初中最大的优势就是“两腿走路”:进,可转海外升学道路;退,又能回到体制内,参加中考。实现“进退两相宜”。
但当初这个看似不错的选择,却是晶妈直言最后悔的决定。
理想中,义务教育和IB课程,能够在全人教育的角度完美融合,但教学实践上,单凭一所学校的努力,无法将两条路径、两种教育模式,完美融合。
“结果就是孩子有两套教材,一套中文、一套英文;试卷也是夹花的,上面是中文题目,下面就可能是英文题目。但关键在于,有的英文题目还是中文题目翻译过来的……”
晶妈感叹,和体制内浩若烟海的辅导书相比,体制外的教科书简直少得有些可怜。自己唯一买过的一本就是英文版的一课一练,但这些题量根本就无法解决IB课程的日常学习需求。
比如上体育课,除了理论学习外,可能还要写篇有关篮球起源的英语小作文;
生物课上,老师可能会要求学生用英文写有关新冠的细胞分析;
地理课上,学生还要用应为做个人陈述,讲一下绿色农业发展。
……
尽管这些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一个学习能力普通的孩子,要想在不多的课时中,既要理解概念、背景,又要有深度发散的思考,无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女儿八升九年级的那个暑假,晶妈一家又再次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方面,岌岌可危的GPA分数,无法保证女儿顺利升入本校高中部;另一方面,经过两年MYP课程(IB国际项目下的中学课程, 主要面向11-16岁年龄段的学生。)的浸润,不曾刷过题的孩子,也早已无法适应中考的要求。
此时,她终于明白,对于普娃而言,两腿走路就是一个“伪命题”。转轨国际化教育,从来就只是一条单行道。
在参加多所国际化学校的校园宣讲、查了一大堆资料后,开始严肃考虑孩子未来出路的晶妈,最终将升学目标定为一所二梯队的A Level国际化高中。为了顺利通过心仪学校的春招,晶妈的女儿依然需要在8年级的暑假里努力学习,“为考而战”。
一路跌跌撞撞走过来,汲取经验教训的晶妈发现,不管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最终,所有的升学规划,都应该围绕着孩子的实际情况。
“就像34码的脚,绝对穿不了40码的鞋子,先要穿得舒服、合适,未来孩子才能走得更长远。”
留学是高消费,
任何选择都有成本
陪着女儿,和各种考试“斗智斗勇”的晶妈,慢慢对国际化教育,理解得愈加透彻。
从普娃妈妈角度,她建议中考后转轨国际化学校的孩子,不妨在今年这个暑假,助攻英语学习。
如果准备考取一梯队的国际化学校,英语水平相应要提高到至少高考难度,并熟悉托福、雅思的题型;同时要注意词汇积累,和英语口语面试的表达。
若想准备参加多所国际化学校秋招考试,广撒网虽然是一种方式,但从成本角度考虑,以参加四所学校招考为宜:一所冲目标以上学校;两所目标学校;一所保底学校。目标学校如果能考多场的,就从第一场开始考,最终考到录取为止。
事实上,在海外升学路线上,经济成本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自从女儿开始走体制外路线后,晶妈就对金钱格外敏感起来。
“过去可能逛街遛弯到爱马仕,看中包包立马就会掏钱买下,但 现在一想到女儿,我就默默背上了帆布包。有了孩子,妈妈也就相当于有了软肋。”
有的地方该省则省,但有的地方,该花就得花。除了金钱的花费,还有心力的花销。
“很多体制外学校都没有统一的课本,孩子复习的时候,也经常抓不到东西。老师也从来不会一天到晚发微信,你整个人是撕裂的,一方面想放手,一方面因为不清楚老师怎么上课,又好像不能完全放手。”
今年暑假,女儿所在的学校就下发了一本684页的练习册。一个月来,女儿做了约一半,但她的同学有的只做了四张纸,有的同学甚至还没开工。
老师也和学生一样随性。晶妈打听下来,除了数学外,有的学科作业是两页纸、有的是看一部电影……不同科目差距深远的作业要求,让晶妈实在做不到置之不理。
于是,这个暑假,晶妈也忍不住跟着一头扎进资料的海洋,自己做研究,找数据。
在她看来,高考的本质就是三年磨一剑,单一任务、单一指标、一路往上冲,而海外升学就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项目。海外大学都是独立招生,各有特色,所以在更早期就需要父母了解清楚情况,确定方向,制定策略,再让娃落地执行。
“万一政策变化了,或者娃中途掉了‘链子’,还得靠家长把她拉回正轨。所以我觉得走海外路线的妈妈,就像项目经理,要操心的反而更多,别人可能越到高中越不管,但我是越到高中越要管。”
虽然一路走来也有不少磕绊,但晶妈从不曾后悔让女儿出国留学的决定。晶妈也在孩子这两年的学习中,发现了她身上的闪光点。
因为积极主动地回答数学问题,哪怕正确率只有50%,但女儿还是被老师任命成为数学课代表。自此后,理科薄弱的女儿,对数学开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A Level考试中,很少会有偏题、难题和怪题,出题片平稳,而且紧扣考纲,对普娃来说比较友好,所以她觉得做数学题就像打游戏通关一样,开始做题上瘾了。”
现在只要有空,曾经一提作业就拖沓的女儿,开始主动刷起数学题来。虽然女儿不是考试高手,但晶妈看着她有了自己努力的方向、空闲时还能抽空去游泳、弹琴,就已得到不少宽慰。
“说真的,学习这事还真要一点天赋。虽然体制外也需要孩子克服语言困难、四处搞活动打竞赛,但相对来说,还是能给孩子带来不小的收益,像她们选修的经济学课程,也能为未来从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晶妈眼里,无论最后选择“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关键还在于努力的全部过程。
“做家长,就像是把家庭条件、孩子基本情况……都折算成一张张扑克牌,排列组合做取舍后,尽可能在最好的时间节点,帮孩子找到出路,争取赢面大一点的选择。”
放在一个更广的维度上,孩子终究需要培养的,还在于兴趣和能力。对于不可控制不可预期的未来,我们不要太过纠结,保持乐观、保持敬畏,带着孩子一路前行。
遭遇“霸凌”
后悔没能早补“社交课”
转轨国际化教育,除了学术上的转变外,心理上的“转轨”也不容忽视。晶妈和女儿,就曾在心理转变上,狠狠摔了一大跤。
事实上,在考入二梯队的国际化高中之前,晶妈的女儿曾凭借自己的实力,顺利拿下一所国际化学校的Offer。
第一次凭借自己努力而得到的机会,也让小姑娘格外珍惜,欢呼雀跃地开启了一段高中寄宿生涯。但没过多久,晶妈发现女儿慢慢开始不说话、厌学了。
着急的晶妈,在和舍管老师的沟通中才发现,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女儿就在住宿中发生了一段不愉快的插曲。
原来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的女儿,一下兴奋地放飞了自我,拉着舍友们八卦闲聊。但言多必失的情况下,女儿无意间得罪了几位同学。于是,在女儿一个人洗澡的时候,舍友们忽然关上了洗澡间的灯,给女儿带来了极大的惊吓。
同学间略带报复性的恶作剧,以及升学后的学业压力,把女儿压得喘不过气来,慢慢地,心理出现了问题。
晶妈吓得直接为女儿办理了休学手续,并带女儿看了心理医生。直到此时,晶妈才发现表面上大大咧咧的女儿,也有着细腻敏感的心思。
让晶妈惊讶的是,即便孩子已经进入高中,但女儿仍记得小学时,老师当班展示自己满是红杠的默写本的窘状。
这也让晶妈开始反思,自己应该在更早的阶段切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关心她,去帮助她学会如何交友、如何和老师同学相处。
有时,孩子间的社交,比起他们的学术成绩,更值得家长关注。
“我也是到了35岁后才明白,情绪稳定,是孩子从小就应该修炼的功课,这比鸡数理化、学跳舞、钢琴要重要得多。”
为此,晶妈为女儿申请了休学,给女儿更多的自由空间。
首先是电子设备的调整。
对于国际化教育而言,所需的资料和电子题库非常庞杂,这也使得如何正确使用电子设备,成为孩子们学习中的必修课。
以往当心孩子沉迷游戏的晶妈,会要求女儿每晚上交电子设备,甚至会像福尔摩斯一样,自己检查她手机的内容。
“一方面是我自己好奇,另一方面也是不放心。但后来我意识到,自己的控制欲还是太强了。后来,我也会注意不要去过多干涉。事后发现,她反而不会去打游戏了。所以,我觉得 其实给了孩子足够的自由和信任的时候,她们反而能够更好地控制住自己。”
其次是开放妈妈的社交圈
在顺利度过这段厌学期,并如愿考上心仪的高中后,只要有机会,晶妈就会让女儿参与自己的社交圈。她想着能用自己的社交圈去影响女儿,也希望母女俩能相互参与对方的生活。
在晶妈女儿的班上,学生间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有常年数学考零分、不愿动脑思考、没有丝毫进步的学生;也有升学目标明确,上课不停做题的学霸;还有痴迷游戏,搞了十几部手机的孩子。
即忧心青春期女儿的情绪,又担忧女儿社交的晶妈,更希望用自己的真实的生活,告诉女儿:“要和优秀的小伙伴在一起,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这样才能吸引周边更多优秀的朋友,这样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是一件有意义、也有趣的事情。”
最后,和女儿强调感恩遇见。
以前,晶妈或许会觉得,养孩子就意味着母亲的巨大牺牲。但经过女儿这次挫折,晶妈更愿意从一位女性成长的视角,来看待母女之间的关系。
“现在我也跟我女儿讲,妈妈很感谢你,让我参与到你的生命里,能和你一起去学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妈妈对你没有任何期待,但是你想去英国我就支持你,我也希望将来你可以带着我去伦敦看看。”
有人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平日正慢慢放手的晶妈,也期待未来女儿能有更加优秀的伙伴,填补自己不断退出的空白,共同前行。
放平心态后,晶妈觉得这个世界丰富很多。
学到和做到之间,横梗着孩子们不同的“能力”。虽然在体制外踩了不少坑,但晶妈还是庆幸,孩子得以保留着学习的兴趣,并愿意为此付诸努力。
一路走来,晶妈也庆幸,转轨这个决定是家人共同的决定,一家人也为此克服难关,共同努力。
不论最终我们选择哪条升学道路,都要相信这是当下的一个最优解。就像晶妈所说, “没有哪条路永远是康庄大道,若是出了问题,千万不要悔不当初。首先要相信孩子是优秀的,然后做好决定,全家吃个大餐,一路勇敢向前走。”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