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直到25岁我才真正读完了中学#
(相关资料图)
话题登上热搜
不少网友感慨:
长大才发现
语文课本里的经典尽显人生哲理
小时候的我们还青涩懵懂
对于许多课文
只读其字
却未知其意
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
当我们再回首
重读学过的语文课文
似乎又读出了许多滋味
感慨万千
在懵懂时候埋下的种子
经过生活浇灌后
开始生根发芽
因为一次次的别离
我才懂得了那个背影
小时候上课时
老师在讲解《背影》的时候
讲着讲着,就流泪了
那时完全不懂为什么
直到在外求学
远离家乡
在车站、机场一次次的别离
父母大包小包为你送行
看着他们紧随你身影的目光
才明白
《背影》里沉甸甸的亲情与爱
你也在感受着
小时候只愁“全文背诵”
如今才懂得感叹时光匆匆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
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学的时候只觉得烦恼
为什么《匆匆》这篇课文要“全文背诵”
现在我们却经常感慨
“为什么日子一去不复返呢”
过去的每寸光阴都不能倒流
相处的每分每秒都不能重来
回头看看才发现
一切都太匆匆
忽然感觉
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
抓住些什么
不能“白白走这一遭”啊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韩愈的《师说》里提到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老师们常对我们说
遇到问题,一定要勤问
学习离不开一个“勤”字
后来我们才懂得
生活也是要“勤学、勤问”
不可有“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的想法
而我们终将会在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成长
思念如树般生长
今已亭亭如盖矣
“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此句出自归有光之笔
《项脊轩志》一文的结尾
当时学习这篇课文时
不理解记叙一棵
种于庭中的枇杷树
会有着如何的意义重大
如今,再次仔细吟读
却发现它寄托了沉甸甸的情感
有物在人亡的感慨
也有对故人渺远的惆怅
伟大的爱情
是相互平等相互欣赏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稚嫩的时候不懂什么是爱
那时只是心中萌生出了向往
不解其中深意
如今已感触很多
我也希望我的爱
能够坚贞独立
是相互平等同时互相欣赏
是风雨同舟后的共同成长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一枚锈迹斑斑的鱼钩上
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仍记得,读课文《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带着小战士过草地
把缝衣针改造成鱼钩
读到老班长牺牲的片段
同学们哽咽的声音
仿佛就在昨日
随着生活阅历不断地积累
我们才慢慢理解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
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那金色的鱼钩闪烁着
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伟大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朝梦想的方向
追着时间奔跑
小时候,看到落日
便追着太阳跑
总以为是跑过了时间
学完课文《与时间赛跑》的我们
仍还不明白时间已在
朗朗书声中
欢声笑语中
慢慢流逝
长大后才发觉
我们走过的路
每一步都算数
从此刻开始
请追着时间奔跑
朝着梦想的方向努力前进吧
每个人都是
渺小又伟大的个体
夜晚抬头遥望月亮
月光照在大地上
不禁想起苏轼笔下的《赤壁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人在千百年前
与我们共赏一片月光
才明白课文所表达的意义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读时不曾与苏轼有所共鸣
如今,豁然开朗
眼前浮现出画面
文言文便是旁白
高中时学习《陈情表》
只顾着划文中的考点
细细推敲着古文翻译
却没有真正地“走心”理解文中的意思
长大后,在与亲人的相处中
才恍然大悟
眼前闪过的许多画面
《陈情表》的语句便是旁白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情真意切,字字动人
亲情是这世上最宝贵的东西
少年不坠
青云之志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仍记得《滕王阁序》中
王勃描述滕王阁之美景
初学只懂感叹王勃文笔之好
如今再读
“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这是何等的文人风骨
世事变幻无常
仍不改凌云之志
少年有梦,志在四方
愿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初读不识文中意
再读已是文中人
每一次经历都在让我们沉淀
每一个脚步都标记了我们的成长
来源 | 学校共青团公众号(内容有删改)
责任编辑|赵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下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