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指南。《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发布后,为更好地使用新教材、改进课堂教学、完善教学评价、提高课程育人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将迎来新一个阶段的课程标准学习。本文结合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讨论一线教师英语
课程标准学习过程中的目标定位、内容重点、途径方法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希望对提高教师学习课程标准的效果有所助益。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 16 个课程标准已于今年四月底发布。就课程方案而言,这是2001 年版《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二十年来的首次系统修订;就课程标准而言,这是 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十年来的一次系统修订。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都很关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两个重要文件对未来英语教育教学的重要影响,很关心如何更好地学习课程标准并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有关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期刊报纸和网络媒体中已发布了大量文章和辅导讲座,另外也有课程标准解读方面的专门书籍出版。本文不再重复课程标准文本和解读方面的具体内容,想重点谈谈一线教师在课程标准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或困惑。下文从教师为什么学课程标准,课标学什么,以及怎么学课标这三个方面,谈一点儿个人的粗浅认识,希望能对老师们有些帮助。
一
教师为什么需要学课程标准
可能有教师觉得课程标准是宏观文件,里面都是些高大上的理念,跟自己的日常教学没多大关系。其实不然!实际上教师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复习备考等日常工作,哪一样也离不开课程标准的指导。
课程标准是导航仪,能指明教学目标和方向,避免师生走弯路。中小学为什么开英语课?需要教哪些内容?具体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教?要回答这些问题,最可靠、最直接的依据就是课程标准。一旦教学的方向走偏了,可能越努力离目标越远。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英语教学的目标方向和内容,也提供了教学方法方面的具体建议。所以,如果我们希望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让自己成为更称职、更优秀的教师,就一定要学好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攻略书,能促进教学、提质增效。从工作计划到学生管理,从教材使用到课外教学资源的筛选,从测试命题到教研活动,教师日常教书育人的样样工作都需要有个评判的标准,这个标准也是来自课程标准,也就是要看教师的教学在多大程度上落实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目标和要求。平日我们教师关注更多的是课本、教辅、成绩,然而究竟如何用好教材、如何选择教辅、如何提高成绩,不少教师并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方法,往往凭着直觉或经验来,结果就很容易把英语教难、教漏、教偏。其实,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考试命题和学生评价也不是依据任何版本的教材或其他材料,而是依据课程标准。至于种类繁杂的教辅或网络资源,如不是依据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编写修订的,更是要慎重选择,以免浪费时间。此外,还有些教师关心如何上好公开课、如何写教研论文,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在这些方面,课程标准也是最可靠的首选资料。
课程标准是护航舰,能提升师生幸福指数。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但所教的“书”与所育的“人”,从内涵到要求都会随时代而变化发展。只有将新的课程要求理解透彻,教师日常工作才能有主心骨;只有做到“知其然,也只其所以然”,面对新教材、新考试、新评价,才能更坦然自信、工作才能更得心应手;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新理念、新模式时,也会有更专业的甄别判断能力,而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可见,学深学透课程标准,能帮助教师成为专业领域的“明白人”,减少迷茫困惑。只有教师教得明白,学生才学得轻松,教师在教学中的把控感、成就感才能随之提高,师生的校园生活也会变得更加愉快。熟悉了解课程标准的好处还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因此,学习课标本不该是来自校长、教研员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或外在要求,也不该是听听讲座、签到打卡、写写汇报、走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学课标本就是一个有职业理想的教师追求专业发展和职业幸福感的内在需求。
二
学课标需要关注哪些要点
1. 明确新方向 WHERE
一是了解课程改革背景。学课标需要了解相关背景,比如学习《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地了解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希望解决哪些问题、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二是明确育人任务。2022 年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都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全面落实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总要求,突出课程育人宗旨。修订工作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和创新性人才培养要求,完善课程内容结构;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强化学科关联,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明确学业质量标准。
三是课程目标方面,各学科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参照框架,教育教学视角从学科走向人本、走向生活;学科教学的逻辑从学习知识技能升级为发展核心素养。新修订的课程方案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素养导向”,素养导向贯穿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全过程,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英语课程的育人任务,可重点研读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两个部分。
2. 理解新目标 WHY
课程目标阐释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核心价值和意义。英语课程目标回答的是“中小学开英语课究竟有什么用”的根本问题。课程目标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次课程改革从传统知识本位发展为素养本位,从知识、技能、成绩等直观指标发展为更上位、更长远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这个变化凸显的是英语课程对学生终身成长的核心价值。当然,教育从学科走向生活,并不意味着要取消英语学科的独立地位,因为育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所有学科共同的灵魂,各学科相互关联、相互融合,共同落实育人目标;同时,不同学科仍有各自独特的教学内容和途径,蕴含着各自独特的育人价值,从不同侧面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出独特的贡献。
理解英语课程目标之前,我们不妨先思考几个基本问题:如果没有任何形式的考试,中小学开设英语课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如果没有考试成绩等外在指标,当我们说一个学生“英语学得好”或一个教师“英语教得好”时,我们主要指的是什么?学生的终身成长和未来工作生活中所需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究竟哪些方面是其他课程所不能提供的?或英语课程比其他课程提供得更为高效的?在实现课程育人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英语课程究竟有哪些功能是其他学科课程所不可替代的?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可作为理解英语课程目标的基础起点。
按照 2022 年版英语课程标准的表述,核心素养目标在英语课程中表现为四个方面,具体回答英语课程“为什么而教”的问题,也就是经过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的英语教育,我们希望学生会发生哪些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具体说就是希望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具体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和提高。学习理解课程目标时,建议老师们注意对比体会新课程目标的四个方面与 2011 年版课程标准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五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厘清新旧目标之间的对应交叉和发展关系,以及这种发展背后的原因,这是透彻理解英语课程目标的关键。这部分内容,可重点研读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内涵”和“总目标”两部分。
3. 把握新内容 WHAT
课程目标需通过课程内容来体现。2022 年版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三个维度。内容要求指向“学什么”,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教学提示指向“怎么学”。可能有教师会困惑:“怎么学”是教学方法途径的问题,为什么也放到课程内容部分呢?这是素养导向课程设计的特点决定的,意在凸显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内在关联,即师生共同经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动态过程,才能实现静态课程内容的潜在育人价值。此外,课程内容还涉及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标准的具体描述可帮助教师更清晰地把握课程内容的教学指向,即最终在学生身上表现为什么样的结果。
关于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说到英语教学的内容,老师们都熟悉语音、词汇、语法,熟悉教材中的单词、对话、课文、练习活动。在 2022 年版英语课程标准中,这些教学内容被整合为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大要素,体现了课程教学内容的相互关联和结构化。就是要在特定情境中运用学习策略,通过理解语篇的主题和含义来习语言文化知识,稳步发展语言技能,并运用语言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六要素的含义可细读课程标准,不再赘述。这里补充两点个人认识:
一方面,六要素整合的核心是素养本位和生活导向的,也就是英语知识技能的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内容结构化,意在矫正教学中可能存在的知识点孤立教学和为技能而技能的训练,引导师生关注知识技能的内在关联,关注知识技能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关联,凸显课程育人的本质,为课程内容的活化、动态化,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提供内容基础。另一方面,内容结构化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或无视知识点,强调学科实践也不是要抛弃知识技能教学,而是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基础技能为基础,在知识结构系统中去重新认识和定位知识技能的育人价值。
关于跨学科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都专门设立了占 10%课时比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内容,旨在加强学科间的关联,体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实践性。这也是学科育人、素养导向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的体现。在落实课程育人共同使命的同时,英语课程需要凸显本学科属性,即通过教学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来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英语课程目标的四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培养和发展都离不开学生语言知识技能的基础支持,否则容易落空。
4. 探索新途径 HOW
创新教学途径和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新的课程目标。2022 年版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途径方法方面突出了课程育人的学习活动动观,强调体验实践,强调学用结合、为素养发展而教、为解决问题而教、为健康成长而教。具体说就是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相互关联的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主题意义探究中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在学习和生活中使用英语获取信息、协助交际、帮助解决问题。英语学习活动凸显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关联互动,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此外,课程标准还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目的是矫正以往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为知识而知识、死记硬背、碎片化学习等突出问题,让单元学习内容变得更有系统、更有“意义”。
教学途径由课程目标决定,所以方法的优劣并不取决于它是“传统的”还是“先进的”,而取决于它与特定目标的匹配程度。因此,理解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方法创新改革时,切莫为创新而创新,更不宜模式化、一刀切。教学途径方法的模式化,极容易导致新的形式主义和机械僵化,不但违背教育的基本原则,也会背离课程育人的初心。传统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比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身教言传等,只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促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都可以结合新的课程目标继承发扬。
三
教师学课程标准如何保证效果
学习课程标准有不同的途径方法,效果也因人而异。这里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为用而学,才是真学。学课程标准不是为了赶时髦,也不是为了应付检查。学课标是为了提升自己,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所以,不能满足于字面上认识几个新术语,记住几个新理念,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改进教学的初心去学。
2. 调用策略,研读文本。外语教师都熟悉语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常用策略。课程标准其实就是一个大的语篇,它的主题意义自不待言,它的体裁其实就是个篇幅较长的说明为主、议论为辅、包含图片表格的多模态语篇。英语语篇教学的很多策略,完全可以迁移到课标研读中来。浏览课标目录和标题初步理解内容构成和各部分大致逻辑后,对课程标准的 main idea 就有了一个大致印象,后面可再按课程性质、目标、内容、途径、评价等分主题分别细读各章节内容。通过看大小标题来预测各部分的内容要点,通过看关键图表帮助理解内容要素之间的关系,用主题句来统领各部分的细节信息,通过 scanning 了解整体大意,通过skimming 寻找特定信息,通过前后对照建立各部分逻辑关联等等。理解课程标准文本内容的另一个要点是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特别是要深入思考理解新理念具体针对的是现实教学中的哪些问题。对其中不符合自己之前教学经验或观念的内容,需要记下来继续深入思考为什么,不能浏览一眼就滑过去。因为这些不符合自己经验和认知的地方,才是不同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时各自的重点和难点。
3. 参考解读,深入理解。教师自学研读课程标准时难免遇到看不懂、想不透的地方。
这时各种解读文章和讲座就可做作为辅助学习的好资料。不过,也有的老师因此产生了新的困惑:有时候会遇到不同学者专家解读的内容不一致,有的甚至相互矛盾。原因可能是教师未能理解不同学者专家解读课程标准的不同角度,多数情况下不同解读的表面差异背后,基本逻辑和本质理念应该是相通的。建议教师学习课程标准解读文章或讲座时,对解读内容的可靠性以及作者或讲课人的相关背景和解读角度有所预测;对不同解读内容表面的不一致,要思考判断是措辞或侧重角度的不同,还是基本观点的分歧。通过多阅读、多对比、多思考,课程标准学习中的困惑问题最终都可以逐步得到解决。当然,还可以跟同事讨论或通过各种渠道向他人请教,但无论如何,个人的学习思考是其他学习方式无法代替的。
另外,部分教师学课标时感觉陌生概念术语比较多,不太清楚其含义。这时就有必要再扩充学习相关的基础理论,如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课程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完善一下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也有助于提高课程标准学习的效果。
4. 慎思明辨 把握内涵。课程标准学习不能满足于熟悉术语或说出理念,不能止步于碎片化的理解。课程标准学习如果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容易导致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绝对化、贴标签等弊端。因此还要把课程标准理念与教学实践打通,运用辩证思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过审问、慎思、明辨,逐步形成系统化的认识。尤其需要辩证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知识-能力-素养的关系等。
5. 学用结合、以用促学。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最终是为了用。知行合一,方为真知。
课程改革理念须经由教师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和创新实践才能成为现实。教师作为核心环节,决定着落实课程理念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教师的成长就不会有课程改革的真正成功。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自觉将新课程理念、新教学方法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不断反思、改进和创新教学设计和实施,用心体会新理念、新途径与之前教学实践效果上的差异。一方面通过亲身实践来验证自己对课程标理念理解是否到位、教学途径的把握是否精准;另一方面,实际教学效果也可以为课程理念提供验证和反馈,为将来课程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提供依据。
6. 常备身边,常学常新。课程标准不能等到上公开课、教研总结、反思、汇报时才临时拿来看,也不是一次看完就把它束之高阁;课标学一次就理解透彻是不太容易的,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导航护航指南,课程标准最适合常备手边,经常翻阅学习。此外,不要忽视与家长的配合。家长对课程改革的具体理念和教学方式变革未必都清楚,但他们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影响却非常大。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等多种途径,与家长沟通交流课程育人理念和考试评价的新变化。这在以往几轮课程改革实验中常被忽视。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和评价的改革,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家长的认知共鸣和行动支持,教育改革的种种努力就可能事倍功半。只有家长和学校达成共识,将学业成绩、考试升学等短中期目标与学生的素养发展和终身成长等长期目标协调一致起来形成合力,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最大可能地统一起来,课程改革和育人实践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最后,学用课程标准的实践中,需特别注意预防几种认识误区和极端做法:
一是找籍口、不行动,以当地学校条件不理想、学生基础弱等客观困难为借口,课标学习不主动,实践创新不积极,对课程标准学习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错失改进教学的良机,这既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不负责。
二是把课标理论学成绝对化的教条,不能把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与当地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过于机械地、表面地理解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理念和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中的生搬硬套和一刀切的做法,最容易导致教学改革的形式主义或教条主义。
此外,还要警惕“两张皮”现象,典型表现是表里不一,课改创新做给外人看、日常教学依然走老路。这种伪课改是反教育的,对师生的伤害极大。以上种种认知和实践中的不良偏向,课程标准学习培训和实施中都需要我们自觉预防、反思矫正。
时代发展的脚步从不停息,教育课程的改革也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2022 年修订版义教课标刚颁布不久,我个人对课标的学习也还在起步阶段,以上所谈粗浅认识,有疏漏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来源丨《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第9期
转自 | 直通一线 王国己
明师俱乐部进行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明师俱乐部
《中国风·虎阅英语分级阅读绘本》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素材去哪里找?
10首适合中小学生的英文歌曲(视频跟唱)
值得英语老师收藏的教学资源APP&网站,快来mark吧!
50张英语思维导图,全梳理,更简洁
英语老师开学必备:英语课堂鼓励用语集锦
教学资源、精彩活动、趣味互动
福利折扣、在线咨询
请不要重复添加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