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一幼儿园开展了“过年五天乐民俗体验活动”,孩子们扫房子、贴年画、蒸花馍、备年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图为“小厨神”们制作完花馍后开心地留影为念。张贺红 文 陶亮 摄
编者按:我们常说,“把最好的……给孩子”,“……”在每个人的心里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今天,学前周刊以“给孩子最好的……”为主题,邀请园长、老师写一个发生在幼儿园里的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是对“……”的回答,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表示,“……”可能会有很多种表达,它反映了一位幼教工作者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以及教育理想和追求。
关键词:理解
发现孩子“荒谬背后的合理”
宋颖
孩子是我们心中的天使,他们的纯真是世间最美好的礼物;孩子又是一个谜,我们总是很难真正读懂他们看似荒谬背后的合理。
不到两岁的骁骁有个最爱的玩具——马桶刷。他总爱走进卫生间,拿起刷子往马桶里戳,而且一定要戳到洞底后再抽出刷子。如此反复,每次总要玩上10分钟。
骁骁有个特别的癖好——塞海洋球。每次来到儿童乐园的海洋球池,他不是玩常规的抛接球、滑滑梯,而是走到球池边,拿起海洋球往球池边的缝隙里塞,并且把整个手臂伸到缝隙的最深处,之后又伸手拿起另一个,用同样的方式塞到缝隙最深处,就这样重复捡球、塞球。
骁骁有个有趣的爱好——观察观光电梯。每次看到观光电梯,他都目不转睛地望着观光电梯载人上下穿梭,一看就是10分钟,非常专注。之后,还会要求妈妈带他去坐电梯。进入电梯后,他很兴奋地透过玻璃观察外边的情景变化,并且要求反复乘坐,不愿意出电梯。
从这些看似零散的片段,我们发现骁骁在感知环境的过程中,有一些行为反复出现。那么如何理解孩子的这些行为?这些行为之间有相关性吗?我们尝试用皮亚杰的“图式”理论作为工具进行观察与解读。“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图式理论有这样的描述:“一种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通过这种行为模式经验被同化并逐渐获得协调!”正是这些自发自主并反复出现的行为,顺应了儿童某种内在的需求,满足了他对于周围世界探究的愿望。
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我们分析骁骁的行为就会发现,原来骁骁是在通过动作的上下变化和马桶刷与洞底的接触变化,以及海洋球触碰球池底部的变化,感知距离,丰富空间知觉。
(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三幼儿园)
关键词:时间
这个宝贝多好看
胡思彤
班级科学区最近调整了新内容:“摆一摆,踩一踩。”孩子们可以用鹅卵石、气泡膜、树叶、树枝等材料,在地上铺出路径,然后用脚感受不同材质的软硬度。
这天区域活动结束的音乐响了,孩子们开始轻轻地收拾材料,坐到老师身边。可是辰辰还在专注自己的区域活动,眼睛盯着手里的几颗小石头。我走过去轻轻对他说:“辰辰,快点过来,下次再玩啊。”我一边说,一边搀着他回来,把他手里紧紧攥着的两颗小石头拿了下来。而辰辰明显还沉浸在自己的活动中,“不要,不要,那是我的宝贝”,他开始哭闹起来。
不一会儿,小家伙的情绪稳定了下来,我也打算把石头送回去,当我不经意看到那两颗石头时,心里一惊,哇!好漂亮,小小的,很光滑,上面还有一些像线条一样的图案。难道这孩子一直在找自己喜欢的石头?我打算再次观察。
第二天,辰辰果然又来玩了,他没有用鹅卵石来铺路,而是不停翻找,把自己喜欢的鹅卵石堆起来。结束的音乐响了,我没有打断辰辰,一直陪着他。
“老师你看,这个宝贝多好看。”辰辰捏着一个有点红的石头伸到我面前。
“哪里漂亮呀?”
“有好多漂亮的线呢,就像雨花石一样,送给你了”,辰辰一边说,一边忽闪着大眼睛笑眯眯地看着我。
接到宝贝的那一刻,心里一丝温暖划过。孩子,对不起,昨天我不应该打断你的活动。在今天这段你的专属时间里,你改变了区域的玩法,我看到了你的专注、你的善良、你的与众不同。
小班刚入园不久的孩子,对幼儿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虽然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有大概的时间节点,但它应该是灵活的、弹性的。有些孩子会有自己的独特爱好,我们老师应该灵活调整时间支持他们进一步发展,相信在这充足的时间里,孩子们也会像那些“宝贝”一样,闪闪发亮。
(作者单位: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
关键词:游戏
月亮掉进池塘里
曹雪梅 薛飞
刚上小班的孩子们进餐习惯还没有养成,经常会出现挑食、不爱吃饭的情况。为了给孩子们补充营养,幼儿园每天的早餐里都有一个鸡蛋,但我们发现,很多孩子都不爱吃鸡蛋黄,觉得太干,难以下咽。我们努力尝试多种策略,如榜样示范、允许吃一半、介绍鸡蛋的营养等方法,但效果都不明显。
突然有一天,《猴子捞月》的故事给了我们启发。那天,我对孩子们说:“明天早晨小朋友们早点儿来,老师带你们像小猴子一样捞月亮。”孩子们很兴奋,纷纷跳起脚问:“老师,老师,怎么捞月亮呀?带盆吗?”“嘘!这是个秘密,等明天你们来了就知道了。”听到这里,孩子们像得知一个惊天秘密一样,相互讨论猜测着明天的游戏,开心极了。
第二天,孩子们都早早地来到幼儿园,一见到班上老师就问什么时候捞月亮。我把早饭取来后,拿着鸡蛋问孩子们:“你们知道鸡蛋里有什么吗?”“有鸡蛋清和鸡蛋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对,鸡蛋里有蛋清和蛋黄,但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变个魔术,把鸡蛋变成白云和月亮,你们相信吗?”“白云和月亮?”孩子们面面相觑,有点儿不明白地看着我。“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变魔术。”我一边带着孩子们剥蛋皮,一边生动地说:“咱们一起变、变、变!”随着鸡蛋被掰成两半,蛋黄掉进粥碗时,我充满童趣地说:“扑通,月亮掉进池塘里,小猴子们快把月亮捞进大盆里。”
我走到班里最不爱吃鸡蛋的壮壮身边,把蛋黄挤进他的粥碗里,用勺子舀起半个蛋黄,放进他的嘴里,摸摸他的肚子说:“哇,你刚吃的这块月亮是妈妈的月亮,快把你的月亮捞出来放进大盆里。”说着就把另外一块蛋黄放进他嘴里,就这样,壮壮很快就把蛋黄吃完了。孩子们纷纷效仿,都玩起了猴子捞月亮。
幼儿充满好奇心,喜欢模仿,喜欢游戏。我们用游戏的方式,借助他们熟悉的故事把吃鸡蛋这件难事变得不难,这种愉快的游戏体验比空洞抽象的说教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