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在向世界展现中国强劲发展脚步的同时,也面向全世界发出呼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人类美好未来!
智慧通达、极具大国担当的话语激荡起重庆师范大学师生强烈的自信与自豪。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为己任,通过在全球布局“孔子学院”“汉语师范学院”,不断加强中外交流,用中华文化与世界对话,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仅为国家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更为助推重庆市构建全方位内陆开放高地,增强文化软实力作出了特殊贡献。
1.重师之梦:用文化传播中国价值
重庆师范大学成立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建立的师范专科学校之一。60多年来,学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构建形成了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两轮驱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三驾马车”,文化传承与创新、决策咨询与公共服务、科技攻关与应用转化“三大板块”协同发展的特色办学格局。
随着中国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大踏步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学校敏锐且积极地把握住教育国际化趋势,充分发挥既有资源优势,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依托“国家侨务机构华文教育基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重庆)”两大国家基地,与卢旺达大学、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英国知山大学、美国特洛伊大学及印度尼西亚智星大学合作,举办了“4+1”所孔子学院(汉语师范学院),4所孔子学院数量名列西部第二。其中,卢旺达大学孔子学院、美国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分别在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上荣获“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校也分别在第八届、第十一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上荣获“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院校)”称号。
“用文化与世界对话,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是推进开放办学、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而孔子学院则是我们实现这一顶层设计的极为理想,也是极为重要的抓手。”重庆师范大学校长周泽扬介绍说,“孔子学院创办计划”是学校推进国际汉语教育事业六大计划之一,现孔子学院已覆盖非、亚、欧、美四大洲,目前正在积极与大洋洲的高校联系,力争早日完成孔子学院在全球的战略布局。
有了“广覆盖”,还得“精耕作”,中国语言文化能否建设性参与全球治理,必须拥有足够的区域国别研究储备,才能实现决策精细化、施策精准化。重庆师范大学紧跟国家发展战略,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汉语教育带来的“黄金机遇期”,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国情,开展“国别与区域研究计划”。学校现已建成了“斯里兰卡研究中心”“东非研究中心”“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中心。在此基础上,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开展研究工作,在有关斯里兰卡教育政策、国际汉语教育、中斯文化交流、斯里兰卡国情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斯里兰卡教育现状》《从单语制到多语制:斯里兰卡语言规划与政策的历史演变》《“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与斯里兰卡的教育交流策略研究》《古代斯里兰卡与中国的交流与互动》《斯里兰卡科学数据图集》等论文与报告在《东南亚南亚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受到各方赞誉,彰显出重庆师范大学的“智库”价值。
2.重师气象:以文载梦,以文圆梦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党的十九大在标定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同时,吹响了向新目标奋进的嘹亮号角。
重庆师范大学第一时间组织师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并将新思想、新理念积极融入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凝聚起“以文载梦,以文圆梦”的昂扬气象。
学校旗帜鲜明地提出“忠诚、担当、奉献、品质”国际汉语教育工作标准,全面开展“文化建设计划”,一方面以新时代、新理论、新方法培养队伍和指导工作,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建设与业务学习,着力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精熟、胜任国家和重庆市教育部门各类项目任务的工作队伍,打造出了一支“团结合作、服务高效、战斗力强”的工作团队;另一方面,以十九大精神为遵循,积极构建出国际汉语教育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作风文化、廉政文化、宣传文化等,打造出独属于重庆师范大学的文化财富和气质品格,激励着怀揣梦想的重师师生谱写更壮美的国际教育新篇章。
与此同时,学校全力推进“国际汉语教育水平提升计划”,不断追踪当代教育理论技术前沿,更新国际汉语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地对外籍普通留学生、孔子学院和海外华裔学生开展多层次教研活动,并编制多元培养方案,丰富教学改革探索,切实增强各类人才的汉语教学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队伍建设上,学校利用多种途径,积极吸纳校内外优秀人才;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和双语师资培训,通过入职培训、教研座谈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能力与水平;借助国家汉办专职教师项目,不断提升专职教师组织协调、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课堂管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持续培养储备国际汉教人才,提高孔子学院外派师资供给能力。2013年—2017年12月,学校共承办了2期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岗前培训、9期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3次公派教师选拔考试、16次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考试及1次汉语国际教育教师资格考试,6000余人参与,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当地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
此外,学校还推出了“留学生楼基建计划”,建成集境外留学生、外籍教师等住宿、教学、研究、办公、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楼,为留学生们营造出温馨和谐的“家园”。2017年度,累计在校学习的留学生总人数达到747人,生源遍及五大洲38个国家。其中,17人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155人获得孔子学院奖学金、40人获得重庆市政府部门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2人获得外交部奖学金,32人获得重庆师范大学丝路奖学金。
3.重师行动:“请进来”并“走出去”
广阔的前景、广阔的舞台,呼唤中国文化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与世界文化进行对话交流。
重庆师范大学积极借助各类国家项目,打造“团组进出项目计划”,在“请进来”与“走出去”之间,把握主动,讲好中国故事,凝聚起引领时代、改变时代的力量。
学校一方面积极承接孔子学院来华短期团组(“汉语桥”、教育工作者、学生等)汉语和中华文化学习体验与考察交流工作任务,不断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2013年—2017年12月,学校承接“汉语桥”校长访华团4期共144人,承接“汉语桥”中学生营团4期共162人,孔子学院夏令营、秋令营、教育工作者访华团12期共243人,总计549人,涉及英国、美国、比利时、卢旺达、斯里兰卡、缅甸6个国家。
其中,2015年,学校承办了“汉语桥”比利时中学生夏令营——重庆营活动;2016年,学校承办了卢旺达大学孔子学院秋令营活动;2017年,学校承办了斯里兰卡教育工作者访华团。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来访者不仅学习了初级汉语知识,体验了茶艺、书法、剪纸、民间舞蹈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还感受到了重庆丰富的风土人情,充分领略中国文化,了解了发展中的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承办的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春(夏、秋、冬)令营项目,吸引了众多国家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回国学习和体验。通过组织海外华裔青少年来华参加中华文化夏(冬)令营,以游教结合的方式,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实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培养和深化中华文化情结。2013年以来,学校连续承办了国家侨务机构下达的9次“中国寻根之旅”夏(春、秋、冬)令营项目,承办了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下达的金辉巴渝春令营、弘阳重庆巴渝营、雅居乐巴渝营3次“中华文化行”项目,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德国、南非、比利时、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毛里求斯、菲律宾等国的近1000位海外华裔青少年,通过学习汉语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游览祖(籍)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祖(籍)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对中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开枝散叶。
另一方面,学校积极通过“走出去”项目,开展文艺巡演、专家巡讲、文化巡展“三巡”活动。早在2010年、2012年,学校便承担两次中国文化海外巡演任务,先后赴卢旺达、赞比亚等国开展孔子学院大春晚系列活动,受到热烈欢迎。2014年,学校艺术团赴韩国庆祝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海外文艺巡演,演出16场,观众人数达7315人次。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历史馈赠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也是中国超拔于时代的力量之源。如今,在重庆师范大学及众多致力于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国际教育者的努力下,中华文化正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逐渐展露出“当惊世界殊”的价值真容,泽被着当代与后世、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