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银台前店员和顾客无声交流但亲切友好。
客人用纸笔和店员下单。
“饮料需要多少冰?”有听力障碍的店员用纸笔和顾客交流,不时做出“OK”的手势,结账后,客人弯弯拇指表示“谢谢”,一切尽在不言中,这是白云区一家烘焙咖啡店里的日常。这家店在门口和收银台都竖着“大部分店员为听障人士”的提示。
因为需要写字和手势沟通,这家店的点餐和买单时间稍长,但并不妨碍消费者的热情。而最让店员们开心的是,他们终于有了属于听障人士自己的品牌,他们在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开店:不忿听障学生空有本领处处碰壁
十年前,从国外学成归来开创烘焙事业的邱俊坤,在深圳遇到想拜师学艺的听障小伙子刘良州。这是他第一次接触这个群体,当时他不想收这个学生:“那时我想健全人都未必学得好,何况聋哑人?”令他惊诧的是,刘良州学烘焙,竟然学得比很多健全人都好,他学成出师后把网名改为“无声的西点师”。可是,当邱俊坤给知名烘焙店逐一打电话推荐刘良州时却一次次碰壁,“因为他是聋哑人”。最后一家小店的老板,因为是邱俊坤曾经的学生,所以聘请了刘良州。
可是,刘良州干了3个月就辞职了。“因为他是店里独一无二的人,很难融入健全同事的圈子。”邱俊坤说,这不是孤例。2013年,他在广州开办第一间烘焙学校,如今在国内六个城市设分校,培养了不少听障学生。学成后,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工作,最后大多因为相似的原因,陆陆续续失业。
“既然这样,我开创一个烘焙品牌由你们来做!”一个脱口而出的诺言,“无声的cake”成为邱俊坤往后的人生目标,“他们要生活,要一份职业,他们应该拥有一份自己创造的价值。”
艰难:主动提高租金却难入商场经营
为了这家无声者的烘焙店,邱俊坤切身体会到社会对听障人士的接纳程度。“我找了不少朋友投资,没人愿意,很多人觉得我是理想家、幻想家。”邱俊坤说,不少人觉得不靠谱,风险太大,毕竟一个烘焙店没有200多万元启动不了。他只好靠自己,历经数年积累,凭一己之力完成了资金储备。
解决了钱的问题,接着遇到场地的难题。邱俊坤带着故事和资金,找了好几家知名商场都遭到婉拒,“就算我们愿意提高租金也不行。”直到2017年,白云区一家筹备中的新商场,愿意给邱俊坤的无声者烘焙店提供一块落脚之地。
在无声的cake,听障人士是绝对主力,店面11人,10人是无声者,后厨无声者比例占50%以上。在经营中,健全人与无声者之间的沟通,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一开始我确实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和他们沟通。”店长徐晓英是店面唯一的正常听力者。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培训用PPT、黑板演示,日常交流用纸笔。没多久,她还学会了简单的手语,和大家越来越有默契。
温暖:
客人很友好
用纸笔交流
灿燃是无声的cake副店长,今年27岁,此前在北京一家汽车组装公司工作。去年他得知广州要开一家无声者的烘焙店,毅然决定孤身南下。“因为这里无声者多,工资也高。”灿燃写道,“听障朋友才是这家店的主人。”邱俊坤指着店铺墙上的照片,全是员工的生活记录。
记者问他有没有遇过不友好的客人?“没有,靠本子谈一谈(就好了)。”灿燃写道。如果客人用手语说“谢谢”,他会感到格外温暖。
唯一的小插曲发生在前几天,一个小男孩在店里一直问“他们为什么不说话?”徐晓英回答他:“小朋友,因为哥哥姐姐以前生病了,你这样做不够礼貌哦。”她说,孩子不是故意的,只是出于好奇。
加入不到一年,灿燃就从新人成长为副店长,徐晓英对他赞不绝口:“他很聪明,有时话写到一半就能意会”。
期待:
在更多城市
开创无声事业
最近,一段关于无声的cake的小视频在网上爆红,获赞破百万。不少投资者闻风而至想要加盟,都被邱俊坤拒绝了。“加盟虽然来钱快,但很容易把纯粹的环境‘搞坏’,我希望和懂我的人、真正对听障群体有爱心的人合作,所以我还在等。”
4月底,无声系列的第二家店将开张,不仅做烘焙西点和咖啡饮品,还将提供简餐。“这家餐厅的无声人员将占99%。”邱俊坤说,听障朋友不易被外界干扰,做事更加细心专注。
通过商业模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会让听障人士获得应有的尊重。邱俊坤说,“希望将来在更多城市开拓无声者的事业,也希望今天千里迢迢来广州这家店工作的听障朋友有朝一日能回家乡开店,不用再背井离乡,也能获得尊重和稳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