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高校陆续发出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招生通知。夏令营作为保研的一大途径,已经成为近年来各高校抢夺优质生源、学生提前确定研究生资格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就意味着2023届毕业生的保研大战悄然拉开了帷幕。
近年来,考研人数持续上升,2021年更是被称为“史上最卷考研年”,考生突破457万人。考研的辛苦大家有目共睹,但是提起保研似乎总感觉轻轻松松。作为研究生遴选的另一条重要通道,高校的推免比例也在日益扩大。可是,保研真的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吗?
考研人数每年水涨船高
保研人数也在逐年提升
推免保研,是指具有保研资格的院校每年推荐一定数量的优秀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教育部在2013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作了相关规定: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15%左右确定,而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建设高校则为5%,其他高校这一数字则为2%。
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看来,保研名额按高校发展水平进行分配,具有科学性:“这样可以有效筛选学生,保障和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他还建议进一步增加推免生的名额,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术研究中,遏制考研过度应试化趋势。
在考研人数每年水涨船高的同时,保研人数实际上也在逐年提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2年净增推免名额103人,扩招率达20.32%;燕山大学、上海大学均增加75人;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推免名额净增人数均超过50人。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接收推免生的数量也在增加。像北京大学2021年推免研究生招生数量为2814人,2022年推免生招生数量增至3048人;重庆大学2021年推免研究生招生数量为1608人,2022年推免生招生数量增至1808人。
目前,全国本科院校共有1270所,其中只有366所高校具有保研资格。在这些高校中,“双一流”高校普遍拥有较高的保研率,保持在20%以上,更有甚者高达50%。在软科估算的高校2022届本科生保研率名单中,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保研率均超过了40%,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均超过30%。
与此相比则是“双非”高校惨淡的保研率。像深圳大学的保研率仅为4.68%,浙江工商大学的保研率为4.17%,甚至有部分高校的保研率不到2%,一个班级仅有1个保研名额。“我赞成扩大推免,但我也希望高校招生的时候可以具体分析学生能力,而不是仅仅靠本科学校级别进行判断。”目前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的陈晓岚直言,保研中存在的隐性歧视对“非985”高校的学生而言就不公平。
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
推免生占比上升明显
从各大高校接收推免生的名单可以发现,近年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推免生占比上升明显。比如在电子通信、航空航天领域建树颇多的西北工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收推免生的占比都有明显上升,分别从23%上升至34%、从29%上升至36%。
同时,多所高校在推荐免试研究生以及接收免试研究生时,也将名额向国家急需学科领域倾斜。如武汉大学在2022年的推免工作通知中明确提出:学校将推免名额重点向基础学科(自然科学)领域、应用技术学科领域、新型交叉学科领域、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等国家急需的四大学科领域倾斜。东南大学则设立了本科直博生“至善优选”专项招生计划,旨在为该校的一流学科、基础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等领域精准选拔、招收本科直博生。
另一方面,在“如何争取推免生名额”的道路上,也有不少要求的改变。李靖祺就读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目前还在读大二的她,发现了学院在2023届毕业生保研细则上的调整,从原本只考察绩点,到引入综合素质评价:“之前我比较看重学习,接下来的话我会更积极地参加竞赛,争取一些保研的加分。”
另外,像2021年复旦大学新变更的保研政策中,明显降低了学分绩点的比重,提升了科研竞赛实习等加分比例;中南大学2021保研政策,规定学术论文不得有老师名字,否则一律不予认可。南开大学金融学院的推免政策也有变动,学分绩点的权重下调至65%,综合素质评价上调至35%。由此可以看出,相比于过去以学分绩点为重,现在对申请保研的学生更综合考核其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表现。
夏令营、校际互推、支教
想要保研还有这些途径
近期,不少高校已经开启了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报名通知。这里的夏令营,是指高校、研究所等针对毕业的优秀大学生,进行为期数天的免费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而营员的表现,可以直接作为研究生推荐免试、硕博连读或考研复试时的重要依据,甚至可以拿到“预录取”资格,因此也被戏称为“保研夏令营”。受疫情影响,近几年来的高校夏令营多改为线上进行。
在今年,不少高校的夏令营也有新变动,比如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首次举办夏令营,针对新闻传播学学术硕士国际新闻传播方向选拔优秀学生;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举办“全国优秀大学生经济金融论坛”,过往理工科专业的同学可不提交经济、金融类论文,但需参加论坛讨论;今年则要求所有专业的学生均需提交参会论文或论文提纲。在中山大学就读物理学专业的林梓森原本想要跨保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看到了今年的细则后,他表示将会重新考虑:“我之前没有写过这方面的论文,有点担心自己做不好。我也会再看看其他学校的夏令营要求,多报几个夏令营试试。”
除了上述所说的保研赛道,实际上学生们还可尝试支教推免、校际互推等。比如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可报名参加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据我所知,获得支教推免资格的话,是需要去贫困地区支教一年,再回来本校读研究生。我已经报名参加遴选了,不过竞争的人也挺多的,希望有幸通过考核吧。”陈晓岚说。
“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读研,研究生更注重科研学术能力的发展。” 陈志文认为读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后,是社会竞争前置所导致的。“其实除了读研,我们周围也有很多优秀的师兄师姐毕业后直接出来工作的,辅导员也常常提醒我们不要跟风读研,思考一下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所以我还在不断探索和尝试吧。”目前还在读大二的李靖琦表示将会认真思考未来规划。
读研并不是高校毕业生唯一的选择,大学生可以多将目光聚焦到大学时期的锻炼和积累,提升自己相关的专业能力、社会实践水平和科研学术能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