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的荷花素有“饶荷”之称。他曾说,因为父亲为他取名“宗颐”,是要他宗法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周敦颐的《爱莲说》是自古以来称颂荷花最重要的一个篇章,而八大山人的《河上花卷》则是诱发“饶荷”的引子。就在两个多月前的2017年11月18日,中国美术馆开展了“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巡回展”,为此年逾百岁的饶宗颐亲自到场出席开幕式, 并向中国美术馆捐赠10套作品。虽然当时饶老因身体原因并未发言,但他委托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向到场嘉宾及为展览付出努力的同仁表示感谢:“饶老喜欢写荷花,荷花高洁如君子,饶老认为荷花还有个符合的意思,就是做事有担当,勇于担当。” J227
国学大师饶宗颐昨日凌晨于香港去世,享年101岁。
饶宗颐,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生于1917年8月9日。饶宗颐是广东潮州人,出身书香门第,其父饶锷在家乡建起了潮州最大的藏书楼——天啸楼,藏书十万余卷。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饶宗颐虽然自中学退学,未获得正式学校的文凭,但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培养了超强的自学能力。
1935年,饶宗颐接受中山大学校长邹鲁的礼聘,担任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艺文纂修一职。1938年,中山大学因日军南侵而迁往云南。饶宗颐
香港停留时认识了王云五和叶恭绰。从此,他正式开始国学研究。当时,他协助王云五编写《中山大辞典》,撰《古籍篇名·提要》稿,协助叶恭绰编写《全清词钞》。1949年,饶宗颐移居香港,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国文学系。
饶宗颐的研究几乎涵盖国学的所有领域,他著述颇丰,出版有著作60余部,论文400多篇,著述3000万言,《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共计十四卷二十册,超过一千二百万字,包含专著八十余种,论文一千多篇。学问遍及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楚辞学、史学、敦煌学、目录学、古典文学及中国艺术史等十三大门类。学者称其“业精六学、才备九能”,他则以“天地大观入吾眼,文章浩气起太初”这样气势磅礴的对联,来表现其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
饶宗颐通晓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印度语、伊拉克语等6国语言文字,其中梵文、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有的在其本国亦少有人精通,而饶宗颐先生以中国人,却能通乎异国“天书”。饶先生是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第一个系统研究殷代贞卜人物;他首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之于世,又是研究敦煌写卷书法的第一人;他是撰写宋、元琴史的首位学者。
1962年,年方45岁的饶宗颐,即荣获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法国法兰西学院“儒莲奖”。还荣获法国文化部文学艺术勋章、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授予的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和国学大师荣衔,以及香港大紫荆勋章。由于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推动中国学以及汉学发展,促进中国学在海内外的推广和交流,2013年3月23日,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授予饶宗颐“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4年1月,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起,饶宗颐还被选为西泠印社的社长。
饶宗颐曾先后与钱锺书、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南饶北钱”。钱锺书曾赞誉饶宗颐是“旷世奇才”,季羡林曾如此评价饶宗颐:“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金庸则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