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颁布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受到广泛欢迎,课堂教学发生了积极可喜的变化,教师普遍提高了学科意识和教学水准,学生作为课改的最大受益者,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也有了切实的提高。
总体上看,实验稿关注学生英语知识与运用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既重视教学结果,更强调过程和体验。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普通高中英语教育仍然存在着以应试为主要目的、偏重语言知识和技能学习的现象,重视考试成绩,追求升学率,教学设计呈一定的碎片化倾向,语言实践活动不够,信息技术资源利用不足,校本课程开发机制有待健全。
当今,普通高中英语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各种观念交锋、文化交流、思想交融、信息交互更加频繁,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追求和个性特点更趋多样化。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和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胜任力。这些问题与挑战是我们修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重要背景。
本次修订的重点与目标
修订组在广泛听取意见、深入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将修订工作聚焦于九个方面的教学改进与创新,即:明确面向大众教育的普通高中定位;调整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重;树立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育人取向和文化自信;提出培养善于学习与反思、勇于探索与建构、积极合作与交流等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研制与学科育人本质和育人功能相吻合的学科核心素养;研制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的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研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提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加强教学与评价建议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力求使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体现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体现普通高中英语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体现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的核心素养发展导向,体现高中阶段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求,体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原则的融合,体现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业质量和考试评价的要求,体现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及评价要求,力争整体上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水平。
英语课程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
根据立德树人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础教育的要求,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对外语能力的特殊需求,根据学生的心智成长规律和外语学习规律,修订组指出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特有性质以及英语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的独特贡献,明确了英语学科应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通过研究和提炼,提出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普通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并描述了学生在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完成时,各要素应该达到的相应水平。新标准明确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英语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要素构成。就其关系而言,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四要素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服务于课程总目标。
通过这四大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力求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好英语这门国际通用语,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跨文化交流中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和相关信息,拓宽国际视野,树立跨文化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领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民心相通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审视、鉴别多元文化现象所反映的价值取向,感悟、汲取优秀文明成果,描述、比较、阐释、评价中外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感;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外优秀文化、参与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使他们成长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课程结构和内容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我们首先调整了课程结构,建构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以满足高中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坚持普通高中英语教育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统一,明确必修课程内容为高中毕业要求,选择性必修课程为高考要求,选修课程为高校自主招生或其他要求。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依据,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构建适合高中学生多元发展的英语课程体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原则,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
其次,优化了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内容体系与育人任务,在发展英语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分析判断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减负增效,减少了必修课程容量,调整了对高中毕业生的学业要求,扩大了选修课程的内容范围,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以主题为引领,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诸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活动串联,力求解决长期存在的知识教学碎片化现象和课堂效率不高等问题。
再其次,提出了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形成的“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和优化学习方式,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和情境化,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这种活动观符合英语学习的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基于语篇所提供的主题情境,由信息获取与理解、梳理与加工、整合与内化、表达与交流、迁移与创新构成一系列融语言、思维、文化为一体的学习活动,架起了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之间的桥梁,在活动中落实课程内容,通过活动实现核心素养目标和课程总目标。
教学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一,要转变以学科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教学观念,深刻理解学科育人的重大意义,积极探索基于学科内容、依托学科活动的有效育人途径。
第二,教师要重视课程结构和学分要求的变化,探索如何通过6学分的必修课程,切实为全体学生奠定英语学习的共同基础,并通过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课程选择,推进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多元需求。
第三,努力改变碎片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六要素整合的教学方式,努力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语言、文化、思维融合的教学,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语言能力、形成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
第四,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实践,重视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成效,依据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开展教学与评价活动,通过形成性评价积极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五,教师要主动并积极尝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开拓英语学习的渠道和丰富英语学习的资源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