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无论是高雅艺术进校园、大中小学生的艺术展演,还是国博门前排起的长队、走红一时的“故宫跑”,美育活动的确越来越多。但还是有些人对美育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认为美育就是写字画画、唱歌跳舞之类,将美育局限在了艺术教育范畴之内,而忽视了人的内在精神的整体性。
事实上,美育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可见的技能上,更体现于内在的修养中。德国哲学家席勒说,人只有在完整而自由的状态下,才成为一个真正的审美者。而美育中所包含的审美与人文素养中的深层次内容,正是影响一个人情感、趣味与气质的关键因素,也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一个人的为人准则与行事风格。
什么是美的心境?丰子恺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走进房间,他看见床底的鞋子一顺一倒,便给掉转过来,他看见墙壁上立幅的绳子拖在前面,便给藏到后面。问他为何,孩子答道:因为我看了那种样子,心情很不安适。鞋子一顺一倒,叫它们怎样谈话?立幅的辫子拖在前面,像一个鸦片鬼。孩子的回答引人深思,这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对美的自然流露,恐怕就是我们对美育的期待。
从古代中国“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礼乐相济”传统,到近代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说法,美育可以说是一个人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如何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美育、培育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如何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文明程度、文化自信,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重大课题。
对学校教育而言,把培养美的心灵作为美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如今,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孩子拿高分上名校与内心平和幸福之间的关系,这便给学校美育带来了新机遇。因此一定要把美育的个人价值、国家民族价值、中华文化坚守与自信的价值讲深讲透,这样才能滋养孩子们的心性、温润他们的心灵、启迪他们的心智。
从全民教育来说,美育更应该融入公共生活,关照到每一个人。在物质供给日益丰沛的今天,尽管去博物馆、美术馆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但走马观花的不少;尽管城市里的景观造型、喷泉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引起共鸣、让人们走心入心的却不多。而每个人的审美素养,不仅关乎个体,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现,更是文化自信植根的厚土。从这个意义上说,全民美育迫在眉睫。
用美育为人生铺底,生命必将绚烂多彩。期待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个感受美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