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四年的反复测试与调整,近万名学生先后参与数据实验,国内首个高中学生“选课走班”与“生涯发展”智能多元评测系统,日前,在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顺利通过专家验证。随着大数据评测系统的“上岗”,高中生终于有了自己的“智能导师”,困扰普通高中多年的选课走班难题迎刃而解。
这个以学科、潜能、专业及职业方向四位一体的教育大数据评测系统,是青岛一中教育创新科研团队与来自美国、亚洲地区及中国国际教育机构的海归博士团队共同合作研发的,在引进国际专利“智能多元学科测评系统模型”的同时,中国教育数据的本土化、实际操作上的科学规范化和便捷化,成为这款智能测试系统的一大亮点。
智能测评:“选课走班”学生有了“主心骨”
青岛一中采用智能大数据测评系统,结合国家教育部门学科体系,对学生学科、潜能、兴趣进行多维数据板块分析,在2017级543名学生中,首先完成了6选3的20门课程组合。
“‘选课走班’历来是困扰教育的一大难题,大多数学生学科方向、自身潜能、未来职业发展规划都不清晰,所以选得很盲目,这也是不少高中选课流于形式或者是直接导致走班失败的主要原因。青岛一中研发用的这套测评系统,就等于为每一名学生配备了一名‘智能导师’。”青岛一中副校长崔桂利说,全校数千名学生的实验检测数据表明,有了“智能导师”引导,学生无论是对自身潜能、未来职业规划,还是对学科方向发展,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课程选择也更加明确、更有主见。
专业规划:为全体学生终身发展精准定位
该智能系统,依据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通过学生掌握学科教育数据的筛查,分析出学生未来大学接轨的学科专业类体系。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自己,在学科专业类宽泛地精准区间内,寻找未来适合自己兴趣专业的发展方向。
学校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学科设置,开设以学科兴趣为方向的专业课程:如“教育学”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教育目标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哲学”让学生掌握评判逻辑思维的技巧与应用,从而激发学生专业方向的兴趣潜能,为2020年专业方向升学的教育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以前学生只要面对高考埋头苦读就行了,学生不需要也顾不上去想自己的兴趣特点如何与大学对接、与未来职业接轨。现在这条路行不通了,随着高考制度改革和人才选拔模式多元,学生自主发展和科学发展成为普通高中教育的头等大事。”青岛一中王先军校长对新一轮教育变革即将带来的冲击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在大数据智能化时代,谁最先响应时代变革浪潮的呼唤,谁最先开启教育创新的大门,谁就能在这场瞬息万变的教改革命中站稳脚跟、昂立潮头。
潜能挖掘:多元评价为学生自主发展奠基
“选课走班”突出特点是以学生兴趣为方向挖掘学生创新能力,尤其是2020年专业方向升学,更加突出了创新、社会能力培养。“选课走班、生涯规划决不是学生选选课、想想未来职业那么简单,它是一个涉及每一名学生终身发展的庞大系统。这个系统的严谨性、科学性和精确性与否,必将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人生。”王先军说,通过对2017级学生进行的多元教育数据综合测评,从12项潜能、技能趋向检测数据中,分析出受测有43%学生在图表分析、分析性思维应用、创意性思维应用等六项指标突出,优势明显,有57%的受测学生在外语应用、操作应用、数理应用等综合应用能力六项指标不突出,弱势明显,依次为参考,并结合“选课走班”特点,按学生潜能/技能指标,制定出青岛一中生涯发展课程。
全校学生生涯发展课程体系有四个层面:一是建立数学建模项目,培养学生实践性数学应用能力,为2019年中国数建和国际数建团队参赛做准备;二是智能机器人项目与企业接轨,引入专业性机器人实践操作构架,开展原理性实践教学;三是制定长效机制,挖掘学生潜能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能力及应用能力;四是与大学接轨创新研发专业方向的课程与实践,培养以专业方向未来发展的创新人才,为实现未来世界诺贝尔奖科技人才奠定基础。
学校在当前教育改革中,引导教师利用教育大数据,以学科领域为龙头,使用数字化工具,培养教师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注重与社会实践接轨的同时,更加注重引进世界先进领域教师生涯认证课程,先后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育发展中心及世界一流教育机构共同开发和建设适合中国教师生涯发展的国际认证师课程。使全校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稳步务实地引领学生未来发展。多年来,在青岛教育界,因为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而闻名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校;同样,因为培养出一大批优秀骨干教师,学校一直头顶“名教师的摇篮”美誉。而教师队伍的日益强大,正得益于学校深厚的教科研功力。
科研兴教,已经成为青岛一中迎接变革、突破创新的强力“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