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第97期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主要包括内发论(遗传)、外铄论(环境,包括教育)、二因素论(辐和论)以及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其中,教育论是一种片面地夸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题干中中的表述均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其观点属于教育论。C项正确。
【资料图】
A项:环境决定论又称为外铄论、经验论、塑造论。该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的刺激与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遗传决定论又称为内发论、自然成熟论、预成论。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主要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阶段性是指在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因此在不同的阶段,要学习适合这个阶段的知识。C项正确。
A项:不平衡性是指同一方面的的发展速度不均衡,或者不同方面的发展也不是同步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方向性、不可逾越,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互补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察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人们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受教育权的分配)、教育目的等。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即规定了接受教育的对象和接受教育的程度,也就是规定了人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故ABD排除,本题选C。
4.【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人的身心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同一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体发展具有两个生长高峰;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5.【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他就提出并倡导人力资本论,被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界成为“人力资本概念之父”。故本题选择A。
6.【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察教育与人的发展。题干中描述的内外为吴某违背身心发展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等使得小孩的情况适得其反,启示教育一定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按照规律进行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的发展。故本题选A。
7.【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察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地位。遗传素质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故本题选B。
8.【答案】C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方仲永因为没有继续学习而变得“泯然众人矣”,这说明教育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父亲带着仲永到处作诗赚钱,这是环境因素。仲永自己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寻找机会学习,这是没有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遗传为个体发展提供前提条件而不是决定个体发展的因素,故选CD。
9.【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古代学校教育脱离了生产劳动,脱离了社会实际。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奴隶主贵族控制着学校教育权,学校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不传授生产知识。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主要是让奴隶主的子女学习礼仪、兵法等治人之术。封建教育则奉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准则,学校教育内容多为政治、哲学、文学,道德、宗教等人文科学,不仅脱离了生产劳动,面且脱离了社会实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是其写照。故表述正确。
10.【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3)教育能够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和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