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观点题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非常重要的题型,也是让考生非常头疼的题型。每次做到这类题目时,大家往往会觉得题干太长了无从下手。其实,大家在把握文段基础上,如果能结合关键句,解题会更加方便。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其中一类关键句——对策句。接下来中公教育通过一道题带大家来体会一下。
例1:《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真正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人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增进了感情,实际上,“诗词综艺热”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正如语文教育专家所说,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强烈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传统文化依然有着自己的受众,其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人去做传播工作,能不能创新传播形式,做到既有趣味又有内涵。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资料图片)
A.“诗词综艺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回归
B.当代国人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C.中国文化自信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D.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需要加大创新力度
【中公解析】D。本题考查文段主旨。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析文段内容,确定文段主旨,其次,分析选项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最后,对于与原文一致的选项再判断其是否符合文段主旨。文段首先指出《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的意义;然后说明“诗词综艺热”的出现与当代国人强烈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最后通过对策指出文段重点,即传统文化本来就有自己的受众,关键在于有没有人去做传播工作,能不能创新传播形式,做到有趣味又有内涵。故文段的重点在尾句的对策,接下来看选项。A项,“诗词综艺热”并非文段重点,文段重在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排除。B项,“多元化”文段未体现。C项“深远的历史”文段未体现。D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故本题选D。
此题的关键点在于尾句中的对策,这也就提示大家,如果在接下来做题中发现文段确实有明确提出对策,那么对于对策句一定要重点关注。
例2:就书法而言,汉碑和汉简之间是有区别的,汉碑是书丹以后刻出来的,再拓成墨拓,汉简则是用毛笔直接在竹木简上写出来的。由此产生书写态度方面的区别:碑的书写是正式的,其文辞、内容、字体甚至书写与刻制的过程,都非常严谨;汉简的书写则是真实书写的体现,书写者往往处于放松状态,没有必须写好的压力与负担。书法“无意于佳乃佳”,汉碑的整饬与汉简的率意,在审美上各异其趣,汉简书法对今天的启发更多的是那种率性而书、自然而然的态度。在学习古代书法作品时,要了解这种不同,从而更好地把握住各自的特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书写状态对书法风格有直接影响
B.汉碑和汉简是不同书写风格的代表
C.如何正确认识汉碑和汉简的书法价值
D.书法作品是书写工具与书写行为的综合体
【中公解析】A。文段首先指出汉碑和汉简在书写方式上是有区别的,接着说明这种书写方式的差异决定了书写者在书写态度上的差别,即汉碑的书写方式是正式的,因此书写态度非常严谨,而汉简的书写是真实书写的体现,因此书写者往往处于放松的状态。然后又指出两种不同的书写状态造就了汉碑与汉简的不同风格,使其审美各有各的特点。最后进行总结,我们在学习古代书法作品时,需要了解“这种不同”,即不同的书写状态影响不同的书法风格,才能更好地把握各自的特征。A项体现了书写状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是对文段重点的准确概括。B项,文段并未介绍汉碑和汉简分别代表了哪种书写风格,该项无中生有,排除。C项,文段重点介绍汉碑和汉简在书法风格上的不同,并未体现两者的“书法价值”。D项,“书写工具”仅对应文段首句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本题选A。
通过上述题目的练习,大家需要意识到,主旨类题目,在我们对文段有一定把握的基础上,如果文段中出现某些关键句,比如对策句,也是可以去重点关注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来选择正确答案。类似的关键句除了对策句之外还有假设句、条件句、设问句等,中公教育希望大家在备考时能够保持对此类关键句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