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作几乎是申论考试中的必考内容,也是重点得分内容;然而现实同学们在考场写作时,却经常为写不出、写不好,无从下手,抓耳挠腮,感到无比痛苦;其实,就写作本身而言,自身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可事实是大家积累的并不多,那更有效的方法便是材料转化;有同学质疑,材料转化可以吗?完全没问题,因为文章写作的要求里已经明确提出“参考给定资料,不拘泥于给定资料”,所以整合材料完全没问题。接下来同学们又陷入沉思,那该怎么转化那?下面中公教育就这一问题和大家进行交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指导思想】
文章写作要想得要满足两个要素:政治素养和文采。
1.内容要体现政治素养。即在行文中凸显政治素养词即可,尽管这对文章体现政治素养思想不完全准确,但通过政治素养词也能让判卷者了解考生具备了一些基本政治素质。
2.文采定乾坤。即在具体内容展开时,要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对比、引言、原理效应、名言警句、成语、靓词。
【分论点材料转化】
材料转化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材料内容展开书写,只是不要原文一成不变去抄,要本着“隔行超、隔段超、前后颠倒抄、转换主体转换形式抄”。
举例如下:
【2021年市地】“给定资料1”中说“物无妄然,必由其理”,这句话对治理效能有深刻的启示。请你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以“‘治’慧”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通过材料梳理我们得出一组分论点:
“治”慧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是做好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
尊重文化发展规律是做好社会治理的根本任务。
注重城市运行规律是做好社会治理的题中之意。
暂且以第一个分论点为例来展开: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是做好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
“材料1”每段信息如下:
段1:贫困村 自然资源丰富
段2:生态环境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段3:引入银行、发展产业
段4:村民不知道怎么运作
段5:制度
段6村规
段7:监督
段8:环保被重视
段9:监督
段10:转变发展方式
段11:生物多样性
段12:因地制宜 绿色发展之路, 银行与生态联动,观念转变 自然平衡发展。
将上述内容整合为分论点内容如下: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是做好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当下生态环境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人类只有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少走弯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曾经过分地强调“人定胜天”,强化人是改造自然的主体,这一切终究导致地方自然生态恶化,正如凤林村过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静坐常思己过,该村改变了治理理念,实施“村寨银行”,发展多维产业,与生态联动,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之路,进而影响着自然的改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平衡发展。事实证明,生态环境的治理,必须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因此,社会治理效能,需要把握自然发展规律,同时要制度、规范及监督,这样才在充分凸显政府的“治”慧。
以上就是关于分论点展开的一个具体写法,中公教育希望以此例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以点带面,以便在接下来写作中,能够写出更优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