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考面试题中,计划组织类型的考查占比仅次于综合分析,考查难度较人际、应变类题目又大,因此,掌握好此类题型至关重要。当然要想答好题目必须先审好题目,在题目设计中,计划组织类的审题要素居多,中公教育建议从以下五方面入手把好“审题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审背景
在题目的开篇之处有个别题目会出现背景,也就是前情提要。常见的措辞为“近期……任务/现象”“随着……”“某地某单位推行……”。比如说,防诈骗宣传时,会告知“近期社区内电信诈骗案件频发”;教师轮岗制度落实情况的调研时,会告知“近期某地实行了教师轮岗制度”;开展培训时,会告知“当前农民对惠农政策及农技知识还存在着不知不懂不会的问题”等等。
建议大家在答题时可以从背景入手,简单谈谈这一背景所带来的问题、原因、危害等,以防出现开头不知从何讲起的问题,答题也会更具实际性、具体化、个性化。
二、审目的
有个别题的题目清晰明了,把活动开展的目的直接呈现在题干中,一般措辞为“为了……”,“某单位打算/计划”。比如,居家安全知识宣传活动,会告知“为居民的安全意识”;专题学习活动,会告知“为深入贯彻学习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等。
可以用在开头部分,从活动的目的说到实现目的之后的更深远的意义,会让分析更有层次感,体现考生的逻辑性。
三、审主题
题目中会告知针对什么主题进行宣传或是调研,亦或是开展培训等。比如,开展惠民政策的解读会、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开展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调研。
主题的设置有助于分析活动的内容。分析必须紧扣主题才能体现活动的个性化和真实性,反之则只会呈现简单的活动流程,流于套路。分析时要对主题进行角度下切,比如惠民政策,可以深挖惠民政策有哪些,进而联想到教育、医疗、养老、收入等领域,各领域能列举几条政策,更能突出自己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再比如,农民技能可以深挖农民需要什么技能,进而联想到种植、病虫害防治、产业发展、市场需求把握、电商应用等内容,以此实现答题的针对性。
四、审限定条件
个别题目在呈现时会增加难度,除了需要组织活动外,还会加之一些个性化难题的解决。常见的限定条件有时间限定为一周或一个月、同事不熟悉这个活动、我没类似经验、可用资金少、群众不配合等。
这些困难影响活动效果的实现,所以在答题时既需要把活动正常办完,也需要考虑限定条件的解决,因此内容中哪个地方解决了哪个问题必须要向考官点明。比如为期一月的活动,就要将活动进行时间节点的分配,以周为单位或是以每10天为一节点的做好规划。
五、审特殊问法
计划组织常规问法是怎么组织怎么开展,特殊问法也会有活动的重难点是什么,如何保证调研真实有效,如何做到活动创新等。
问什么答什么。问重点就说至关重要的环节,不说废话;问难点就预设可能存在的难处并加以解决;问真实性创新性,可以把如何体现真实创新作为活动每一步的主旨句,也可以在说完所有步骤后,再加入关于真实有效创新如何体现的论述。
总之,考场上考生一般压力很大,情绪较为紧张,极容易粗略的阅读题干后就开始作答,但如果答的偏离题干则会直接影响分数。因此把握好审题这一关键环节,才是考场个性化答题并赢得考官青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