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国际服务教育专家,留学问题专家,美国、欧洲、亚洲幼儿亲子栏目的特邀嘉宾,父母社区教育研究学者,他们经常出席哈佛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的讲座,还会经常和一些名人参加各类活动,比如美国驻中国前大使骆家辉,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著名导演李安等等,他们是百老汇和好莱坞海外教育电影的评论员,也是各大媒体的坐上宾。
大山(Don.C.Naggie)、李吉夫妇
著名国际教育作家、专家,美国欧洲亚洲幼儿亲子栏目应邀特约嘉宾,麻省理工大学Univerval委员会文档专家和教育撰稿人 ,塔夫茨大学特殊教育研究师和家庭沟通教育会德丰学院双语教育研究员,世界国际和平队资深服务教育专家,哈佛大学家庭社区教育研究特邀家庭。
中外家庭教育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Q中国网:李吉老师,您是华裔,出生在中国,生活在美国。您能分享一下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家庭教育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吗?
李吉:作为中国孩子,我觉得父母亲是非常严格的。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爸爸妈妈的期望值非常高,当时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我们作为小留学生出去时,底子一定要很扎实。当时我觉得父母给我的压力很大,有一种好想摆脱的感觉。
在西方社会,父母更注重孩子的独立发展和个性兴趣的发展,这个是最大的不同。相同的地方,就是父母都非常爱孩子,希望孩子得到安全感。
但是在东方文化中,很多时候会有激进法,觉得打是亲骂是爱,这在西方文化中完全是不允许的,很多华人家庭在到国外生活以还是不能够摆脱这样一种文化和原生家庭带来的一些教育理念。
还有就是时间和成长计划上的不同。中国的家庭很有规划感。西方的家庭更注重的是孩子兴趣的发展,有的时候并不是按照家长的计划或者期望来进行的,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感受和他自己的想法。
大山做客中国网《教育名人堂》
大山:中国有很长一段的历史非常重视教育,我认为这是美国也有的事情。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很尊重中国对教育的重视,中国对于老师的敬重。
时间往前推进,在中国,尤其是高中年级的学生,每个孩子压力都很大,束缚都很多。但在美国,学生们被给予很多自由来选择他们自己的课程,并且他们可以更多地掌控教育。我听闻中国的学生在大学非常自由,但是很多美国学生上大学之后变得更加得严格了。
所以,我觉得中国和美国教育的差异是高中和大学的对调,对学生来说,是热爱和认真的对调。
Q中国网:当父母和孩子出现矛盾和问题时,在西方的教育理念下,父母是怎么和孩子一起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大山:很多时候父母认为他们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们不要做什么。如果孩子在玩什么东西,而父母不想让他们玩,他们就会对孩子吼“不要玩这个”。如果你吼他们,告诉他们不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就根本不是在教他们别做这件事情,你这么做其实是在教他们吼。
很重要的是低下来去理解,低到孩子的高度。可以坐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冷静下来,和他们交谈,用一种很简单的语言给他们解释。永远用爱去化解,并且用一种理性的、合理的方式去沟通。因为你想要让他们冷静、理性、合理,你自己就需要用这种方式去做。
李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看到你是如何处理问题和冲突的。
我知道在亚洲,像我自己的家庭,如果父母亲很严格地要求孩子,孩子潜意识就会接受这样的方法来处理问题。但实际上不应该以这种方式给孩子做榜样,而应该告诉孩子怎么样来解决问题。
李吉做客中国网《教育名人堂》
Q中国网:我们常常想到两个词,一个是“权威”,一个是“权力”。权威型的父母会身体力行地去影响孩子。我们中国的父母大多可以说是权力型的父母,就是我是你爸爸妈妈,你一定要听我的。这可能跟我们的传统思维有关系。父母的观念在不断更新,也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在谈话中提到了孝道,您怎么理解中国的孝道?
李吉:我觉得,孝顺是有争议的一个词,中国的传统我是非常敬重的,我们有很多文化和教育传统西方都应该学习。孝顺有时候是一个很复杂的词汇,我们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亲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能完全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如果是这样子的话那就违背了自己的意愿。
我觉得“孝”的确很重要,我很辛苦地留学,工作,经营自己的家庭,把爸爸妈妈接过去,对我来说这是大孝。但是有时候在寻找自我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会发现父母亲很多并不了解我的地方,这个我觉得很难“顺”他们。
当你自己感到不受尊重的时候,你就不可能更好地爱别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就算你能够爱上他,或者爱上父母的时候,这也是扭曲了的,也不是平和持续的,可能在短暂会给父母的面子添光或者是争光,但是你违背了自己心里最深处的心声。
李吉、大山幸福一家
Q中国网:李老师告诉我们要遵从自己的内心。我想请问大山老师,您的父母帮您带过孩子吗?
大山:我出生在密歇根州,我的父母离我们都很遥远。像我说过的那样,我们家总共四个兄弟姐妹。我有两个妹妹,她们也都有两个孩子,所以我们总共有五个孩子。我的父母现在还在工作,通常他们帮忙照看我妹妹的孩子, 不过他们也会尝试着挤出时间来帮忙。
隔代教育观念冲突要把握爱的“界限
”
Q中国网:在中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隔代教育上可能会有一些观念上的差异。在西方国家会存在这样的差异吗?
大山:在美国更早的那一代和我们有很大区别。那时候,不需要上大学就可以获得一份好工作。比如说我的父亲,他开始准备上大学,但是后来得到了一份工作,于是他就不再去上学了,这就是早一辈的人。
那时候正好是美国非常强大的时候,真正开始每个人都去上大学是我们这一代。我们比长辈受过更良好的教育。所以,理所当然我们在培养孩子方面有更多的想法,我认为我们比长辈会更加认真谨慎一些。
了解一些美国历史对说清楚这个问题很有帮助。19世纪40年代我们非常保守,因为那时候正是二战之后,时日非常艰难,人们刚经历过大萧条,都非常贫困,所以父母非常严格。我这一代在这两者之间就平衡多了,所以我的祖父母比我的父母要严厉很多。
李吉、大山幸福一家
Q中国网:您会面临着中国外婆和外国爸爸之间观念上的差异吗?
大山:我确实有注意到这里的差异,但是我不知道这是中西文化的差异还是我们个人性格的差异。比如说她们有时候会给你想要的帮助,但是有时候我们就会比在美国的时候少一些隐私。
李吉:有一个例子蛮有意思的,我们从亚洲服务教育回来以后,看到我们的孩子吓了一跳,因为他剪头发了。我们当时只是让外婆看一段时间嘛,外婆没有跟我们说什么时候给孩子剪个头发,或者剪个什么头型?在西方社会理发是很被重视的一件事情,因为这关系到外观,孩子年纪小,所以我们作为父母应该是做决定的很重要的部分。
外婆当时没有先争取我们的同意,而是在孩子睡觉的时候给他剪了头发,没有剪得很齐,所以我们看到孩子时吓了一跳,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中国网《教育名人堂》节目主持人 王晓霞
Q中国网:这是一个有关“界限”的问题。
李吉:对,界限和度其实是一门艺术。我们当然不会否定父母亲对我们有很多的爱,然而他们爱的方式和我们能够接受的爱的方式可能不太一样,所以在界限和度方面有时候会有一些笑话。就像跳舞似的,你要太近了或者太远,可能这个舞就会踩到脚了,所以这个度就是尽量不要踩到对方的脚,同时保持平和,这也是交流的艺术。
Q中国网:父母不仅要爱孩子,而且要把握爱的度。遇到家庭中有隔代教育观念冲突的时候,要静下心来沟通和解决。
李吉:中国的父母亲是非常严厉的,所以沟通的过程非常重要。因为你要先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才能接纳他的情绪。如果过分严厉的话,你连感受他的情绪都没有了,你就不会去花时间去接纳他,所以理解一个孩子,先从沟通开始。
李吉、大山夫妇的公开演讲
家庭会议让交流变成常态
Q中国网:节目的最后,希望二位老师能够给家长们一点提示和建议,每人说一句话。
李吉:我觉得家庭会议非常重要,家庭会议让大家有沟通的机会,同时多鼓励对方,在家庭成员的会议里面,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多讲一讲对方的闪光点,然后大家在相处的过程中才会更多地想到对方的正能量。
大山:我的建议是,首先承认你的情绪是自然的,不要试着掩盖你的情绪。同样的,承认你孩子的情绪也是自然的。下一步就是试着去理解他们的情绪,目标就是用一种健康地方式去跟他们表达。
其他的建议我认为,常规的固定在一起的交流的时间是很重要的。所以可能的话,建议一周开一次家庭会议,每个人对彼此说一些积极的话。之后,你也可以说一些你这周碰到的问题,这样的话家人可以让所有人坐在一起替你想出解决办法。
李吉、大山幸福一家
中国网:正如李吉老师所说,爱就是和一家人一起吃很多很多顿的饭,那么在多元文化下,即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即使东方西方或有不同,但是教育路上,殊途同归。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也看到80后和90后的父母在不断地觉醒,放眼世界,我们能够看到家庭教育世界一体化的需求和趋势,更感受到自身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做好父母,首先要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感谢海外第一家庭李吉老师和大山老师接受我们的专访,谢谢二位带给我们多元文化教育下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