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教学心得体会(16篇)_今日精选

2023-02-02 21:35:35 来源: 可圈可点组卷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资料图】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每次的备课我都要深想,学生的接受实力和学生学习后的状况,看教材是否适合此班学生学习么。

依据教材的不同、年级的不同、年龄的不同,设计合理的情景进行教学,设计和主课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进行导课,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欢乐的学习。

我们体育老师要上好每节课,监督学生仔细的练习教学内容,克服困难体验胜利,让学生提高自己的体能。

我们要多看电视多了解体育信息,学习一些新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我们始终要保证自身精神饱满,阳光活泼的面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意识,我们的一言一动都影响着学生,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才能保证对学生课课有吸引力。

我们体育老师依据自己的特点和学校场地的特点,开展课程,如:传统的跳短绳、踢毽子、呼啦圈、投沙包等等,这些活动不须要多大的场地,只要学生有时间,就可以熬炼身体,我们肯定要学生时刻留意平安,培育学生的合作团结意识,让学生相互学习一起欢乐成长。

这就是我多年来始终坚持教学的几点,希望同行们再次赐予指正和建议帮助不断成长。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现在的体育老师运用新课标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思想,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课课有进步,我把多年来的教学模式和习惯做简洁的概述:

每次的备课我都要深想,学生的接受实力和学生学习后的状况,看教材是否适合此班学生学习么。

依据教材的不同、年级的不同、年龄的不同,设计合理的情景进行教学,设计和主课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进行导课,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欢乐的学习。

我们体育老师要上好每节课,监督学生仔细的练习教学内容,克服困难体验胜利,让学生提高自己的体能。

我们要多看电视多了解体育信息,学习一些新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我们始终要保证自身精神饱满,阳光活泼的面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意识,我们的一言一动都影响着学生,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才能保证对学生课课有吸引力。

我们体育老师依据自己的特点和学校场地的特点,开展课程,如:传统的跳短绳、踢毽子、呼啦圈、投沙包等等,这些活动不须要多大的场地,只要学生有时间,就可以熬炼身体,我们肯定要学生时刻留意平安,培育学生的合作团结意识,让学生相互学习一起欢乐成长。

这就是我多年来始终坚持教学的几点,希望同行们再次赐予指正和建议帮助不断成长。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篇三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新观点、新方法逐步为广大教师了解、熟悉、认同,小学作文教学也发生了巨大变革,小学作文教学心得。我在小学作文的教学工作中,经过一系列方法改进使学生对作文的态度由“要我学”和“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学”和“我要写”。我对课堂作文教学在实践与探索中感悟甚深。

一堂作文指导课,情境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情境氛围,就如鲜花招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使他们在美好的情境中能展开思路,从头脑中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作为题材,写出自己的起初经历和真实感受。我认为,让学生进入情境,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学生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从中发现美,感知美,唤起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音乐小品、话剧、编故事、猜谜语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视野和认识能力组织材料,组织故事在脑子里,然后把各类故事由学生组成小组改成话剧表演出来,学生很有兴趣。他们经过讨论,都能根据剧情,塑造自己的角色,因为表演是生动的,又是直观的,再由学生把故事用文字叙述出来,就容易做到有内容,有个性,有文采。通过情境教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作文练习之中。

另外,如何使学生学会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俗话说:“学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诗词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我认为,学生写作文也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汇,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为此,我们开展了“每日读范文、记笔记”活动,现在学生作文的语言有了很大的变化,作文中的词汇丰富了,文章也显得流畅了。

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生活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让学生间接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指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日讲一个故事,每日写一篇日记,每周读一篇好文章。书报杂志刊载了大量的信息,学生读书读报不仅能了解到外界的情况,还可以学到不少写作知识。

在指导学生读书读报活动中,我还引导学生注意品味文章的标题,记录一些有价值的典型的人和事,并注意学习、积累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一篇好文章,可以让学生从中领略到文章精美的语言和作者匠心的构思,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实践证明,小学生作文应该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生活知识园林中去折枝采叶。只有见识广了,知识丰富了,才能写出一篇篇洋溢着对生活真切感受的精彩力作。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篇四

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作文教学。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在困难中不断学习实践探索提高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呢?

习作虽然在三年级才开始,但是我却以为习作指导应从一年级抓起,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很自然的走进作文。要想自然的走进作文。

(1)要加强说话训练。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特别丰富,他们的思维没有任何框架,敢想敢说,因此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2)是重视写话训练。言为心声。老师要告诉学生写话就是把所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减少学生对写话的恐惧感。

(3)是提高写话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写话训练是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基础的,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应该从低年级抓起。为了提高学生写话的兴趣,每周口语交际课抽出1节为展示课。学生把自己写得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然后师生共同评议好在哪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是语言积累内化后再创造的过程。

(1)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背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背诵精彩片段,背诵好词佳句。学生背诵的都是规范的语言材料,通过大量接触语言文字规范的作品,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

(3)摘抄,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文指导《小学作文教学》。学生无论是阅读教科书上的,还是阅读课外书上的,对那些优美的词、句、段,都要熟读成诵,最好能随手摘抄下来。积累丰富了,语言就会生动而丰富。

(1)注重课堂的作文指导。记得有位老师曾这样指导五年级的学生写描写春天景物特点的作文。首先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观察,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有哪些特点。接着我让学生围绕一个特点,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写一段话。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片段训练很顺利完成了。

(2)是营造自由、轻松的表达氛围。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的思想,而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为学生演奏的乐曲,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

每次在作文讲评时,老师都能从学生渴望的眼光中感受到他们希望老师肯定性的评价。每次作文评讲,都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好作文,在评讲的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因为这些好作文都是他们同学写的,离他们很近,便于他们学习、借鉴。另外,对于那些写得很好的作文,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黑板报、各地报刊杂志投稿。把学生优秀作文编辑成册。这些做法,都能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积极参与到写作中来,让他们体会到作文再不是一件苦差,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当然,作文教学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我们仍将上下求索!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篇五

学生们常苦于写作文。于是,一篇篇学生习作要么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要么空洞无物,言之无味。究其原因,作文教学不得法也。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作文教学呢?让我们把视线移向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他曾经以睿智的目光穿越深邃的时空,以他对语文教育真谛的深刻把握,透视语文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阐发有关语文教育的真知灼见。叶老早就指出:“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我们如果像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那样,局限在课堂内教作文,局限在笔头上练作文,那注定会“走进一条死胡同”。倘若“作文成为生活的必须”的话,学生还会怕作文吗?学习、借鉴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我有几点感悟。

1、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叶老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他认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多年的教学,我也深刻体会到: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写作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多彩的生活,才会有多样的文章。

2、写作是生活的需要。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作文?对此,叶老有过这样精辟透彻的论述:“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并没有话而勉强要说话,或者把别人的话拿来,当作自己的话,都是和写作的本意相违反的。”从写作的目的上来看,写作是因为自己有话要说才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生活中人人都有说话的需要,都有需要倾吐的时刻,“写作就是说话”,建立起这样的认识,学生就可以把写作看作是稀松平常之事,就不必从心理上去害怕它。这对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必要。

3、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叶老指出,“意思情感和表达方式都是从一个人的整个生活中而来”。“必须整个生活产生得出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才能写出像样的文学作品的希望。”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更深领悟古人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深刻内涵。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种情感、一点感悟都可写进文章中来,真实的情感是我们写作的灵魂。

因此,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给了孩子多少广阔的生活的空间?整天呆在“象牙塔”里、埋首于“教科书”中,孩子们能产生出多少“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来?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做,实乃难事。叶老说,写作之前,要让孩子“知人知事”,这“人”这“事”,必须使孩子们去亲眼目睹、去亲自体察才行。叶老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教室的教科啊!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书本以内的教科啊!”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表述:要让小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观察事物,丰富见闻,只有生活才能赋予学生具有这样的本领。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开创一片自由的生活,让他们有自己主宰的时间,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节假日,孩子们可以去郊外踏青、去乡间游玩,亲近生活、走进自然;双休日,孩子们可以去逛街购物、去参观游览;更别忘了让孩子们有自己亲密的小伙伴,那里也有一个“小小”的社会、“大大”的人际关系。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统一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不明白这一点,会让我们局限于作文训练这个狭隘的圈子里,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事,写作水平是不会提高的。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目前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水平低落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阅读”这一关没过好。叶老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写作的技能、本领应该是从阅读中来的。但是如何教我们学生阅读,我认为要注重方法:

一是教学生自己感悟。一篇读物的意义,可以是作者作文的本意,也可以是读者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发现文章所包含的种.种意义,也就是说读物的意义并不等于作者写作的本意,读物的意义应该有读者和作者共同来创造。我想,这样的阅读才是开放的阅读,这样所获得的文章意义才是积极的意义。有人歌咏向日葵的“目标专一”,有人却鄙视它的“毫无主见”;有人钦佩春蚕的“全心奉献”,有人却讥笑它的“作茧自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名言,证明了“读书解义”并不是读者被动接受作者所给的意义,而是积极参与、主动投入的过程。学生读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应是教师把作者、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学生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切己体味,通过眼前所读的文字提取自己的生活积累、调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再现作者笔下的情景、去体现作者的生活感受,至于能体会多少、体会多深,教师大可不必强求到位,即使主观上有这个愿望,客观上也不可能。小学生读柳宗元的《江雪》与中学生、大学生读之所得体会一样吗?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应允许见仁见智,允许创新求异,关键是去悟自己所能体会的“情”、所能感悟的“理”。例如,对于《趵突泉》中的“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永远那么活泼”这句话,有学生读出了自然界的“神奇”,有学生读出了大自然的“伟大”,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持之以恒”,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顽强生命力,对此,我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鼓励,因为这是学生切己的体察,这是一种体现主体意识的自我阅读。

二是教学生在读中传情。在学生“读中领悟情、切己体察情”之后,教师还应要求吟诵玩味,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作者的意境、传达文字的情趣、抒发自己的感兴、演绎文章的旨趣。学生如能达到这个程度,就是诵读达到了另一境界──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悟到了情,还要传达出情,这才达到了“读中悟情”的第三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渲染、音乐背景、实物再现等手段,带动学生多种感官,使情动于中,形之于声。例如,在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我通过音乐、语言、画面把学生带入了美好的暮春田园。“你看到了那金灿灿的菜花地了吗?你闻到了菜花的阵阵香味了吗?你听到了孩子们的声声欢笑了吗?”三个问题,伴随着美妙的乐曲调动了学生多种的感官去唤起记忆中的感知,“菜儿黄,蝶儿飞,孩儿戏蝶欢”的场面形象的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中时,我就要求学生不要用语言而是通过朗读把你仿佛看到的景、所能体会的“情”表达出来,即“读中传情”。

三是教学生在读中领会知识。课堂上读起来了,课文就活起来了:鲜活的语言形式使学生直接而充分地感知了,丰富的语言现象让学生直观而自如地接触了,那么,在老师的适时引导、点拨下,那些关于语言、语法的一些知识的获得、一些常见的语言运用的规律的掌握将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知识”包含着应该积累的语言材料、语言表达形式、语言运用的习惯,也包含篇章结构的知识、写作的知识,这种知识切忌以十分理性的“面貌”去告诉学生,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自读自得,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学生为什么要写作呢?叶老说:“那是为生活上有记载知闻,有表白情意的必要,时时练习,时时把知闻记载下来,情意表白出来,这样成了习惯,才可以终身受用。”由此看来,写作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需求,是一种内需,是一种真实的感受。叶老指出:“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叶老曾这样论述作文的认真与不认真:“自己有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认真。……反过来,自己没有什么而勉强要写什么,就是不认真。”如何使学生达到叶老所认可的“认真作文”的状态呢?我看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要给学生选择写作内容的自由。写作内容来源于生活,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于是每个人笔下的生活也是千姿百态。因此,老师应给学生绝对的自由写每个人的生活。不要一味以“法官”的眼睛去审视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作为写作的题材。学生写一天的“流水账”,那也是他一天的生活。只要生活存在,就有“倾吐”的权利。试想,一个还刚刚七八岁的儿童,就被告知这个不可以写、那个不可以用,那会泯灭他多少情感“表达情意、记载知闻”的需要。长此以往,他还会认为“写作是生活的必须”吗?

二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情感的自由。由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比仅仅从描摹生活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来得更为深刻,对写作的意义也了解得更为透彻。因此,教师不适宜给学生出命题作文,更不适宜给学生的作文定中心。学生需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与心绪,那只能出于他个人的需要。即使非出命题作文不可,也应做到叶老说的“题者何?思考之范围也。必以学生所有的东西作范围,或学生尚未全有,亦宜以其力所能搜索为范围。”

三要给学生选择写作时间的自由。每周2节定期作文课的安排,从作文意义的本意出发,也不够科学。叶老说:“咱们学习写作,也要像说话一样养成习惯。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错过需要写作的机会,便是自己对自己的禁遏。一回错过,两回错过,禁遏终于成功;于是,你觉得一支笔有千斤般重,搜尽肚肠你觉得没有东西写的,你不会写作了。”多么透彻的写作心理分析!我们应让学生养成“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的良好的写作习惯,那样才会让学生感到真实,让学生受益无穷。同时我们也要给学生宽裕的时间写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不要总是“今天布置作文,明天立马就交。”

四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方式的自由。既然写作是表达情感的需要,是倾吐见闻的需要,可以随便写,可以随时写,那么一切都应该是自然的:生活的自然再现、情感的自然流露,应该如泉水“滔滔汨汨地无穷无尽地流注出来,而且是非常澄清的”。于是写作(非文学创作)似应无章法可言,更多的是“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琢。”对于小学生作文更应该是如此。叶老多次强调,“写作系技能,……不能空讲知识,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于写作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际之想。”围绕着写作技能的作文训练会让学生陷入新八股的窠臼,迫使学生循格就范,写出“只有骨架而没有血肉”的作文来。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一是“时时写”。“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每有所得即刻写作的记录的好习惯。如当时条件不允许马上写也应养成即刻记录的好习惯。老师可建议学生身边常备一个本子,一点新鲜的事物,一点心灵的感动,随时简约的予以记录。二是“日日记”。叶老提议:“日记最好能天天写,对修养有好处,对写作也有好处。”许多有作为的人,在谈到成功的经验的时候,许多多归功于他们所养成的“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把一天中的要事记下,把白天来不及写的有价值的东西一一记录。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日记,不仅培育了情思,锻炼了文笔,积累了材料,更养成了“思考、审视、坚持”等等人生必备的优秀品质。三是“常常作”。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写作是一种能力,“凡能力必须继续不断地磨练,才会越来越精强。”在叶老语文教育理论中,“实践”的思想是一个十分突出的范畴,对作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就更大了。一学期8篇的作文练习量是无法培养出“自能作文”的学生来的。“多读书、多写作”是许多人总结的成功经验。大脑同四肢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写作当然也不例外。有了“时时写”、“日日记”的过程,相信“常常作”将是水到渠成之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样的教学才是叶老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篇六

学生们常苦于写作文。于是,一篇篇学生习作要么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要么空洞无物,言之无味。究其原因,作文教学不得法也。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作文教学呢?让我们把视线移向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他曾经以睿智的目光穿越深邃的时空,以他对语文教育真谛的深刻把握,透视语文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阐发有关语文教育的真知灼见。叶老早就指出:“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我们如果像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那样,局限在课堂内教作文,局限在笔头上练作文,那注定会“走进一条死胡同”。倘若“作文成为生活的必须”的话,学生还会怕作文吗?学习、借鉴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我有几点感悟。

1、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叶老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他认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多年的教学,我也深刻体会到: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写作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多彩的生活,才会有多样的文章。

2、写作是生活的需要。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作文?对此,叶老有过这样精辟透彻的论述:“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并没有话而勉强要说话,或者把别人的话拿来,当作自己的话,都是和写作的本意相违反的。”从写作的目的上来看,写作是因为自己有话要说才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生活中人人都有说话的需要,都有需要倾吐的时刻,“写作就是说话”,建立起这样的认识,学生就可以把写作看作是稀松平常之事,就不必从心理上去害怕它。这对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必要。

3、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叶老指出,“意思情感和表达方式都是从一个人的整个生活中而来”。“必须整个生活产生得出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才能写出像样的文学作品的希望。”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更深领悟古人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深刻内涵。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种情感、一点感悟都可写进文章中来,真实的情感是我们写作的灵魂。

因此,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给了孩子多少广阔的生活的空间?整天呆在“象牙塔”里、埋首于“教科书”中,孩子们能产生出多少“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来?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做,实乃难事。叶老说,写作之前,要让孩子“知人知事”,这“人”这“事”,必须使孩子们去亲眼目睹、去亲自体察才行。叶老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教室的教科啊!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书本以内的教科啊!”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表述:要让小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观察事物,丰富见闻,只有生活才能赋予学生具有这样的本领。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开创一片自由的生活,让他们有自己主宰的时间,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节假日,孩子们可以去郊外踏青、去乡间游玩,亲近生活、走进自然;双休日,孩子们可以去逛街购物、去参观游览;更别忘了让孩子们有自己亲密的小伙伴,那里也有一个“小小”的社会、“大大”的人际关系。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统一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不明白这一点,会让我们局限于作文训练这个狭隘的圈子里,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事,写作水平是不会提高的。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目前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水平低落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阅读”这一关没过好。叶老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写作的技能、本领应该是从阅读中来的。但是如何教我们学生阅读,我认为要注重方法:

一是教学生自己感悟。一篇读物的意义,可以是作者作文的本意,也可以是读者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发现文章所包含的种.种意义,也就是说读物的意义并不等于作者写作的本意,读物的意义应该有读者和作者共同来创造。我想,这样的阅读才是开放的阅读,这样所获得的文章意义才是积极的意义。有人歌咏向日葵的“目标专一”,有人却鄙视它的“毫无主见”;有人钦佩春蚕的“全心奉献”,有人却讥笑它的“作茧自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名言,证明了“读书解义”并不是读者被动接受作者所给的意义,而是积极参与、主动投入的过程。学生读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应是教师把作者、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学生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切己体味,通过眼前所读的文字提取自己的生活积累、调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再现作者笔下的情景、去体现作者的生活感受,至于能体会多少、体会多深,教师大可不必强求到位,即使主观上有这个愿望,客观上也不可能。小学生读柳宗元的《江雪》与中学生、大学生读之所得体会一样吗?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应允许见仁见智,允许创新求异,关键是去悟自己所能体会的“情”、所能感悟的“理”。例如,对于《趵突泉》中的“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永远那么活泼”这句话,有学生读出了自然界的“神奇”,有学生读出了大自然的“伟大”,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持之以恒”,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顽强生命力,对此,我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鼓励,因为这是学生切己的体察,这是一种体现主体意识的自我阅读。

二是教学生在读中传情。在学生“读中领悟情、切己体察情”之后,教师还应要求吟诵玩味,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作者的意境、传达文字的情趣、抒发自己的感兴、演绎文章的旨趣。学生如能达到这个程度,就是诵读达到了另一境界──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悟到了情,还要传达出情,这才达到了“读中悟情”的第三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渲染、音乐背景、实物再现等手段,带动学生多种感官,使情动于中,形之于声。例如,在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我通过音乐、语言、画面把学生带入了美好的暮春田园。“你看到了那金灿灿的菜花地了吗?你闻到了菜花的阵阵香味了吗?你听到了孩子们的声声欢笑了吗?”三个问题,伴随着美妙的乐曲调动了学生多种的感官去唤起记忆中的感知,“菜儿黄,蝶儿飞,孩儿戏蝶欢”的场面形象的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中时,我就要求学生不要用语言而是通过朗读把你仿佛看到的景、所能体会的“情”表达出来,即“读中传情”。

三是教学生在读中领会知识。课堂上读起来了,课文就活起来了:鲜活的语言形式使学生直接而充分地感知了,丰富的语言现象让学生直观而自如地接触了,那么,在老师的适时引导、点拨下,那些关于语言、语法的一些知识的获得、一些常见的语言运用的规律的掌握将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知识”包含着应该积累的语言材料、语言表达形式、语言运用的习惯,也包含篇章结构的知识、写作的知识,这种知识切忌以十分理性的“面貌”去告诉学生,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自读自得,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学生为什么要写作呢?叶老说:“那是为生活上有记载知闻,有表白情意的必要,时时练习,时时把知闻记载下来,情意表白出来,这样成了习惯,才可以终身受用。”由此看来,写作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需求,是一种内需,是一种真实的感受。叶老指出:“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叶老曾这样论述作文的认真与不认真:“自己有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认真。……反过来,自己没有什么而勉强要写什么,就是不认真。”如何使学生达到叶老所认可的“认真作文”的状态呢?我看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要给学生选择写作内容的自由。写作内容来源于生活,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于是每个人笔下的生活也是千姿百态。因此,老师应给学生绝对的自由写每个人的生活。不要一味以“法官”的眼睛去审视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作为写作的题材。学生写一天的“流水账”,那也是他一天的生活。只要生活存在,就有“倾吐”的权利。试想,一个还刚刚七八岁的儿童,就被告知这个不可以写、那个不可以用,那会泯灭他多少情感“表达情意、记载知闻”的需要。长此以往,他还会认为“写作是生活的必须”吗?

二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情感的自由。由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比仅仅从描摹生活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来得更为深刻,对写作的意义也了解得更为透彻。因此,教师不适宜给学生出命题作文,更不适宜给学生的作文定中心。学生需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与心绪,那只能出于他个人的需要。即使非出命题作文不可,也应做到叶老说的“题者何?思考之范围也。必以学生所有的东西作范围,或学生尚未全有,亦宜以其力所能搜索为范围。”

三要给学生选择写作时间的自由。每周2节定期作文课的安排,从作文意义的本意出发,也不够科学。叶老说:“咱们学习写作,也要像说话一样养成习惯。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错过需要写作的机会,便是自己对自己的禁遏。一回错过,两回错过,禁遏终于成功;于是,你觉得一支笔有千斤般重,搜尽肚肠你觉得没有东西写的,你不会写作了。”多么透彻的写作心理分析!我们应让学生养成“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的良好的写作习惯,那样才会让学生感到真实,让学生受益无穷。同时我们也要给学生宽裕的时间写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不要总是“今天布置作文,明天立马就交。”

四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方式的自由。既然写作是表达情感的需要,是倾吐见闻的需要,可以随便写,可以随时写,那么一切都应该是自然的:生活的自然再现、情感的自然流露,应该如泉水“滔滔汨汨地无穷无尽地流注出来,而且是非常澄清的”。于是写作(非文学创作)似应无章法可言,更多的是“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琢。”对于小学生作文更应该是如此。叶老多次强调,“写作系技能,……不能空讲知识,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于写作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际之想。”围绕着写作技能的作文训练会让学生陷入新八股的窠臼,迫使学生循格就范,写出“只有骨架而没有血肉”的作文来。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一是“时时写”。“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每有所得即刻写作的记录的好习惯。如当时条件不允许马上写也应养成即刻记录的好习惯。老师可建议学生身边常备一个本子,一点新鲜的事物,一点心灵的感动,随时简约的予以记录。二是“日日记”。叶老提议:“日记最好能天天写,对修养有好处,对写作也有好处。”许多有作为的人,在谈到成功的经验的时候,许多多归功于他们所养成的“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把一天中的要事记下,把白天来不及写的有价值的东西一一记录。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日记,不仅培育了情思,锻炼了文笔,积累了材料,更养成了“思考、审视、坚持”等等人生必备的优秀品质。三是“常常作”。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写作是一种能力,“凡能力必须继续不断地磨练,才会越来越精强。”在叶老语文教育理论中,“实践”的思想是一个十分突出的范畴,对作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就更大了。一学期8篇的作文练习量是无法培养出“自能作文”的学生来的。“多读书、多写作”是许多人总结的成功经验。大脑同四肢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写作当然也不例外。有了“时时写”、“日日记”的过程,相信“常常作”将是水到渠成之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样的教学才是叶老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篇七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甚至有的学生提起作文就感到为难,害怕。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应该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所以,从这时起,语文老师就应该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意识,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能通顺地说一句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围绕一个意思说几句相连的话,这样坚持下去,就会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三年级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作文教学实际是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当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现在只是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话可说。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写作文,爱上写作文。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活动,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读课外书,,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就写不出好的作文,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学生把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篇八

学生们常苦于写作文。于是,一篇篇学生习作要么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要么空洞无物,言之无味。究其原因,作文教学不得法也。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作文教学呢?让我们把视线移向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他曾经以睿智的目光穿越深邃的时空,以他对语文教育真谛的深刻把握,透视语文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阐发有关语文教育的真知灼见。叶老早就指出:“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我们如果像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那样,局限在课堂内教作文,局限在笔头上练作文,那注定会“走进一条死胡同”。倘若“作文成为生活的必须”的话,学生还会怕作文吗?学习、借鉴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我有几点感悟。

1、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叶老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他认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多年的教学,我也深刻体会到: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写作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多彩的生活,才会有多样的文章。

2、写作是生活的需要。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作文?对此,叶老有过这样精辟透彻的论述:“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并没有话而勉强要说话,或者把别人的话拿来,当作自己的话,都是和写作的本意相违反的。”从写作的目的上来看,写作是因为自己有话要说才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生活中人人都有说话的需要,都有需要倾吐的时刻,“写作就是说话”,建立起这样的认识,学生就可以把写作看作是稀松平常之事,就不必从心理上去害怕它。这对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必要。

3、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叶老指出,“意思情感和表达方式都是从一个人的整个生活中而来”。“必须整个生活产生得出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才能写出像样的文学作品的希望。”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更深领悟古人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深刻内涵。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种情感、一点感悟都可写进文章中来,真实的情感是我们写作的灵魂。

因此,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给了孩子多少广阔的生活的空间?整天呆在“象牙塔”里、埋首于“教科书”中,孩子们能产生出多少“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来?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做,实乃难事。叶老说,写作之前,要让孩子“知人知事”,这“人”这“事”,必须使孩子们去亲眼目睹、去亲自体察才行。叶老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教室的教科啊!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书本以内的教科啊!”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表述:要让小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观察事物,丰富见闻,只有生活才能赋予学生具有这样的本领。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开创一片自由的生活,让他们有自己主宰的时间,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节假日,孩子们可以去郊外踏青、去乡间游玩,亲近生活、走进自然;双休日,孩子们可以去逛街购物、去参观游览;更别忘了让孩子们有自己亲密的小伙伴,那里也有一个“小小”的社会、“大大”的人际关系。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统一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不明白这一点,会让我们局限于作文训练这个狭隘的圈子里,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事,写作水平是不会提高的。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目前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水平低落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阅读”这一关没过好。叶老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写作的技能、本领应该是从阅读中来的。但是如何教我们学生阅读,我认为要注重方法:

一是教学生自己感悟。一篇读物的意义,可以是作者作文的本意,也可以是读者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发现文章所包含的种种意义,也就是说读物的意义并不等于作者写作的本意,读物的意义应该有读者和作者共同来创造。我想,这样的阅读才是开放的阅读,这样所获得的文章意义才是积极的意义。有人歌咏向日葵的“目标专一”,有人却鄙视它的“毫无主见”;有人钦佩春蚕的“全心奉献”,有人却讥笑它的“作茧自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名言,证明了“读书解义”并不是读者被动接受作者所给的意义,而是积极参与、主动投入的过程。学生读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应是教师把作者、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学生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切己体味,通过眼前所读的文字提取自己的生活积累、调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再现作者笔下的情景、去体现作者的生活感受,至于能体会多少、体会多深,教师大可不必强求到位,即使主观上有这个愿望,客观上也不可能。小学生读柳宗元的《江雪》与中学生、大学生读之所得体会一样吗?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应允许见仁见智,允许创新求异,关键是去悟自己所能体会的“情”、所能感悟的“理”。例如,对于《趵突泉》中的“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永远那么活泼”这句话,有学生读出了自然界的“神奇”,有学生读出了大自然的“伟大”,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持之以恒”,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顽强生命力,对此,我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鼓励,因为这是学生切己的体察,这是一种体现主体意识的自我阅读。

二是教学生在读中传情。在学生“读中领悟情、切己体察情”之后,教师还应要求吟诵玩味,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作者的意境、传达文字的情趣、抒发自己的感兴、演绎文章的旨趣。学生如能达到这个程度,就是诵读达到了另一境界──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悟到了情,还要传达出情,这才达到了“读中悟情”的第三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渲染、音乐背景、实物再现等手段,带动学生多种感官,使情动于中,形之于声。例如,在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我通过音乐、语言、画面把学生带入了美好的暮春田园。“你看到了那金灿灿的菜花地了吗?你闻到了菜花的阵阵香味了吗?你听到了孩子们的声声欢笑了吗?”三个问题,伴随着美妙的乐曲调动了学生多种的感官去唤起记忆中的感知,“菜儿黄,蝶儿飞,孩儿戏蝶欢”的场面形象的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中时,我就要求学生不要用语言而是通过朗读把你仿佛看到的景、所能体会的“情”表达出来,即“读中传情”。

三是教学生在读中领会知识。课堂上读起来了,课文就活起来了:鲜活的语言形式使学生直接而充分地感知了,丰富的语言现象让学生直观而自如地接触了,那么,在老师的适时引导、点拨下,那些关于语言、语法的一些知识的获得、一些常见的语言运用的规律的掌握将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知识”包含着应该积累的语言材料、语言表达形式、语言运用的习惯,也包含篇章结构的知识、写作的知识,这种知识切忌以十分理性的“面貌”去告诉学生,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自读自得,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学生为什么要写作呢?叶老说:“那是为生活上有记载知闻,有表白情意的必要,时时练习,时时把知闻记载下来,情意表白出来,这样成了习惯,才可以终身受用。”由此看来,写作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需求,是一种内需,是一种真实的感受。叶老指出:“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叶老曾这样论述作文的认真与不认真:“自己有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认真。……反过来,自己没有什么而勉强要写什么,就是不认真。”如何使学生达到叶老所认可的“认真作文”的状态呢?我看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要给学生选择写作内容的自由。写作内容来源于生活,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于是每个人笔下的生活也是千姿百态。因此,老师应给学生绝对的自由写每个人的生活。不要一味以“法官”的眼睛去审视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作为写作的题材。学生写一天的“流水账”,那也是他一天的生活。只要生活存在,就有“倾吐”的权利。试想,一个还刚刚七八岁的儿童,就被告知这个不可以写、那个不可以用,那会泯灭他多少情感“表达情意、记载知闻”的需要。长此以往,他还会认为“写作是生活的必须”吗?

二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情感的自由。由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比仅仅从描摹生活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来得更为深刻,对写作的意义也了解得更为透彻。因此,教师不适宜给学生出命题作文,更不适宜给学生的作文定中心。学生需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与心绪,那只能出于他个人的需要。即使非出命题作文不可,也应做到叶老说的“题者何?思考之范围也。必以学生所有的东西作范围,或学生尚未全有,亦宜以其力所能搜索为范围。”

三要给学生选择写作时间的自由。每周2节定期作文课的安排,从作文意义的本意出发,也不够科学。叶老说:“咱们学习写作,也要像说话一样养成习惯。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错过需要写作的机会,便是自己对自己的禁遏。一回错过,两回错过,禁遏终于成功;于是,你觉得一支笔有千斤般重,搜尽肚肠你觉得没有东西写的,你不会写作了。”多么透彻的写作心理分析!我们应让学生养成“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的良好的写作习惯,那样才会让学生感到真实,让学生受益无穷。同时我们也要给学生宽裕的时间写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不要总是“今天布置作文,明天立马就交。”

四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方式的自由。既然写作是表达情感的需要,是倾吐见闻的需要,可以随便写,可以随时写,那么一切都应该是自然的:生活的自然再现、情感的自然流露,应该如泉水“滔滔汨汨地无穷无尽地流注出来,而且是非常澄清的”。于是写作(非文学创作)似应无章法可言,更多的是“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琢。”对于小学生作文更应该是如此。叶老多次强调,“写作系技能,……不能空讲知识,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于写作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际之想。”围绕着写作技能的作文训练会让学生陷入新八股的窠臼,迫使学生循格就范,写出“只有骨架而没有血肉”的作文来。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一是“时时写”。“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每有所得即刻写作的记录的好习惯。如当时条件不允许马上写也应养成即刻记录的好习惯。老师可建议学生身边常备一个本子,一点新鲜的事物,一点心灵的感动,随时简约的予以记录。二是“日日记”。叶老提议:“日记最好能天天写,对修养有好处,对写作也有好处。”许多有作为的人,在谈到成功的经验的时候,许多多归功于他们所养成的“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把一天中的要事记下,把白天来不及写的有价值的东西一一记录。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日记,不仅培育了情思,锻炼了文笔,积累了材料,更养成了“思考、审视、坚持”等等人生必备的优秀品质。三是“常常作”。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写作是一种能力,“凡能力必须继续不断地磨练,才会越来越精强。”在叶老语文教育理论中,“实践”的思想是一个十分突出的范畴,对作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就更大了。一学期8篇的作文练习量是无法培养出“自能作文”的学生来的。“多读书、多写作”是许多人总结的成功经验。大脑同四肢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写作当然也不例外。有了“时时写”、“日日记”的过程,相信“常常作”将是水到渠成之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样的教学才是叶老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篇九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与原教材最大不同,就是把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定为语文学科的目标,具有实践性强、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培养能力、引导创新、促进发展等一系列综合性特点。比如,拼音部分就很注重综合性,它给了教师拓展教学的空间,也给了学生创造学习的空间。本文就拼音部分综合性特点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汉语拼音第2课的编排,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做了较大变动,显然是编者有目的的把知识进行了综合,打破了以往先学声、韵母,再学整体认读音节的常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改动我认为是成功的。原教材是把小i、小u和大y、大w及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分开学,学到后面的新知识,总要不断提及旧知识,很是繁琐。而实验教材则系统地把它们进行了综合,使教学能一气呵成。

在具体教学中我是这么做的:在学完小i,学大y和整体认读音节yi时,我告诉学生“小i的妈妈是大y,大y、小i快快乐乐生活在一起,整体认读音节yi yi yi。”这样一串下来,学生三个知识点都掌握了。当学到小u、大w和整体认读音节wu时,学生在我的启发下说出“小u的爸爸是大w,大w、小u快快乐乐生活在一起,整体认读音节wu wu wu。”真是一举两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自主学习。之后在学习小ü和整体认读音节yu时,在我的帮助下,学生说出“小ü没有爸爸和妈妈,去掉两点和大y生活在一起,整体认读音节yu yu yu 。”事实证明,这样的艺术综合,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欢快的氛围中牢固掌握知识,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后面的拼音学习中,很少有不该出现的错误出现。

本册实验教材在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在学习汉语拼音的阶段,适当出现了词语、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我认为这是实验教材拼音部分编写的第二个成功点。

如,从汉语拼音第3课开始,就出现了汉字,且配有一副温馨的画面。在指导学生观察完画面后,我让他们自己去拼读音节、认识汉字。学生十分认真地拼出音节读出汉字后,他们那高兴的神情、得意的语言,把自己认识汉字后的成就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我让学生看着画面说一到两句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一名学生说道“爸爸身上挂着照相机,他们要把这美丽的景色拍下来,留做纪念。”说得多好!又如,汉语拼音第9课出现了句子,学生第一次读出句子别提有多开心!在接下来的看图说话中,有名学生说“这三个小朋友植树多高兴呀!我们也要种好多好多的树,绿化我们的校园,绿化我们的武汉!”像这样把拼音、汉字、词语、句子加以整合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获得功感,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在实验教材的拼音部分充分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让儿童在喜闻乐见的情景中学习拼音;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复习中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连”、“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植学生的自信,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如,在《复习二》“我会连”一题中,当学生连完后,会高兴地说“原来这是一只海豚呀!”然后反复地按连的顺序读声母;同样在“我会摆”一题中,学生对这种动手操作的题目特别感兴趣,我让他们用事先准备好的工具互相摆一摆,结果学生用各种方法形象地摆出了很多字母。像这样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是原教材所不具有的特点。

在实验教材的拼音部分,还有许多独具匠心的编排,如:趣味兴强,插图精美,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也正是这样才使得本实验教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吸引着无数的教师和学生。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何况实验教材还处于探索改进阶段,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汉语拼音第12课教学内容过多,教学任务过重;拼音部分识字总量较多,削弱了教学力度,分散了教学精力。此乃一家之谈,仅供参考。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篇十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与原教材最大不同,就是把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定为语文学科的目标,具有实践性强、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培养能力、引导创新、促进发展等一系列综合性特点。比如,拼音部分就很注重综合性,它给了教师拓展教学的空间,也给了学生创造学习的空间。本文就拼音部分综合性特点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汉语拼音第2课的编排,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做了较大变动,显然是编者有目的的把知识进行了综合,打破了以往先学声、韵母,再学整体认读音节的常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改动我认为是成功的。原教材是把小i、小u和大y、大w及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分开学,学到后面的新知识,总要不断提及旧知识,很是繁琐。而实验教材则系统地把它们进行了综合,使教学能一气呵成。

在具体教学中我是这么做的:在学完小i,学大y和整体认读音节yi时,我告诉学生“小i的妈妈是大y,大y、小i快快乐乐生活在一起,整体认读音节yi yi yi。”这样一串下来,学生三个知识点都掌握了。当学到小u、大w和整体认读音节wu时,学生在我的启发下说出“小u的爸爸是大w,大w、小u快快乐乐生活在一起,整体认读音节wu wu wu。”真是一举两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自主学习。之后在学习小ü和整体认读音节yu时,在我的帮助下,学生说出“小ü没有爸爸和妈妈,去掉两点和大y生活在一起,整体认读音节yu yu yu 。”事实证明,这样的艺术综合,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欢快的氛围中牢固掌握知识,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后面的拼音学习中,很少有不该出现的错误出现。

本册实验教材在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在学习汉语拼音的阶段,适当出现了词语、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我认为这是实验教材拼音部分编写的第二个成功点。

如,从汉语拼音第3课开始,就出现了汉字,且配有一副温馨的画面。在指导学生观察完画面后,我让他们自己去拼读音节、认识汉字。学生十分认真地拼出音节读出汉字后,他们那高兴的神情、得意的语言,把自己认识汉字后的成就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我让学生看着画面说一到两句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一名学生说道“爸爸身上挂着照相机,他们要把这美丽的景色拍下来,留做纪念。”说得多好!又如,汉语拼音第9课出现了句子,学生第一次读出句子别提有多开心!在接下来的看图说话中,有名学生说“这三个小朋友植树多高兴呀!我们也要种好多好多的树,绿化我们的校园,绿化我们的武汉!”像这样把拼音、汉字、词语、句子加以整合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获得功感,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在实验教材的拼音部分充分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让儿童在喜闻乐见的情景中学习拼音;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复习中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连”、“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植学生的自信,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如,在《复习二》“我会连”一题中,当学生连完后,会高兴地说“原来这是一只海豚呀!”然后反复地按连的顺序读声母;同样在“我会摆”一题中,学生对这种动手操作的题目特别感兴趣,我让他们用事先准备好的工具互相摆一摆,结果学生用各种方法形象地摆出了很多字母。像这样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是原教材所不具有的特点。

在实验教材的拼音部分,还有许多独具匠心的编排,如:趣味兴强,插图精美,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也正是这样才使得本实验教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吸引着无数的教师和学生。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何况实验教材还处于探索改进阶段,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汉语拼音第12课教学内容过多,教学任务过重;拼音部分识字总量较多,削弱了教学力度,分散了教学精力。此乃一家之谈,仅供参考。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一

要使课堂活跃,首先情境创设要有新意,这样一开始就可以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要环环相扣,且过渡自然。回忆所听的几堂课,使我印象较深的是曲老师的那堂铃声叮叮当。她着重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肢体语言﹑节奏的对比﹑以及小钟和钟爸爸两个角色的巧妙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必须要有源源不断地活水。”所以只有自身有了更多的这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将知识灌输给每一个学生。音乐教师掌握的不仅仅是歌唱上的一些技能,还应具备各种乐器的演奏:于老师悦耳动听地嗓音,生动的模仿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刘老师的古筝演示,李老师的小提琴伴奏使爱尔兰的踢踏舞更具节奏感,更有感染力,以及叶老师对于简单乐器制作的简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美好的榜样,因此教师自身的素质也要不断地提高。

一堂音乐课既要体现出同学们的活跃,又要做到动而不乱,这切切实实就要抓好常规。这六堂课下来,每一位老师都能做到这点,使我很佩服,这也是我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学生的一举一动,一堂课下来老师应该时时刻刻关注,不能让学生空下来。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举动就能告诉学生该干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除此之外,教师要准备一些课外资料。利用多媒体,优美的动画再加上动听的音乐,使学生更加有兴趣,使课堂充满更多的活力。经过这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有些方法是我们应该借鉴与学习的,但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去摸索,去实践。以上只是我个人一点浅薄的体会,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二

为了提高我校从事双语的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推动苗族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办好让苗乡人民满意的教育,7月17——21日,我在县教育局及学校的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贵州省民族师范学院组织的苗汉双语师资培训,为期5天,时间虽然不长,但我受益匪浅,培训结束后,我深深地悟到了这渊源已久的苗族语言在社会里的社会性,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开展苗汉双语教学、构建和谐的苗汉语言环境,维护社会语言多样性,因地制宜,苗汉结合,促进当地苗汉民族和谐发展,进而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修养和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培训,我深深的认识到“双语”学习和教学的极端重要性,为此,我非常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培训机会,努力学习。

下面是我在学习过程中一点认识,我认为:学生们学生们开始时会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们的喜爱,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只要每一天学生都在努力、在进步,我们就应该很欣慰!

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是很困难的。然而,要知道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能很快接受。我们教师必须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会很快乐!

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尤其在生活中,我们做教师的不用为他们担心,不会这,又不会那的。要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

我认为,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教师,所以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我一定决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努力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开创“双语”教学工作新局面,与其他同事一起把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三

《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提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并强调“重视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内在激励作用。”因此,现在的美术课堂上,少了教师采用简单化的否定性评价,少了教师的严厉批评声,而多了对学生的表扬、赞赏、肯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我就如何改进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在阳光下得到全面发展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课改以前,美术教学中只注重对作业的评价,是一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教学结果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学过程,因为相似的教学结果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细微的差异又将导致教学结果发生巨大差异。所以,仅仅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不能反映教学的价值。

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性评价,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是表现家,他们会通过唱歌、跳舞、绘画等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每表现一次就成长一些,当他们得到赞美时就会信心大增,也就会更喜欢这项活动,表现的更好。我认为适当的赞美对

于孩子来说是推动其进步的风帆。

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认识孩子作品的特点进行有益的评价,适当的给孩子以赞美的评价,对于孩子树立自信心,有效的学习,大胆的表现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赞美的评价,使他们多一份自信。

三、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注重引导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表明: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美术评价中不能以固定僵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业,枯燥冰冷的分数会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因为美术不同于一般学科,学生作业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创造性活动产品,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美术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承认和维护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美术,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

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会很灿烂!改革评价方式,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了摆在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架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桥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通过教师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开展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检测评价学生,将会把美术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篇十四

某一闲时,蓦然回首,自己走上讲台,居然已有20多年了。三年一个轮回,由初一到初三。看着一批批进校时还满脸稚气、乳臭未干的毛孩三年后却变成了或阳光帅气、或亭亭玉立的少男少女,心中便涌出颇多感慨。

许是与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在一起呆得太久了,时常忽略了自己已老之将至,由青丝变华发,由蹦蹦跳跳到步履缓慢,由活力四射到沉静稳重,岁月的痕迹已悄然显现。唯一不变的就是课堂上的激情和对学生一如既往的热爱。

二十多年来,学生充实了我的生活,体现着我的生命价值。我一边教给他们知识,一边在他们身上汲取智慧,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教学相长,其乐无穷。

因为自己读小学时教师素质有限,所以学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一些字的读音不时有误,是学生帮我一个个纠正,如“气氛”的“氛”,“兴奋”的“兴”,“憎恶”的“憎”,“浅浅流水声”的“浅浅”等等,我们已达成了很好的默契,只要有错及时提醒。现在我的错音越来越少了。谢谢你们,我的“一字之师”们!

有时一堂课会因学生的精彩表现而让人难以忘怀,如给莫怀戚的《散步》再拟题目时,有些学生的回答非常好。有《初春的温暖》、《亲意浓浓》、《爱在田野》等等新颖悦目。自己的一天在学生的精彩中而快乐无限。谢谢你们,免费点亮我每一个平常日子的“小精灵们”!

通过看学生随笔,让我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快乐多多,烦恼多多。因朋友闹别扭而让他们伤心欲绝;因前后桌碰倒了书而硝烟弥漫;因大雾遮日数天而让他们心烦气躁;因生病时一句温暖的问候而暖意融融;因考试进步而兴奋许久;因老师的一句鼓励而学劲十足……一群真实的孩子,一群正在经历成长的孩子!他们的敏感,他们的脆弱,让我明白自己该怎样去维护他们的尊严,怎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怎样让课堂气氛更融洽,怎样鼓起他们的斗志,怎样与他们一起经风沐雨……

面对人生中变化最剧烈的青春期的孩子们,我学到了很多。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古人真是智慧,一语中的,一条学习规律流传至今。

选择了教师,今生无悔!感谢一届一届陪伴我度过三年的学生,你们充实了我人生的每一天!名誉上我是你们的老师,实际上我们是互为人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你们让老师青春永驻,你们让老师常教常新,你们让老师与时俱进!

谢谢你们,我亲爱的孩子们!

教学相长,我们共同进步!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五

某一闲时,蓦然回首,自己走上讲台,居然已有20多年了。三年一个轮回,由初一到初三。看着一批批进校时还满脸稚气、乳臭未干的毛孩三年后却变成了或阳光帅气、或亭亭玉立的少男少女,心中便涌出颇多感慨。

许是与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在一起呆得太久了,时常忽略了自己已老之将至,由青丝变华发,由蹦蹦跳跳到步履缓慢,由活力四射到沉静稳重,岁月的痕迹已悄然显现。唯一不变的就是课堂上的激情和对学生一如既往的热爱。

二十多年来,学生充实了我的生活,体现着我的生命价值。我一边教给他们知识,一边在他们身上汲取智慧,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教学相长,其乐无穷。

因为自己读小学时教师素质有限,所以学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一些字的读音不时有误,是学生帮我一个个纠正,如“气氛”的“氛”,“兴奋”的“兴”,“憎恶”的“憎”,“浅浅流水声”的“浅浅”等等,我们已达成了很好的默契,只要有错及时提醒。现在我的错音越来越少了。谢谢你们,我的“一字之师”们!

有时一堂课会因学生的精彩表现而让人难以忘怀,如给莫怀戚的《散步》再拟题目时,有些学生的回答非常好。有《初春的温暖》、《亲意浓浓》、《爱在田野》等等新颖悦目。自己的一天在学生的精彩中而快乐无限。谢谢你们,免费点亮我每一个平常日子的“小精灵们”!

通过看学生随笔,让我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快乐多多,烦恼多多。因朋友闹别扭而让他们伤心欲绝;因前后桌碰倒了书而硝烟弥漫;因大雾遮日数天而让他们心烦气躁;因生病时一句温暖的问候而暖意融融;因考试进步而兴奋许久;因老师的一句鼓励而学劲十足……一群真实的孩子,一群正在经历成长的孩子!他们的敏感,他们的脆弱,让我明白自己该怎样去维护他们的尊严,怎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怎样让课堂气氛更融洽,怎样鼓起他们的斗志,怎样与他们一起经风沐雨……

面对人生中变化最剧烈的青春期的孩子们,我学到了很多。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古人真是智慧,一语中的,一条学习规律流传至今。

选择了教师,今生无悔!感谢一届一届陪伴我度过三年的学生,你们充实了我人生的每一天!名誉上我是你们的老师,实际上我们是互为人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你们让老师青春永驻,你们让老师常教常新,你们让老师与时俱进!

谢谢你们,我亲爱的孩子们!

教学相长,我们共同进步!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篇十六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年轻的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还存在着比较稚嫩的想法,而学习对于我来说是补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名师。

编辑:Edt_61

最近更新

全球快资讯:同时拿到领科、光剑、WLSA上海offer,如何选?
高考后想读港大?仅招300人,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学生?
环球看点!2023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识记140句(1)
当前快播:2023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识记140句(2)
薪火相传!陕西这所民办院校,名气不大,实力却很硬核
被校名耽误的大学!天津这所高校,名气不大,实力却不容小觑 世界速看料
简讯:手机怎么直播上课-教学小程序如何搭建
8个你最关心的高考专业话题,北大学霸组合一语道破天机 |上搜狐聊高考_当前资讯
【全球播资讯】高考后想上中外合办,坑别乱踩!不然本科白读四年!
2023年湖北省恩施州“招硕引博”、“才聚荆楚·智汇恩施”专项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拟聘对象公示(第一批)
视焦点讯!2023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事业单位集中招聘高校毕业生岗位入围面试考生及面试公告
2023安徽亳州市利辛县公办幼儿园招聘编外幼儿教师200人公告 要闻速递
【新视野】2023广西贺州教师招聘568人公告汇总
2023浙江温州市瑞安市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五)-焦点快播
河南城建学院召开2023年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暨调研座谈会 环球热点评
阿坝师范学院顺利召开2022级学生军训动员大会
热文:渤海大学举办校园开放日暨本科招生咨询会
世界热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圆满落幕
甘肃省委宣传部专题调研指导陇东学院校报出版工作
江西高考状元出炉,超高分数破纪录,家庭背景曝光还真不是普通人 环球即时看
密歇根大学被控伪造学生成绩,可能被取消大学资质?
卡内基梅隆大学十年间“扩招”近2000名中国学生!
薪火相传!陕西这所民办院校,名气不大,实力却很硬核
焦点讯息:青海2023一年级建造师考试报名流程
青海2023一级建造师考试报名时间:6月30日-7月10日_每日聚焦
江苏2023年度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青海2023年度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为什么不建议自考新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2023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是多少 头条焦点
2023西安工商学院招生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