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即时看!《琵琶行》教案欣赏古曲 琵琶行教案一等奖(九篇)

2023-03-16 19:37:13 来源: 可圈可点组卷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资料图)

《琵琶行》教案欣赏古曲 琵琶行教案一等奖篇一

对本诗的教学,一般是在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先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再逐字逐句逐段详细分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描写的高妙,分析诗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最后归纳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讲析内容基本照抄教学参考书,没有创意,比较平庸。本设计拟突破此模式,设置带有独特视点和角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树立全新的诗歌鉴赏观,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总体思路]

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组成。即:1、谁解琵琶声;2、谁解青衫泪;3、谁解风物意。

[实施步骤]

[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板书]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说明]这一问使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去体味音乐的艺术魅力。音乐的描写已经超出了艺术欣赏的范畴,蕴含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运的揭示。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他们的兴趣。

[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板书]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说明]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

[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书]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说明]设计这样一问,能够使学生明确,鉴赏诗歌一定不能忽视诗中风物描写的文字,它们也是诗歌思想感情的载体。

[总体评说]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著名的诗歌,笔者在引导学生鉴赏时,没有常式的词句翻译、结构梳理等,有意识地从新的角度设置问题,激发兴趣,使学生读得深入,读得兴浓。学生在获得情感愉悦的同时,鉴赏力也确有明显的提高。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琵琶行》教案欣赏古曲 琵琶行教案一等奖篇二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第二自然段。

2,鉴赏这首诗歌。

3,理清全文脉络,[三次弹奏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4,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一导入课文

问:大家是否喜欢中国的古音乐?

音乐是中国的国粹,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琵琶演奏曲《霓裳》。

我们从这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到了中国古典的音乐美。

今天我们不仅欣赏音乐,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一篇与音乐有关的古典诗歌。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听录音

三、自由读课文

文题全解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xx]。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此年秋天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伤感不已,因此作诗。

作者通过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形象抒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旨。《琵琶行》》和《长恨歌》》是白居易名著,早在作者生前,已经是“童子能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曲”篇。此后一直传诵国内外,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四、赏析序言序言交代了写作动机,请问:1写作动机是什么?

2序言一共七句,与正文彼此相对应的段落是哪几段?

五、全体同学速读第一段

问:本段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景色,渲染了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析:时间、——夜,地点、浔阳江头,“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从侧面烘托琴技,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六、全体同学精读第二段

第二次演奏[明写]江心聆听琵琶曲。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琵琶女自叙身世,诗人述“迁谪意”。

1、请找出表现诗人心情的动词心情矛盾的句子。

2、全诗描写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地方是?

析:“寻”“问”“移”“邀”“添”“回”“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千呼万呼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乐声描写是这个精彩段中尤为精彩的部分,根据乐声的起伏,感情的变化,它可以分为三个小层次。

第一层: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乐声。以“急雨”、“私雨”、“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清脆;感情由悲愤而凄苦,而悲愤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

第二层: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三个比喻,描写乐声由上层纷繁清脆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低到无声;达到演奏的低潮。“别有幽愁暗狠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常被引用的名句,体现着诗人对“声暂歇”艺术效果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赞美,弹者已将听者带入乐声意境中去。

第三层: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个比喻描写突然发出的乐声不但雄壮,而且激越;“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猛然煞住的乐声;感情由激愤而凄厉。这一层乐声在上层低潮中,奇峰突起,再掀高潮又嘎然而止;感情上由上层凄楚无声,转入激昂愤慨,恣肆奔腾,进而凄厉无尽;演奏在高潮中陡然结束。这段乐声描写,运用一连串贴切形象的比喻,描写出琵琶声声情并茂,恍如江潮迭涌,奇峰层出,不愧历来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

八、全体同学读第三、四段

问:请同学们概括三、四段的段落大意,并找出本文的主题句

析:江中听诉身世苦同病相怜感慨多写由弹奏结束到自叙身世的动作和神情。叙述了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前面写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介绍籍贯和住处,接着写自己才貌双全、色艺出众,极力渲染歌伎生活的“欢乐”奢华,为反衬后来的凄凉生活作铺垫。后面写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生活道路发生大转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嫁作商人妇过着孤苦凄凉的寂寞生活。

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青美貌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产生共鸣,点明主题揭露黑暗现实,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白居易任谏管时,因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洲司马,[诗人和琵琶女的命运相同]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

第五段

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江洲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映,包含着非常复杂的感情,有对诗人的遭遇的同情,也有对知遇之恩的感激。最后,用问句从侧面表现自己感伤程度之深。一问一答,形象地说明了全诗的主题,江洲司马之泪,既是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

全诗在哀怨之情达到顶峰时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回味余地。

讨论:

1琵琶女为何选择嫁给商人?可不可以嫁给“董永”那样的农民呢?

2、她的选择是自愿的,还是无奈?

3、琵琶女值不值得同情?

4、白居易会不会爱上琵琶女?

《琵琶行》教案欣赏古曲 琵琶行教案一等奖篇三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1.“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板书

“浔阳江边闻琵琶”。

秋瑟瑟 忘归

无管弦 悲凉,奠下基调 忽闻水上琵琶声(惊喜)

惨将别 不发

江浸月

五、第二段是“江心聆听琵琶曲”。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我们平常只是听,要描写它十分困难,然而白居易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却非常成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1.要求学生齐读第二段,体会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方法。

2.要求学生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样的乐声。(下一个定语,表状态)

板书:

比喻句 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 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 激越雄壮

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3.朗读这些句子,师生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琵琶行》教案欣赏古曲 琵琶行教案一等奖篇四

.教案示例1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第二节;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二、诵读鉴赏:

(一)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讨论精讲,点拨要点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 商妇 怨

2)读p53注释②、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 谪官 恨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

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2)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

①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② 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③ 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

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试画曲线图示乐曲发展变化)

旋律变化,心潮起伏。

乐声造像:琵琶女身怀绝艺,心怀哀怨。

3)三闻琵琶,为何 “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

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

三、整合小结,强化感受

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

读《琵琶行》有感: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1.重点与难点:

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2.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

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3.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案示例2

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组成。即:1、谁解琵琶声;2、谁解青衫泪;3、谁解风物意。

1、 谁解琵琶声

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这一问使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去体味音乐的艺术魅力。音乐的描写已经超出了艺术欣赏的范畴,蕴含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运的揭示。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他们的兴趣。

2、谁解青衫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

3、谁解风物意

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

《琵琶行》教案欣赏古曲 琵琶行教案一等奖篇五

1:仔细品味诗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

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学生品味诗的艺术。

一课时

1:白居易简介(略);

2: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过程中音乐旋律与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3:学生找出与小序内容对应的部分并朗读,教师做讲解。

4:找出琵琶女三次演奏的句子并朗读。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听到琴声(第一段);

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第二段);

第三次(明写):感言促弹(略写)(第五段)。

5:赏析第二段并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婉转流畅--沉咽凝滞--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

(1)身世共鸣:琵琶女被无情的岁月抛弃而诗人被上层社会抛弃:

(2)音乐共鸣:琵琶弹奏出神入化,听者如痴如醉;

(3)文化共鸣:白居易将自己

与琵琶女放在平等的地位且与我心有戚戚焉是难能可贵的。

7:回味课本中引用霍松林对第二段的赏析。

8:课后比较欣赏乐曲。(李贺〈〈李凭箜篌引〉〉

《琵琶行》教案欣赏古曲 琵琶行教案一等奖篇六

教学目的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课型:鉴赏课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想:《琵琶行》是一篇自读课文,且教学的重点在于整体领悟。因此,教学中不必过份拘泥于字词教学,字词知识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掌握。课堂教学应围绕下列三个环节进行:通过诵读教学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结构分析把握诗歌的整体美,通过语言品味领悟形象美。 最后设计一个课后练习,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一.导语设计

与数学一样,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一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自古就有诗乐结合的传统,如汉乐府、宋词等。那么诗歌是怎样将无形的音乐化为可感的形象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杰作《琵琶行》。

【说明:科学精神中包括人文精神。设计这一导语意在引起学生思考:科学、哲学、艺术中都包含有审美因素,富于想象的综合思维是提高科学素养与培养创造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鉴赏提示: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严惩凶手,陈词恳切,触怒当政者,遂遭限害,被贬为江州司马。第二年秋天写下了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通过描写一个沦落江湖的琵琶女的身世,抒发自己遭受打击后的苦闷心情。

(二)、诵读明意,把握结构

1、诵读正音:请六个同学分别朗读包括“序”在内的六段文字。请其它同学指出朗读中读错的字词,教师根据学生归纳适当板书。

2、明确内容: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在叙事中充满着丰富的感情(教师明确)。请学生根据叙事文章的特点概括每段内容(学生归纳,教师口头总结)。

提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琵琶女的凄凉身世?诗人为什么流泪最多?(学生自由回答)

3、理清结构:叙述事件必须脉络清楚,白居易是怎样将琵琶女的身世和自己的身世联系在一起的(启发学生理清叙事线索,分析诗章的圆型结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琵琶女

月夜奏琵琶, 我闻琵琶已叹息

凄凉话身世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为君翻作琵琶行,满座重闻皆掩泣

讲析:诗人以叙事起笔,直写秋江月夜送客,用“枫叶荻花”、“江浸月”这样极富动感的景物和“惨将别”这样“典型”的情怀,描绘出一幅寂寞凄凉的图画,给人以萧瑟凄惨的感受。一个“忽”字,别生情怀,美妙的琵琶声使主人客人一时忘掉悲伤的情感,从而引出下文。接下来诗人依次展开一幅幅画面,一是写琵琶女的身世(通过琴声及其“自言”),一是写诗人的感受。最后,这两方面的内容交汇融合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人生体验上。写琵琶女的身世是叙事,写诗人的感受是抒情。然而,诗章到此并未结束,由于琵琶女和诗人有着相同的人生体验,才有“莫辞更座谈一曲”,才有“满座重闻皆掩泣”的描述。所以,全诗以叙事起笔,中间交叉着描述与抒情,最后以叙事结尾。这实际上是一种首尾照应的圆型结构,体现了一种结构上的对称美。

4、诵读指导:通过以上分析明确了诗歌的内容与作者的情感后,请学生分析应该如何朗读《琵琶行》(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略加点拔)。

第一段:开头几句应读得沉重舒缓,“忽闻水上琵琶声”后应作稍长停顿,以示有一个短时间的静听过程。

第二段:“寻声”一句可轻声读出,以示情节由此开端。“移船”句至“未成曲调先有情”应读得轻缓诚恳。“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第三段:琵琶女自叙身世部分语气中速,按少年欢乐、晚年沦落、当前心境分层读出相应情感,每层后稍作停顿。

第四段:诗人倾诉内心部分,“同是”二句点明全诗主旨,宜用叹惋之声慢读;“我从”以下六句为下文铺垫,可轻读;“其间”以下六句写心情,也要用叹惋之声;“今夜”以下四句表请求,应读得恳切。

第五段:结尾两句余味无穷,读完上句宜稍稍延长,再缓缓读出下句。

(三)、品味美妙的音乐描写,欣赏语言的形象美

1、请一位同学按以上的诵读指导朗读第二段,然后再请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2、第二段对音乐的描写非常成功,堪称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那么诗人是如何将这无形的音乐表现得如此美妙的呢?

①、用丰富多彩的比喻,形象地描写音乐的美妙、节奏的变化,使读者能通过文字领略到美妙的音乐形象。诗人选用普通的声响作喻体,将诉诸听觉的音乐形诸文字,使那飘渺即逝的无形音乐变得仰之可视,俯之可感。这些美妙的文字对刻画音乐形象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教师示例后请学生分析。)

如急雨:形容乐曲之浊重沉响,节拍急促。

如私语:形容乐曲之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乐曲之错落有致,明快清脆。

间关莺语花底滑:形容乐曲之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②、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学生找出描写诗人“听”的感受的诗句并作简要的分析,然后教师归纳)

诗人对音乐的描写可谓声情并茂,真切感受人;更重要的是诗人从旋律节奏的仰扬快慢的变化之中“听”出了琵琶女的“有情”,“听”出了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一个“漂沦憔悴”的琵琶女的形象就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为后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情感受抒发作了厚实的铺垫。

③、用环境描写表现音乐的魅力。(由学生分析,教师启发性提示。)

3、全班集体朗读第二段。

(四)、课外拓展(预先印制好,下课时发给学生)

1、比较《明湖居听书》与《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分别指出其描写音乐的目的。

2、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琵琶行》亦是绝作。然身为本郡上佐,送客到船,闻邻船有琵琶女,不问良贱,即呼使奏技,此岂居官者所为?岂唐时法令疏阔若此?盖特香山借以为题,发抒其才思耳。然在鄂州,又有《夜闻歌者》一首云:“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珍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则闻歌觅人,竟有其事,恬不为怪矣。(赵翼《欧北诗话》)

①、赵翼认为白居易不应该不顾身份地邀请琵琶女弹奏琵琶。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的?(可从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风及其能冲破封建等级观念的角度回答。)

②、琵琶女“沉呤”片刻、“放拨插弦”之后,主动“自言”身世,而歌女“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差异?(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③、你爱读《琵琶行》和《夜闻歌者》两首诗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琵琶行》教案欣赏古曲 琵琶行教案一等奖篇七

1、通过诵读,品味诗歌

2、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3、 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同是天涯沦落人主旨的理解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1、借助《名师一号》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读课文,疏通字音;结合注释,通译全诗,完成名师一号自主落实部分。

3 、结合小序,理清叙事脉络,概括各段内容。

4、找出诗中的三次音乐描写,思考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那首悼亡诗是: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他悼亡的诗人是:白居易。

其中“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中的“琵琶篇”即《琵琶行》 “胡儿能唱琵琶篇”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见这首诗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胡儿能唱的琵琶篇。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1 齐读小序

2 自由讨论:小序写了几层内容。(以白居易为陈述主体来概括)

3 发言明确

左迁九江,偶遇倡女, 使弹数曲,引起共鸣,因为长句。

究竟是什么样的音乐引起了作者共鸣,为什么他听后会产生共鸣?我们先随着白居易的生花妙笔一起去欣赏一下琵琶女的弹奏。

(一)鉴赏第一段

1、一生读第一段

2、具体分析:

时间 秋天的夜晚 地点 浔阳江头 环境 萧瑟

事件 设酒送客 心境 寂寥 凄凉

(注意:“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烘托人物凄凉的心境。)

2、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渲染凄凉的氛围,奠定全诗的基调,为琵琶女的出现设伏,做好铺垫。

3、齐读第一段,体会凄凉。

4、鉴赏过程中需要强调的字词。

瑟瑟、管弦、惨、茫茫、主人下马客在船。

(二)鉴赏第二段

1、齐读首句至“犹抱琵琶半遮面”。

2、琵琶女出场有几个阶段?(教师点拨)

引导回答:乐声引人,寻声问人,相邀始见。

3、“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突出乐声之妙。

4、重点分析“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所展示的琵琶女的内心及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琵琶女:羞怯。(2)急切。

5、需要强调的字词 暗、迟。

6、在众人的千呼万唤中她终于露了半张脸,迟迟不肯出场的琵琶女演奏了什么样的音乐?让我一起来欣赏。

根据其演奏过程划分出不同阶段。(老师点拨即可)

转轴调音 未成曲调先有情 大家风范 出手不凡

听者感受 弦弦掩抑声声思 抑郁不止 诉说心事

交代指法曲目 指法娴熟 演奏名曲

(需要强调的字词:思、信手)

7、鉴赏具体描写部分

(1)一生读

(2)琵琶女的演奏可谓精彩绝伦,诗人的描写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如此难以描摹的音乐诗人是如何做到描写的这么成功的?

思考讨论:所写音乐的具体特点,描写音乐的表现手法。

学生分组讨论,统一认识,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多媒体出示填表练习。

诗句 特点 手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浊重轻细 急促清脆 叠音拟声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婉转流利 比喻摹声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幽咽冷涩 低沉暂歇 比喻摹声

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愁恨暗生 回味无穷 感受烘托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激越雄壮 震撼人心 比喻摹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鸦雀无声 绕梁不绝 环境烘托

(注意:老师要发问,强调抓住诗中重点词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尤其要引导学生体会比喻中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结合)

(3)需要强调的字词:间关、暂、幽愁、突出

小结:正是以上手法的综合运用,才使难以捕捉,稍纵即逝的音乐形象得以永存,使千年之后的我们同样能够领略到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欣赏到琵琶女精彩的演奏。

(4)听第二段配乐朗读,感受音乐之美。

结束语:琵琶女的弹奏仅仅是单纯的应约表演吗?前边提到:“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不,她更是在借助音乐来诉说心事,那么这个举止不凡,技艺高超的琵琶女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琵琶曲的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同学们课下思考谈论,我们下节课再讲。

1 背诵

2分析琵琶女遭遇

3、结合琵琶女身世说说琵琶曲所表现的情感,再次体会琵琶女的演奏。

浊杂轻细 清脆急促 叠词拟声

婉转流利 欢快无比 比喻摹声

仇恨暗生 回味无穷 感受烘托

激越雄壮 震撼人心 比喻摹声

鸦雀无声 绕梁不绝 环境烘托

《琵琶行》教案欣赏古曲 琵琶行教案一等奖篇八

1、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1、重点: 第二诗段,以串讲为主。

2、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示:字词正音:

湓pén(江名) 贾gǔ(商人) 思sì(名词,思绪) 嘈cáo(声音粗重)

舫fǎng(船) 虾蟆hámó 钿diàn(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装饰品) 篦bì(用竹子做成的梳头用具) 呕哑ōuyā(象声词,乐声嘈杂) 嘲哳zhāozhā(象声词,声音细碎)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提示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学过他的作品《卖炭翁》。

三、词的相关知识

1、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关于小序:

诗前有一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四、课文分析鉴赏

元和十年(9),予左迁(10)九江郡(11)司马(1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13),

降职为 秋天(我)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14)。问其人,本长安 倡女(15),

邻船 的人 那琴声 地发出京城乐曲的声调 原来是 歌女

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16),年长 色衰, 委身(1)为贾人(2)妇。 遂

过 向 乐师 年龄增长,容颜衰老 嫁 给 作妻子(我)就

命 酒(3),使快(4)弹 数 曲。曲罢 悯然(5), 自叙 少小

叫(手下人)摆酒 畅快 弹奏几支曲子 弹完(她现出)忧郁的样子 述说年轻

时欢乐事,今漂 沦(6)憔悴, 转 徙 于江湖间。予出官(7)二年,

事情 漂泊沦落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辗转迁徙 各地 京官外调(已有)

恬然(8)自安, 感(于)斯人言, 是夕始觉 有迁谪 意。 因 为

自己觉得安然 (却)被这人的话感动了 才觉得被贬谪的失意之情 因此写了

长句(9),歌(10)以赠 之,凡六百一十六言(11),命(12)曰《琵琶行》。

(这首)七言诗 作歌 并送(给)他 共 字 命名 叫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浔阳江头(13)夜送客,枫叶荻(14)花秋瑟瑟。

晚上,在 边 秋风下, 响瑟瑟

第一层: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自然环境,全诗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凉的气氛。

主人(16)下马客在船,举酒 欲饮 无 管弦(17)。

白居易 陪 走上 酒杯 (却)没有(助兴的)音乐

醉不成欢 惨(18)将别, 别时 茫茫江浸月。

(酒) 欢乐悲伤 分别 (看到江面) 月影映在江里

分析: 主人下马与客在船是互文,即主客都下马登船。

在远离京都的浔阳江边送客,这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 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一个惨字,直抒胸臆,真实表现了当时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心境。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形象说明诗人此时的哀愁就象那茫茫江水一样无边无际,此时的心绪就象江中破碎动荡的月影一样零乱。以上这些描写,为悲剧性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 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忽 闻 水 上 琵琶声,主人忘归 客 不发。

然听到 面 (飘来) 琴声 回去 (也) 出发

分析: 从侧面表现了琵琶曲强大的吸引力量。这两句,从感情上来说,是由抑郁到惊喜的一个转折;从结构上来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第三层: 概括写出主客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的神往。

第一诗段: 作者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诗的"引子)

寻 声暗(19)问 弹者谁? 琵琶声停语欲 迟(20)。

顺着 轻声 询问 要回答,(又有些)迟疑

移船 相 近邀相见,添 酒 回灯(20)重 开宴。

把船移近那船 她 上 菜拿回 盏 新

千 呼万 唤 始 出来, 犹抱 琵琶半遮面。

声 声 (她)才(走) (却)还 着 遮住半边脸

分析: 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诗人运用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这中间有自惭身世,本不愿再向人献艺却又拗不过作者盛情相邀的不得已之情,也有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准确描绘了琵琶女真切的个性,复杂的心理和特有的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见其态。

第一层: 写邀请琵琶女的经过。

转 轴拨 弦(22) 三 两声,未成 曲调 先 有 情。

动琴 动琴 (调音)三声两声 没弹奏 (就) 含 深

弦弦掩 抑(23) 声声思(24),似 诉平生不 得志。

(一) 低沉抑郁(的乐声)(一) 愁思 好 倾 一 能

低 眉信手(25)续续(26)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着头随 连续 拨 伤心的事情

分析: 写琵琶女的调弦、音调、感受、神态,包含丰富的切身生活体验,为下文弹奏有情作铺垫,是情的根源。这里略写,预示以后琵琶女自叙身世的一段叙述。

轻拢慢捻抹复挑,(27) 初为《霓裳(1)》后《六么(2)》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 先弹奏 弹奏

分析: 写指法,即演奏者对各种技法综合的、熟练地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接着写以高超的技巧所奏的名曲,然后对音乐展开大段描写。

大弦(3)嘈嘈(4)如 急雨,小弦(5)切切(6)如私语。

粗 如同(降临的)急雨 细 在低声私语

分析: 对比在不同弹法下产生截然相反的音乐效果。嘈嘈、切切,象声词,采用对比手法。

嘈嘈切切错 杂 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7)

交错间杂弹奏(好象) 在 里

分析: 用大珠小珠落在玉盘来概括音乐的美。

间关莺语花底滑(8), 幽咽(9)泉流冰下难(10)。

像黄莺在花下啼叫一样宛转流利 像冰下泉水幽幽咽咽冷涩艰难

分析: 滑和难比喻声音的特色,滑指流利畅通,像善于歌唱的黄莺在花间鸣叫一样流畅、悦耳;难指滞涩阻塞,就像人低声哭泣,气咽声堵,又像冰下泉水,阻塞难通。幽咽,见杜甫《石壕吏》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这是诗人想象中听到的声音。其特点: 如泣如咽,似断似续。

冰泉冷涩弦凝绝(11), 凝绝不通声暂歇。

像冰下的泉流寒冷滞涩,弦声渐缓似要断绝 凝结不通弦声暂时停歇

分析: 形容声音越来越低沉,以至停歇。

别有 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 声胜有声。

另 一种 产生 这时 琴

分析:停止后,让听众想象和感受琵琶女的幽愁暗恨,因此暂时的寂静无声,比连续不断的铿锵之声更能撩拨人们的心弦,增加一层对比: 有声无声。

银瓶乍 破 水浆迸, 铁骑突 出刀枪鸣。(12)

突然破裂 溅射 爆发 齐鸣

分析: 形容琴声在沉咽、暂停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是全曲的最强音。

乐曲旋律的变化:舒缓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曲 终 收拨 当 心 画,(13)四 弦 一声(14)如裂 帛。

乐曲终了用拨子对着(琵琶)中心划一下 四根琴弦 响 象撕裂绸帛

画通划

分析: 写乐曲收束时的动作和声音。

第二层: 弹奏琵琶的过程。(全诗描写重点,最精彩的地方)

东船西舫悄 无言, 唯见 江心秋月白。

船静悄悄 话声 只看见 一轮秋月淡白

分析: 用精炼的笔墨,突出琵琶感人的艺术效果。

第三层: 听众的反映。

为什么演奏完毕,要添上这两句?

1、为了突出音乐效果。

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曲意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这是一种最好的艺术反应,在大段的直接描写之后,续以这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 是画龙点睛之笔。

2、为了深化诗歌的意境。

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总之余音绕梁,不绝如缕。这两句诗里,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这种以景结情的写法,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

第二诗段: 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重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愁暗恨。

第 二 课 时

一、课前背诵引入

二、课文鉴赏分析

1、听读课文

2、分析课文

沉吟(15)放拨插 弦 中, 整顿衣裳起 敛容(16)。

片刻把拨子放插琴弦之中 理 现出正容

第一层: 过渡句,琵琶女由弹奏结束到准备自叙时的动作和神情。

自言 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17)下住。

说(她) 子 居住

十三学得 琵琶成,名 属教坊(1)第一部。

成弹奏 名字列在 最前一部

曲 罢 曾教善才 服, 妆成 每 被秋娘(2) 妒。

一曲弹完 使琵琶名手叹服 上妆后常常 美貌歌伎嫉妒

五陵年少(3) 争 缠头(4), 一曲 红绡不知数。(5)

京城富贵子弟 送 (弹完) (所得) 不计其数

钿头银篦(6) 击节 碎(7),血色罗裙 翻酒污(8)。

镶着金花的银钗(给音乐)打拍子敲碎了 红 (被)泼翻了的酒沾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又 (欢笑) 白白消度

弟走 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9)。

离开 容貌衰老

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大(10)嫁作商人妇。

车马 少 年纪大了 给商人作妻子

商人重利 轻 别离,前 月 浮梁(11)买茶去。

营利轻视 个 到 离去

去来(12) 江口守 空船,绕 船月 明江水寒。

(他)走了以后(我在) 独守 围绕 月光 清寒

去来: 偏义复词,来: 助词无义。

夜深忽 梦 少年事, 梦 啼 妆泪 红阑干。(13)

忽然梦见年轻时的往事 梦中啼哭泪洗脂粉红痕满面

分析: 前半部分描写早年色艺超群时的奢华惬意的歌伎生活,为反衬后来的凄凉生活作铺垫,后半部分表现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转变的三个原因: 弟走从军,阿姨身亡,年长色衰。

第二层: 琵琶女自叙身世的话,叙说前后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

分析: 本段运用对比、反衬手法: 用琵琶女昔日的年轻美貌,反衬后来的年长色衰;用昔日的纨绔子弟争相追逐,门庭若市,反衬后来的门庭冷落,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恣情欢笑,反衬后来的满腹辛酸;用夜梦往事来反衬只有明月寒水作伴的孤寂生活和伤感情怀。

这一段里,作者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典型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侮辱、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华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诗人也仅仅把她的遭遇看成是个人的悲剧,却没有认识到这是社会的悲剧,更没有揭示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这说明作者的阶级局限,他还不可能从本质上来认识和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

琵琶女一生遭遇,可用漂沦憔悴来概括。她的身世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悲剧,它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不幸遭遇。梦啼妆泪红阑干是对当时社会的强烈控诉。

第三诗段: 写琵琶女的身世。

第 三 课 时

一、课前引入

背诵课文已经讲析部分

二、课文鉴赏分析

我闻琵琶 已叹息,又闻此语重 唧唧(14)。

早 这话更加叹息不已

分析: 这一句用了互文的手法,是过渡句,承第二、第三诗段,表达了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同 是 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 相识!

样 漂泊 的 见 经

分析: 这两句写出了自己与琵琶女之间身世的共同点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之间虽然出身、经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似之处:1、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地僻的江州; 2、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3、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相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清的寂寞生活。正因为如此,诗人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正是为了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中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这正是作者的写作动机,这两句是全诗的主题所在。诗人通过沦落天涯的歌女的一生,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被贬谪的满腔幽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现成了人们表达同病相怜,互相慰籍的名句。这两句直抒天涯沦落之感。

第一层: 写作者的感慨。

我从去岁辞 帝京,谪居卧病 浔阳城。

辞别京城 被贬抱病住在

浔阳地 僻 无音乐,终岁不 闻 丝竹声。

地方偏僻 年 能听到音乐

住 近 湓江地 低湿,黄芦苦竹绕 宅 生。

住地附近 地势 环绕住宅丛生

其间旦暮 闻 何 物? 杜鹃啼血(1)猿 哀鸣。

这里早晚能听到什么声音 猿猴

春江 花朝 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 倾(2)。

春江流水,花开早晨,月照秋夜 常常拿 就独自酌饮

岂 无山歌与村笛,呕哑(3)嘲哳(4)难为听(5)。

难道(此地) 叫人听不下去

分析: 着重表现诗人谪居江州后的凄凉生活和郁闷心情,揭示作者发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感慨的原因。这一层运用反衬的手法:(1)、先说无音乐;(2)、听惯了伤感的啼鸣;(3)、山歌与村笛之难听。一方面突出处境的凄清孤苦,另一方面反衬琵琶女演奏的优美绝伦。

第二层: 诗人自述。

今夜闻君 琵琶语(6),如听仙乐耳暂(7)明。

(弹奏) 曲调 暂时清明

莫辞更坐弹 一曲,为君翻作(8)《琵琶行》。

再 弹奏 写 (一首)

第三层: 对琵琶女的颂扬与请求。

段意讨论:第四诗段: 写作者的感慨。

感我此言 良久立, 却 坐(9)促弦(10)弦 转(11)急。

被 (她)很久站立 退回(原处)坐下 紧 弦声更加 急促

分析: 写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感情,有对诗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有长期受人玩弄、侮辱后,竟然得到诗人的同情,受到尊重的知遇之感,所以满腔激情通过琵琶声自然流露。

凄凄不似向前 声, 满座 重闻 皆掩 泣(12)。

(弦音) 象刚才的乐声 所有在座的人又听后都掩面哭泣

分析: 皆掩泣比前悄无言程度更深,表现对两个不幸者的深切同情。

座中泣 下 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 湿(13)。

眼泪流下 (被泪水)打湿

分析: 用设问句表现自己伤感程度之深,全诗在哀怨之情达到顶峰时突然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的回味余地。

第五诗段: 写琵琶女重新弹奏,诗人为之泪下。

三、师生共同讨论写作特点:

要求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争论:

以声喻声,声中有情,声中有形。

用一连串比喻(博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不仅以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还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这样比喻,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还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四、小结和作业:

1、课后练习

2、背诵全文

音乐描写:

嘈嘈粗重

切切细轻

急雨急骤、紧张

错 私语舒缓、松弛

杂 滑 流利、畅通

弹 难 滞涩、阻塞

有声

无声

迸、鸣激越、雄壮、强烈、高亢、昂扬、刚健

凝绝、幽咽、私语微弱、低沉、抑郁、柔

《琵琶行》教案欣赏古曲 琵琶行教案一等奖篇九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代诗歌,阅读前线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品味。

朗读该诗,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琵琶行(2课时)

1·了解有关白居易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3·翻译该诗。

评价任务:

1·初读课文,度准字音和节奏。

2·再读课文,掌握词义理解内容。

3·能基本背诵下来。

一、读一读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字词,注意读音

铮(zhēng) 悯然(mǐng) 转徙(xǐ) 浔阳(xún) 枫叶(fēng) 瑟(sè) 声声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秋月白(bó) 衣裳(cháng) 红绡(xiāo) 钿头银蓖(diàn bì) 谪居(zhé) 整顿衣裳——(cháng)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2、听配乐朗读

3、自由散读

二、译一译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

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明月。

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想说话却迟迟地没有说话。

移近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挑灯,又摆上酒宴。

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

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

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象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

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地弹啊,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件。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么》。

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象是儿女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

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

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于,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

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

突然爆破一只银瓶,水浆奔进,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

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象撕裂绸帛。

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

三、背一背

要求优秀学生在10-15分钟背诵全诗。

关键词:
编辑:Edt_61

最近更新

全球快资讯:同时拿到领科、光剑、WLSA上海offer,如何选?
高考后想读港大?仅招300人,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学生?
环球看点!2023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识记140句(1)
当前快播:2023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识记140句(2)
薪火相传!陕西这所民办院校,名气不大,实力却很硬核
被校名耽误的大学!天津这所高校,名气不大,实力却不容小觑 世界速看料
简讯:手机怎么直播上课-教学小程序如何搭建
8个你最关心的高考专业话题,北大学霸组合一语道破天机 |上搜狐聊高考_当前资讯
【全球播资讯】高考后想上中外合办,坑别乱踩!不然本科白读四年!
2023年湖北省恩施州“招硕引博”、“才聚荆楚·智汇恩施”专项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拟聘对象公示(第一批)
视焦点讯!2023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事业单位集中招聘高校毕业生岗位入围面试考生及面试公告
2023安徽亳州市利辛县公办幼儿园招聘编外幼儿教师200人公告 要闻速递
【新视野】2023广西贺州教师招聘568人公告汇总
2023浙江温州市瑞安市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五)-焦点快播
河南城建学院召开2023年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暨调研座谈会 环球热点评
阿坝师范学院顺利召开2022级学生军训动员大会
热文:渤海大学举办校园开放日暨本科招生咨询会
世界热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圆满落幕
甘肃省委宣传部专题调研指导陇东学院校报出版工作
江西高考状元出炉,超高分数破纪录,家庭背景曝光还真不是普通人 环球即时看
密歇根大学被控伪造学生成绩,可能被取消大学资质?
卡内基梅隆大学十年间“扩招”近2000名中国学生!
薪火相传!陕西这所民办院校,名气不大,实力却很硬核
焦点讯息:青海2023一年级建造师考试报名流程
青海2023一级建造师考试报名时间:6月30日-7月10日_每日聚焦
江苏2023年度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青海2023年度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为什么不建议自考新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2023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是多少 头条焦点
2023西安工商学院招生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