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书 学生专业调查报告篇一
本调查旨在研究近年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程度,从地区、高校层次、学历层次、专业、个人意向等方面对专业对口的情况进行分析,从已经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近5年)和即将就业的应届生的就业意向两方面综合调查,并分析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对职业发展可能存在的影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次调查中,针对已就业人员,在全国范围内采取网上调查和实地随机调查形式进行调查,针对应届毕业生,在全国有代表性的地区(北部选择北京,中部选择河南、湖南,南部选择广东),选择不同层次的高校采取实地调研形式进行调查。本调查实地调研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6份。网络调研问卷完整填写量为94份,实地调研和网络调研共收到990份有效问卷。
1.性别
接受此次调查的大学生性别比例为男生56.38%,女生43.62%,男生略多于女生,但性别比例基本均衡。
2.学习层次(学历)
接受调查者专科(高职)占25.53%,本科占29.79%,硕士研究生占28.72%,博士研究生占15.96%。本科生所占比例最高,除博士研究生外,其他三个层次的调查对象人数比例相差不大。
3.最后获得学位的学校层次
接受调查者的最高学位获得学校分布于各层次,其中“985”高校或中科院占31.91%,“211”高校占10.64%,非“211”普通本科高校占34.04%,高职高专校占23.4%。学校层次中位于中等的非“211”普通本科高校比例较高,其次是“985”高校和高职高专学校,构成结构既有普遍性,又均衡兼顾了较高和较低层次的高校。
4.获得最终学位大学所处地区
接受调查者最后就学的大学所处地区主要位于中南部,其中中西部内陆占42.55%,南部占36.17%,另有小部分属于北部(12.77%)和中部沿海(8.51%)。
5.所学专业
接受调查者的专业分布为理科(自然科学)占59.57%,具体学科根据受调查者的填写有数学、化学、生物、力学、经济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科学、环境科学、医药、护理、园林、道路施工、土木工程等专业;文科(社会科学)占40.43%,具体学科根据受调查者的填写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经济学、会计、财务、英语、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专业分布较广泛。
6.所学专业就业面判断
受调查者对本专业的就业面判断,认为就业面广和限于专业相关领域的分别为约40%,认为就业面窄、需求量小的占18%。主观判断总体较为乐观。
7.年级
受调查者中已毕业工作的大学生和在校生约各占一半,具体而言,20xx年的应届毕业生占18.09%,非应届的在校生占26.6%,20xx年及以前毕业生占55.32%。在校生和非在校生各占约一半的情况让两类调查对象较为平衡。
8.未来工作的专业对口意向
接受调查的在校大学生对未来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的意向为,严格限本专业的占7.06%,与本专业相关即可的占56.47%,对专业无要求的占17.65%,不想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占18.82%。可见在校大学生对未来工作的专业要求不严格,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对就业的专业要求宽松。
9.对未来的工作设想
接受调查者对未来工作设想情况是,56.1%的人表示不清楚,但都愿意尝试,42.68%的人表示考虑得很清楚,还有1.22%的人从来没想过工作的事。对未来工作呈积极态度的人接近99%。
10.就读学校及院系的职业规划指导情况
接受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15.66%的人接受过所在学校和院系3次以上职业规划指导,53.01%的人在入学时接受过职业规划指导,还有31.33%的人从未接受过职业规划指导,未提供职业规划指导的学校或院系超过三成,比例偏高。
11.所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对口情况
接受调查者中,有略多于一半的人所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部分相关,剩下的一半中,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完全对口的占26.83%,不相关的占20.73%。可见,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达到八成。
12.就职年份
接受调查者中,就职年份在2年以内的占67.12%,2年到5年之间的占26.03%,5年以上的占6.85%。大部分就职年份较短。
13.对现在工作内容和状态的态度
接受调查者中,对当前的工作状态很满意的占15.94%,表示一般的占71.01%,表示不满意的占13.04%。
14.认为专业不对口对工作发展有无影响
接受调查者中,认为专业不对口对工作发展影响很大的占17.33%,认为影响一般的占70.67%,认为没有影响的占12%。其中认为专业不对口影响一般的与对当前工作状态满意度一般的比例非常接近。
15.目前是否有跳槽打算
接受调查的工作者中,目前没有跳槽意愿的占22.67%,有适当机会可以考虑跳槽的占70.67%,时刻寻找机会跳槽的占6.67%。对于跳槽表示不急切也不排斥的态度较平和者所占比例,与对目前工作状态满意度一般的比例一致。
16.专业不对口对跳槽意愿的影响
接受调查者中,认为专业不对口是导致跳槽的原因的人约占60%,认为想跳槽是由于专业不对口以外的其他原因的约占40%。全部或部分由于专业不对口导致跳槽想法的超过被调查者的一半,说明专业不对口有可能影响职业发展和延续性。
对于文科(调查对象中包括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经济学、会计、财务、英语、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和理科(调查对象中部包括数学、化学、生物、力学、经济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科学、环境科学、医药、护理、园林、道路施工、土木工程等专业)学生所认为的本专业就业前景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就业面广的学生中,文科学生超过2/3,理科生只有略多于两成(图1)。文科(社会科学)由于所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经济各方面较为贴近,兼容性较强,所需应用的场合较多,学生对于专业就业面的预期较为乐观;而理科(自然科学)由于所学内容专业性和排他性较强,学习对象的特定性导致就业的兼容性不够,学生认为就业面的范围要求较为严苛(限与专业相关,就业面窄)。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就业面的预期不同,因此未来工作意向也有差异。文科学生受访者未来意向工作与专业相关或对专业无要求的比例均高于理科学生,但表示不想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受访者,在理科学生中所占比例(26%)大大高于文科学生比例(8.6%)。
调查结果表示,文科学生就业意向灵活性较强,可接受范围较大,对专业相关的要求低,对本学科的认可度较高。理科学生就业意向或较严格地限制为本专业相关,或对专业认可度不高(表现为不想从事所学专业工作)。这与以往理科生就业率高于文科生就业率,理科就业面相较文科更广的认识有所差异,但也能得到解释:因为以往的理科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选择自主性较乐观,使得现在的理科学生仍坚持未来就业与专业相关,而过去不容乐观的文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使得现在的文科学生越来越放宽专业限制标准,降低就业要求,造成了“文科学生就业面更广”的这种认知假象。
总的调查结果中,学校进行过一次职业规划指导的占53%,集中指导次数大于3次和为0次的分别占15.7%和31.3%。对受访者的学校层次进行分类分析后发现,不同层次的高校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的差异较大。高职院校由于其“职业院校”性质,学生就读的结果是面向就业,因此比较关注学生就业问题,进行过3次以上职业规划指导的超两成,进行过一次职业规划指导的近七成,而没有进行过就业指导的约一成。其次为非“211”本科院校,进行过职业规划指导的近七成,从未进行过就业指导的约三成。“211”高校职业规划指导情况差别较大,进行过3次以上职业规划指导的超过四成,是四类中比例最高的,但其中从未进行过职业规划指导的也超过四成,使得总体职业规划指导平均情况处于较差水平。“985”高校进行过三次以上职业规划指导的仅为7.4%,为四类中的最低值,从未进行过职业规划指导的比例超过四成,总体情况为最差(图2)。
调查数据显示,高校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的情况与自身的定位是相关的,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面向就业的职业技术人才为主,故非常重视职业定位和指导;非“211”本科院校在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方面弱于“211”和“985”高校,毕业生直接就业的比例也较高,进行就业指导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从就业方面下功夫也能有效地提升在同类学校中的竞争力。而“211”高校和“985”高校均属于研究型高校,更倾向于培养学术领域的专业人才,也鼓励学生继续深造,故不是特别关注就业;同时由于学校层次和知名度较高,其学生在择业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种种优势使得学校不那么担心学生的就业问题。
对于不同层次学校的毕业者,就业与所学专业对口情况是,“985”高校和“211”高校略优于非“211”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学校,但差别不明显。虽然学校层次差别较大,但高职高专学校和非“211”本科高校已通过较好的职业规划指导,有效地缩小了在就业方面与其他两类高校的差距,充分说明学校进行适时恰当的职业规划指导作用明显。
虽然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中,理科生对专业对口程度要求较高,但对实际已就业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情况并非如此,所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对口情况中,不相关的比例在理科毕业生中的比例为文科毕业生的3倍多。具体而言,理科毕业生中,从事职业与专业完全对口的约占三成,稍高于文科毕业生,部分相关的约占四成,不相关的约占三成;文科毕业生中,从事职业与专业完全对口的约两成,部分相关的约七成,不相关的仅一成(图3)。
调查结果一方面说明理科学生虽然对就业专业契合度要求较高,但在实际就业中,其被接受范围更广,一些用人单位在某些职位没有明确专业要求时,更偏向于招收理科生,使得理科生就业可塑性更强。而文科生虽然就业意愿宽泛,但实际就业中,用人单位对其专业相关度要求较高,能从事不对口工作的比例很低。另一方面,对于“是否对口”和“对口程度”的判断,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由于文科所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各方面贴近的可能性更大,成为“万金油”的可能性更高,因此文科毕业生做出“从事职业与专业相关”的判断的比例更高。
同时,理科毕业生的专业不对口比例较高也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理解,一是专业对口程度不高使得所学专业知识利用率不高,未能充分做到“人尽其才”,某种程度上是对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浪费,此为欠佳的一方面;二是说明理科的就业灵活度高、适用面广,经过系统理科知识训练的人在即使相关度不高的岗位也能胜任,较具逻辑性的理科思维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此为具有优势的一方面。
在调查中表现出的就业意向受学历的影响较为明显,学历越高对就业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要求越高。在校博士生有八成期望未来工作与专业相关,剩下两成则表示不想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受访者中没有一人表示对就业的专业无要求。这说明博士生对未来就业的行业领域定位较清晰,较长年份的学习和专业领域研究,对于未来工作的定位有所帮助。受访的硕士生也是近八成表示未来工作要与所学专业相关,而对专业无要求和不想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各约一成。这说明硕士生对未来工作定位也较清晰,但是相较博士生,能接受不限专业的工作,其灵活性稍强。对于大学本科和专科(高职)的受访者,期望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分别为略多于四成和不到四成,而专科(高职)的受访者中表示对就业专业无要求的,高达近四成(图5)。这也表明了较低学历的在校生对于就业对口的期望较低。
实际已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对口情况与在校生的就业期望基本一致但略有差异。从事与专业(完全或部分)相关的比例最高的是硕士学历,最低的是本科学历。专科(高职)学历的毕业生由于在校接受过面向就业的专门系统的“职业教育”,有较明确的就业去向,虽然在校生对就业对口的期望不高,但实际就业对口情况尚可。本科学历的就业者的实际对口情况与期望较一致,均处于较低的比例。而博士学历的就业完全对口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几类,超过四成。
调查结果显示就职年份对跳槽意愿有一定影响,就职2年内和2到5年之间的受访者,表示不打算跳槽的比例均约两成,而就职5年以上的受访者该项比例翻了一番达四成。说明工作年份越长,工作的稳定性越强。还有约一成的工作2年内的受访者表示时刻寻找机会跳槽,由于工作年份短,对工作的适应性和工作资源的积累都不够,跳槽的成本也较低,于是工作中稍有不顺就容易激起较强的跳槽意愿。
同时,就业的专业不对口对跳槽意愿的影响较小。受访者中表示跳槽完全是由于专业不对口的仅占4.5%。而专业不对口对跳槽的影响随着工作的进行和深入会继续变小。认为跳槽的原因完全是专业不对口的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本身没有跳槽打算。而认为专业不对口不是跳槽的主要原因的人中,超过八成的人表示有适当机会可以考虑跳槽,这说明实际工作中,跳槽和专业不对口没有直接联系。
就职年份对工作内容和状态的满意度影响较大,就职2年内的认为现有工作很满意的仅占13%,工作2到5年之间的认为很满意的占17.6%,工作5年以上的该比例达到一半。而工作2年以内的受访者有近五分之一明确表示对现有工作不满意,但是工作2年以上的没有此表示。
对工作不满意者有略少于一半人表示在时刻寻找机会跳槽,这是不难理解的。同时,对现有工作满意的受访者也有略少于一半的人有跳槽打算,他们表示有适当机会可以考虑跳槽,虽然该比例与对工作不满意的受访者的该项比例很接近,但是含义完全不同。对工作满意者的跳槽意愿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平台,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虽然对现有工作满意,但是也愿意尝试新的岗位。可见跳槽的原因并不都是负面的。
各高校应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加强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一方面,开设一定量的职业指导课程,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集中的职业规划指导,在大学生入学时就进行相关指导说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课程内容和心态变化,实时跟进,及时关注和解答学生们与职业规划相关的困惑和问题,使大学生有正确的职业心态和积极进取的职业观,客观冷静地认识自己,为毕业后顺利对口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高校应重视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的接触,加强“社会课堂”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勤工俭学的机会,寻找和开辟实习和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对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的了解,明确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尽早制定就业计划。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吃苦的精神为出发点,提高个人的学业水平和职业核心竞争力。
我国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促进了高等教育均等化发展,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也不断增加,相对于岗位数量,毕业生供过于求的态势愈加明显。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就业对口率势必打折扣。在这种环境下,高校的人才培养亟须与市场对接。
要控制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在源头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停止大学扩招,合理设置高校专业与名额,参考市场导向,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广职业技术体制,通过职业大学的教育渠道,培养训练有素、职业感强的毕业生,达到解决就业率和对口率低的难题,加快我国转型时期的产业升级。
民办高校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财政性经费创办的高校,在过去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在近年其优势逐渐显现,尤其是由实体企业出资创办的高校,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是在为企业储备专业技术人才,采用“工学结合、就业直通”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对口就业的可能性。虽然目前对于民办教育的分类管理模式尚无定论,但实业界和学术界都进行了关注和讨论,应积极鼓励民办高校的发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高等教育,倡导以企业为支撑的民校自己根据需要培养人才,自己解决对口就业。
校企合作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模式,企业创办的高校应加强同其他企业的合作,而没有企业背景的高校更应寻求和加强与多方的合作,与企业签订人才供需合同,展开“订单式”培训,开拓和丰富学生的就业渠道。
最后需要注意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应过分夸大就业专业对口的重要性。对口就业固然是充分利用了教育资源,减少了人力资源和知识浪费的现象,但在不能保证对口就业的前提下,更应重视求职者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挖掘和发挥个人潜能,规避不对口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对于求职者个人,应勇于尝试不对口行业的工作,进行行业了解和职业规划,主观上增强就业的灵活性,分析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寻找个人能力和兴趣与不同行业工作的契合点;同时加强通用知识技能的学习获取,例如外语能力、计算机使用、软件操作等,增强自身在各行业的适应性和兼容性。
其次,对于用人单位,也应改变不合理的招人条件,例如有些基层管理岗位,用人单位接收文史、政管等专业的学生,却拒绝数理专业的学生,这是在求职者公平竞争的起点上进行了区别对待,这种招人方式应得到改善。另外,用人单位应鼓励各专业交流,吸收具有不同视角的新鲜血液。
再其次,从职业发展和延续性来看,对口就业不具有必须性。就业者对于工作满意度的判别,对口与否所占比例很低。一旦进入职场,就不需要刻意强调所学专业与工作内容的差异,毕竟无论对口与否,差异是肯定存在的,而个人扎实的基础、全面的知识、协调的能力、谦虚的态度,对于职业发展和延续都是很重要的。同时在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时,有适当机会可以考虑跳槽,更说明了职场中可塑性的重要。职业延续固然能让个人厚积薄发,但是职业的流动性也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重要方面。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书 学生专业调查报告篇二
一、 前言
本课题在xx各高校进行抽样调查,最终获得400份有效问卷,用spss创建数据库,主要利用频数分析和t检验分析等方法来分析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的特征及原因。
在我国,有许多大学对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这个课题进行了认真而长期的调查和研究,并且得出了结果,对其原因进行了系统而仔细的分析,而后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如北京教育科学院潜能研究中心就北京高校的大学生专业学习状况进行了分析,主要调查了高考选报专业时考虑的因素和高考志愿决策者两个方面,本课题的研究是从多方面来分析的,可以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些建议。
二、 研究方法
1. 调查对象
我们在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北大学城的商专和师专等学校对在校学生采取偶遇抽样等非概率抽样方法,涵盖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有一本、二本、三本和大专四个等级的学校。发放问卷4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率为90.9%,其中男女生比例为1:1 。
2. 调查工具及分析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阅读大量的有关专业满意度的材料和国内各种期刊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次调查及报告提供理论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有两大部分构成,分别是“个人资料”,“专业满意度调查”。在第二部分我们主要根据专业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共设置了19个指标。2.3 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所学的spss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问卷中的数据进行了处理,有性别对比组、年级对比组、相关分析等,并对其进行逻辑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3.1个人因素对专业满意度的影响
在调查中我们得出:对专业非常满意的只有8%,比较满意的有43.8%,一般的有38%,其中男生只有4.5%的人认为对专业非常满意,23.8%的认为比较满意,15.3%的认为一般。女生只有3.5%的人认为对专业非常满意,20%的认为比较满意,22.8%的认为一般。总体上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还是比较满意的。
我们可以从表1中看出大一有15.5%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大二有9.7%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大三有5.6%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大四有3.6%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这说明不同年级在对专业的认同上是不同的,因此专业满意度也不同。
在调查中来自城市的学生对自己专业不满意的有10.3%,来自乡镇的学生对自己专业不满意的有10.2%,这说明地域不是影响专业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在表2中可以看出一本学历的学生有5%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二本学历的学生有13%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三本学历的学生有8%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专科学历的学生有15%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学历不太重视,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在意学历对专业的影响的。学历的高低对大学生专业满意度是有影响的。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满意度也不同,总体来看,艺术类对自己专业的满意度最高,这也与他们的性格和爱好有关,一般报考艺术的都是自己比较喜爱的专业,所以满意度要比普通类的要高,其次是理工科的学生专业满意度也比较高,由于理工科的学习的是比较实用的知识,他们自己也比较有信心,所以满意度也比较高。文科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满意度略低于理工科,但比其他类的要高。
3.2学校的设施对专业满意度的影响
学校的设施的高低是一个学校优劣的重要指标。优美的环境,完善的学习设施,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学习氛围,一流的老师……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自然会是学生对这个学习满意,进而对自己的专业满意。
学生来到学习,首要看到的是学习的设施,在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学校硬件设施满意度的调查中,对学校硬件设施非常满意的一本的学生有61.9%,二本的学生有14.3%,三本的学生有19%,专科的学生有4.8%。学校的硬件设施会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满意度。
在调查中我们看到:有4.3%的学生对自己专业课老师非常满意,有38.8的学生对自己专业课老师比较满意,有46.3%的学生觉得一般,有9.3%的学生不太满意,有1.5%的学生很不满意。老师的讲课方式也是影响学生专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老师讲课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的感兴趣程度,进而影响专业满意度 。
从表四可以看出:在被调查者中有51.8%的学生所在院系都有社会实践,48%的学生所在院系没有社会实践活动,这也是影响学生专业满意度的一个因素。学校多举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进而提升对本专业的满意度。
从表5中看出:有13%的学生所在院系对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69.5%的学生所在院系偶尔对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17.5%的学生所在院系没有对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经常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增加对本专业的兴趣,进而可以提升对本专业的满意度。
经过在大学一段时间的学习,93%的学生对其专业都有一定的了解,只有少数学生还对专业不太了解。98%的学生在对待专业课上都比较积极,都会完成自己的任务,只有少数学生持消极怠工的态度。可见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学校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增加学生对专业的马满意度。
3.3 专业自身对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影响
专业是一个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对本专业的学习程度、对本专业的忠实程度…..都会影响个人发展。但本专业的`社会认知程度、就业前景….都会影响个人对本专业的满意度。
从表6中可以看出:对就业前景乐观的有7%,对就业前景比较乐观的有41.3%,对就业前景一般的有37.3%,对就业前景不太乐观的有13%,对就业前景非常不乐观的有1.5%,总体看来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持积极的态度的,这也是学生对自己专业满意度高的另一个原因。
从表7看出:有44.5%的学生认为到时毕业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6.8%的学生不会从事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有48.3%的学生会视情况而定。专业未来的发展对大学生是否从事本专业有很大影响。
从调查中还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现在还是很有信心的,认为自己会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并且收入会达到一般之上的水平。
从表8中看出有6.5%的学生认为自己专业未来需求量非常大,有49%的学生认为自己专业未来需求量比较大,有38.3%的学生认为自己专业未来需求量一般,有6.3%的学生认为自己专业未来需求量比较少或很少,97.3%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还是充满信心的。
3.4 社会对本专业的认知程度
不管是学什么专业,最终都会走向社会。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量很对本专业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本专业的就业。但学校是在育人的同时,也是一个为社会做贡献的事业单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此,学校设置的专业也都是社会需求的专业,只不过需求量的多少不同。
从表9中可以看出33%的学生认为社会对自己的专业评价好,有51.5%的学生认为社会对自己的专业评价一般,有11.3%的学生认为不理想,只有4.3%的人不知道,社会对各个专业的期望值不同,对各个专业的评价也不同,但各个学校设置这些专业肯定有他的社会用处,所以学好本专业是走向社会之前所必须做的。
四、 结果与讨论
4.1 整体满意度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90%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持肯定态度,还是比较满意的。很多学生愿意在本专业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争取有更高的发展。
4.2专业满意度指标分析
影响专业满意度的指标很多,但总体来说主要有三个:专业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专业潜力与前景是影响专业满意度的最重要指标。因为它关系到将来的人生发展问题,譬如就业。就业是青年一项突出的需要。青年要进入社会领域、获得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有赖于自己的职业。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强。学生本身的素质和技能以及专业方向是用人单位最为注重的方面,决定着能否顺利就业,因此成为学生们关注的焦点也不足为奇。专业本身的设置要符合社会的要求,要让学生学习几年有用武之地。
一般刚入学的学生对专业的了解都比较少,而且专业认同感低,他们觉得自己的专业前景不好,专业满意度都比较低。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个人阅历的增加,他们开始对专业有所了解,专业认同感逐渐增加,因此高年级的学生的专业满意度普遍比较高。
学生在此方面的担忧有诸多原因,例如对自身和专业不够了解而盲目填报导致丧失兴趣,或是被调剂到现专业,或对本专业就业信息不够了解,或对专业方向不满意,又或是社会对该专业方向的需求发生改变之类。
纵向看,学校方面指标的满意度提升无形中激励了学生,珍惜各种资源和机会,在学习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呈现出学习能力的现象。
横向看,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专业定位不同,个人的性格气质也不同,尤其是在各个人不同的学习适应方式上有很大区别。因为之前对专业各个方向不够了解,对专业要求的学习能力也不够了解,心理准备难免不足。而之前对专业有所误解,或不适应学校的专业学习任务安排,或因为兴趣发生变化,这些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对专业的不满。
刚跨入大学不久的低年级生对于大学的憧憬较高,很多人基于过去对相关学科的成功体验,或受到这些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吸引,在进入大学时都胸怀大志,目标远大,但现实可行性却较低。高年级生在实现自身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受挫,开始意识到最初的目标过于理想化,而重新制定更为现实可行的人生规划,由于和寄予该专业的期望产生出入,对专业的满意度自然有所降低。另外,随着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加深,与低年级生的盲目相比,高年级生对于专业的满意与否逐渐确定,由于误区等造成的不了解问题被解除,相联系的是由误区产生的满意感消失,专业满意度“真实”地降低了。
一般国家重点大学的设施都比较好,基本上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普通类的学校设施还不太完善,学生对学校设施的不满意,这无形中影响力学生的专业满意度。
现代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在学校都能感受到社会激烈竞争的气息,使他们望而生畏。今年有遇上金融危机,学生找工作更是雪上加霜,这更使在校大学生危机感加强,工作不好找,进而会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产生怀疑,影响对自己专业的满意度。所以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来挽救消极的就业形势,逐渐恢复大学生的就业信心,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满意度。
五、结论与建议
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度都很高,大部分学生现在所学的专业是自己高考时所填的专业,或是已经转过的专业,都比较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一般都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大学的设施一般都比中学的设施要好,也有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不致于到社会上显得茫然,这就激发了学生对本专业的热情,大大增加学生的专业满意度。
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别人对本专业的看法和认同程度。学生在自由时间多看与本专业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多与他人交流,从更深层次上来认识本专业,无形中会提升对本专业的满意度。
学生对专业教师教学水平是否满意是影响学生对专业的喜欢程度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既要考虑到教师原来的专业背景、学识专长,又要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教师要注意从教育对象的个性出发进行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教育教学环境,感染、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不仅愿意而且乐意参与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中去。
学生对学校的教学条件与设施、课程设置、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满意度会影响专业的满意度。所以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应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课程设置应科学合理,人为化的学校管理模式,使学生对本学校产生认同感。
现状反映全国高等教育系统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着的问题及可采取的措施。专业满意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专业设置的合理性,理应得到关注。但从xx年教育满意度调查来看,20个评价指标中没有一个是针对学生而设的指标。对学生主观满意度的忽视是高等教育界无法回避的软肋,是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如何解决?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变高校单方面挑人为高校考生双向选择。高校的危机意识增强,会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实际应用性专业,在教学内容上更切合实情,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到优秀的人才,形成良性循环。这有利于高校的发展,也有利于考生合理择校,促成“双赢”。专业设置应该顺应社会潮流,这也将成为高校教育的主流走向,成为高校机构的主要努力领域。另外,考虑到将来的个人发展,专业设置和管理方面的具体措施应该更加人性化和高效性,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更合理地进行资源利用,节约社会资源。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书 学生专业调查报告篇三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型教育的转化,大学生就业成了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积极的方面看,高校的扩招在人才培养、拉动经济、提高全民素质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使得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世界it业泡沫经济的出现,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着新的更大的挑战。基于这样一种情况,我对计算机专业的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
据美国市场分析公司国际数据公司发表的报告,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科技企业仍然是未来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所以高科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依然非常旺盛。年——年,全球所需的it专业人才约为50万人,年至今全球对it人才的需求将增加到180万——300万人,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t人才的短缺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而国内目前的it教育主要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电子、电信、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如果从市场提供的需求来说,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应该是供不应求的,至少说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毕竟计算机现在已经运用到各行各业。但是之所以出现就业难的现状,其原因就是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一专多能等,因此作为一般本科院校应该怎样加强专业建设、培养特色人才?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又当积极地做出哪些准备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呢?
1深化教学改革,设置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专业结构。
2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知识的准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单单只是书本知识的回顾,就拿计算机语言来说c、vb、delphi、java学生要做到专一而精,还得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中国加入wto之后,商务运作将会呈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国内商务、企业竞争将使得商家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只有那些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具备熟练技能和扎实专业知识的人才能适应全球化贸易市场的要求。尤其是it行业中职业的变化和更替是最为频繁的,它要求从业者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保持这种持续工作的状态。同时一个人学习的技术越先进,掌握的技术越全面,那么这个人的事业发展前景就越广阔,工作选择的机会就越大。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各个企业对信息化投入的比例逐步加大,因此还要求大学生要形成终身教育的观念。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这里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心理素质。因此,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去向要以正确的择业心态、正确的职业评价、科学的就业形势分析为基础,客观分析自己的情趣、气质、性格、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正确评价自己,并进行合理的身份定位。同时,当遇到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当有了合理的自身角色定位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时,才能正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而大多数从业人员的成功经历也告诉我们: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不在收入,而在收获。
“孔雀东南飞”是目前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选择上的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我们应该从客观上分析,经济发达的地区对人才的要求相对较高,再加上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人员已基本饱和。西部基础条件低,正是用人的时候,对人才的需求供不应求,特别是刚刚兴起的计算机技术,在辽阔的西部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有利于让自己在供职的岗位上脱颖而出。总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去选择工作,不再局限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报酬丰厚的岗位,以期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就业难还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用人单位盲目的设置各种障碍,像是性别差异、专业对口、尤其是工作经验。据调查,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同学只进行过简单的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独立完成对某个系统开发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但是企业在招聘时都特别强调工作经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许多中小企业他们不像三资企业那样可以为你的潜质做投资。相反,他们需要的是一经录用便可创造价值的人,因此不愿承担学生前期工作培训的成本。更担心培养好以后又容易引发毕业生跳槽,造成企业的损失。对于中小企业的种种顾虑,一方面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专业培训机构的培训来提升自己的工作技巧,弥补自己的经验不足。另一方面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大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到企业打工甚至免费实习以积累工作经验。
大学生就业,最关心最急需的是就业信息,目前大学生的信息收集主要靠学校各自为阵,自己向用人单位发函,自己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比如制作能体现自己特色的自荐书,建立个人网页或网站,利用网络资源,时时了解相关就业情况。
总之,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高校自身的努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各用人单位的共同支持。此外,政府部门也应当积极地为毕业生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从而形成良好的就业形式。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书 学生专业调查报告篇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各行各业的人员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而各行各业对文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明确文秘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取向,合理地以市场为导向,健全我校专业分配机制,并为引导我校文科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提供依据,特地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此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部分大一、大二、大三学生,我们为此作了这次文秘方向就业情况的调查。
为了收集足够的、真实的和有效的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对文秘就业取向的认识,我们将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1.商务行政助理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严谨踏实、谦逊诚恳、耐心细致,掌握组织系统日常办公事务处理技能的行政助理类高等技能型专门人才。
2.公关秘书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较强的商务活动策划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公关与商务谈判能力,熟悉公关工作事务,能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公众形象的高等技能型专门人才。
3.客户服务与管理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较强客户服务理念,较强客户管理与开发能力,较强营销活动组织策划、人际沟通与现代信息管理能力,能为所在组织系统创造服务附加值的高等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15份,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1.百分之七十五的同学在就读文秘专业前都不看好本专业,他们之所选择本专业,是因为文化分数不够,被专业调剂过来的。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对本专业的学习后,大部分人都对本专业充满信心。他们认为文秘的就业前景十分的好,市场需求十分大,找工作容易,但是也有一个不足,就是工资不高。
2.所有被调查的对象都的认为,现在社会对文秘工作者的能力要求都很高。在回答“您认为现在社会对文秘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有哪些”这一多项选择时时,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同时选择了a.b.c.d.e所有选项。由此说明,大家对文秘这一专业的能力有求有足够的重视。
3.文秘专业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在调查问卷,在回答“您有参加多关于本专业的社会实践吗?”这一问题时有百分十七十三的同学的回答是没有,剩下百分之二十七的同学的回答是偶尔,没有一个同学的回答是经常。由此可以看出,文秘专业的学生很少有参加社会实践的。
1.文秘专业现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人认为文秘这一专业学起来很容易,因此在课外并没有花多少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并且报考本科专业的人当中有想当大的一部分人没有报考本专业。
2.大一的同学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不愿意学习文秘这一专业,但是我们通过对学习本专业两年半的大三同学的调查,发现现在大三的大部分同学都很乐意去接受这一专业,并且有百分之六十的同学表示,将来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
3.老板的秘书不仅仅只要听从于老板,而且要自己学会看事办事,现在社会需要的秘书是技术型的,创新型的应用型的,只会听老板办事的秘书已经不能适用需求。
经过对文秘专业学生的了解,针对调查的结果显示,现给出以下参考意见。
1.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增强沟通表达能力,为就业增加砝码。
2.多利用课外时间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努力掌握专业知识与教师心得体会技能,培养各方面能力。
3.增强信心,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不断充实自我,历练自己,伺机而动。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书 学生专业调查报告篇五
[摘要]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情况,我们对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的100名学生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总体较为满意,一些热门专业较受欢迎;填报专业不科学;选择专业趋热避冷等,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专业,满意度,大学生,就业
许多高考考生和家长特别重视专业的“前景”,他们认为的“前景”就是学这个专业今后能够使他们更体面,如机械、电气、土木、通讯等专业。的确在这个时代,谁不愿意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获得应有的高收入呢?这是我们应该考虑,并且值得去追求的。如果有这个能力,就应该鼓励去报考这样的专业。然而,这些学生对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是否满意呢?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查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各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是否满意,通过调查找出满意或不满意的原因,使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性格和专业的未来前景等方面来选择专业,使其更好地成才,也使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能了解到学生的意愿并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此问题。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的形式,于20xx年7月,随机抽取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的105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张,有效率95.2%,其中男生占56%,女生占44%,基本符合我校在校男、女生的比例。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制统计图表。
本次调查包括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报考专业方面),以及转专业和学习第二专业的意向和动机等几个方面。
1.总体较为满意
有63%的被调查者认为较为满意:其中有占总体32%和5%的同学认为“满意”和“非常满意”。其实这个结果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了学校特色专业的学生,大都高考分数较高,加上他们对学校专业的了解程度较高,从而选择了较好的专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对专业越了解,在选择专业时就越理性。
2.一些热门专业较受欢迎
3.填报专业不科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在填报志愿时对专业方面的信息了解的很少,而且容易受父母、亲友、媒体等的影响(如下面两图所示)。
很不了解
比较不了解一般比较了解很了解0%
自己的兴趣
该专业非自己填报
报纸杂志等媒体的报道亲朋好友的建议父母等人的意愿10% 20% 30% 40% 50% 图1:报考前对专业的了解程度
0% 5% 10% 15% 20% 25% 30%
图2:当初填报志愿时的考虑因素
另外,有22%的同学认为填报志愿时对决策影响最大的是自己,有21%的同学在选择专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有23%的同学目前所读专业不是高考填报的第一志愿。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对高考的招生信息了解不够,自我认识不全面,没有合理权衡学校、社会、个人等因素,又缺少必要科学的指导,往往只凭个人经验或简单了解就盲目做出专业选择,以致于学校招生计划与专业实际招生情况不相符,只能通过专业调剂来解决,但这种调剂的结果往往并非学生心目中理想的专业。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些大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的,但是,到了大学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自己对学习的专业还是不满意。那么,为什么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的专业后来却还是不满意呢?这主要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学生本人对自己兴趣的把握可能不准确。高中学生对大学某专业的兴趣往往来自于自己对中学相关学科的成功体验,或者是受到这些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吸引,等等,严格地说,这些都不是对专业的直接兴趣。为了能较好地把握自己的兴趣所在,以便给选择专业提供较科学的参考,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去参加一些高考填报志愿的测评,这样选出来的专业应该比较适合自己。
其次,影响专业学习的因素,除了专业兴趣外,还与从事某一专业或职业的生涯动机,个人学习某一专业或从事某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以及个人的个性特点等有关,这些都是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中应该重要考虑的方面。
4.选择专业趋热避冷
相当多的考生有一种只凭分数填报志愿的倾向。高分报“热门”,低分冷门碰运气。于是社会上相继出现了物理热、计算机热、生化热、建筑热(理工类)等“专业热”;另一方面则是师范冷、“农林水地矿油”冷。许多考生凭高考成绩完全可以考上其它专业,但由于不切实际的盲目赶“热门”而失去了升学的良机,十分让人惋惜。
另一部分考生则受从众心理的影响,自己拿不定主意,“儍子过年看邻居”。左右观望,最后随大流,看大多数人报什么专业,自己也报什么专业。认为既然大多数人都这样选择,那这个专业肯定错不了。他们既不考虑自己的优势,又不知道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专业选择中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导致很多人都集中在某些热门专业上,但这几年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新兴的职业种类又非常之多。尤其是wto时代的到来,更是冷热转换频繁;实际上之前的冷热门专业,家长和考生的看法已出现了差异。有关资料显示如下:
表1-1 考生眼中的15个热门专业
表1-2 家长眼中的15个热门专业
出现“热门”专业不足为奇。因为社会也许在某一时期对某种专业人才处于紧缺状态,大量需求。因此,很多人都报考此专业,从而形成热门。这样形成的热门不是坏事,它既满足了社会对某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使毕业生各得其所。这种热是正常的,理性的热,这对社会,对个人都有良性导向作用。
但是,有时候在起始尚属正常的“热”,由于大多数人不断推波助澜,会走向极端,使这种“热”,脱离社会需求,产生种种弊端。正如大街上的时装一样,一旦大家趋之若骛,很快就会“臭大街”,成为人人都不理睬的“甩货”。热门专业的人才一旦过多过滥,就不再是“紧俏商品”,而成为廉价的处理品乃至积压滞销产品。
盲目争挤热门,势必造成严重后果。一方面可能失去升学的良机,另一方面即使考上了热门专业,也可能因为不适应该专业的学习,而给本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5.转专业的难度较大
在调查中,有39%的同学认为自己想过转专业,其中最希望就读的专业有:经济管理类、会计、法律、对外汉语、艺术设计等;其中,对于“想转专业的主要原因”,有20.5%的同学认为“自己不感兴趣”,有18.0%的同学认为“就业前景不好”。对于“如果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又没有可能转专业时的选择”,有20.5%的同学选择“通过考研,转变所学专业”,有2.6%的同学选择“通过出国留学,转变所学专业”,有18.0%的同学选择“将就着学”。
我们认为,对于那些有意向转专业的同学,学校应当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毕竟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不会有太大的积极性。然而目前学校关于转专业的政策为:“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学科类中平均学分点排名前5%学生可以跨学科选专业(艺术、体育、特招生除外)”。我们认为这个要求应当适当降低一些,让那些打算转专业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
6.学习第二专业未能如愿
在调查中,有37%的同学打算学习第二专业(双学位),其中有34%的.同学是因为感兴趣,有43%的同学是因为补充知识的需要。
然而,据了解,目前我校还未出台关于开设第二专业(修双学位)的政策。实际上,开设第二专业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局面,同时也是顺应当今社会提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的。因此,我们希望学校能够从学生和社会的共同需求出发,尽快出台关于开设第二专业(修双学位)的政策,使得广大莘莘学子能尽早从中获益。
我们认为,“爱一行,干一行”比“干一行,爱一行”更符合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 填报志愿方面
考生应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以便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同时也要利用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了解报考政策、各高校招生情况等信息,理性地填报志愿。对高中学校来说,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填报志愿。高等院校则要加大对招生信息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考生对之有比较细致的了解,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而社会应及时、准确、多途径地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例如招生信息、专业简介、专业前景等。学校、教育部门、社会应该在专业情况提供科学、全面、有效的信息及咨询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善,从而使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加科学、合理,最终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2. 专业设置的政策方面
建议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实行辅修、修双专业、双学位等措施,借鉴部分高校在一、二年级按大类对学生实施综合培养,三、四年级再分专业学习的做法。
尤其是后者,使学生可以在两年里通过逐步学习,结合个人兴趣,了解到相关专业的情况,然后重新选择专业。这样的选择更科学,更理性化,既能满足学生心愿,也能有效地协调专业。而且,两年的综合培养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向一专多能和“通用型”人才方向发展。面对将来激烈竞争的社会就业状况,这些学生将会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例如,华东交通大学20xx届毕业生中,具有双学位、双专业、双方向的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青睐,他们因“双证”教育的背景受到用人单位重视,有的还获得较高的待遇,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双赢”。据统计,该校这类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74.85%,超过了全校大学生的平均就业水平。由此可见,这一做法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应当大力推广。
3. 积极调适大学生就业心态
学生在校期间的种种不良心态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将来的择业和就业。作为校方,一是要注意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作用,专职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学习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开拓就业市场,通过介绍成功就业的典型案例,引导他们正视现实、树立信心;二是要积极开展职业生涯心理咨询,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心态,分析心态偏差的原因,耐心疏导,让学生学会心理的自我调控方法。
4 努力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
要重视对大学生学习方面的辅导和学习适应性的指导,使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处理好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之间的关系。大学生也要学会自觉激发学习动机,合理制订学习计划,科学使用学习方法,以逐步提高自已的学习能动性。
5. 指导大学生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高校应明确专业与就业的关系,以市场需求为本,分类规划,拓宽就业渠道,将规划就业、指导就业、自主就业相结合,从整体上对市场饱和专业进行体系重构。
1. 20xx年普通高等院校新增热门招生专业透析,中国教育报,20xx年02月11日
2.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分析,中国教育在线,20xx年05月30日
3. 按学科大类招生:对专业选择有益处,中国教育报,20xx年05月26日
4. 甘肃省4所高校学生就业心态及专业满意度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xx年1月28卷1期
附:调查问卷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书 学生专业调查报告篇六
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国内外油品的紧缺,昂贵的油价促使大型石油企业增大生产规模,加大原油的开采与冶炼。从而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满足企业这项需要。作为石化专业的学生,我们必须随时了解石化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所应具有那些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专业能力,适宜就业方向,更好地施展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石化行业服务!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从石化公司了解到现在石化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及现在石化公司所需怎样的专业人才。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温州乐清分公司了解到,现在石化行业的前景,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石化行业的资金运行的紧缺,促使很多企业关门歇业,从而出现了许多人员的下岗,虽然这样但是石化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是特别紧缺的,特别是管理岗位的专业人才。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对与管理这一岗位的胜任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大学生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实践能力,还有就是自己的动手能力,我们要承认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比现有的老职工都要强,但是他们的实践能力都比较柔,大学生要加强社会实践能力,我们要通过努力,通过学校和社会的不断努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现在石化专业大学生在石化行业的岗位特别多,石油行业经过前几年的体制改革和重组,预计毕业生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各专业的毕业生尤其是研究生仍将是石油工业就业市场上的紧俏产品。只要毕业生愿意到石油行业就业,每个人包括女生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应该是不难的,就石化公司而言,大学生可以到基层的加油站工作,一开始可以先拿油枪,从基层工作开始锻炼自身能力,再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加油站管理人员,特别是加油站的安全管理人员,加油站的计量员,以及加油站的站长等岗位,这些都是石油公司的基层岗位。这些岗位现在特别多,现在石油公司急需加油站的管理人员,由于最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温州乐清分公司要扩建三个加油站,所以需要的石化专业人才也就特别多,石油公司现在对加油站的管理人员的紧缺主要表现在我们现在只能从现有的职工中选出能力比较强的进行综合能力的饿锻炼,这样很浪费人力物力,所以石油公司对大学生的需求也就特别多了,我们很欢迎大学生到加油站这些基层工作锻炼自己。
石化专业学生还可以到油库工作,油库的岗位待遇比加油站的要好一些,但大学生要作好思想工作,在油库工作是一件比较枯燥的是,而且要耐得住寂寞,在油库,特别是到洞库时,那是很寂寞的事,大学生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才可以胜任这样的工作。还有石化学生可以到炼油厂工作,在炼油厂有很多的岗位提供给石化专业的大学生,特别是油气储运的学生,可以做好油品的收发工作,特别是原油的进库和原油输送到机器上的过程,都需要油气储运专业的学生。而且在炼油厂的成品油的运输也需要这样的专业人才,所以说石化专业的就业是很好的,但现在的工作都是合同工的形式,不再有正式工了,就是有也只是原来的老职工了,随着他们的退休,石化将不再有正式员工了,全部都是合同工,但是合同工的待遇还是可以的,一般的社会福利都会给予的,石化还有自己的福利,在这不好说,每个石化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有福利。石化专业学生还可以到石化设备企业工作,特别是油气储运专业的学生在石化设备企业可以找很好的岗位,特别是石化设备的设计方面,拥有相当好的经验,通过专业知识的运用,更好的设计出石化运用的设备,为石化行业的生产设备提供良好的保障。
在油库的设备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能力要求,石化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特别是油库管道的设计铺设,对提高油库的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在油库石化专业的学生还可以管理油库的用电设备,对电器的合理设计以及电路的铺设,用电的安全措施,特别是油库的`防爆措施,运用专业知识更好的为石化行业服务。提高油库的用电安全,使油库成为安全的油库。石化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到油田一线工作,在油田可以运用油品输送工程技术,油田工作是特别辛苦的,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般无法承受油田的寂寞以及工作的艰辛,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到油田工作是锻炼大学生能力的最好岗位,为以后的管理岗位很有帮助。能够提高以后的管理能力,更好的为石化企业服务。
1、提高外语、计算机水平,积累专业经验,使毕业生自身条件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适现在石化专业大学生在石化行业的岗位特别多应。如各石油单位对外合作的任务加剧,需要既懂专业尤其是具有现场经验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外语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毕业生。拥有相关知识的毕业生现在的人才市场十分紧缺,所以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应该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2、加强自身基本的文明礼貌和道德素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工作条件好的单位往往要求也比较高,比如说衣着打扮、待人接物,基本的行为举止和做人的基本素质等方面也影响用人单位的选择。
大学生的形象非常重要,一个人的形象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就业成败,所以说大学生应该注重自身的素质形象,人虽然要外在的美,更需要内在的美。这就要求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
3、现浙外的企事业单位也很多,不妨可以把就业的眼光放远一些。虽然在浙江工作有很多好处,浙江的企业事业单位更喜欢浙江境内的毕业生,这种现象比较明显,但这样存在的就业压力也比较大。为了能够更好的找到工作我们可以放眼远一些,到西部工作,发扬大学生支援西部大开发,通过对原油储备的了解,我国的原油都存在西部不发达地区,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知识才干为西部的建设而努力。通过在基层的工作更好的了解基层工作者,为以后的发展提高保证。
4、在校期间应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多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用人单位对党员、担任过班干部和参加过各类社会活动的学生比较看好。所以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学校大型社会活动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保证。通过这样的锻炼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减少压力,现金就业压力特别大,我们要为自己提供一切可以胜任的机会,把握机会,更要创造机遇。
毕业生就业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指挥棒,运用的好,就会促进学生在学校的全面发展。我们正在与用人单位多方接触,希望能够建立一种长期合作的稳定关系,使学生就业工作能够稳步有序的进行。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书 学生专业调查报告篇七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象 牙塔与现实社会的过度阶段,有的同学选择继续做着梦,有的却已在为自己铺着通向现实的路。埋头苦读、勤工助学、社团、兼职,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打算,第二专业也会成为其中不可忽略的选择。第二专业通常简称“二专”,指的是在一些大学里学生除了本专业以外,还可以通过申请选择修读的第二个专业,其与辅修专业的区别在于完成学业后可以拿到第二专业的学位证书(一般会注明是第二专业),而辅修只有辅修证书。于此相对应的,第二专业也要比辅修完成更多的课程,同时还要撰写毕业论文(而辅修是不需要的)。当然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具体规定,所以我们四人小组对鲁东大学大一部分学院的同学 “关于大学生第二专业”进行了调查,其中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78份。在本次调查中,我们想充分了解同学们对第二专业的态度,包括对学校设置二专专业的看法及选择二专的目的,对报名费用的承受情况和对二专的了解情况等。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想更好的了解二专在同学们学习生活中的所扮演的角色,通过了解的情况,为同学们提供比较有实际意义的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同学们的选择有所帮助。也希望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能够对学校第二专业工作有所帮助。
1、你对目前你所学的专业是否感兴趣? a是b否
2、如今众多企业并不看重第二专业学位证书,你是否还对学习第二专业抱有兴趣 a是b否
3、如果报选第二专业,你更倾向于哪个专业?
a与自己专业有关的b比自己专业就业前景好的c自己感兴趣的
4、如果二专的上课时间和本专业的上课时间冲突了,你会怎么选择? a第一专业b第二专业c两个都不去
5、学习第二专业将占用你大量的课余时间,如果报考了,你能坚持下来吗? a能b到时候在说吧,坚持不下来就退出
6、第二专业的学费对于你的家庭来说可以接受吗? a能b不能
7、报考第二专业的目的是什么?
a学习知识b多拿个文凭对找工作有帮助c打发课余时间d转专业未成功e同学或家人建议f其他
8、你对你所感兴趣的第二专业的了解来源是什么?
a二专所在学院的介绍b师哥师姐的介绍c学校相关网站的查询d其他
9、如果学校增加二专的专业,你希望增加什么专业? a经济类b学术类c技术类d文体艺术类e其它
10、你对学校第二专业的设置有何意见?
从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中可以看出,作为大一即将升入大二的学生来说,是否辅修第二专业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选择。在名义上,双学位教育的培养模式是:本科学生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跨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辅修另外一个本科专业,完成辅修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毕业论文和其它教学环节,总学分不低于一定学分,考核成绩合格,在获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前提下,经学校核准、颁发辅修本科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
可以从调查问卷第一个问题的比例中得出如下结论:大部分参与调查的同学都认为自己所在专业的学习是远远不足以适应社会的,换言之,只单纯完成自己所在专业的学习,不足以提升自己本身的竞争力,不足以获得足够的价值体现。
从第二个问题中则可以看出,对于第二学位证书在竞争中的实际意义,大一的学生也不能做到完全了解。因为认定无法分明,致使对于前路界定十分迷惘,而之所以辅修第二专业或双学位的目的也在于为日后的就业作铺垫。
从第三个问题中显而易见,双学位或者第二专业的.存在对于大一学生而言,唯一的价值或意义仅限在服务于就业前景,而关于充实自身或挖掘自身则占了较少的比例。同时也可以看出,部分学生认为,一旦第二专业与自身当前专业相关联,那麽无论是接受或是继续斗较为容易。二者的相辅相成可以使得辅修变得顺理成章,也同时可以节省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第四个问题只针对偶尔出现的个别情况,得出的结论却与预计认知出现了不符——即选择第一专业与第二专业的人数几乎持平。可见,当第一专业与第二专业出现冲突时,被优先考虑的是二者相比哪一个选项有更大的利益可得。或说,二者哪一个会对之后的影响更大,会对今后的路途更有帮助。
第五题的调查情况基本与预计相符,第二专业将占用大量的课余甚至课上时间,毋庸置疑。正因为如此,该如何坚持或能否坚持成为了辅修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明确的议题。大一的学生经过了近一年的大学生活,对于如何分配时间利用时间,已经有了自己的大致计划。但令人担忧的是,即便如此,这种计划是否合理,是否可以算作充分把握了时间仍然有待商榷。仍有相当大比例的同学在辅修第二专业前,已经无法确定自己能否合理平衡第二专业与第一专业的关系。
相比于前五题的数据,从第六题的调查比例中可以明确得到结论:即便一个学分一百元的数目听来十分庞大,但是明确了辅修专业后,学费并非是不可接受的数目。在调查结果中,大一学生们大多认为,相比于对今后试图获得的生活,前期的投资即便不是微不足道,也是在可以接受且必须投入的范围之内。
第七题所得的数据再次验证了前文的结论,大一学生辅修双学位或第二专业的目的是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做铺垫,而关于兴趣的发挥被放在了较小的比例中。“学习知识”从某种程度上也是服务于“对工作的帮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辅修第二专业咨询时,再三强调“凡学习期满获得第二学士学位者,毕业工作后起点工资与研究生班毕业生工资待遇相同;”,学生对此仍旧并无太大认同感。在调查过程中,有极大部分同学认为第二专业并无足够的影响力,仅是抱着“加重筹码”的心态进行辅修学习。
从第八题中可以明显看出,些年来允许学生修读第二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要求也逐渐降低。但从中也出现了问题,即第二专业的认可度大不如前,第二专业的证书在找工作时一般和此专业的学生一般不具有可比性,但是作为自己第一专业的辅助还是有帮助的,具体的认可度还要看不同的用人单位自己的喜好,这值得报考第二专业的学生深思。
关于增设第二专业,从调查比例中分析可得,几乎所有参与调查者都认为学校开设的第二专业较少,这便引出了一系列问题。
(一)专业较少,选择较少,部分同学对于学校开设的专业没有兴趣,无法辅修第二专业,索性不进行辅修。
(二)专业较少,则对于之后就业工作的帮助也较少,甚至认为辅修了对于今后的就业
工作也无甚帮助,不如不进行辅修。
(三)从比例中可得,经济类人才即便已经日趋饱和,但仍然是学生心中易于就业且收入较高的领域或行业。
(四)同时,掌握一门技术也成了部分学生心目中为日后铺垫道路的另一方式。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书 学生专业调查报告篇八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作为学生,选一个前景好的专业也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参考。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法学专业因其就业面狭窄,已经成为低就业率的一个专业。调查表明,法学专业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比较理性,明显感到就业的压力。调查同时显示,法学专业学生将报考公务员列为就业首选目标,大城市以及经济较发达地区是就业首选地,对就业后收入期望值偏高。
一、就业前景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制建设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经济组织、律师事务所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法律系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泛,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法学专业对人才高素质、高学历需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随着近年来对法学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法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但高学历的法学专业研究生,特别是与经济、国际交往相关联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
二、当前就业形势
“法学怎么了?”这或许是当下所有关心法学的人最想问的问题。从红极一时的“专业龙”变成了“专业虫”;从耀眼的“就业精英”变成了垫底的“就业劳工”;就业已冷到哈气成冰,每年却仍有那么多考生报考得热火朝天。近些年来,法学毕业生就业率低已经成为社会广泛专注的问题。无论是“北大学生卖猪肉”还是“西政学生卖糖葫芦”,种种新闻媒体夸张的背后,是人们对于法学教育的忧思与考量。根据法学专业历年就业情况,形式之所以严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扩招。太多院校跟风设置法学专业,致法学专业太多太滥,才最终导致法学这块“优质蛋糕”变了味。事实也确实如此。据了解,目前我国并未对高校设置法学院系设定统一标准。设置法学专业的门槛过低甚至没有门槛,也使得我国高校出现许多“法学专业目睹之怪现状”,如一些理工院校为升综合大学而设法学;一些专科院校为提升品牌而设法学;一些院校虽设有法学,却没有专职教授,甚至没有科班出身的法学老师……据不完全统计,xx年,我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为292所;20xx年约为560所,4年所增数量几乎与过去20多年积累的数量持平;截至20xx年底,该数值更是达到了634所,法学一跃成为了目前我国开设数量最多的三大专业之一。至此,我国高校的“法学运动”也成功完成了三级跳。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30万左右的法学本科在校生和22万左右的法律专科在校生,比30年前增长了200多倍。一方面高校对法学专业的`招生量在“大步向前”,另一方面,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量却是“步履蹒跚”,这就把大量“法学遗民”堵在了就业的高速路口。
②司考。号称天下第一难的司法考试,作为法律职业的准入制度,阻碍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前进脚步。
③专业教育。法学专业就业面的狭窄及其过高的门槛,目前高校的法学教育也只是根据传统着眼于培养在法律职业部门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才,而没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着眼于更为宏观的市场需求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对脱节。
④法学是一门社会学科,要求必须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就拿律师行业来说,律师所提供的商品是服务,所出卖的是自己的办案经验和法学知识的结合物,是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法学知识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这就需要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要有一定的办案经验,这样才能很容易的找到法律工作,而其恰恰正是法学毕业生所缺少的。一定程度上正是法学专业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脱离社会实践的法律知识是没有生命的。
⑤期望值过高。法学学生毕业后更青睐机关单位,对薪资、社会地位的要求比较高。
三、直面困境,问计未来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法学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尽早培养一些以后需要的素质,尤其是一些综合素质的提高,法学毕竟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至关重要,只有在学习期间锻炼这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所学能为以后所用,这样方可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去;另一方面,毕业生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领域,像在地域选择上可以考虑艰苦地区,在具体职业的选择上,不拘泥于传统的法律职业,而去选择一些新兴职业。
由于法学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专业学生在充分学好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还要深入生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到公、检、法机关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实习,学习实务操作,获得一些经验,并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法学天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所以学生绝不能脱离社会,否则就是闭门造车。
法学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四学习时,只要有各种可能的就业选择,都要尽最大努力去尝试(主要是参加各类招聘会和人才交流会)。
学生可以选择考研、参加司法考试、参加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等来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要,学习一技之长,比如速录技术,进入法院当书记员也是不错的就业渠道之一。最关键的是不要眼高手低,有时并不是没有就业岗位,而是学生不愿去做而已。
我国目前注册律师大约有14万人左右,律师事务所1万多家,每9000人平均拥有一名律师,其中北京是每1300多人拥有一名律师,上海是每1800多人拥有一名律师,而美国纽约是每200人拥有一名律师。从律师的地区分布情况看,发展极不平衡。广东、北京的律师都在万人以上,大约占到全国律师总数的17%,而青海省只有400多名律师,个别牧区只有一名律师。全国律师每年办理业务大致在900万件左右,业务收入在90亿左右,律师人均收入在7万元左右,平均每件收费在千元左右,但是律师年收入仍然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北京最高,律师人均年收入达到26万元,上海也在20万左右,江浙在7万元左右,广东在5万元左右,而在有些西部省份律师年平均收入也就只有5000元左右,甚至更少,其差距在十几倍乃至几十倍。
无论是执业人数占整个人口的比例,还是律师界中高学历、外语人才所占的比例,以及中大型律师事务所占律师事务所总数中的比例,中西部律师业与东部发达地区律师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特别是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直接导致律师收入的差距悬殊,并且这种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改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东部与中西部律师业发展的巨大反差,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律师正在向东部地区转移,这种转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符合人才流动规律的。
因此,综合以上来看,从个人生存和利益来考虑,北京、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律师业发展环境最好,也最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当然,我们不能光看这些平均数就认为律师行业形势一片大好。律师是强弱差距悬殊的行业,知名大律师年收入上百万、上千万的都有,但有很多律师都是疲于糊口,年收入不过万,有的甚至无钱交纳年检会或会费而被迫转行。对于初入行的律师来说,90%的其收入都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虽然说成功的标志不是钱,但是对律师来说,其最有力的评价标准是收入。另外,律师的执业环境也很不好,这些都是我们从事律师行业上的巨大障碍。
社会不是完美的,律师行业也同样有不尽人意,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律师业只会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我们选择了律师,就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也终有成功的那一天。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范文
作为学生,选一个前景好的专业也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大家参考。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法学专业因其就业面狭窄,已经成为低就业率的一个专业。调查表明,法学专业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比较理性,明显感到就业的压力。调查同时显示,法学专业学生将报考公务员列为就业首选目标,大城市以及经济较发达地区是就业首选地,对就业后收入期望值偏高。
一、就业前景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制建设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经济组织、律师事务所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法律系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泛,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法学专业对人才高素质、高学历需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随着近年来对法学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法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但高学历的法学专业研究生,特别是与经济、国际交往相关联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
二、当前就业形势
“法学怎么了?”这或许是当下所有关心法学的人最想问的问题。从红极一时的“专业龙”变成了“专业虫”;从耀眼的“就业精英”变成了垫底的“就业劳工”;就业已冷到哈气成冰,每年却仍有那么多考生报考得热火朝天。近些年来,法学毕业生就业率低已经成为社会广泛专注的问题。无论是“北大学生卖猪肉”还是“西政学生卖糖葫芦”,种种新闻媒体夸张的背后,是人们对于法学教育的忧思与考量。根据法学专业历年就业情况,形式之所以严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扩招。太多院校跟风设置法学专业,致法学专业太多太滥,才最终导致法学这块“优质蛋糕”变了味。事实也确实如此。据了解,目前我国并未对高校设置法学院系设定统一标准。设置法学专业的门槛过低甚至没有门槛,也使得我国高校出现许多“法学专业目睹之怪现状”,如一些理工院校为升综合大学而设法学;一些专科院校为提升品牌而设法学;一些院校虽设有法学,却没有专职教授,甚至没有科班出身的法学老师……据不完全统计,xx年,我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为292所;20xx年约为560所,4年所增数量几乎与过去20多年积累的数量持平;截至20xx年底,该数值更是达到了634所,法学一跃成为了目前我国开设数量最多的三大专业之一。至此,我国高校的“法学运动”也成功完成了三级跳。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30万左右的法学本科在校生和22万左右的法律专科在校生,比30年前增长了200多倍。一方面高校对法学专业的招生量在“大步向前”,另一方面,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量却是“步履蹒跚”,这就把大量“法学遗民”堵在了就业的高速路口。
②司考。号称天下第一难的司法考试,作为法律职业的准入制度,阻碍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前进脚步。
③专业教育。法学专业就业面的狭窄及其过高的门槛,目前高校的法学教育也只是根据传统着眼于培养在法律职业部门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才,而没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着眼于更为宏观的市场需求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对脱节。
④法学是一门社会学科,要求必须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就拿律师行业来说,律师所提供的商品是服务,所出卖的是自己的办案经验和法学知识的结合物,是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法学知识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这就需要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要有一定的办案经验,这样才能很容易的找到法律工作,而其恰恰正是法学毕业生所缺少的。一定程度上正是法学专业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脱离社会实践的法律知识是没有生命的。
⑤期望值过高。法学学生毕业后更青睐机关单位,对薪资、社会地位的要求比较高。
三、直面困境,问计未来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法学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尽早培养一些以后需要的素质,尤其是一些综合素质的提高,法学毕竟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至关重要,只有在学习期间锻炼这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所学能为以后所用,这样方可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去;另一方面,毕业生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领域,像在地域选择上可以考虑艰苦地区,在具体职业的选择上,不拘泥于传统的法律职业,而去选择一些新兴职业。
由于法学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专业学生在充分学好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还要深入生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到公、检、法机关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实习,学习实务操作,获得一些经验,并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法学天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所以学生绝不能脱离社会,否则就是闭门造车。
法学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四学习时,只要有各种可能的就业选择,都要尽最大努力去尝试(主要是参加各类招聘会和人才交流会)。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书 学生专业调查报告篇九
这是我第一次利用假期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为了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于社会中的一个良好的形式;也是培养和锻炼青年才干的一个重要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为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通过参加这次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大学生在学校中能够更新观念,吸收一些新的思想与知识。为期差不多有三个月的社会实践,虽一晃而过,却让我从寒假社会实践中领悟到了很多是我在学校中没有感受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也将让我终生受用。<
社会实践不仅加深了我了解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热门思想汇报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整天在公司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真的好无聊啊!好辛苦啊!在那时,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原来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真的很不容易!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
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在公司里边,有很多的管理员,他们就如我们学校里边的领导和班级里面的班干部。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员工,你的下属,你班级里的同学们!心得体会要想让他们服从你的管理。那么你对每个员工或每个同学,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说:在管理时,要因人而异!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二个多月里,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现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边,我都能够自已独立!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选择了会计为专业的我,在这次实践中自然比较关注这一环。虽然在实践中只是负责比较简单的部分,但能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出来也使我颇感兴奋!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部分占主体,而我自己对专业知识也能掌握,本以为到了企业实践应该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在企业里并没想象中如此容易。
平时在学校,数字错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了,但在工厂里,数字绝对不可以出错,因为质量是企业的第一生命,质量不行,企业的生产就会跟不上,而效率也会随之降低,企业就会在竞争的浪潮中失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要时时保持着这种竞争状态,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因为这样,企业会对每一个在厂的员工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种要求在学校的课堂上是学不到的,在学校里可能会解一道题,算出一个程式就行了,但这里更需要的是与实际相结合,只有理论,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在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错并不是像在学校里一样老师打个红叉,然后改过来就行了,在工厂里出错是要负上责任的,这关乎工厂的利益损失。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书 学生专业调查报告篇十
在xx至xx学年第二学期末,自xx年7月14日起,我们进行了为期5天的工程测量社会实践。
这次社会实践的内容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社会实践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由于本次社会实践安排在了暑假,天气炎热,且社会实践时间较为紧迫,老师对社会实践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压缩,将我们一个班33名同学分组合作。
在社会实践的第一天,由吕靖老师给我们做了社会实践的动员。在动员会上,吕老师强调了本次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并分析了由于大庆地理条件较恶劣及建筑物密集等因素给本次社会实践带来的困难。并鼓励同学们努力克服天气以及社会实践条件等困难,努力完成本次社会实践。同时,高老师还讲解了仪器操作、搬迁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在社会实践期间自行保管社会实践备品。本次社会实践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有水准仪、水准尺以及脚架。从当天下午开始,我们就正式开始了室外的测量工作。
本次社会实践内容包括四等水准测量、纵断面水准测量以及场地抄平测量。
1、四等水准测量
首先进行的是业外测量,在社会实践场地的周围选取大于1000米,小于1300米的五边形闭合导线,在每条边上至少选取一个转战。将水准仪架在两点连线的中垂线上并调平,在两点分别竖起两把水准尺,按照后视黑尺—前视黑尺—前视红尺—后视红尺的顺序,读出黑面尺的上、中、下丝以及红面尺的中丝读数,并记录每点以及转战的读数。业外测量工作结束后,我们又进行业内计算工作,业内计算的工作量是非常大。规定起始点的高程为30米。按照相关公式计算出每点的高程,并计算出各项限差: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 黑红面读数差 黑红面高差之差 高差闭合差 并保证各项限差符合国家四等水准测量的规范。
h视线高程=h已知高程+h视尺读数
2、纵断面水准测量
首先拟定施测路线。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bm1,选择有200米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每隔10米处标记庄点,再在地势起伏较大的点上另设庄点。1人观测、1人记录、2人立尺,施测1~2站后应轮换工种。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bm1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第一个庄点0+000立尺点,作为前视点,将水准仪安置在距后视点、前视点距离大致相等的位置,将高程引至0+000点。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0+000点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庄点0+030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观测并记录黑尺读数再将尺立再0+010,0+020庄点并记录读数。5、按以上程序依选定4个转战测量所有庄点的黑尺读数。并计算每点的高程。
业外测量结束后,我们把每庄点以及的高程,按横向比例尺为1:1000。纵向比例尺为1:100画在坐标标准纸上,计算出坡度 设计高程 管底高程以及埋至深度后,我们将各个高程用曲线连接,并画出地下管线的纵断面图,就绘制好了管道纵断面图 并在土下方注明所有数据。
坡度=起点与某点的高程差/起点到某点的距离
设计高程=起点高程±坡度起点到某点距离
埋至深度=地面高程—管底高程
3、场地抄平测量
在社会实践基地选取一块面积为2500平方米正方形平地,每条边每隔10米选一点,用勾三股四弦五的方法检测正方形的直角,在0行选30米,在0列选40米,看30米和40米的点之间连线是否被分成5份(每10米为一份),若是则为直角。把每边的横纵点连接,形成36个点,其中4个角点,16个边点,16个中间点。将水准高程bm1点的高程引至第一点,在正方形的中间架起水准仪,在每一点处竖尺,观测并记录黑尺的中丝读数,并计算每点的高程。根据每点的高程计算出设计高程 填挖高度 以及填挖用量。
h设=(∑h角+2∑h边+4∑h中)/4n (n为方格总数)
h填挖高度=h顶点高程—h设计高程
v角=1/4his (hi――方格角点填挖高度)
v边=2/4hjs (hj――方格边点填挖高度)
v中=4/4hls (hl――方格中间点填挖高度)
s=方格的面积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社会实践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 由于是同组合作,所以在社会实践程中团队精神就尤为重要,首先要拟订准确的计划,分工明确,在测量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考虑同组人的工作,尽量要为别人带来便利。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社会实践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
2 在社会实践前一定要及时预习测量方法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要听指导教师的安排,避免由于测量方法错误而造成的错误和误差。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3 业内计算必须要非常仔细,因为没一个小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体的错误,误差的检验也是很重要的,一切数据都必须控制在可允许的范围内。
四等水准测量和纵断面水准测量以及场地抄平均需检查限差,超过差限一定要重新测量。
由于天气炎热,起初我对这次社会实践抱有排斥的态度,但是当我看到同组同学都在认真的测量,认真的社会实践的时候,我就被感染了,跟随他们一起加入到测量中,争着抢着操作仪器,把握每一个提高成长的机会。尽管天气十分炎热,但是通过大家的团结努力,我们还是十分顺利地完成了测量。多天的合作下来,每个同学的脸都亲切了许多。当所有工作做完的时 候,大家一起回顾最初的苦,才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坚持走过来了,成果拿出来了,大家的心里比什么都甜,
通过实际的测量社会实践,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社会实践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社会实践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社会实践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书 学生专业调查报告篇十一
哪些专业就业率持续走低,哪些专业毕业生最抢手?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近日发布了最新一期的调查报告,首次披露了“就业困难”的10个“红牌专业”。
据了解,此次报告综合了麦可思从20xx届到20xx届的历年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样本量达100多万份,可谓目前国内最权威的第三方就业调查数据。
“红牌”专业主要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黄牌”专业是指失业量相对较大,就业率走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绿牌”专业是指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失业量较小的需求增长型专业。
本科专业中,被亮“红牌”的有: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
被亮“黄牌”的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统计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
被亮“绿牌”的有: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高职专业中,被亮“红牌”的有: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经济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
被亮“黄牌”的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商务英语、会计电算化;
被亮“绿牌”的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为啥大部分“绿牌”专业都是理工类?很多家长都发现了这个问题。“这几年国家基础建设的力度很大,经济增长点的拉动主要还是靠基础建设、科技、加工、制造等产业,理工科特别是工科人才的需求量比文科要大一些。”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马万明介绍,现在理工科学生普遍比文科学生就业好,有的工科专业一个毕业生甚至有三四个岗位可以挑。
专家分析,文科生就业难于理工科毕业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文科如管理类、文史类专业性较弱,可替代性强,理工科的就业岗位文科生做不了,而文科生能做的不少岗位理工科毕业生同样可以适应。
二是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加速,尤其是基础建设飞速发展,对理工科毕业生需求量增大,而第三产业等容纳文科生就业弹性较大的服务业发展不足,新增岗位不足。
三是随着高校扩招,教学成本相对较低的文科专业招生增幅较大,加剧了文科类就业岗位的竞争。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书 学生专业调查报告篇十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总量压力巨大,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近年来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身为大三学子,我们也临近毕业,也将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正确分析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明确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拥有积极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我带着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了一次师范英语专业就业前景的市场调查,以下是我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利用双休日和国庆节假日,对几个厦门的中学教师和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访谈调查,也在我们的校园和图书馆里调查了部分即将毕业的大四学子。
访谈调查,问卷调查,收集就业信息
在《20xx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英语专业被列入20xx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 英语专业的学生,因为没有其他专业知识,似乎成了就业大军中的尴尬一族,在茫茫人海中,不知何去何。从可以这么说,目前,整个社会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工具,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如地应用。随着中国的开放,英语教育的逐渐普及,学习英语的环境也在改善,很多企业家或管理者已经有这个技能,不再需要一个专门的英语人才来帮助他,这样的话对纯粹学习英语的人的需求就大大减少。同时,现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也成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强劲对手。的确,除了教师、专职翻译以及语言研究等职业外,对于大多数工作而言,英语只是一种必备的辅助工具,而不是工作技术。所以,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将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对于师范英语专业的就业前景,以下是一些访谈记录:
一位厦门大学老师分析说:“师范类专业虽然就业面比较窄,但它属于整个教育体系,比较稳定。我国英语教师在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还存在很大的缺口,所以师范类英语专业会成为就业热门专业。她还说我国目前紧缺的并不是会讲几句外语、能听懂几句外国话的人,而是比较高级的英语人才。对于纯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在扩大自己视野的基础上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以增强专业竞争力。”
另一普通中学老师黄xx说:“现在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尽管过了专四专八,可实际能力低下,交流时难以用英语准确地表达;师范类的学生更是缺乏站在讲台上授课的经验和能力,他们在大学期间只培养了应试能力却缺乏英语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的学生毕业了能具有多大的竞争力呢?”
我校一位大四师范英语专业男生在言谈中吐露:“除了考研,我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在谈到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时,他边摇头边叹气,“走一步看一步算了!”
李婷是我的.邻居,漳州师范大学师范英语专业毕业,现在经营着一家服装店。回忆起一年前刚走出校门时四处投简历的窘境,她感慨万千:“刚开始想找个私企做做,可一问,人家不要只会英语的。有的要市场营销师资格证,有的要经济学学位,总之,只拿着专业八级的证是进不去的。所以学英语专业的要跨专业找工作很难,除非像我这样有一定经济背景,自己经营一家小店,自己创业了。”
除了走访调查,我还在学校里发出50份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是:“师范英语专业的就业方向有哪些?”经调查结果分析,只要有这些比较合适、能学以致用的方向:(一)通过教师统一招聘考试和面试,成为一名教师;(二)在私办学校或补习培训机构当教师;(三)进入外贸、外企;(四)从事翻译方面的工作;(五)出国学习深造等。
尽管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大城市教师职位日渐饱和,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但是,由于我国教育政策的调整,近几年民办学校、职业学校大量兴起,这使得师范生就业机会增多,又在教育系统内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市场。且不容忽视的是,我国中西部面临优质师资匮乏、基层教育系统缺少编制的现实情况,近两三年来,中西部省会城市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二线甚至三线城市成为师范类毕业生求职的热点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师范英语专业的学生最重要的是把语言基础打牢,只有真正把英语学好、学精,才能谈得上就业甚至将来的发展。先练好基本功,才能在此基础上掌握实际运用的能力。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同时,也要发挥自己的进取精神,学习专业知识,融入行业文化,成为行业英语精英人才。经过自己的努力,必将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书 学生专业调查报告篇十三
康世赢教授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学生所面临的企业环境,建议以应用网站、系统规划、企业内部管理、网站设计等为四大突破点,并就网上如何开展学习、工作和管理运作、系统规划与设计与各位专家们进行了交流;高级电子商务师,快递中国网创始人曾明指出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对当前就业的困惑,针对当前电子商务就业率低的原因做了认真的分析,并较为全面的描述了当前电子商务就业岗位群和在工作岗位上必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为学校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开设上提出了建议;重庆求索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文革、重庆正大恒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星刚,分别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定位和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等方面,也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为大学生指明了方向。
电子商务在全球的快速发展表明,电子商务是赢得市场竞争能力的新手段,是实现信息共享和多赢的最快捷、最方便、最实用、最有效的手段。而人才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加快培养大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理论和信息技术与商贸活动相结合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步伐,是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本文就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人才的特征、需求、培养等方面的.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整理出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由于互联网用户正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该行业的人才缺口相当惊人,预计我国在未来10年大约需要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从社会调查实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已陆续步入电子商务行列,采用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结合的方式生产经营。根据这个现象,可以知道中小企业步入电子商务行列急需电子商务人才,所以电子商务就业前景是有希望的,国家政策正在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务部已经对电子商务给予极大重视。
无论是从事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开发,还是从事电子商务实际业务操作,无论是从事电子商务管理,还是从事电子商务推广活动,都必须依靠商务理论与实践和电子工具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只懂其中之一者是不能胜任电子商务管理、使用和维护等工作的,其需要的是专业知识特征、实务性特征、复合型特征、 多元化特征多种结合才能更好地立于不败之地。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急剧增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xx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10300万,上网计算机4560万台,网上信息、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稳步前进。互联网产业的价值链不断延伸,预计xx年全国电子商务总金额约为 6200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日益凸现,一批极具特色的商务网站,如阿里巴巴、当当、中商、淘宝、易趣等,在电子商务b2b、b2c、 c2c领域成为一方霸主。在这种形势下,那些仅懂商务的人才已经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需要,但系统地接受过电子商务培训,能有效利用网络技术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又很稀缺。据专家预计,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约200多万人。所以,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现代商贸理论和信息技术与商贸活动相结合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是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书 学生专业调查报告篇十四
作为学生,选一个前景好的专业也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下面是由酷猫写作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大家参考。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法学专业因其就业面狭窄,已经成为低就业率的一个专业。调查表明,法学专业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比较理性,明显感到就业的压力。调查同时显示,法学专业学生将报考公务员列为就业首选目标,大城市以及经济较发达地区是就业首选地,对就业后收入期望值偏高。
一、就业前景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制建设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经济组织、律师事务所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法律系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泛,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法学专业对人才高素质、高学历需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随着近年来对法学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法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但高学历的法学专业研究生,特别是与经济、国际交往相关联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
二、当前就业形势
“法学怎么了?”这或许是当下所有关心法学的人最想问的问题。从红极一时的“专业龙”变成了“专业虫”;从耀眼的“就业精英”变成了垫底的“就业劳工”;就业已冷到哈气成冰,每年却仍有那么多考生报考得热火朝天。近些年来,法学毕业生就业率低已经成为社会广泛专注的问题。无论是“北大学生卖猪肉”还是“西政学生卖糖葫芦”,种种新闻媒体夸张的背后,是人们对于法学教育的忧思与考量。根据法学专业历年就业情况,形式之所以严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扩招。太多院校跟风设置法学专业,致法学专业太多太滥,才最终导致法学这块“优质蛋糕”变了味。事实也确实如此。据了解,目前我国并未对高校设置法学院系设定统一标准。设置法学专业的门槛过低甚至没有门槛,也使得我国高校出现许多“法学专业目睹之怪现状”,如一些理工院校为升综合大学而设法学;一些专科院校为提升品牌而设法学;一些院校虽设有法学,却没有专职教授,甚至没有科班出身的法学老师……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我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为292所;20xx年约为560所,4年所增数量几乎与过去20多年积累的数量持平;截至20xx年底,该数值更是达到了634所,法学一跃成为了目前我国开设数量最多的三大专业之一。至此,我国高校的“法学运动”也成功完成了三级跳。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30万左右的法学本科在校生和22万左右的法律专科在校生,比30年前增长了200多倍。一方面高校对法学专业的招生量在“大步向前”,另一方面,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量却是“步履蹒跚”,这就把大量“法学遗民”堵在了就业的高速路口。
②司考。号称天下第一难的司法考试,作为法律职业的准入制度,阻碍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前进脚步。
③专业教育。法学专业就业面的狭窄及其过高的门槛,目前高校的法学教育也只是根据传统着眼于培养在法律职业部门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才,而没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着眼于更为宏观的市场需求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对脱节。
④法学是一门社会学科,要求必须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就拿律师行业来说,律师所提供的商品是服务,所出卖的是自己的办案经验和法学知识的结合物,是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法学知识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这就需要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要有一定的办案经验,这样才能很容易的找到法律工作,而其恰恰正是法学毕业生所缺少的。一定程度上正是法学专业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脱离社会实践的法律知识是没有生命的。
⑤期望值过高。法学学生毕业后更青睐机关单位,对薪资、社会地位的要求比较高。
三、直面困境,问计未来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法学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尽早培养一些以后需要的素质,尤其是一些综合素质的提高,法学毕竟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至关重要,只有在学习期间锻炼这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所学能为以后所用,这样方可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去;另一方面,毕业生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领域,像在地域选择上可以考虑艰苦地区,在具体职业的选择上,不拘泥于传统的法律职业,而去选择一些新兴职业。
由于法学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专业学生在充分学好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还要深入生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到公、检、法机关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实习,学习实务操作,获得一些经验,并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法学天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所以学生绝不能脱离社会,否则就是闭门造车。
法学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四学习时,只要有各种可能的就业选择,都要尽最大努力去尝试(主要是参加各类招聘会和人才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