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由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所长魏育明教授为首席专家主持的四川省“十四五”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绿色高效小麦重大新品种培育”的2022年度总结交流会在成都校区召开。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重大专项处一级调研员邹军莅临指导,生物育种专家组组长、副校长刘登才教授参加会议。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和农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生核所、绵阳市农业科学院、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四川天宇种业优先责任公司、四川台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10家参与单位主研人员出席会议。
魏育明对项目2022年整体进展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介绍,4个子课题负责人就承担任务进行了汇报。2022年度,项目严格按照设置研究内容和目标任务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聚合和组装来自3个近缘种、4个地方品种和3个育成品系的12个Yr抗条锈病基因,创制了一批携带多基因的全生育期持久抗病新材料,实现了条锈病抗性基因利用的多样化。通过外源基因聚合组装,创制了赤霉病抗性、重金属低累积等绿色新材料。选育苗头性小麦重大新品3个,国审品种1个。新品种在保持高产基础上,具有兼抗多种重要病害,氮磷养分高效,抗穗发芽和优质等绿色高质高效性状,为四川小麦绿色高效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针对我省及长江流域日趋严重的稻茬小麦播期湿害难题,研发了“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和“西南冬麦区小麦绿色丰产栽培技术”入选2022年农业农村部全国主推技术和四川省主推技术,新技术可提高播种效率50%以上,出苗率20%,增产10%-20%,节支增效30%以上,充分发挥了品种的生产潜能,为我省小麦绿色高效生产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依托建成的6个示范基地,将新品种与新技术相结合,在成都平原区、川中丘陵-平原过渡区、川北丘陵区、川东北丘陵区等我省不同生态区进行示范推广,亩增产50-120公斤,亩节本增收合计200元以上。专项的实施,极大提升了种麦效益,为推动我省小麦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对照年度任务目标,本年度全面完成各项考核指标。
刘登才强调,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生物育种专项,项目聚集解决小麦绿色高效生产中的关键问题,规模体量大,要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杨武云副院长、四川省种子站梁南山副站长、四川农业大学周永红教授等组成的咨询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数据资料和质询提问,对项目整体执行情况和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并一致认为项目组严格按照考核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和技术优势,在绿色高效新材料创制、新基因发掘、新技术体系建立、重大品种选育、生产技术研发以及推广应用等各方面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全面完成了2022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考评组对2022年项目组工作情况提出了针对性、建设性意见,并就项目组今后工作方向与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与期望。
邹军充分肯定了项目组2022年度所取得的工作成效,并对团队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他强调,四川是农业大省,保障粮食安全是根本,重大专项要注重新材料创制、新品种培育、新技术突破和新成果应用,解决重大民生需求。(作者:马建 刁圣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