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3月19日上午,矿山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土木工程学科发展研讨会在安徽理工大学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号会议室召开。深圳大学陈湘生院士,北京科技大学蔡美峰院士,同济大学朱合华院士(线上参会),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院士,安徽大学原校长程桦教授,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刘汉龙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何川教授,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刘泉声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左建平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占国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院长王静峰教授,东南大学何磊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张志红教授,同济大学芮易教授等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余玉刚教授主持会议。
袁亮院士致辞,对各位专家来会议指导表示诚挚欢迎。他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等。他表示,学校近年来在各位院士、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学科、科技、人才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性成绩。土木工程学科是学校优势传统学科,其发展历史悠久,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学校长等一批杰出校友,矿山地下工程是安徽理工大学优势学科方向,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近年来,矿山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学校和技术委员会的领导下取得了诸多高水平成果,希望土木工程学科依托本研究中心等平台,紧密结合国家能源及煤炭资源发展战略,立足煤炭行业,走好产教、科教交叉融合之路,把握矿山地下工程科技前沿,进一步发挥与彰显方向优势与特色,不断拓展研究方向,积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显著贡献。
其间,袁亮为矿山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陈湘生院士担任技术委员会主任,蔡美峰院士、李术才院士、杜修力院士、朱合华院士、王明洋院士担任副主任,吴刚、刘汉龙、何川、刘泉声、左建平、马占国、王静峰任委员。
陈湘生院士和蔡美峰院士共同主持了工程中心学术年会和土木工程学科发展研讨会。工程中心主任荣传新教授汇报了工程中心的基本概况、代表性研究成果和行业贡献、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开放与运行管理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情况。工程中心代表马芹永教授、姚直书教授、徐颖教授、唐彬副教授分别结合四个研究方向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创新成果和未来发展思考进行了专题汇报。
技术委员会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就工程中心的建设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其中,陈湘生院士表示,中心建设特色突出、研究方向定位准确、成果丰硕,需要进一步立足学校传统优势特色和国家战略进行切入,将矿山地下工程研究推广到城市地下工程和西部建设,加强基础研究,解决企业难题。蔡美峰院士表示,地下工程是土木工程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涉及的理论和方法是土木工程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心要抓住矿山地下工程发展机遇,聚焦高质量发展,培养高水平人才。朱合华院士表示,安徽理工大学是具有行业背景的特色高校,地下工程传统学科方向要向数字化转型,结合行业企业难题进行攻关研究。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中心的建设工作,并希望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与新兴学科融合研究,持续推进学科的高端人才凝聚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
袁亮在总结讲话时对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他强调,矿山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学校获批的第一个教育部类科研平台,学院要进一步细化梳理各位专家建议,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指标,积极推进地下工程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利用好安徽省高峰学科资源,严格平台管理,把中心建设成为行业背景突出、特色鲜明、独具引领的学科科研平台,实现土木工程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袁亮希望技术委员会和兄弟院校一如既往、持续支持学校和土木工程学科的建设发展,助力学校“双一流”目标创建。
校党委宣传部、科研部、能源安全与清洁利用学部、矿山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土木建筑学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研究骨干教师,以及深圳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相关教师参加了会议。
矿山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于2006年6月由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10年12月通过教育部建设期验收,2020年2月通过教育部评估。工程中心根据我国煤炭行业的建设与发展战略目标,以深部开采矿山地下工程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导向,围绕人工冻土力学与工程、深大井筒支护理论与技术、深井巷道支护理论与技术、爆破理论与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依托重大工程,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集聚创新人才、推动矿山地下工程科技进步和学科发展。(撰稿:土木建筑学院 张经双、陈孝柱、王梦想 编辑:宣传部 夏雅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