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南阳官庄镇第一中心小学上百名学生寒风中跪在操场考试一事,被媒体曝光。该校校长回应称,因考试学生多,教室内坐不下。当地教育部门表示将通知各学校停止户外考试。
笔者特意查了下南阳最近的天气,最低温度0℃,最高也不过10℃左右,另外,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如此环境下,即便是成年人在外面待久了都会感到明显不适,更何况是还要考试答题的小学生,而且是以跪着的方式。而对该校的孩子而言,冬天挨冻,或许还并不是最坏的状况。有该校学生反映:“夏天的时候晒得人眼睛都睁不开,还会中暑。”
冬挨冻,夏被晒。学校作出种种违反常识的举措,仅仅是因为“考试学生多,教室内坐不下”。这是理由吗?或许确实是,如果学校的硬件条件再“宽裕”一点,相信校方会尽可能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但即便在现有条件下,要解决学生在室内考试“坐得下”的问题,目前的方式也显然并非唯一选择。比如,让各年级学生“错峰”考试,这种操作不涉及多少额外成本,也不难协调。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是校方想不到吗?恐怕更为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校方没有把孩子的“冷暖”或者说是权益放在首位。
能够佐证上述结论的是,小学生寒风中考试,类似的新闻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甚至可以说,它成了季节性的重复问题。此前,有学校同样安排学生在寒冷的室外考试,理由是“防止作弊”;亦有学校学生只能通过绕圈跑步来取暖……从中不难看出,类似这样的现象与学校的硬件条件如何并无必然联系,更多还是校方乃至整个“社会系统”的态度。
由此现象衍生开来,其实不光是孩子的挨冻、被晒,幼儿园孩子遭遇虐待,校园欺凌现象高发等加之于孩子的伤害,某种程度上,都可以找到共同的因果链条。
就个案来看,事件在舆论介入后,当地教育部门回应称,将通知各学校停止户外考试。舆论的围观能够发挥作用,固然让人欣慰。只是,这种解决问题的路径依赖,似乎显得太奢侈了——不是每一个挨冻的孩子都能够被舆论关注到。无论如何,别让孩子冒着严寒跪着考试,不应该只能由“旁观者”指出后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不能如此不知“冷暖”,对于孩子的权益呵护,我们的社会神经不能如此“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