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刘希娅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演播室,探讨如何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教师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一定要从教育的规律出发,一定要尊重校长的自主办学权,尊重教师的意见建议。特别要注意的是,改革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充分尊重人,调动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才是我们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如果达不到这一点,我们的改革创新就会失败。
●刘希娅:(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
无论是哪个时代,如果把整个社会、大众与教师对立起来,肯定是不利于教育发展的,更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不仅要提升教师的经济待遇、生活待遇,还要提升整个社会对教师的人文待遇。教师待遇可能是影响教师职业吸引力非常核心的内容,如果大家都以当教师为荣,最优秀的人才就会争先恐后地来当教师。
教师待遇、师德建设、培养培训、管理改革、保障措施,这些都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再次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演播室,围绕“如何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的话题接受了《中国教师报》记者专访。
“特殊公务人员”让教师更有信心更有底气
记者: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文件,在一线教师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响。结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想请两位代表谈一谈《意见》出台的意义?
周洪宇:
《意见》的出台意义非常重大,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许多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也回应了教师比较关心、关注的一些问题,对于未来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想,接下来在制度设计上面还会有一些新的推进。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教师的春天来了。
刘希娅:
《意见》的出台让我们一线教师特别振奋。我记得,年初发布这个文件时,我正好去重庆的三峡库区,我把这个消息与三峡库区的教师们一起分享,大家都感觉到特别激动。当教育发展的中心从硬件发展转向了内涵发展,教师就是教育发展最核心的资源。所以,《意见》很好地回应了这个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我们也相信它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教育的新未来。
记者:与以往不同,本次《意见》特别凸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提出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不知道您对这个提法怎么看?
周洪宇:
我认为这句话有它深刻的意义。过去,教师的身份属性和法律地位是不明确的。一般是把教师看作专业人员,强调其专业性,但对教师尤其是公立中小学教师的公务性这一点重视不够。因为我们国家的公立中小学教师,是要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下去。教师身上的公务性尽管为大家所见,但并没有从身份属性给予界定。
本次《意见》第一次在身份属性上确立了教师是专业性和公务性合二为一的一种职业。这种职业不同于医生、工程师。公立中小学教师也不完全等同于其他种类的教师。《意见》为未来建立配套的特殊公务员(教育公务员)制度打下了法律基础。
我用四句话概括一下它的意义: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有利于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师范院校;有利于教师安心从教、终身从教,进而成为教育家;有利于基础教育进一步实现优质均衡。教育优质均衡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很难流动。如果确定了教师的特殊公务人员身份,进一步保障教师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那么作为特殊的公务员,教师流动就是在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由此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教育难点问题,比如择校热、大班额、校外培训热等,就比较容易解决了。择校就是择师,如果师资得到均衡分配,就可以解决许多相关问题。
刘希娅:
对教师的法律地位如何界定,直接关系到教师在工作中面临各种矛盾时人们对待他的态度。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师是代表国家在履职,他承载的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在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去引领孩子成长。《意见》明确界定了教师的身份,让教师更加理直气壮、更有信心、更有底气地去教书育人。所以,《意见》写入这句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确立了教师的身份之后,可能会促使地方行政部门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队伍建设,会让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顽疾得到突破。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待遇保障可能会有更大的改善。
记者:的确,有了这个身份就会为教师待遇提供更好的保障,我们在进行两会问题征集时,发现待遇问题也是许多一线教师关注的问题。
周洪宇:
有了《意见》,我们首先有了政策保障、政策依据,如果接下来我们再建立起特殊公务员或教育公务员制度,那就更有利于保障教师的物质待遇。这次我继续带来了建立特殊公务员制度的议案,就是想继续呼吁。特殊公务员或者是教育公务员制度并不是只有中国在探索,纵观世界各国,把教师作为教育公务员的国家并不少,像法国、德国、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的教师就是教育公务员,或者说是特殊公务员。建立特殊公务员制度,对于未来我国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壮大、提高意义重大。
尊重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
记者:教育部和各地政府在提高教师待遇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何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两位有什么建议?我注意到,刘希娅代表今年还专门就教师绩效工资提了一份议案,能不能介绍一下?
刘希娅:
这几年我特别关注教师绩效工资的激励性问题。在前几年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对绩效工资的现有标准并不是很满意。我也给有关部门多次反映过,应该说,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政府也做了许多努力,这个问题有所改善。
这几年,我走了十几个省市的城乡学校,发现部分教师的生活在当地处于中下水平,这就给他们开阔眼界、专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局限性,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整体发展。所以,不仅要提升教师的经济待遇、生活待遇,还要提升整个社会对教师的人文待遇。教师待遇可能是影响教师职业吸引力非常核心的内容,如果大家都以当教师为荣,最优秀的人才就会争先恐后地来当教师。
记者: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但与以往相比,今天的教师面临着许多难题,如社会的不理解、家长的不包容等,您对此怎么看?
周洪宇:
一个社会如果不尊重教师,就不会有好的教育。正是因为拥有尊师重教这样优良的传统,我们才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现在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教师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风气、不良因素的影响。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也反映了这样一种社会期待。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首先教师要立德,这就要求党员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因为他们是教师群体的先锋。其次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教师群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第三,要培养树立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一个榜样,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推进,才能为我们教师教好学生打好基础。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尤其是教育上的优良传统。
刘希娅:
无论是哪个时代,如果把整个社会、大众与教师对立起来,肯定是不利于教育发展的,更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所以,我们听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在讲到教师队伍建设的时候,总理是把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放在一起提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里也特别提到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说明从党中央到普通老百姓,都是对师德师风建设高度关注的。
现在的教师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常常会碰到家长干预教学的情况。为此,我呼吁大家对教师有最起码的专业尊重,给予教师更多的专业支持,保障教师正当教学的安全感和应该具有的宽松环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确实也看到有部分教师校外补课、有偿家教。这些问题都需要综合治理,但不管如何,我们都必须回到尊师重教这个原点上来。尊师重教就是尊重孩子的发展,就是尊重国家的发展。
媒体在宣传教师典型还可以往下沉,宣传基层的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典型,让人感觉到做教师是很光荣的,否则大家就觉得整个社会都不认可我们,整个社会都好像不理解、不支持,大家在心理上就缺少一种安全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我觉得应该多树立一些基层教师的典型。
要大力振兴师范教育
记者:教师需要社会更多的支持理解,同时我们也希望吸纳更多的真正想从事教育的人来当教师,如何才能把好入口关,夯实教师教育的根基,让更多的人成为好教师乃至教育家?
周洪宇:
教育部正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师范专业认证的工作,国家建立了一系列教师专业标准,比如课程标准、评估标准,同时分级分类,从幼儿园到大学全面覆盖,这是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从源头上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抓手。
我们要振兴师范院校,因为师范院校是教师教育的主体。首先要重视、发挥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作用,然后带动省属师范院校的作用。我们在发挥好师范类院校作用的同时,也要带动师范院校的各个层面,包括一些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让它们继续发挥师范的特色。师范院校的培养一定要和一线的教师教学需求结合起来,要注重实践性、应用性,要大量聘请有突出贡献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做师范生乃至研究生的指导教师。
刘希娅:
我很怀念过去中师生的时代,当年的中师生专业性很强,目标也很明确,就是针对小学教育。现在师范院校的建设需要加强专业化,一些师范类院校毕业生,有教师资格证,但一上课堂、面对孩子就没辙了,在组织能力、教学方法方面较为缺乏,我们的教师教育应该增加这样的课程。总体来说,我们现在讲理念比较多,但讲实践、讲操作比较薄弱。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要研究孩子,教师只有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基本的了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这是教师教育必须要加强的。
还有一点,教师培训的经费保障还有待加强。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些地方的培训经费经常被挪作他用。按照规定,生均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或者因为财政紧张截留经费,或者象征性办几个培训班。我建议教师培训的费用比例应该增加,同时把培训的主动权交给学校,因为学校最清楚哪些教师需要培训以及用什么方式来培训,否则就会出现一种现象:有的学校因为缺编,为了应付培训,就专门派一个能力不强的教师参加各级培训,这种现象既浪费了资源,又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改革创新要从教育规律出发
记者:一线的实践正在倒逼师范教育发生转型,这些都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性问题,目前教师队伍建设最难攻坚的机制和体制性问题是什么?
刘希娅:
在管理机制上,要让教师保持作为教育人独有的本真的特质,要从教师的职业属性和工作环境上去思考怎么服务教师。目前教师呼吁很多的是,每个部门都在管,检查特别多,会议特别多,这是不应该的。另外,有几大机制问题需要面对,首先是教师的编制体制。我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挤占一线学校编制的情况还存在。其次是绩效机制,现在提教师待遇要增加,但以什么样的方式增加、从哪些突破口和渠道去增加需要有更多实质性的研究。第三是评价机制。如何评价教师的工作量,谁来评价,怎么评价,解决这三个难题可能是比较迫切的。比如有的地方说结构性缺编,但我们一调查,发现他在评价中给艺术教师的课时经费远远低于语文教师,这样怎么能吸引人才?
周洪宇:
教师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一定要从教育的规律出发,一定要尊重校长的自主办学权,尊重教师的意见建议。特别要注意的是,改革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充分尊重人,调动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才是我们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如果达不到这一点,我们的改革创新就会失败。
记者:我们的所有问题都指向一个主题:如何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前几天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提出了要重振师道尊严,您怎么看?
周洪宇:
如果用简单的话说,就是要让教师有责任感、成就感、幸福感,要尊重教师,爱护教师,理解教师,关心教师。
刘希娅:
我们遇到了一个这么好的时代,我期待我们每个教师都能做好自己、成就他人,都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留下我们自己独有的痕迹。
—— 相关政策 ——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文件。
《意见》就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等作出总体部署,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意见》提出,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